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电运动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对27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运用电运动治疗.结果 电运动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总有效率为92.6%.结论 电运动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有消炎、镇痛,解除腰部肌肉痉挛,改善局部神经和组织营养代谢作用,使腰疼痛症状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2.
我们自1989年1月~1999年1月,诊治听神经瘤24例,现就其X线与CT早期诊断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10~45岁,临床症状均有耳鸣及渐进性听力减退,部分病人且有面部麻木、头晕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等,就诊时间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达2年之久。CF扫描,不仅显示内听道外的位于桥脑小脑角的管外型听神经瘤,而且还能发现尚未引起内听道骨壁改变的管内型小听神经瘤。本组有一例管内型小听神经瘤,并为手术病理证实。由于听神经启血供丰富且位于脑外,缺乏血液屏障的作用,可使肿瘤明显强化,借此不但可以发现等密度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X线摄片技术在脑部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报道1年内我科住院患者中见到的4例较典型病例,依赖CT和MRI误诊神经系统疾病。结果:4例病人分别诊断为面肌痉挛脑梗塞的paget′s病例,初诊意识障碍原因待诊-代谢性脑病?脑干梗死?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例;诊断帕金森病的股骨颈骨折病例;诊断脑梗死的肺癌病例。结论:CT和MRI决不能替代以症状和体征为基础的临床诊断学,X线摄片技术在脑部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腰椎椎管狭窄是由于先天性发育异常或后天继发性原因如脊椎退行性疾病、劳损、韧带肥厚等,使腰椎管径变小,脊髓神经根受压引起对马尾神经压迫的症候群。我院自1988年以来收治腰椎管狭窄患者物例,均进行过碘苯脂造影,现就其X线检查诊断经验作一总结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患者,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在18岁一65岁之间,40岁以上者对例,其中腰背酸痛40例,部分伴有坐骨神经痛及肢行。狭窄部位:以腰4_5为最多,占本组病例的七%,腰5、骰l、及腰3-4次之,腰l_2最少。12摄取平片和副*管径一般在造影前摄取腰椎正…  相似文献   

5.
100例老年性腰椎退行性变CR与SCT片诊断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老年性腰椎退行性变的计算机X线摄影(CR)照片及螺旋CT(SCT)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老年性腰椎退行性变的CR、SCT片影像学特点、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方法老年性腰椎退行性变患者100例,同时做CR和SCT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总结出各种老年性腰椎退行性变CR表现特点及SCT扫描表现.结论 CR片能准确判断老年性腰椎骨质疏松及因骨质疏松所致脊柱畸形的程度,椎体骨折的部位、数量、形态的改变.SCT扫描能清晰显示松质骨的影像特点、椎间盘病变,并能进一步观察韧带钙化、分离骨片、椎管、硬膜囊、脊髓及软组织情况.两种检查方法结合应用,可充分起到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研究表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及一氧化氮在急性软组织损伤及其修复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有关其在慢性软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氨基胍对其作用的影响尚不明确。 目的:探讨慢性软组织损伤模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损伤局部软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及一氧化氮含量与炎症反应及软组织损伤程度的关系,并观察氨基胍干预后对以上关系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9/2008-09在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海战伤研究中心二级实验室完成。 材料:将96只SD大鼠抽签法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氨基胍组共3组,每组32只。 方法:模型组将0.3 cm×0.3 cm大小的明胶海绵置入第三腰椎横突后半段深筋膜中层下制备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动物模型;氨基胍组从造模14 d开始,按50 mg/kg剂量经腹膜内给药,2次/d,直至处死前1 d为止;正常组为不做任何干预。 主要观察指标:于首次氨基胍干预后1,3,7,14 d检测各组第三腰椎横突周围骨骼肌及其他软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免疫组织化学灰度值、一氧化氮含量及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 结果:模型组损伤局部软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及一氧化氮含量比正常组明显升高(P < 0.01),且与损伤局部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程度相一致。氨基胍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及一氧化氮含量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 < 0.01),损伤局部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减轻。 结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动物模型中由炎性因子诱导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大量表达生成的高浓度的一氧化氮是造成慢性软组织损伤的重要因素。而这种作用可以被氨基胍所抑制,为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修复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8.
摘要目的:探讨网状平片生物补片在腹股沟疝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及CNKI数据库(www.cnki.net/index.htm),在标题和摘要中以“补片,外科手术,腹股沟疝”或“patch,Surgery,Inguinal hernia”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与检索关键词材料学特点、生物相容性及其应用效果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共纳入25篇文献。结果:根据疝修补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生物学特性,可以将疝修补材料分为不可吸收材料、可吸收材料、复合型修补材料及生物型材料。不可吸收性材料在修补材料中所占比重较大,并有金属和非金属之分。这些材料都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抗张力强度大,耐受力强,植入体内无明显异物感等优点。无张力疝修补术所使用的补片能够刺激周围组织发生快速的成纤维细胞反应,恢复并加强修补部位的组织强度,较之以往以改变腹股沟管解剖结构为前提的各种张力性缝合修补术更合理、更可靠,杜绝了疝复发的解剖学基础。临床研究表明平面补片组织相溶性良好,无排异反应,具有一定抗感染能力,是理想的腹股沟疝修补材料。结论:应用网状平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是一种较好的术式,具有手术安全、复发率低,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关键词: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外科手术;补片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2.03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代谢性谷氨酸受体-Ⅰ(mGluR-Ⅰ)在脆性X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和mGluR-Ⅰ拮抗剂治疗的机制。方法培养FMR-1基因敲除小鼠(KO)和野生(WT)小鼠海马神经元,给予mGluR-Ⅰ激动剂和拮抗剂进行处理,Western-Blot法检测处理前后脆性X智力低下蛋白(FMRP)和微管相关蛋白1B(MAP1B),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树突棘的长度和密度。结果KO小鼠海马神经元树突棘长度(1·32±0·79)和MAP1B含量显著高于WT小鼠(1·00±0·62)。mGluR-Ⅰ激动剂干预后,KO和WT小鼠树突棘长度(1·60±0·88和1·33±0·80)和MAP1B均显著增加。mGluR-Ⅰ拮抗后,KO小鼠树突棘长度(0·95±0·57)和MAP1B均显著降低,在WT小鼠未见明显变化。结论脆性X综合征模型鼠由于缺乏FMRP的负性调节作用,导致mGluR-Ⅰ激活的MAP1B过度表达,可能是树突棘异常的主要原因。mGluR-Ⅰ拮抗剂逆转树突棘缺陷可能参与治疗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X线和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0-10-2011-10我院诊治3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采用X线平片和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并对其病变分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X线检查显示处于0级的患者有5个关节,而CT检查显示有3个关节提高了级别(2个Ⅰ级,1个Ⅱ级);X线检查显示处于I级的患者有20个关节,而CT检查显示有11个关节提高了级别(6个Ⅳ级,5个Ⅲ级);X线检查显示处于Ⅱ级的患者有11个关节,而CT检查显示有5个关节提高了级别至Ⅲ级。相对于低级别,对于Ⅲ和Ⅳ级的诊断,X线和CT的诊断结果偏差不大。结论对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CT扫描相对更好地显示局部细微病变,能够更准确地进行病变分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脊髓挫伤部位的X线照射治疗对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将70只雌性Wistar大鼠按照纽约大学的重力冲击方法建立大鼠脊髓(T10)损伤动物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每组10只,其中6组大鼠在损伤后不同时间(损伤后20 min、1 d、2 d、4 d、7 d、17 d)对挫伤部位进行X线(20 Gy)照射,第7组则不予照射(对照组).然后根据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标准评测各组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快蓝染色对存活6周以上的大鼠进行挫伤脊髓的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脊髓挫伤后20 min、1 d、2 d行X线照射组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脊髓损伤后的2~3周进展较快,后期恢复缓慢.组织形态学观察可见应用X线治疗组周边组织残存区面积大于对照组.结论 脊髓挫伤部位伤后早期行X线照射治疗可保护脊髓残存的神经组织,改善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椎穿刺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头颅CT显示为阴性而腰椎穿刺诊断为SAH,DSA确诊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腰椎穿刺诊断SAH阳性率为100%,有助于对动脉瘤诊断。结论腰椎穿刺在诊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应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X线引导经颈椎间孔类固醇激素注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应用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19-06平顶山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并行X线引导下经颈椎间孔类固醇激素注射诊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34例,其中104例确诊患者接受治疗,30例诊断不明确的在明确诊断及确定责任节段后接受治疗。对所有患者的影像资料、临床资料、手术时间、操作是否成功、手术并发症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记录所有患者术前、术后、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NDI及VA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的X线引导下经颈椎间孔类固醇激素注射操作均顺利完成,操作时间(14.4±5.1)min。术中行造影剂显影脊神经的均成功。全组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出现头晕和上肢乏力4例,卧床休息数小时后恢复。治疗组、诊断组患者治疗后及各随访点的NDI评分和VAS评分均明显好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例(5.9%)患者接受CESIs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后经3个月观察随访仍无明显缓解甚至加重,最终转行手术治疗。结论 X线引导经颈椎间孔类固醇激素注射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式,也可用于复杂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确诊及责任节段的定位,且操作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14.
片医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推进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综防试点工作,探索慢病社区干预模式,根据我社区实际情况,以社区为平台,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基本手段,以个体化的高血压患者管理为主要措施的社区高血压防治模式.社区片医通过对辖区60岁以上高血压老年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及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经DSA或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62例,所有病例均行MSCTA检查,分析患者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资料,比较MSCTA与DSA或手术的符合情况。结果 MSCTA准确诊断63个动脉瘤,漏诊3个,其诊断敏感性为95.45%,特异性为100%;MSCTA可准确评价动脉瘤的大小、位置、瘤颈、载瘤动脉与周围临近动脉和组织间的解剖关系。结论 MSCTA是一种安全、无创的颅内动脉瘤影像学诊断技术,可作为患者手术及介入治疗动脉瘤前常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LIMK1 mRNA及其蛋白在脆性X综合征(FXS)小鼠大脑皮层中的表达,探讨其在FX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雄性FMR1基因敲除型FVB近交系新生鼠和2、4、6周小鼠做为实验组(记为 KO0d、KO2W、KO4W和KO6W),雄性同龄野生小鼠(WT)作为对照组(记为WT0d、WT2W、WT4W和WT6W),每组每时间点9只.取小鼠单侧大脑皮层行LIMK1 mRNA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取另一侧大脑皮层行LIMK1蛋白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 (1)KO6W组小鼠LIMK1 mRNA含量较同龄组WT小鼠及KO0d、KO2W和KO4W组小鼠明显升高,WT0d组小鼠LIMK1mRNA含量明显高于WT2W、WT4W和WT6W组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同龄KO、WT小鼠大脑皮层中LIMK1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O0d组小鼠LIMK1蛋白含量明显低于KO2W、KO4W和KO6W组,WT0d组小鼠大脑皮层中LIMK1蛋白含量明显低于WT2W、WT4W和WT6W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MK1蛋白的翻译过程在6周时受到明显抑制,反馈性调节转录过程使LIMK1 mRNA表达急剧升高.KO鼠LIMK1蛋白表达下降,从而影响树突棘的骨架蛋白重构,影响树突棘的功能改变,可能是FXS神经系统改变的重要机制之一.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s of LIMK1 in the cerebral cortex of mice with FMR1 gene knockout, and explore the roles of LIMK1 mRNA and LIMK1 protein inthe pathogenic mechanism of fragile X syndrome (FXS). Methods FVB strain male mice with FMR1 gene knockout (KO, n=36,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ir wild type (WT, n=36, control group) were equally divided into 8 counterpart subgroups (WT0d, WT2W, WT4W, WT6W, KO0d, KO2W, KO4W and KO6W),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different ages. LIMK1 mRNA expression in the left sides of the cerebral cortex were analyzed with RT-qPCR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LIMK1 in another side with Western blotting.Resul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LIMK1 mRNA expression in the cerebral cortex of KO0d, KO2Wand KO4W subgroups were noted 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respective age-matched WT mice (P>0.05);but that of KO6W sub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WT6W subgroup, and KO0d,KO2W and KO4W subgroups (P<0.05);the level of LIMK1 mRNA in WT0d sub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WT2W, WT4W and WT6W subgroups (P<0.05). No statistic differences of LIMK1 protein between the same-age KO and WT mice were noted (P>0.05);significantly lower level of LIMK1 protein in KO0d subgroup was found 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KO2W, KO4W and KO6W subgroups (P<0.05);that of WT0d sub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WT2W, WT4W and WT6W subgroups (P<0.05). Conclusio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of LIMK1 protein i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at 6 weeks and LIMK1 mRNA expression increased sharply based on the feedback adjustment of LIMK1 protein expression declining;once this translation process is inhibited or interrupted, it will affect the dendritic spines skeleton protein reconstruct and lead to the dendritic spines function deficient;the inhabitation of translation process might probabl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dendritic spines maturation and should be an important pathogenic mechanism of FXS.  相似文献   

17.
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4例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头颅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检查,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显示(VR)及仿真内窥镜(VE)等后处理技术,并对照DSA及手术结果,评估诊断准确性.结果 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发现动脉瘤65例共77个动脉瘤.其中单发动脉瘤55例,9例为2个动脉瘤,1例为4个动脉瘤:瘤体最小约2.0mm,最大约49mm;瘤颈最小约1.5 mm,最大约8.5 mm.与手术结果对比符合率为94.74%,同DSA对比灵敏度、诊断符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瘤体的部位及走向.瘤颈、载瘤动脉以及动脉瘤与周围结构的空间关系,诊断脑动脉瘤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急诊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诊断,避免X-刀应用的盲目性.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方法行86例颅内病变活检.结果只有70例病人适合行X-刀治疗.结论立体定向活检对指导X-刀、γ刀治疗颅内病变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50例椎基底动脉TIA的患者行头颈部MSCTA检查,其中8例在CTA检查后1~7 d行DSA检查。结果50例患者的100支椎动脉中MSCTA显示血管正常55支,轻度狭窄14支,中度狭窄9支,重度狭窄8支,先天发育不良(一侧椎动脉细小)5支,明显迂曲9支。8例患者的椎动脉管腔MSCTA评价结果与DSA一致。结论MSCTA能清晰显示椎动脉,对椎基底动脉TIA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预后估计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320排动态容积CT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CVST患者行320排头颅CT一站式检查,包括CT平扫、各期增强,然后将动态容积原始数据重建出容积图像,传入Vitreafx工作站,处理获得动脉期、动静脉混合期、静脉期及静脉窦期血管重建图像。结果12例CVST中10例累及多个静脉窦,2例为单个静脉窦受累。CVST直接征象有:CT平扫显示为“高密度三角征”(3例),“带征”(1例),CT增强显示“空三角征”(4例);间接征象有:血栓形成部位邻近脑组织水肿(3例),静脉性脑梗死(4例),静脉性脑出血(5例)。12例CVST中静脉期图像均可见静脉窦不规则狭窄或闭塞,可见特征性的“空槽征”。12例患者的CVST均经3D—DSA证实。结论与传统影像学检测方法比较,320排动态容积cT检查无创伤、时间短和辐射剂量少,对CVST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