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麻风化疗中,以利福平(RFP)每月1次口服来清除病人体内麻风菌的疗效尚有疑问。对少菌型病人用 MDT 治疗6个月和依靠宿主的细胞免疫功能来清除麻风持久菌的概念缺乏说服力。本研究在于评价不同 MDT 方案治疗少菌型病人的疗效,为今后寻找理想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研究对  相似文献   

2.
著者分析1988~1990年间在新德里用WHO的MDT治疗的查菌阴性的PB。在治疗中出现神经炎者加用皮质激素。每半年观察一次。133例麻风中有PB508例(37.2%),其中TT 198例,BT 212例,I 52例,原发性神经炎46例。47例(9%)有畸残。508例中280(55%)规则治疗6个月,对这些病人进行了随访分析。治疗满6个月时168(60%)例临床上  相似文献   

3.
选110例未治疗过的少菌型麻风病人,年龄为15~60岁,包括I、TT及BT,BI均低于2;每月给1次RFP(600毫克),每日给250毫克丙硫异菸胺和100毫克DDS,连续6个月,以后则全改用安慰剂。在9个月内用完6个月的药量即算完成治疗。其中90例完成了治疗,并接受过6个月的随访(每三个月一次)。病人对此治疗方案的耐受性良好,只有1例因黄疸和另1例因胃不适而停药。约6%的病人有轻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各种少菌型(PB)麻风短程治疗方案的疗效并将DDS单疗与WHO-PB麻风治疗方案进行比较,作者对在马里巴马科以DDS单疗或几种剂量的利福平(RFP)等6种方案治疗PB麻风的疗效进行了组织学评价。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61例未治疗过的少菌型麻风用WHO推荐的少菌型麻风方案治疗半年的疗效观察并随访至2年.结果示治疗6个月时病情活动者为邪例(86.9%),不活动指数为0.13,疗后12个月时随访病情活动者21例(34.3%),不活动指数为0.66.有37例随访了两年,活动性病例为3例(8.1%),不活动指数为0.92.表明少菌型麻风用RFP和DDS治疗半年即停止所有扰麻风治疗看来是不适当的,建议在6个月后继续单用DDS治疗2年或直至病情不活动.  相似文献   

6.
7.
报告用两种一次量药物方案随机治疗少菌型麻风(PB)的临床试验结果。 研究病人为1987年5月~1988年12月来自扎伊尔3个地区11个医疗单位的新病人。任何一处皮损涂片或活检中细菌指数(BI)都不大于1和病理组织象符合TT或BT麻风者。疗前记录一般情况,畸残程度,作3个以上部位的皮肤查菌,并于活动性皮损处取钻孔活检。治疗方案为C_2方案[利福平(RFP)40mg/kg+氯苯吩嗪(B663)1200mg],C_4方案[RFP 40mg/kR+B663 100mg+氨苯砜(DDS)100mg+乙硫异烟胺(ETH)500mg]一次监服。随机给新病人监服上述一种方案。治疗后第1年,只作临床检查,第2年在原皮损或活动性皮损处作活检  相似文献   

8.
用氨苯砜治疗少菌型麻风仍需要很长的时间(2~5年),长期监督治疗不太可能.利福平对麻风杆菌有很强的杀菌作用,使多菌型麻风的细菌形态指数降至0,只需每周900mg共2月.因为考虑到少菌型麻风细菌少于10~6,利福平900mg每周一次共8周可能治愈,所以作者在布隆迪和亚的斯亚贝巴进行本研究.方法:参加研究的病人必须临床和组织学证实为结核样型麻风(TT)、界线类偏结核样型(BT)或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男,44岁。左下肢、腹股沟红斑、麻木3年余。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左股外侧出现一指甲大红斑伴麻木,后皮损逐渐扩大至左下肢及腹股沟阴囊。期间,患者至多家医院拟"皮炎、股癣"治疗,效果不佳。1个月前曾就诊于南京某医院被怀疑为麻风,但未能确诊。患者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及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家族有麻风史。皮肤科检查:腹股沟、阴囊及左下肢见大片地图状红斑,边缘清楚,表面干燥脱屑,浅感觉丧失(图1)。左腓总神经粗大明显、质硬。实验室检查:皮损组织液涂片抗酸杆菌检查为阴性。皮  相似文献   

10.
1996年印度新发现 4 6万例麻风患者 ,其中少菌型患者占总数的 80 %~ 85 %。麻风流行不仅与多菌型患者有关 ,少菌型患者也是麻风的传染源。为此作者研究了首发少菌型病例家庭接触者的发病情况。作者于 1993~ 1996年在印度加尔各答热带病医学学校的皮肤病、性传播疾病和麻风病科进行了前瞻性研究。选择 10 0个各含 1例还在治疗的首发少菌型病例的家庭进行研究。要求如果在家庭内出现类似患者即应到门诊报告 ,同时在家庭随访时 ,对所有家庭成员作麻风检查。另选 10 0个无麻风病例的家庭作为对照。这些家庭选自有疑似病例且在观察的随访期间未…  相似文献   

11.
12.
关于ROM方案(利福平600mg,氟嗪酸400mg和米诺环素100mg)治疗对清除少菌型麻风患者早期皮损中炎症性肉芽肿的疗效尚未见报告。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13例在门诊临床诊断和分类为界线类偏结核样型(BT)麻风的少菌型患者为研究对象。每例患者在治疗前作临床检查、皮肤查菌和活检。然后给予ROM方案一次量口服。在治疗后6和12个月,分别于疗前同一活检部位再次取皮损活检,作连续切片,常规HE染色和FiteFaraco染色检查。观察肉芽肿类型,肉芽肿分数,神经炎症和抗酸杆菌情况。如真皮内有上皮样细胞肉芽肿且肉芽肿面积大于10%…  相似文献   

13.
由于耐氨苯砜(DDS)麻风的日益增多和对利福平(RFP)、乙硫或丙硫异菸胺(ETH或PTH)及氯苯酚嗪(B663)的耐药菌株的出现,试图应用上述任一药物单疗来控制和消灭麻风是很困难的。江苏省扬州市自50年代初开始用氯苯砜治疗,至1981年底继发性氨苯砜耐药的流行率约为5%,目前原发性耐氨苯砜麻风的流行率为20%。我们于1983年开始对该市所有活动性多菌型麻风用RFP、B663和DDS联合治疗,历时已一年。材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有活动性多菌型患者,包括已治和近一年新发或复发未治的病例,以及皮肤查菌阴性而活检抗酸染色阳性者。二、观察方法:按五级分类。治疗前仔细询问病史,小结以往的治疗经过并检查患者:皮肤查菌;组  相似文献   

14.
15.
联系化疗 (MDT)治疗多菌型麻风 (MB)病人仍存在着不足 :①不能杀灭体内所有活菌 ;②停药时间过早 ,治疗不足。所以 ,常见有高复发率的报道。因此 ,建议改进MB病人中复发危险较大的瘤型麻风 (LL)病人的治疗 ,采用氧氟沙星 +MDT 4联疗法治疗至BI(-) ,同时延长监测时间至 10年。  相似文献   

16.
R F P是目前常规使用的有效杀菌药。Languillon等的研究表明每天450mg和每月1200mg,BI下降的效果相同。细菌的被杀死和病人对死菌的清除是两回事。为了观察RFP每天600mg治疗9个月时BL下降的速度,以及Ⅱ型反应和肝炎的发生率是否高于每月一次给药,将88例新的MB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其年龄、性别均无统计上的差异。I组47例,男36,女11,给予DDS 100mg/日、B663 50mg/日、R F P 600mg/日, 9个月后,R F R改为600mg/月,疗程二年;I组41例,男36,女5,按WHO的MB方案。定期检查BI、肝功能等。二组治疗前B1分别为1.95和1.81,无明显差异。二年后BI分别为0.45和0.84,I组BI下降明显高于Ⅱ组.Ⅱ型反应和肝炎的发生率,在I组分别为12例(男8、女4)和3例(男2、女1),Ⅱ组分别为3例(男2、女1)和1例(男)。这与其它学者的研究不同,是因为没有可比性。在RFP每天给药组,虽然BI下降快,但I型反应和肝炎的发生率高,费用大,因此不宜推广。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解除管理的1701例少菌型麻风进行随访,观察其复发及转型情况。按解除管理的时间计算,1701例会计为5254人年,复发51例,复发率为4.7/1000人年。这些病例中,麻素阳性者的复发率为6.4/1000人年;阴性者为15.5/1000人年(P<0.01)。在资料完整的47例少菌型复发者中有29例麻素试验阴性者,复发时转为多菌型者有11例;麻素阳性的18例,没有一例复发时转为多菌型,可见麻素试验阴性的少菌型治愈者复发时转为多菌型的危险性比麻素试验阳性者高得多(P<0.01)。作者认为,在治疗上应把麻素阴性的少菌型与麻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129例新发的少菌型麻风患者(TT95例BT19例和I15例)给予氨苯砜100mg/d和利福平600mg每月1次监服治疗,并进行1年随访.在治疗6个月后,对临床持续活动的患者继续上述方案治疗和随访观察.结果显示,在129例患者中未发现药物性副作用,亦未发生麻风反应,有108例  相似文献   

19.
在鼠足垫可分离麻风杆菌及证实DDS耐药时,有文献证明一例BT型麻风原发性DDS耐药演变为BL型。基于继发性DDS药流行率增加,推测会有较多的原发性DDS耐药患者。继发性DDS耐药仅在多菌型麻风中发生,而原发性DDS耐药可发生于临床光谱各类型麻风中。作者在扎伊尔见到2例少型菌原发性DDS耐药患者。例1,男,8岁,5岁时患BT型麻风,给以DDs每周100mg治疗,在治疗中新皮损继续出现。1980年,1月起使用RFP一次量为30mg/kg及B663每周200mg,监服治疗5个月,  相似文献   

20.
WHO少菌型MDT方案在印度被广泛使用。作者于1984年在Vellor基督教医学院附属医院选择单一皮损的新病人,其中男33人,女21人,年龄7~67岁。随机分配,28人用MDT 6个月并监测2年,26人单用DDS 5年。治疗6个月后,MDT组27人,组织学消退<30%的5人、30~59%的4人、60~89%的12人、≥90%的6人;DDS组24人,组织学消退<30%的4人、30~59%的5人、60~89%的9人,≥90%的6人。开始治疗后2 1/2年,即MDT完成监测时,MDT组25人,组织学消退<30%的1人、30~59%的4人、60~89%的12人、≥90%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