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低钾性周期性瘫痪(HoPP)是急诊常见病症,现将2002年2月~2004年10月我院救治的62例HoPP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62例均为急诊病人,男55例,女7例,年龄15~72岁,平均年龄33.6岁。既往有同样发作病史者28例,首次发作者34例,有家族史者1例。发病前有酗酒者26例,其中18例因剧烈运动后大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钾降低程度与瘫痪的关系,以及心电图的变化关系,结合具体病例,制定正确治疗方案。方法:对急诊入院的78例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病人均作血电解质和心电图检查,同时在治疗中进行监测。结果:78例中血清钾在1.5-3.5mmol/L71例占91%,3.5-3.8mmol/L7例(9%),本组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改变,主要改变有ST段压低,T波低平,双相倒置,U波出现增多,TU融合,U波出现57例,占73%,有3例伴有频发性室性早搏,其中发现低钙1.6-2.2mmol/L7例,低镁0.5-0.8mmol/L4例。治疗以补钾为主,同时监测血钾和心电图改变,78例均痊愈。结论:本组低血钾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瘫痪但血钾降低程度与瘫痪程度不相关。而心电图可以反映总体钾,强调心电图和心电监护。低钙、低镁不纠正,低钾亦很难纠正。 相似文献
3.
低钾性周期性瘫痪(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Hy-poPP)是一组反复发作的弛缓性骨骼肌无力或瘫痪为特点的离子通道异常的神经肌肉疾病,发作时常伴有低钾血症。我科1995年1月~2005年1月共收治56例低钾性周期性瘫痪患者,现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6例,男53例、女3例、男:女=100:6。年龄15~47岁,平均32岁,41例为首发,15例有反复发作史。起病至就诊时间0.5~2d,平均13h。1.2 发作诱因:本组47例有明确诱因,其中饱餐或饮酒、 相似文献
4.
5.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7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低钾型周期性瘫痪(Hypokalemia periodic paralysis HOKPP)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我院1998~2000年收治的73例HOKPP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本病的一般资料,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结果:HOKPP首发年龄(33.8±5.2)岁,未见家族倾向,口服补钾经济、安全、有效。结论:HOKPP在我国以散发多见,首发年龄多见于中青年,口服补钾可作为一种常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为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钙通道疾病.在我国则以散发者多见。在饱餐后休息中或激烈活动后休息中、酗酒、寒冷、感染、创伤、情绪激动、焦虑和月经,以及注射胰岛素、皮质类固醇或大量输入葡萄糖等易发作,此时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干和肌细胞内合成糖原,因代谢需要也带入钾,使血液中含钾量略有降低。本文收集了1998年6月至2003年6月住院的低钾血症型周期瘫痪30例。就其低钾血症与临床关系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对42例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2例患者平均血钾(2.53±0.36)mmol/L,其中钾离子轻度降低11例,中度降低14例,重度降低17例;肌力下降36例;腱反射减弱34例,亢进5例;U波出现23例;T波低平或ST段压低22例;P-R间期延长7例;心率减慢1例;血清酶学改变17例。结论低钾型周期性瘫痪各年龄组低钾程度无明显差异,临床表现和低钾程度并不平行,其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有效地补钾。 相似文献
8.
现将我院自2006年6月~2007年6月门诊收治的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0例均为男性。发病年龄18~50岁,平均34岁,18~20岁4例,21~30岁10例,31~40岁13例,41~50岁2例,>50岁1例。发病年龄高峰为20~40岁。1.1诱因和发病时间上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15例,疲劳2例,饮用碳酸饮料2例,绝食3例,甲亢4例,无明显诱因4例。晨起发病16例,上午3例,下午8例,夜间3例。1.2临床表现均为急性起病,呈进行性四肢无力,肌张力不同程度降低;双上肢肌力0~3级19例,4~5级11例,双下肢0~2级16例,3~4…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钾性周期性瘫痪患者血清钾浓度与心电图、肌力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低钾性周期性瘫痪患者的血清钾浓度与心电图、肌力的相关性。结果:各种原因所致低钾性周期性瘫痪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与血清钾浓度有较好的一致性,但与肌无力程度可不一致。结论:心电图、肌力与血清钾浓度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心电图比肌力能更准确反映血清钾水平。 相似文献
10.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丽华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6(12):1347-1347,1349
周期性瘫痪(PP)是以反复发作的突发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特征的一组肌肉疾病。临床上以低血钾型最多见,近年来对本病病因有了新的认识。现将我院2000年10月-2006年3月间收治的40例低钾型PP(HOPP)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低钾型周期性瘫痪(HOPP)的临床特点,探讨基治疗方法。方法:分析5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本组患者均为四肢软瘫,肌张力均低,腱反射呈现多样性,无一例有病理特征。17例CK增高,26例ALT、AST增高,23例白细胞增高,38例心电图异常。所有患者均口服补钾,症状缓解。结论:根据HOPP临床特点,很容易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对腱反射的改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14.
周期性瘫痪(periodic paralysis,曾用周期性麻痹)是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特点的一组疾病,临床上并非少见。1993年5月~1999年2月,我院共收治27例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现予分析报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2例,女5例;年龄17~56岁。8例为首次发作,19例有反复发作史,其中12例发作3次以上,7例发作2次,起病至就诊时间均在24 h以内。 1.2 发病诱因 剧烈运动或劳累11例,饮酒5例,上呼吸道感染4例,高糖饮食2例,注射葡萄糖、腹泻、受凉各1例,其他因素2例。夜间睡眠中或凌晨睡醒后发作23例。 1.3 临床表现 均为急性发生的四肢无力,双下肢尤为显著。双上肢肌力:0~Ⅰ级10例,Ⅱ~Ⅲ级13例,Ⅳ~Ⅴ级4例。双下肢肌力:0~Ⅰ级18例,Ⅱ级7例,Ⅲ级2例。伴口渴8例,肢体肌肉酸痛5例,四肢麻木4例,心悸、胸闷7例,恶心2例,头晕4例,肢体颤抖1例,呼吸困难2例。近期消瘦、怕热、多汗者5例。全部病例均无深浅感觉障碍及括约肌功能障碍。腱反射均明显减弱或消失,病理征均阴性。 1.4 实验室检查 血清钾1.5~2.0 mmol/L 10例,2.1~3.0 mmol/L 14例,3.1~3.5 mmol/L 3例。5例T3、T4、TSH结果支持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1例血、尿醛固酮明显增高和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降低支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部分低钾患者伴低血镁。心电图检查23例,其中正常者3例,余20例均呈低钾改变。 1.5 诊断分型 原发性周期性瘫痪21例,其中家族性4例,散发17例。5例为甲亢性周期性瘫痪,1例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相似文献
15.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是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迟缓性瘫痪为特征的一组疾病,主要与钾代谢有关,呈周期性发作的,严重程度不一的迟缓性瘫痪的肌肉疾病.发作时多伴有血清钾含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钾性周期性麻痹(Hypo P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 8例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观察血钾下降程度、肌力改变、肌酶及心电图变化的相互关系。结果:1血钾1.15 mmol/ L~1.95 mm ol/ L组和2 .0 2 mmol/ L~2 .80 mmol/ L组分别与3.0 4 mmol/ L~3.30 mmol/ L组比较,双下肢肌力减弱,血钠、血氯及血肌酶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 5 )。2心电图改变最常见有U波出现、T波低平、P- R段延长、ST段压低及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多见,其改变与血钾下降呈正相关。补钾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 5 )。结论:Hypo PP的肌力、血钾下降程度,肌酶升高程度及心电图改变,有助于判断病情。心电图是一种快速、简便、安全、经济的检查方法,对Hypo PP的诊治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征、诊治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62例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2例低钾型周期性瘫痪者均为散发者,以20~40岁青壮年男性为主,突发四肢迟缓性;瘫痪,近端为主,无脑神经支配肌肉损害,无意识障碍和感觉障碍,数小时至一日达高峰。结合检查发现血钾降低,心电图低钾性改变仅1例死亡,预后一般良好。结论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按临床诊断标准容易诊断,病情较急重,经补钾及对症治疗,多数预后良好,不遗留后遗症,但需要注意严重的并发症,易反复发作,注意预防高危因素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50例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青年男性为高发。50例患者中继发于甲亢者21例,膝腱反射变化显著,50例患者中反射消失10例,减退26例,正常9例,活跃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改变,主要有ST段压低、T波改变、双相倒置、U波出现增多、TU融合或伴有频发性室性早搏。结论 血钾降低程度与瘫痪程度不相关,早期足量补钾是治疗的关键,积极治疗将会给患者带来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讨论低钾性周期性瘫痪病人发作期对心肌、骨骼肌的影响,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血钾浓度、肌力、肌酶水平,心电图改变和肌电图改变对低钾性周期性瘫痪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血清钾、肌酶与肌力之间的关系及其规律.方法 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各60例分别用电极法和速率法测定血清钾、肌酶,评估肌力;比较3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血清钾明显降低,肌酶升高,血清钾降低与肌酶升高及肌力降低均不成比例.结论 肌酶升高是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重要临床特征,并且呈一定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