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 granulomatosis)是一种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韦格纳肉芽肿通常以肺组织和鼻黏膜的局灶性肉芽肿性炎症为开始,继而进展为血管的弥漫性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临床常表现为肺部病变等全身多组织、多脏器受损。肺部受累是韦格纳肉芽肿的一个重要特征,影像学征象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2.
谭彧 《四川医学》2006,27(2):220-220
韦格纳肉芽肿(WG)为一罕见的多系统疾病。1949年由Wegener首先报道。其特征为坏死型肉芽肿性血管炎。累及上呼吸道、肺、肾。现将我院诊治的1例患者误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加强对韦格纳肉芽肿病以及韦格纳肉芽肿垂体受累的认识。方法报告2009年我院住院的因韦格纳肉芽肿垂体受累而引发尿崩症1例,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韦格纳肉芽肿及垂体受累的临床表现、诊断进行讨论。结果患者女性,59岁,最初表现为多饮、多尿,经用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后减轻,但此后出现发热、头痛、鼻塞、流涕、耳痛、听力减退、眼痛、视物模糊等症状。经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治疗后明显好转。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CT检查发现双侧上颌窦内充满实性组织及左肺上叶实性小结节影;MRI检查发现垂体肿大,垂体柄增粗,伴明显强化;病理:鼻窦黏膜急性及慢性炎,部分有肉芽肿形成。文献报告韦格纳肉芽肿垂体受累病例共20余例,大多数表现为中枢性尿崩症和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状。结论韦格纳肉芽肿是一种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的多系统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病,最常累及上、下呼吸道以及肾脏,少数可累及垂体而引发中枢性尿崩症及垂体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4.
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是一种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其病理改变以小血管壁的炎症为特征。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皮肤炎,两种疾病发病均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但确切病因不明。WG合并银屑病国内外未见相关报告。北京协和医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并初步探讨其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5.
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是一种以主要累及上、下呼吸道及肾脏为特点的血管炎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常有多系统受累,实验室检查与病理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漏诊.我科近期成功诊治肺Wegener肉芽肿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韦格纳肉芽肿病(Wegener granulomatosis,WG)是累及全身多脏器的肉芽肿性血管炎。典型的三联征为上呼吸道、肺及肾脏受累的表现,多以上呼吸道及其他头部器官受累为首发表现,由于我国对该病仍缺乏认识,故误诊率及漏诊率很高。本例患者以典型的多种头颈部器官受累为首发表现,但直到发病4个月出现尿毒症才确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成旭明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134-135
目的分析肺部症状为首发表现的韦格纳肉芽肿病,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以肺部症状为首发表现的韦格纳肉芽肿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病理检查、诊断、转归。结果肺部受累是韦格纳肉芽肿病的一个重要特征,临床症状与其他肺部疾病无特异性区别,影像征象复杂多样,与其病理变化和病程进展有关,无显著特异性。纤维支气管镜及肺活检是发现血管炎性肉芽肿改变的重要手段之一,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韦格纳肉芽肿病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肺部CT表现是本病诊断、鉴别诊断、临床随诊、判断疗效和预后的重要的基本检查方式。激素是治疗韦格纳肉芽肿病的基本药物,但必须与细胞毒免疫抑制剂联合使用。结论应提高对肺部症状为首发表现的韦格纳肉芽肿病的认识,减少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8.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主要指韦格纳肉芽肿病(WG)、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显微镜下多动脉炎(MPA)。该病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肾脏受累多进展迅速,造成不可逆的终末期肾衰竭,肺受累可引起大咯血而危及生命[1]。临床表现与受累血管的大小、类型及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9.
韦格纳肉芽肿(WG)是一种累及多器官的全身性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疾病,可累及全身器官包括上呼吸道(耳、鼻窦、鼻黏膜)、肺、肾,还有皮肤、关节、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WG并随胸腺瘤较少见,目前国内尚无报道.本文介绍1例WG并胸腺瘤的病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 granulomatosis,WG)是一种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病变常累及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典型的WG三联征指上呼吸道、肺及肾脏病变,WG的诊断目前主要依据临床症状,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严重性又因人而异.现收治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苗凤华  郑春荣  秦晶 《吉林医学》2007,28(8):1055-1056
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 glanulomalosis, WG)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积呼吸道、肾脏、皮肤,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本病病因尚未清楚,可能是未知抗原引起的过敏反应.韦格纳肉芽肿的发病率每年为0.4/10万[1].未经治疗的死亡率达90%以上,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韦格纳肉芽肿的愈后明显改善[2].我科曾收治了1例韦格纳肉芽肿病人,根据病人的特殊情况,评估临床资料,制定确切的护理措施,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第一个被证实与血管炎病相关的自身抗体,常见于韦格纳肉芽肿(WG)和多血管炎.韦格纳肉芽肿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小动脉、微动脉及小静脉的系统性坏死性肉芽肿和血管炎性疾病[1].本文介绍1例确诊为WG的患者的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窦部韦格纳肉芽肿的SCT表现,以提高其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的鼻窦部韦格纳肉芽肿的临床及SCT资料,总结其临床及SCT特征性表现。结果13例韦格纳肉芽肿SCT表现:①鼻窦炎,鼻腔内显示软组织影。②鼻中隔、鼻甲、上颌窦内壁骨质破坏。③鼻窦窦壁骨质增生硬化,其中6例上颌窦壁骨质明显增厚。结论由于鼻窦部韦格纳肉芽肿以鼻中隔、鼻甲、上颌窦内壁骨质破坏,鼻腔及鼻窦内充满软组织密度影为诊断特征,SCT可清晰显示韦格纳肉芽肿侵犯范围,有无骨质破坏、硬化,可以很好地与其他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分析韦格纳肉芽肿肺损害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43例确诊有肺损害的韦格纳肉芽肿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多为多器官受累,肺部受侵犯几率为72.8%,症状主要为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等.肺部影像学表现病变多样,结节和空洞是最常见表现,亦可呈片状侵润及支气管狭窄改变,易被误诊.结论 韦格纳肉芽肿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肺是最易侵犯的器官之一,但肺临床症状及胸部影像均无特异性表现,容易误诊.组织活检和ANCA检查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韦格纳肉芽肿34例肺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韦格纳肉芽肿的临床资料,提高对本病肺损害的认识。方法对34例确诊有肺损害的韦格纳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18例,女16例,从初发到确诊的时间为20天-9年,平均11.1个月。肺部症状:咳嗽、咳痰发生率55.9%,咯血为23.5%,胸痛为14.7%,气短、呼吸困难为14.7%,无症状者为29.4%。肺外可累及多个系统或器官,主要累及上呼吸道和肾脏。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单发或多发结节肿块阴影发生率61.8%,结节性空洞发生率57%,双肺单发或多发磨玻璃阴影发生率14.7%,肺实变阴影发生率14.7%,胸腔积液发生率8.8%。最常见的病理学表现为坏死性肉芽肿性炎和血管炎。抗中性粒细胞胞质自身抗体(ANCA)检查,阳性率91.7%,其中cANCA86.4%,pANCA13.6%。结论肺是韦格纳肉芽肿最易侵犯的器官之一,肺外表现复杂多样,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胸部影像表现为多发、多形态病灶,容易误诊。组织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ANCA检查可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6.
提高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诊治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春德 《上海医学》2008,31(12):837-840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是一组以小血管累及为主要特征,血清ANCA阳性的血管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韦格纳肉芽肿(WG)、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及Churg-Strauss综合征(CSS).由于ANCA相关性血管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可累及多个系统,易导致延误诊断及治疗,可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提高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诊治水平、改善其预后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韦格纳肉芽肿病(Wenener’s Granulomatosis,WG)是以呼吸道坏死性血管炎并发肉芽肿形成或肾小球肾炎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本文总结我院近30年确诊的韦格纳肉芽肿病2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72年,Kessler首次描述了乳腺的一类肉芽肿性炎症,并命名为“乳腺肉芽肿”。尔后相继报告了类似病例。我们在复习乳腺炎性病变中,发现3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及方法 3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33、34及42岁。病程20天至4个月。均以乳腺肿块  相似文献   

19.
36例肉芽肿性肺疾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肉芽肿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因,总结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实验室结果。方法收集2008年1月到2012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经病理诊断为肺部肉芽肿病变患者36例,对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经过HE染色联合特殊染色诊断结核感染肉芽肿13例,曲霉感染肉芽肿5例,隐球菌感染肉芽肿4例,结节病6例,韦格纳肉芽肿4例,病因不明4例。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咳嗽,其次为咳痰,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胸闷、体重减轻。病灶分布广,结核感染肉芽肿常见部位为右上肺,曲霉感染肉芽肿多分布在右下肺。隐球菌感染的部位不定。结节病和韦格纳肉芽肿的病灶多位于左上肺。病灶形态以结节为主,也可有肿块、实变,胸部CT影像可见空洞、支气管充气征、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肿大。γ干扰素释放分析试验、半乳甘露聚糖检测试验、乳胶凝集试验分别有助于结核、曲霉、隐球菌等感染性肉芽肿的诊断。结论肉芽肿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胸部影像特征不具特征性,通过肺活检方法取得组织病理是确诊的关键。同时,免疫学检查、微生物新型抗原检测、临床微生物检测对肉芽肿性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肉芽肿性肺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芽肿性肺疾病(GLD)或称肺肉芽肿病(lunggranulomatosis),是一组病因不同但以肉芽肿性炎症和肉芽肿形成为共同病理特征的肺部疾病的总称。所谓肉芽肿(granuloma)是指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如上皮样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