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与老年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152例患高血压疾病的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冠状动脉疾病,将患者分为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组和非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组,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组84例,非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组68例。结果 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发现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组患者与非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组患者的年龄(75.23±7.49岁vs 71.42±8.21岁)、甘油三酯(1.59±0.41mmol/L vs 1.41±0.63mmol/L)、血肌酐(82.42±39.27μmol/L vs 70.39±25.76μmol/L)、血尿素氮(7.85±4.31mmol/L vs 6.12±2.49mmol/L)、IL-2(567.32pg/dl±191.53pg/dl vs 501.26±217.74)、IL-6(3.95±2.92pg/dl vs 3.04±2.61pg/dl)和CRP (1.75±1.84mg/dl vs 1.04±2.01mg/dl)相比较高,而FEV1%(83.42%±24.57% vs 92.15%±19.38%)和FEV1/FVC (62.91±13.65 vs 70.24±9.42)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发现,FEV1%(P=0.005)、FEV1/FVC (P=0.003)、IL-2(P=0.012)和CRP (P=0.009)差异更明显,为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的独立相关因素;对高血压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IL-2、CRP与肺功能指标FEV1%和FEV1/FVC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炎性因子IL-2与肺功能指标FEV1%(r=-0.391,P=0.000)和FEV1/FVC (r=-0.571,P=0.000)呈负相关,CRP也与肺功能指标FEV1%(r=-0.437,P=0.000)和FEV1/FVC (r=-0.559,P=0.000)呈负相关。结论 肺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是老年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吴明景 《安徽医学》2016,37(7):852-854
目的 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分析IL-6、IL-8、TNF-α和hs-CRP水平与COPD临床加重期(AECOPD)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南京明基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20例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排除COPD的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疾病进展情况将观察组分为缓解组75例和加重组45例。利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IL-6、IL-8、TNF-α和hs-CRP水平并做对比。结果 观察组IL-6、IL-8、TNF-α和hs-CRP水平分别为(34.2±14.8)mg/L、(76.7±20.4)pg/mL,(82.4±16.7)pg/mL和(27.2±6.4)mg/L,对照组为(7.8±2.6)mg/L、(9.4±3.2)pg/mL、(15.8±7.5)pg/mL和(2.1±0.8)mg/L,观察组IL-6、IL-8、TNF-α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加重组IL-6、IL-8、TNF-α和hs-CRP水平分别为(40.2±17.4)mg/L、(83.5±24.3)pg/mL、(89.7±19.2)pg/mL和(29.6±6.6)mg/L,缓解组为(17.4±5.3)mg/L、(18.2±7.2)pg/mL、(26.8±12.2)pg/mL和(5.4±3.2)mg/L,加重组IL-6、IL-8、TNF-α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组(P < 0.05)。结论 IL-6、IL-8、TNF-α和hs-CRP在COPD的诊断和预后评价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β1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Esmolol)能否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起到对脓毒症大鼠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本实验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中心实验室完成。4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n=10)、脓毒症组(CLP组,n=10)、艾司洛尔干预组(Esmolol+CLP组,n=10)、HO-1抑制剂组(Esmolol+ZnPP+CLP组,n=10)。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Esmolol组通过静脉输注艾司洛尔注射液,速度为15mg/(kg·h),Esmolol+ZnPP+CLP组术前1h腹腔内注射ZnPP溶液(40μmol/kg),术后同速静脉输注艾司洛尔注射液。其余各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并且静脉输注等渗盐水,速度2ml/(kg·h)。术后12h处死大鼠,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采用蛋白印迹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肠组织HO-1表达水平,光学显微镜观察大鼠肠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 与Sham组相比,CLP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水平均明显升高(43.71±6.24pg/ml vs 2742.69±221.71pg/ml,52.69±14.15pg/ml vs 482.73±125.49pg/ml,P<0.05);肠组织中HO-1水平表达升高(P<0.05);肠组织病理损伤明显。与CLP组相比,Esmolol+CLP组血清TNF-α、IL-1β水平均明显下降(2742.69±221.71pg/ml vs 968.81±99.46pg/ml,482.73±125.49pg/ml vs 156.15±38.29pg/ml,P<0.05);肠组织HO-1水平表达明显升高(P<0.05);肠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减轻。与CLP组相比,Esmolol+ZnPP+CLP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水平无明显差异(2742.69±221.71pg/ml vs 2545.18±173.74pg/ml,482.73±125.49pg/ml vs 474.43±113.98pg/ml,P>0.05);肠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无明显差异。结论 Esmolol能改善脓毒症诱发的肠道损伤,其可能是通过上调HO-1通路来减轻肠组织炎性反应,继而减轻肠道损伤。  相似文献   

4.
艾民  乔玉花  张思艺 《安徽医学》2020,41(9):1013-1016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昆明理工大学附属攀钢集团总医院住院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317例,根据CAG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正常组(n=81)与冠心病(CHD)组(n=236)。依据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将CHD组患者分为低危组132例(<20分)、中危组78例(20~40分)和高危组26例(>40分)。比较各组患者临床资料、血清hs-CRP和IL-6水平的差异。结果 CHD组患者年龄为(57.82±9.54)岁、高血压109例(46.19%)、糖尿病75例(31.78%)、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为(3.69±1.34)mmol/L、hs-CRP水平为(18.21±9.79)mg/L、IL-6水平为(25.70±12.62)pg/L,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及高危组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患者hs-CRP水平为(29.47±17.91)mg/L、IL-6水平为(35.31±8.69)pg/L,均高于低、中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IL-6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hs-CRP和IL-6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张珺晔  徐珉华  周淳 《安徽医学》2016,37(10):1248-1250
目的 研究可注射型生物玻璃在口腔骨缺损填充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连续选择58例口腔骨缺损大于1 m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试验组32例,其中对照组应用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试验组应用可注射型生物玻璃,对比愈合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和12个月X线检查,试验组骨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53.1% vs 26.9%,χ2=4.060,P=0.044;12个月:78.1% vs 46.2%,χ2=6.348,P=0.012);局部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 vs 11.5%,χ2=0.059,P=0.808)。术后6个月和个12月锥形束CT(CBCT)检查,试验组平均骨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2.9±0.2)mm vs(3.4±0.3)mm,t=4.724,P=0.036;12个月:(1.6±0.2)mm vs(2.3±0.2)mm,t=5.123,P=0.027]。试验组的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MP-2:(65.3±14.5)pg/mL vs(32.8±9.6)pg/mL,t=5.623,P=0.023;TGF-β:(102.3±35.7)μg/L vs(72.6±26.8)μg/L,t=6.237,P=0.014]。结论 可注射型生物玻璃在口腔骨缺损填充修复中效果优于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郭瑛  王凯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9):134-138
目的 探讨胸腺五肽对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组织微环境中浸润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前瞻性收集笔者医院收治的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新辅助化疗,研究组在新辅助化疗期间给予胸腺五肽,化疗结束后进行手术切除肿瘤组织,留取乳腺癌组织标本,观察乳腺癌组织中和外周血中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T细胞比例、外周血中IL-6、IL-10、TGF-β1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乳腺癌组织中CD4+T细胞显著降低(21.47%±3.29% vs 23.88%±3.43%,P=0.002);CD8+T细胞显著增高(30.36%±4.38% vs 28.43%±4.16%,P=0.047);CD4+/CD8+T细胞显著降低(0.71±0.14 vs 0.84±0.18,P=0.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T细胞、CD4+/CD8+T细胞、IL-6、IL-10、TGF-β1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外周血CD4+T细胞水平显著增加(27.67%±4.24% vs 25.09%±3.68%,P=0.005);CD4+/CD8+T显著增加(0.83±0.14 vs 0.75±0.18,P=0.029);IL-6水平显著增高(12.39±2.87 vs 9.24±3.38ng/L,P=0.000);IL-10水平显著降低(8.49±2.59 vs 12.59±3.65ng/L,P=0.006);TGF-β1水平显著降低(12.47±3.88 vs 17.76±4.12ng/ml,P=0.000)。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切口感染、手术部位出血、复发率和病死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胸腺五肽联合新辅助化疗可能有助于改善乳腺癌组织微环境中免疫状态和全身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必净(XBJ)是否能通过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的表达,来减轻脓毒症小鼠的肺损伤(ALI)。方法 本实验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脾外科中心实验室进行。采用改良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制作脓毒症小鼠模型。4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12)、模型组(CLP组,n=12)、血必净组(XBJ+CLP,n=12)和HO-1抑制剂组(XBJ+ZnPP+CLP组,n=12)。血必净进行干预时,造模前2h经尾静脉注射血必净(2ml/kg),HO-1特异抑制剂锌卟啉ZnPP(40μmol/kg)在给予血必净1h后经腹腔注射,其余各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术后12h后处死,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的形态学改变,检测肺组织的湿干重比值(W/D),测定小鼠血清中的炎性介质(TNF-α、IL-6),采用Western blot法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HO-1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HO-1上游转录因子——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的表达情况。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进行4组间比较,再进行Turkey检验,进行两组间多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与参照组(Sham组)相比,CLP组血清中TNF-α、IL-6水平均明显增加(32.45±9.62 vs 573.51±105.26,47.38±11.84 vs 853.72±198.56pg/ml,P<0.05),光镜下观察肺损伤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加重(肺损伤评分:3.24±1.38 vs 12.32±3.45,P<0.05),肺组织W/D比值增加(4.52±0.34 vs 5.98±0.85,P<0.05),蛋白印迹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显示肺组织中HO-1、Nrf-2的蛋白表达含量均轻度的增加(P < 0.05)。给予血必净(XBJ)干预后,与CLP组相比,血清中TNF-α、IL-6释放均减少(573.51±105.26 vs 327.45±68.52,853.72±198.56 vs 504.72±113.28pg/ml,P<0.05),肺组织病理损伤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减轻(肺损伤评分:12.32±3.45 vs 6.34±1.68,P<0.05),肺组织W/D比值减少(5.98±0.85 vs 4.75±0.56,P<0.05),肺组织中HO-1、Nrf-2蛋白表达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XBJ对于肺组织的上述保护作用被HO-1抑制剂ZnPP所逆转,HO-1抑制剂组的肺损伤程度与CL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损伤评分:12.32±3.45 vs 11.45±2.85,P>0.05;肺W/D值:5.98±0.85 vs 5.73±0.64,P>0.05)。结论 血必净对于脓毒症小鼠所诱发的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为上调HO-1通路减轻炎性反应,继而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全天血糖波动的特征。方法 根据多导睡眠图检测结果选取48例符合OSAHS诊断的受试对象作为OSAHS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N组)。动态监测两组受试者72 h血糖的变化,同时测定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结果 OSAHS组全天血糖平均值比对照组(5.98±1.21mmol/L vs 5.21±0.91mmol/L,P<0.05)升高;OSAHS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夜间血糖波动幅度(NMAGE)及IRI较对照组(4.25±0.6 mmol/L vs 2.12±0.51mmol/L,1.93±0.04 vs 1.12±0.34和3.7±0.5 vs 2.4±0.2,P均<0.05)明显升高;OSAHS组:MAGE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IRI呈正相关(r=0.357、0.361,P均<0.05),AHI与IRI呈正相关(r=0.360,P<0.05)。结论 OSAHS患者全天血糖波动异常,存在严重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Clara cell protein-16,CC-16)水平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2014年4月~2016年4月住院的ARDS患者97例,根据ARDS严重程度分为轻度ARDS组(n=28)、中度ARDS组(n=33)及重度ARDS组(n=36)。根据住院30天病死情况,分为生存组(n=57)及病死组(n=40)。所有患者入院时检测常规实验室指标及血清CC-16水平,记录APACHEⅡ及SOFA评分。ROC曲线检测CC-16、APACHEⅡ及SOFA评分的预后价值。结果 不同严重程度ARDS患者血清CC-16水平由高至低分别为重度ARDS组(27.33±8.14ng/ml)、中度ARDS组(20.27±6.97ng/ml)及轻度ARDS组(13.87±5.23ng/ml)。住院30天内病死的ARDS患者基线血清CC-16水平显著高于生存患者(24.98±8.33 vs 18.03±8.05,P=0.000)。CC-16单独使用的AUC为0.782(95%CI:0.691~0.872),CC-16联合APACHEⅡ及SOFA评分的 AUC为0.811(95%CI:0.728~0.895)。基线血清CC-16水平较低(<18.78ng/ml)患者30天总体生存率显著高于CC-16水平较高(≥ 18.78ng/ml)的患者(83.7% vs 38.9%,P=0.000)。结论 血清CC-16水平可作为ARDS患者短期病死情况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0.
蒋加雁  李雨  卢岚 《医学研究杂志》2015,44(4):107-110,113
目的 1α, 25-二羟维生素D [1α,25(OH)2D3]是维生素D信号生物学功能的主要执行者,其血清水平不仅受其前体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调控,还受体内炎性状态的影响。本研究旨在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血清1α,25(OH)2D3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124例COPD患者和188名健康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1α,25(OH)2D3及25(OH)D水平,同期收集COPD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量(Hb)及白蛋白(Alb)等实验室资料。 结果 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与对照组相比,COPD组中血清1α,25(OH)2D3和25(OH)D平均水平明显降低,分别为:28.33±5.87 vs 30.58±6.48pg/ml, t=3.108, P=0.002; 25.73±5.44 vs 27.14±5.89ng/ml, t=2.128, P=0.034。根据患者病程分层分析,与稳定期COPD相比,急性加重期患者中血清1α,25(OH)2D3和25(OH)D平均水平亦显著降低,分别为:27.04±4.67 vs 29.17±5.01pg/ml, t=2.377, P=0.019; 24.31±4.22 vs 26.66±4.56ng/ml, t=2.888, P=0.005。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检验COPD组中血清1α,25(OH)2D3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纳入的变量包括血清25(OH)D水平及CRP、WBC、Hb、Alb等血清学指标。结果显示COPD组中血清1α,25(OH)2D3水平与25(OH)D和CRP呈正相关(r=0.291, P=0.002; r=0.352, P=0.004),与Alb呈负相关(r=-0.346, P=0.001),而与WBC和Hb无关(P>0.05)。 结论 COPD患者中血清1α,25(OH)2D3水平与血清25(OH)D、CRP和Alb水平密切相关,并可能影响患者的病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3.
醋柳黄酮缓释片的药动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醋柳黄酮缓释片在家犬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测定其药动学参数,计算缓释片相对于普通片的生物利用度。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两组,分别用醋柳黄酮缓释片和普通片进行口服给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应用3P97软件求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醋柳黄酮缓释片及普通片的tm ax分别为4.87 h和2.87 h,Cm ax分别为每小时0.46μg.L-1和每小时0.56μg.L-1,缓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1.7%。结论:醋柳黄酮缓释片与普通片均符合一室模型,缓释片与普通片具有生物等效性,且醋柳黄酮缓释片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4.
报告20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修复术的结果。17例男性,3例女性。年龄7~56岁。痊愈19例,另一例因急性肾功能衰竭一周后死亡。作者就发病机理,诊断和合并畸形的处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77-79
目的探讨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在2010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73例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区肿胀消退、术后伤口感染、伤口愈合、牙龈再附着、术后复发、骨质改建、骨质修复等情况随访观察。结果 73例患者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为1~4 d。73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伤口感染,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牙龈再附着情况好,术后均未见复发。术后未见并发症。骨质改建效果好,骨质修复的效果因影像学资料过少,缺乏客观依据,暂不下有效结论。结论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阴道炎1236例病原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36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作直接镜检和病原菌分离培养检查;结果,细菌感染900例,念珠菌234例,滴虫102例。900例细菌经鉴定;葡萄球菌300例,阴道加特纳菌276例,淋病奈瑟菌170例,其它细菌124例。结果表明,葡萄球菌,阴道加特纳菌,淋病奈瑟菌是细菌性阴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讨论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原则。方法 分析 36例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并发尿崩症者 14例、高热 11例、电解质紊乱 8例、消化道出血 3例、癫痫 5例 ,死亡2例。结论 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较多 ,加强早期监测和处理 ,可进一步提高该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壳多糖脱乙酰度测定的减量法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实验评价碱量法的精准度及样本含潮量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对汪氏推荐计算公式和本文作者提出的改良公式作出评价。结果: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受样本性状、含潮率、反应体系中酸量的影响。改良公式更能反映样本实际脱乙酰度。结论:碱量法简便易行,评价指标在可接受范围,可用于壳多糖研制中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20.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