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产科联合ICU救治危重孕产妇3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危重孕产妇在产科和重症监护病房(ICU)联合救治后的母婴结局,以提高危重孕产妇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9年36例入住ICU抢救的危重孕产妇的资料。结果36例患者都抢救成功,围产儿死亡9例(24.32%)。其中经产妇21例(58.33%),外来人口35例(97.22%),未做/不正规产前检查者26例(72.22%);子痫、重度子痫前期并发严重并发症15例(41.67%),产科出血11例(30.56%)。结论产科处理与ICU综合监护和救治是确保危重孕产妇抢救成功的关键。加强外来人口孕产妇的保健管理是减少孕产妇重危疾病发生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危重孕产妇中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诊治经过及相关资料,总结经验与教训,探讨如何提高危重孕产妇感染性疾病的救治能力.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上海市2008-01~2010-06期间86家接产医院上报的691例危重孕产妇中74例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①74例危重孕产妇感染性疾病患者,告病危34例(45.9%),病重40例(54.1%),经抢救存活68例,抢救成功率91.9%.②74例中前5位疾病顺位分别是重症肺炎(40.5%)、产褥感染(12.2%)、急性重症胰腺炎(10.8%)、感染性休克(9.5%)、重症肝炎(8.1%).③抢救医院以二三级综合性医院为主,49例(66.2%)在三级综合医院,19例(25.7%)在二级综合医院;有16例转诊,最终共61例(82.4%)在5家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救治.④74例中外地户籍孕产妇56例(75.7%),上海户籍18例(24.3%),两组仅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次、产次、产前检查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综合医院,尤其是5家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为龙头的危重孕产妇救治网络发挥了重大作用.②近年上海市危重孕产妇中妊娠合并症,尤其感染性疾病所占比例逐渐增大,需要ICU、感染科、呼吸科等多学科共同参与救治.  相似文献   

3.
急性肾损伤(AKI)作为一种临床综合征,目前是世界范围内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尤其在重症监护室(ICU)中,危重患者AKI发生率达到了 30%~50%,死亡率甚至超过了 50%,对患者预后具有严重影响.ICU危重患者常具有多种危险因素,及时识别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早期风险评估并尽早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广东省三级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建设现状,并为省卫生厅建立省重症监护网.方法 在危重病医学学术会议期间,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采集数据.结果 (1)ICU床位数为(13.30±7.39)张,医生人数、护士人数与床位数比分别是(0.67±0.27)和(1.90±0.50),封闭式、半封闭式和开放式管理模式分别占53.5%、41.9%和2.3%.(2)每床用房面积是(16.75±6.58)m2,感应式洗手盆数与床位数比为(0.50±0.28),正或负压病房、空气层流系统和营养准备室的配备率分别是44.2%、60.5%和51.2%.(3)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机械通气技术、深静脉置管术、电复律与除颤术及肠外营养支持的开展率均达100%,独立完成气管插管和持续血液净化的开展率均达97.7%,74.4%的ICU开展血流动力学监测,95.3%的ICU开展镇静技术.(4)床旁多功能持续心电监护仪装备率是100%、其与床位数比为(0.96±0.15),复苏呼吸气囊或呼吸机与床位数之比分别是(0.80±0.38)和(0.83±0.31),便携式呼吸机装备率是61%,27.9%的ICU未开展无创机械通气,纤维支气管镜装备率为90.7%,95.3%的ICU能提供24 h血气分析.(5)所调查43家综合ICU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粤东、粤北及粤两地区.结论 广东省三级医院综合ICU中大多数项目已达到或接近达到广东省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指导意见和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的要求.ICU平均水平已基本达到Ⅱ级,重症监护网能有效整合现有资源而提升本地区危重病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移动IC U在危重患者院际长途转运中的运用效果,以指导制定符合基层医院特点的长途转运指南。[方法]记录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本院启动移动IC U院际转入IC U患者(移动IC U组)的各项指标,并与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常规急诊转运入IC U患者(急诊转运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主要指标如下:①两组转运人次及成功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评分)、转运里程、转运时间;②两组患者到达ICU后氧合指数、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乳酸及平均动脉压;③转运途中的设备故障、医疗差错及紧急医疗处置情况;④同时记录移动IC U组患者转运前,到达IC U时心率、血压、体温、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血乳酸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移动ICU组较急诊转运组相比,①在转运里程无显著差异(71.4±26.7 km vs 67.2±24.8 km ,P >0.05)的情况下,虽转运患者的危重度更高(APACHEII评分25±9.3分 vs 20±6.3分,P <0.05),却转运成功率亦更高(94.2% vs 76.4%,P <0.05),而转运时间更短[(140.32±16.8) min vs (100.3±20.3) min ,P <0.05];②到达ICU后患者的氧合指数、平均动脉压,PaCO2、血乳酸水平更优,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③设备故障、医疗差错、紧急医疗处置情况分别为0次与7次、12次与49次、0次和12次。④移动ICU组98例患者转诊前后心率、血压、体温、呼吸频率、氧饱和度、氧分压、PaCO2、碳酸氢根、血糖、血红蛋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氧合指数好转、血乳酸下降,且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移动ICU模式在危重患者的院际长途转运中较传统急诊转运模式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及优越性,而加强转运人员对危重患者转运指南操作规程的培训和实施,是落实移动IC U在危重患者院际长途转运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危重病人检验性失血量及分布特点.[方法]采用查阅化验单的方法回顾性分析ICU及NICU危重病人检验性失血特点.[结果]ICU每位病人住院期间总的检验性失血量平均为177.1 mL,最大值为847.8 mL,其中25.8%病人失血量超过自体血液总量的5.0%.NICU病人住院期间总的检验性失血量平均为21.4 mL,最大值为68.0 mL,其中61.3%病人失血量超过自体血液总量的5.0%.检验的目的主要用于生化检验、电解质测定及血细胞分析、其次用于血气分析,血凝及C反应蛋白测定.[结论]ICU及NICU危重病人检验性失血情况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危重孕产妇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北京市3家医院ICU危重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特征、转入ICU的疾病种类、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APACHE I)评分、发病至转入ICU时间、各种检查结果、治疗措施、ICU住院时间以及孕产妇病死率.采用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重孕产妇ICU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结果 5年内共有207例危重孕产妇收入ICU,占所有孕产妇的0.42%;平均年龄(31.74±2.32)岁,平均孕龄(34.86+4.72)周.其中4例孕产妇死亡,病死率1.93%.207例危重孕产妇中,138例为产科重症,69例并发严重内科疾病.转入ICU最常见的产科病因为产后大出血(42例,20.29%)和妊娠相关性高血压(36例,17.39%),其次为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27例,13.04%)和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3例,11.11%);最常见的内科病因为急性心功能衰竭(26例,12.56%)和急性呼吸衰竭(22例,10.63%),其次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11例,5.31%).109例患者(占52.66%)ICU住院时间延长(ICU滞留时间>3 d).单因素分析显示,未行规律产前检查、血肌酐、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氧合指数(PaO2/FiO2)、AFLP、产科DIC、SAP、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血液净化治疗和发病至转入ICU时间>24 h与ICU住院时间延长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行规律产前检查[优势比(OR)1.68,95%可信区间(95%CI)1.14~2.69,P=0.011]、PaO2/FiO2(OR 4.73,95%CI 1.46~11.37,P=0.013)、AFLP(OR 3.21,95%CI 1.13~4.76,P=0.026)、产科DIC(OR 2.73,95%CI 1.28~4.02,P=0.018)、SAP(OR 4.78,95%CI 1.83~7.42,P=0.021)、血管活性药物(OR 1.96,95%CI 1.24~3.15,P=0.001)、血液净化治疗(OR 11.02,95%CI 3.04~58.02,P=0.015)和发病至转入ICU时间>24 h(OR 2.04,95%CI 1.21~4.25,P<0.001)是ICU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危重孕产妇ICU住院时间延长的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可以根据危险因素预测危重孕产妇ICU住院时间延长,加强规律产前检查、避免产科及内科严重并发症;发病后尽快转入ICU并在ICU内加强各器官功能支持可能有助于缩短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ICU获得性衰弱(Intensive Care Unit acquired weakness,ICU-AW)是重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多项研究显示,机械通气大于4~7d的患者出现ICU-AW可达33%~82%[1-4]。在ICU中,医护工作者不仅要注重患者的循环、呼吸、肾脏等功能维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危重孕产妇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其入住ICU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136例危重孕产妇的临床资料,以是否入住ICU分为未入住ICU组(60例)和入住ICU组(76例)。收集包括年龄、学历、居住地、外院转诊、是否经产妇、是否规律产检、孕前体质量指数(BMI)、瘢痕子宫、分娩方式、分娩孕龄、24 h产后出血量、首要致病因素及主要致病因素等临床特征,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危重孕产妇前3位首要致病因素为产后出血(39.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9.1%)及妊娠合并心脏病(8.8%)。2组患者年龄、学历、居住地、是否经产妇、是否规律产检、瘢痕子宫、分娩孕龄、24 h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外院转诊、孕前BMI、分娩方式、主要致病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02,P=0.028;P<0.001;χ2=5.913,P=0.015;χ2=15.074,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25 kg/m2)、主要致病因素(妊娠合并症)是危重孕产妇入住ICU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816,95%CI:1.767~1339.337,P=0.036;OR=31.894,95%CI:5.029~720.700,P=0.003)。 结论危重孕产妇的首要致病因素仍为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前BMI≥25 kg/m2及具有妊娠合并症是危重孕产妇进入ICU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谵妄是一种急性的、波动性的精神状态改变,伴有注意力涣散及思维紊乱或意识水平的变化。危重症患者由于受心理、环境、疾病、药物等多因素影响易诱发谵妄,发生率高。谵妄一旦发生,对患者预后及后期认知功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有效预防谵妄,降低其负面影响至关重要。本文以综述的形式详细阐述了ICU谵妄非药物性预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旨在为科学、有效地预防ICU谵妄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沈乐  李丽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1):1643-1644,1659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呼吸机的应用、抗心律失常和升压药等药物的使用,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显著提高。对于临终患者,先进的仪器和药物只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命体征,延长生存时间,其生存质量却无法保障。近几年来,国内外ICU医护人员、患者、家属及社会舆论对临终患者治疗的观点发生了改变,选择放弃治疗的案例不断增加。所谓放弃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分析我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 ICU)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及变化趋势,同时与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比较,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19-2021年ICU各类标本分离检出的病原菌,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分离菌株2 088株,下呼吸道1 463株(占70.1%),血211株(占10.1%),中段尿115株(占5.5%)。2 088株分离菌株中,革兰阴性杆菌1 483株(占71.0%),革兰阳性菌527株(占25.2%),真菌78株(占3.7%)。革兰阴性杆菌中前四位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中前三位依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中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增长明显,超过80%;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接近和超过20%。自2020年开始,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呈上升趋势,占据第一位,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低于2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目标性镇静护理在儿科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3-4月入住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监护室的患儿35例,设为观察组,采用目标性镇静护理;同法选取2015年1-2月目标镇静法实施前同一儿科监护室患儿35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镇静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儿镇静效果、镇静前后和苏醒后生命体征变化以及遵医依从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镇静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入住监护室镇静护理过程中生命体征变化平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转出监护室时遵医依从性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性镇静护理在儿科监护室中应用明显提高了患儿遵医依从性,确保医疗活动的有效性,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not infrequently present alterations of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that determine the success/failure of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as well as the final outcome. Sepsis and polytrauma are two of the most common and complex syndromes occurring in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and affect drug absorption, disposition, metabolism and elimination. Pharmacological management of ICU patients requires consideration of the unique pharmacokinetics associated with these clinical conditions and the likely occurrence of drug interaction. Rational adjustment in drug choice and dosing contributes to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reatment of those patients.  相似文献   

17.
赵玲  李丽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4):1908-1909
目前国内外医院信息系统建设重点已由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rn,HMIS)转向临床信息系统(clinicinformationsystem,CIS)。据统计,美国25%的1000张床位以上大型医院使用了CIS。国内的CIS处于理论探索和临床初步摸索阶段,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陕西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非发酵菌的感染分布及其临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201 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重症监护室送检的3 850份标本经普通培养分离鉴定的非发酵菌,以MIC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3 850份标本分离出1 87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细菌479株(占25.6%),革兰阴性细菌1 393株(占74.4%).在革兰阴性细菌中有732株(占52.5%)为非发酵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385株(占52.6%),鲍曼不动杆菌209株(占28.6%),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114株(占15.6%),其余非发酵菌24株(占3.2%).非发酵菌对不同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性,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31.7%和14.3%;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为25.8%和1.5%,对其它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等的耐药率>6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米诺环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为1.0%和10.5%.在治疗非发酵菌感染时依据细菌的药敏结果单药治疗或联合治疗,总体治愈率>80%,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多重耐药菌在重症监护室的传播.结论 重症监护室非发酵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临床的抗感染治疗需要依据微生物室的敏感性报告;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和非发酵菌耐药率.  相似文献   

19.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心肺复苏成功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心肺复苏(CPR)成功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对我院256例接受CPR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合并症与心肺复苏成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急诊ICU心肺复苏成功率46%。年龄、性别及复苏前心脏电生理状况对CPR的成功率无明显影响,合并有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脑疝的CPR成功率下降。气管插管所需的时间越短,复苏成功率越高。结论:在急诊ICU内CPR的成功与患者原发病及合并症有关;与气管插管时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重症监护(ICU)专科护士培训班的经验,以提高ICU专科护士的培训效果。方法对来自全军的55名学员进行为期3个月的重症监护培训,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重症监护理论知识、护理技术操作和常用仪器使用等三方面,分别在培训前后发放调查问卷,对培训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培训后学员在重症监护理论知识、护理技术操作和常用仪器使用熟练掌握方面均有了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ICU专科护士培训是提高护士整体监护技能的有效途径,科学高效的培训模式是确保ICU专科护士培训质量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