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作为一种常常累及全身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的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其常表现为对称性感觉减退、肢体疼痛、麻木等.据Paul等[1]报道约54%的l型糖尿病和45%的2型糖尿病发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是一种重要的足部溃疡和下肢截肢的危险因素[2].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和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 80例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神经妥乐平和甲钴胺静滴,给药前及给药4周后观察症状缓解情况和四肢神经传导速度。结果给药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5%,对照组为5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SNCV),2组治疗前后均有一定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或P<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结论神经妥乐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引起机体各系统代谢紊乱、微循环障碍而引起周围神经系统缺血、缺氧所致的临床症状,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其发病率高,目前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导致治愈率低。本文应用血塞通、前列地尔联合治疗DPN 42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高压氧和神经妥乐平联合应用对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41例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对照组20例,只以神经妥乐平治疗,治疗组21例,给予高压氧与神经妥乐平联合治疗,共8周.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的有效率也有明显的提高(P<0.01).结论 高压氧和神经妥乐平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高压氧和神经妥乐平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疼痛可呈持续性、自发性或痛觉过敏,是临床颇为棘手的问题,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临床现用方法多为对症治疗。在日本于80年代后期,发现神经妥乐平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神经痛和麻木的治疗有一定疗效,但治疗效果仍不能令人完全满意。理想的治疗方法应兼具明显改善或消除疼痛主观症状及改善神经病变的客观功能性或结构性指标。为此我们通过高压氧和神经妥乐平联合应用对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进行治疗,且以神经妥乐平为对照组,观察高压氧联合神经妥乐平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alprostadil injection)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本院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治疗组1次/d静脉注射凯时针剂10 μg,对照组1次/d肌内注射甲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α-硫辛酸(ALA)联合前列地尔(PG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4-04—2015-04我院收治的67例DPN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糖控制及PGE1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另予ALA联合治疗。分别采用多伦多临床症状系统(TCSS)评分、神经病变自觉症状问卷(TSS)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神经病变自觉症状及感觉程度,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的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治疗后2组患者的TCSS评分、TSS评分,及疼痛、麻木、烧灼及感觉减退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2)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MDA水平明显下降,而SOD水平明显上升(P0.05),2组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MDA及SOD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ALA联合PGE1治疗DPN安全有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氧化应激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1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单用甲钴胺注射液肌内注射,治疗组给予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连续治疗30d,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5.65%,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组间药物不良反应比较,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周围神经血流供应和促进神经功能修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10μg/20μg)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40)给予控血糖、血脂以及营养周围神经药基础治疗,低剂量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加10μg前列地尔静滴,高剂量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加20μg前列地尔静滴;比较3组治疗3周后的效果。结果高、低剂量组的临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P0.05);3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CV与SCV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高剂量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其余2组(P0.05);3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10μg与20μg两种剂量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均有较好疗效,但20μg较大剂量疗效更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9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进行降糖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甲钴胺肌内注射治疗,治疗组采用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4%(38/45),对照组总有效率68.9%(31/4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 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将5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GM1治疗组和甲钴胺治疗组,两组均给予常规降糖、改善循环等治疗,3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①GM1组治疗有效率高于甲钴胺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两组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治疗后GM1组明显高于甲钴胺组(P<0.001)。结论 GM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良好前景,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0例进行基础治疗,即常规调整血糖,活血化瘀联合维生素B1、维生素B12,治疗组40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再加用甲钴胺.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治疗组为87.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神经电生理改善情况。方法收集2010-01-2011-03我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2治疗,治疗组给予前列腺素E1注射液(商品名凯时)联合甲钴胺注射液(商品名弥可保)治疗,2周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麻木疼痛减轻的程度、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时照组(P〈0.05)。结论前列腺素E1针与甲钴胺针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凯时与赛莱乐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凯时与赛莱乐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的56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皮肤感觉异常,四肢麻木,疼痛及走路不稳或活动受限,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功能障碍;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6例。均以饮食及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组凯时10μg,赛莱乐200mg各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2周为1疗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6100mg,维生素B121000μg,香丹注射液20ml静滴,1次/d,共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并用肌电图测正中神经、腓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及感觉传导速度(SCV)。结果2组用药后自觉症状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正中神经、腓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及感觉传导速度均有所改善,但治疗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69.2%,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凯时联合赛莱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F波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测定106例糖尿病患者和75名正常人的下肢F波最短潜伏期、时限、波幅和面积,以及M波波幅和面积。结果 (1)无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30例,F波时限增宽8例,F波最短潜伏期延长4例,F/M波面积增大2例。(2)有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76例,F波最短潜伏期均延长;F/M波波幅和F/M波面积均增大;F波时限在轻型DPN患者中增宽,在重型DPN患者中未见明显异常。(3)正常人F波最短潜伏期上限(Y)与腿长(X)的函数关系为Y=12.3 48.8X^2。结论 (1)F波作为早期诊断DPN的敏感指标,并可发现亚临床DPN。(2)在DPN患者中,远端神经节段尚未发生病变时,即可出现近端神经节段病变,提示血管因素在DP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ERK通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雪旺氏细胞凋亡以及Netrin-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建立动物和细胞模型分析ERK通路对雪旺氏细胞以及Netrin-1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观察糖尿病模型小鼠坐骨神经组织中p-ERK的表达增加,ERK抑制剂PD98059抑制高糖诱导雪旺氏细胞中ERK的磷酸化,即ERK通路促进糖尿病周围神经疾病的发生; 糖尿病模型小鼠坐骨神经组织中Netrin-1表达减少,ERK抑制剂PD98059增加高糖刺激中雪旺氏细胞中Netrin-1的表达,即ERK抑制剂通过增加Netrin-1的表达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PD98059可逆转高糖诱导雪旺氏细胞中Caspase-3的表达和细胞凋亡,即ERK抑制剂降低雪旺氏细胞凋亡,从而防止糖尿病周围神经疾病的发展。结论 ERK抑制剂可抑制糖尿病周围神经疾病雪旺氏细胞的凋亡以及增加Nertin-1的表达,从而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进行痛觉传导通路研究,评估其小神经纤维功能。方法对56例有疼痛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感觉传导速度测定和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检测;同时进行健康对照组测试。结果糖尿病组感觉传导速度和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δ纤维和C纤维传导速度:糖尿病组分别为(8.6±1.7)m/s和(0.9±0.1)m/s,对照组分别(13.1±2.4)m/s和(1.7±0.3)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3,21.62,P均<0.05)。糖尿病组中,感觉传导速度异常率与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中存在小神经纤维的传导异常,提示小神经纤维功能受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PGE1治疗组(PGE1组)和灯盏花素对照组(DZ组),各30例。采用周围神经病变诊断评分标准(DNS)评价两组治疗前后效果.并对两组给药前后血清GSH-Px活性进行测定比较。结果(1)PGE1组与DZ组治疗前DN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GE1组治疗后DN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DZ组DNS评分治疗前后改变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DN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PGE1组与DZ组用药前GSH—Px活性分别为(116.07±9.20)ug/mL、(113.00±8.87)ug/mL,治疗后分别为(138.82±9.68)ug/mL、(114.43±9.11)ug/mL。PGE1组用药前后GSH-Px活性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DZ组用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GSH-Px活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GE1可以通过提高GSH-Px活性间接影响氧化平衡从而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对9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在控制血糖血脂等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依帕司他联合应用甲钴胺,对照组单用甲钴胺,8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及神经传导速度(包括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明显优于对照组64.58%(P〈0.01);正中、腓总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SNCV)2组间和组内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DPN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体征、传导功能,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