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严建维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30(5):431-43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动态观察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同时检测40例健康对照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并对2组及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相比,治疗前脑梗死组血清FT3降低(P<0.01),TSH、FT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治疗前后相比,治疗前血清FT3水平低(P<0.05),TSH、FT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治疗后FT3、FT4、TSH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FT3下降,随着病情好转逐渐恢复;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的测定,对于监测治疗和判断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东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7)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直接化学发光法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T3、T4、FT3、FT4、TSH含量,同时检测正常健康对照者血清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3、FT3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4、FT4、TSH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急性期相比,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血清T3、FT3升高(P0.01),FT4、T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在梗死急性期可发生显著变化,其中FT3下降显著,随着病情好转逐渐恢复,因此,监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及预后的一项生化参考指标,对临床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和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水平将98例既往无甲状腺疾病史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低TT3组和正常TT3组,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发病90 d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低TT3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正常TT3组严重(χ2=58.134,P=0.000),血清总甲状腺素(t=1.636,P=0.105)和促甲状腺激素(t=1.059,P=0.292)水平基本相同;血清TT3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呈负相关关系(r=-0.672,P=0.000);发病90 d时低TT3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程度[NIHSS评分改善(χ2=8.993,P=0.003)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χ2=6.247,P=0.012)]低于正常TT3组。结论血清低T3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严重程度和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存在关联性,提示血清低T3水平可能是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4.
重症肌无力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作为一种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常合并有其它免疫性疾病,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为代表的甲状腺毒症。对于尚无甲状腺疾病临床表现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的评价,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我们对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出血出血量、意识水平、出血部位及转归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幕上脑出血患者67例,检测脑出血患者发病24 h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出血量、意识水平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按出血部位分为丘脑出血组与非丘脑出血组,比较两组不同部位脑出血甲状腺激素的差异。于发病14 d比较治疗前后随着血肿的吸收、GCS评分的增加,甲状腺功能的改变。结果 (1)脑出血患者出血量、意识水平与急性期T3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4、T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丘脑出血组与非丘脑出血组相比T3、TSH水平更低(P>0.05);(3)随着血肿水肿的吸收,T3升高(P<0.05),T4、TSH改变不明显(P>0.05);意识障碍程度恢复越好,T3恢复越明显(P<0.05)。结论 (1)脑出血患者出血量、意识水平与T3密切相关。(2)丘脑出血与非丘脑出血相比,T3、TSH降低更明显。(3)随着血肿的吸收及意识的好转,T3也相应升高。 相似文献
6.
朱晓东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2,5(2):35-36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中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免法(RIA)测定63例同期住院急性脑卒中患者血中TSH、T3、T4、FT3、FT4水平,并与健康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脑卒中对TSH、T3、T4、FT4有明显影响。结论:急性脑卒中时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明显受累,可能是机体自我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7,(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与ACI的临床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无甲状腺疾病史的首次发生ACI患者的病例资料,按血清甲状腺素水平(T3、T4、TSH)和临床特点,血液检验指标分类及分析,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结果低T3组患者血清T3值0.65±0.17nmol·L~(-1)低于正常组血清T3值1.34±0.28nmol·L~(-1)(P0.01);T4、TSH值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低T3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高于正常T3组(P0.01),血清T3水平与入院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负相关。低T3组临床神经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低于正常T3组(P0.01)。结论血清低于T3水平与ACI的临床严重程度及临床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具有相关性,严重低T3水平可能是ACI患者神经功能短期预后的一个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梗死伴发甲状腺病态综合征(ESS)的影响因素及其在不同TOAST亚型脑梗死预后预测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2至2016年间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影像学结果判断其TOAST分型,电话随访其1年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析脑梗死伴发ESS的影响因素及其在不同亚型脑梗死中的预后预测意义。结果 ESS组患者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ESS组死亡患者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及小动脉闭塞型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P=0.01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低白蛋白血症、NIHSS≥8分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S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46,OR=0.883,OR=1.125;均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年龄、NIHSS评分均与mRS评分呈正相关(OR=1.049,OR=1.329;均P0.05)。结论 ESS可以预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及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预后不良。高龄及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是脑梗死伴发ESS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低白蛋白血症是脑梗死伴发ES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10.
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方法 按性别、年龄1:1匹配选取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和健康对照各3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组治疗前和对照组血清TSH、T3、T4、FT3、FT4水平。结果 患者组异常者17例,占56.7%,对照组异常者2例,占6.7%,两组比较,患者组甲状腺激素水平出现异常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主要表现为TSH升高、T3降低、FT4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中有56.7%的患者存在亚临床型甲状腺功能的减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脑梗死体积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8和MMP-9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应用SPSS 13.0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8和MMP-9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大梗死组患者血清IL-18和MMP-9水平高于小梗死组(P<0.05),患者血清IL-18和MMP-9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P<0.05);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患者血清IL-18和MMP-9水平依次升高,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IL-18和MMP-9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8和MMP-9水平升高;血清IL–18和MMP-9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检测其水平有助于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复发性脑梗死的血脂变化有无临床意义。方法 对 12 2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进行分析 ,并和同期同龄非心脑血管病患者的血脂进行对比。结果 复发性脑梗死组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 (LDL)及载脂蛋白B10 0 (Apo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高密度脂蛋白 (HDL)、载脂蛋白AI(ApoA)及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10 0 (A/B)比值均低于对照组。甘油三酯 (TG)略高于对照组。结论 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血脂异常 ,应将血脂异常作为复发性脑梗死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无甲状腺疾病史的首次发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按血清甲状腺素水平(T_3、T_4、TSH)和临床特点、血液检验指标进行分类及分析,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结果低]T_3组患者血清T_3值[(0.65±0.17)nmol/L]低于正常T_3组血清T_3值[(1.34±0.28)nmol/L](P〈0.01);T_4、TSH值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低T3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高于正常T_3组(P〈0.01),血清T_3水平与人院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负相关。低]T_3组临床神经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低于正常T_3组(P〈0.05)。结论血清低T_3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严重程度及临床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具有相关性,严重低T_3水平可能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预后较差的一个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梗死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为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SA法测定了68例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并与31例TIA患者和30例正常人对照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24小时内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TIA和正常对照组(P<0.01)。大梗死灶组血清sICAM明显高于中梗死灶组和小梗死灶组。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在脑梗死发生24小时至7天呈现上升趋势,7至14天呈下降趋势。结论sICAM-1与急性脑梗死密切相关,参与了缺血后脑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实验证明,急性脑梗死早期大量白细胞聚集阻塞微血管,穿越内皮细胞进入组织,使局灶区组织受损。此时白细胞聚集与sICAM-1表达增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梗死患者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56例发病2周内并经头部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责任病灶的梗死面积大小分为3个亚组:A组20例患者,为大面积脑梗死,梗死灶直径>5cm;B组20例,中等面积脑梗死,梗死灶直径为3~5cm;C组16例为小面积梗死,梗死灶直径<3cm(包括腔隙性脑梗死)。入院后第2天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检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观察在脑梗死急性期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的变化与梗死灶面积大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对照组受试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为(13.30±4.29)U/L;脑梗死A、B及C组患者的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分别为(5.55±2.14)U/L,(9.07±2.53)U/L和(15.59±7.49)U/L;NIHSS评分A、B及C组分别为(19.00±6.48)分,(8.75±7.01)分以及(4.81±5.33)分。A,B两组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569,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变化与梗死面积大小有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负相关,红细胞生成素变化轻微者预后好,提示红 相似文献
16.
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预后及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相关性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及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时C反应蛋白的变化,评估C反应蛋白在ACI的预后及并发MOD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3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和82例ACI患者(ACI组)出现首发症状7天以内血清CRP的含量,其中腔隙性脑梗死20例(LCI)组,ACI并发MODS患者(MODS)组32例,急性脑梗死30例(SACI组,即非LCI并且未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结果 (1)30例健康者全部CRP<10 mg/L,ACI组CRP>10 mg/L的阳性率达97.5%;(2)SACI组及MODS组CRP水平与LCI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MODS组CRP水平较SACI组明显增高;(3)血清CRP<30mg/L时,MODS的发生率为0,血清CRP水平>30mg/L时,随着CRP水平的升高,ACI发生MODS的发生率逐渐增高.结论血清CRP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MODS的发生率呈正相关,CRP是判断ACI预后和并发MODS的一个有效实验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E-和P-选择素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方法测定30例脑梗死患者,25例脑出血患者及28例正常人的sE-和sP-选择素血清水平。结果 急性期脑便死患者sE-和sP-选择素血清水平明显高于脑出血患者及正常人。急性期脑梗死患者sE-和sP-选择素水平分别与WBC、N%、IL-6水平呈正相关关系,sP-选择素水平还与TNF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结论sE-和sP-选择素血清水平增高反映脑便死急性期E-和P-选择素可能在TNF和IL-6的刺激下,参与脑梗死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