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观点在临床中被众多医家奉为圭臬。然而痰饮的形成、为患绝非仅仅关乎脾、肺两脏,更与肝、肾、三焦之功能密切相关。《素问·逆调论》云:"肾者水藏,主津液。"人体一身的水液代谢全赖肾的主司和调节,若肾脏功能发生异常,痰饮则可伺机而生,故肾亦为生痰之源。  相似文献   

2.
“痰浊生成”,古代医家一般认为源于肺脾肾。然三脏之中,何为其“本”呢?王节斋云:“痰之本,肾也。”王氏认为三脏之中,以肾最为重要,张景岳亦主此说。对这一观点,本文拟作以下阐述。  相似文献   

3.
“肾为生痰之本”三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为生痰之本”三义江苏215006苏州大学医院李克夏主题词肾,痰证新义对于痰症成因,明代以前从本上囿于脾胃、肺腑之气化营运,治则主要是健脾、肃肺、化痰。到明代,痰证学说又有了新的发展。在病因理论上表现为“三脏生痰”说的深入,而其显著突破则首先是王节...  相似文献   

4.
分析古代文献中有关肾虚生痰及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治疗肾虚痰证的论述,并辅以《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中相关医案,深入阐发其病机、治法以及禁忌。肾虚生痰病机有二,即水沸为痰与水泛为痰。水沸为痰之证宜用滋阴降痰法,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忌用温燥法、苦寒清热法且宜久服;水泛为痰之证,宜用温阳摄痰法,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忌用攻逐法。同时辨析地黄泥膈生痰说,并指出肾虚兼感外邪生痰宜固本为要,肾虚生痰疑似外感忌用发表。  相似文献   

5.
宫艳华  陈滨 《吉林中医药》2004,24(11):47-48
湿、痰、饮为一源三歧,均为人体水液代谢发生障碍,津液不归正化形成的病理产物,其一旦形成之后,又成为新的致病因素,引起多种病理变化。临床上痰之为病非常广泛。痰,即指包括能排出体外的有形之痰,随咳嗽经呼吸道排出,有黄痰、白痰、湿痰之分;又  相似文献   

6.
论"肾生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临床及实验研究结果为依据,阐述“肾生精”的观点。指出中医的“精”狭义上指先天生殖之精,广义上主要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资源。认为补肾能生生殖之精,补肾能生生命之精,因此肾能生精。  相似文献   

7.
论“皮毛生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肺主皮毛,医者熟知.然皮毛内应脏腑,非独肺也.《内经》所谓"皮毛生肾"则明确反映了皮毛与肾脏的密切关系.故本文以此立论,结合朱仁康老师临床经验分述如下."皮毛生肾"之注评选释"皮毛生肾"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和"五运行大论"均曰:"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后世对此评注意见分岐,归纳起来,大  相似文献   

8.
<正>化疗药作用机理是干扰细胞代谢、抑制DNA复制、抑制有丝分裂等均是耗能过程而被认为性属寒凉,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疗程使用化疗药物容易克伐肾阳导致多种毒副反应,恶心呕吐是化疗最常见的副反应之一。据统计,如果没有镇吐治疗,有70%~80%接受化疗的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反应[1]。古代文献没有化疗后呕吐之病名,中医根据其发生的症状及体征归属于呕吐、反胃等范畴,近年来,中医药对化疗后呕吐的治疗取得  相似文献   

9.
摘要:肾主水,为先天之本,对于体内津液的运行输布具有重要作用,且肾与水腑膀胱互为表里,通过冲脉与“水谷之海” 的胃有经络上的联系,故肾在痰的生成中起着关键作用。陈博来教授认为,肾虚痰阻型腰痛为本虚标实之证,“痰阻”为其 标,“肾虚”为其本,临床以腰骶钝痛、痛处固定、腰部僵硬、肢体麻木或偏枯为主要特点,兼见腰膝酸软、喜按喜揉等表 现。肾虚痰阻型腰痛的治疗可基于“肾为生痰之本”,以补肾祛痰为法,拟定理痰汤 (主要组成药物为芡实、半夏、黑芝麻、 柏子仁、白芍、陈皮、茯苓等) 为基础方,针对不同兼症辅以健脾、宣肺等药进行加减治疗。其辨治思路可为临床中医治疗 腰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相关本草文献及中医文献的梳理,首先阐述了"地黄泥膈生痰"论产生的源流及变迁,其次,指明了"地黄泥膈生痰"之论自从产生之日起就受到历代许多医家的反驳和批判,并结合国医大师裘沛然的临床治疗验案,得出"地黄泥膈生痰论"是不可靠的和有局限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因多责于高脂饮食,基于"多食肥甘,易生痰湿"的理论多言其痰湿内阻为主而治疗重于化痰湿,然现临床中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机则多遵肝郁为始、痰湿致病的病机发展过程,即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机为肝郁生痰为主,治疗时不可单重化痰而忽视从肝主疏泄论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论痰     
《内经》无“痰”字,《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虽有“痰饮”之称,但实多言钦。故丹波元坚曰:“盖古方详于饮而略子痰,后世详于痰而略于饮。诸家难扬仁斋书析二门,其他溜浥无别”。痰即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又是引起其他疾病的致病因素。由于其成因复杂,致病广泛,所以在临床上对某些奇难怪证以痰论治,常获良效。因此深入对痰病学说进行研讨,无论在论上,还是在临床上都有其重要意义。一、五脏之病皆能生痰痰之生成,历代医家有从气、从火、从脾、从肺、从肾等不同角度而论,可见其成因复杂。在病因上,外感六淫,邪阻气化,津液积聚,可凝结为痰;内伤七情,郁结  相似文献   

13.
五脏生痰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痰,是一种粘稠状病理产物,可以停滞在机体各个组织器官之中而产生各式各样的疾病。李时珍说:“痰生百病食生灾”,讲出了中医痰浊的发病特点,很科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14.
姚秀玲 《内蒙古中医药》2011,31(24):117-118
《类证治裁》说:痰饮皆津液所化,痰浊,饮清。痰饮是体内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变化和病理产物并可成为继发病因,就病理产物而言,一般认为稠着为痰,清稀为饮。痰又可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有形之痰是或闻之有声或触之可及的实质性痰浊。无形之痰未见之痰,而有痰之症。  相似文献   

15.
浅谈从脾虚生痰生瘀论治高脂血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脾虚可以产生痰浊、瘀血,痰浊、瘀血以及痰瘀互结,又能使血脂升高,因而在健脾的基础上活血化痰,能有效地降低血脂。从中医证候角度看,高脂血症是一种本虚标实病证。本虚在脾虚与肾虚,而标实则在瘀血与痰浊。本文就脾虚生痰瘀在高脂血症中的发病机理作一探讨。以冀从理论源头把握中医诊治高脂血症的脉搏。  相似文献   

16.
在中医脏象学说中,脾为五脏之一,五行属土,为阴中之至阴,主运化谷食和水饮。若脾气虚衰,运化水液功能障碍,可造成痰饮水湿停聚。而脾虚导致的生湿与脾虚导致的生痰是两种不同的病理产物,因机证治不尽相同,且痰和湿常兼见并可相互转化,故对二者进行区别,以准确辨别脾虚生湿与脾虚生痰对于治疗疾病、截断病程十分重要。通过对两者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进行探析,发现湿多由时令、环境等外湿引起,湿气困脾,津液不运,以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和身目发黄等为主要表现,治疗多用平胃散燥湿运脾、行气和胃;脾虚运化无力,水谷精微不能正常布散,凝而为痰,留于肺胃,易于阻滞气机和蒙蔽心神,病症繁多,可用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相似文献   

17.
薛汉荣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视“肾为生痰之本”,认为肾虚为痰浊产生的重要内因,当辨清肺、脾、肾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临证擅以“理肾”为治疗大法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达到“不必降痰而痰自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虚痰论     
世医但见痰证,便谓祛痰、化痰,习用宋代<和剂局方>二陈汤,谓为治痰之总剂.不知二陈汤能治实痰,不能治虚痰,即能治痰之标,不能治痰之本.  相似文献   

19.
痰证论     
褚玄仁 《江苏中医》1989,10(7):43-45
  相似文献   

20.
痰证论     
前言王珪,字均章,号中阳老人,元代吴郡人,中年隐君虞山(今江苏常熟),世称隐君。所著《痰证论》一卷,“于诸痰诸饮,悉究精详,制有滚痰丸最神效”(《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医术名流列传》),历来备受医者推崇,在医著中引用其文者极多。此论原载《泰定养生主论》卷十四,坊间流传不多。笔者于首都图书馆获其明刻本全文照片,阅后得益良多,爰将其点注,公诸同好,冀对研究王氏学说者有所裨益。限于水平,容有不当之处,尚望同道不吝赐教是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