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①目的研究刺激多巴胺神经纤维引起纹状体尾壳核(CPu)多巴胺(DA)释放的最佳刺激参数。②方法用快速周期伏安法,以碳纤维微电极直接在体研究不同参数刺激大鼠黑质-纹状体DA能神经通路前脑内侧束(MFB)对尾壳核DA释放浓度的影响,对结果行单、双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学处理。③结果当给予0.3~2.5mA的刺激强度时(60Hz,40次脉冲,0.2ms波宽方波),以1.5~2.0mA引起DA释放浓度最高;当给予5~250次脉冲串刺激时(60Hz,2.0mA,0.2ms波宽方波),以200~250次脉冲引起DA释放达最大量;当给予10~500Hz频率的刺激时(2.0mA,200次脉冲,0.2ms波宽方波),引起DA释放的最大刺激频率为125Hz.④结论方波电刺激大鼠MFB引起的纹状体尾壳核DA释放有强度、脉冲和频率依赖性,从而为进一步研究CPu的DA代谢提供可靠的电刺激参数  相似文献   

2.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又称震颤麻痹。临床主要症状为进行性运动徐缓、肌强直及震颤,此外尚有知觉、识别及记忆障碍等症状。现认为帕金森病是因纹状体内缺乏多巴胺所致,主要病变在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通路。黑质中多巴胺能神经元发出上行纤维到达纹状体(尾核及壳核)。其末梢与尾-壳核神经元形成突触,以多巴胺为递质,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同时尾核中也有胆碱能神经元,与尾-壳核神经元所形成的突触以乙酰胆碱为递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高频电刺激丘脑底核对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 ,PD)大鼠旋转行为及纹状体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电刺激治疗PD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6-OHDA建立纹状体毁损PD大鼠模型, 观察高频电刺激丘脑底核后PD鼠旋转行为的变化, 并同时检测纹状体中多巴胺和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结果 电刺激丘脑底核后,改善了PD大鼠的旋转行为,纹状体中多巴胺含量明显增加( P< 0.01),谷氨酸含量明显减少(P< 0.01),天门冬氨酸则无明显改变( P> 0.05)。结论 高频电刺激丘脑底核促进了双侧纹状体多巴胺的释放, 抑制了同侧谷氨酸的释放,从而有助于PD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正常雌、雄性大鼠各15只,采用快速循环伏安法分别测定在不同电刺激条件下、刺激大鼠内侧前脑束引起尾状核-壳核复合体多巴胺的释放量。结果:电刺激大鼠内侧前脑束引起的尾状核-壳核复合体多巴胺的释放无明显的性别差异,而尾状核-壳核复合体多巴胺释放量与刺激内侧前脑束的电流强度、脉冲数与脉冲频率明显相关。结果显示:研究电刺激大鼠内侧前脑束引起尾状核-壳核复合体多巴胺释放可不考虑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高频电刺激丘脑底核对帕金森病大鼠旋转行为及纹状体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电刺激治疗PD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6-OHDA北方 状体毁损PD大鼠模型,观察高频电刺激脑底核后PD鼠旋转行为的变化,并同时检测纹状体中多巴胺和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结果 电刺激丘脑底核后,改善PD大鼠的旋转行为,纹状体中多巴胺含量明显增加,谷氨酸含量明显减少,天门冬氨酸则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与多巴胺受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国强 《海南医学》2002,13(10):68-69
帕金森病 (PD)的病理机制与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 (DA)含量减少有关 ,当其含量减少至正常水平的 80 %以上出现临床症状。多巴胺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神经递质 ,它参与运动、情感以及神经内分泌的调节。DA含量降低主要是黑质致密部黑色素细胞减少所致。黑质 -纹状体DA神经元末梢释放的DA对纹状体胆碱能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Ach)起抑制作用 ,以保持DA与Ach之间的平衡。多巴胺神经元变性在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治疗该病可以通过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或多巴胺的前体—左旋多巴替代治疗来补偿内源性多巴胺的不足 …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电刺激前脑内侧束引起纹状体和伏位多巴胺释放量与刺激频率的关系.方法应用快速周期伏安法,以碳纤维微电极直接在体研究刺激频率对大鼠纹状体和伏核多巴胶释放的影响,双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学处理结果。结果应用0.5ms、340μA、100个脉冲的方波电刺激时,纹状体和伏核的多巴胺释放量明显不同,并取决于所应用的刺激频率.当刺激频率为80Hz和100Hz时,分别引起伏核和纹状体的多巴胺释放量达到最大.结论电刺激前脑内侧束(MFB)引起纹状体(CPu)和伏核(ACh)的多巴胺(DA)释放取决于刺激频率。  相似文献   

8.
大鼠尾核多巴胺代谢与运动强度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在活体内微透析技术,观察大鼠在不同强度运动时及运动后尾核细胞外液中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3.4一二羟笨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运动时尾核细胞外液中以DOPAC含量增高;运动后细胞外液中DA、DOPAC和HVA含量均增高,其中DOPAC和NVA的增高程度取决于运动速度。提示尾核多巴胺代谢与运动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电刺激诱发大鼠中央杏仁核多巴胺释放量与性别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刺激诱发的大鼠中央杏仁核多巴胺释放量与性别的关系。方法用快速周期伏安测定法,测定了电刺激腹侧背盖区引起的不同性别动物CeA的DA释放量。结果雌鼠和雄鼠CeA的DA释放量均具有刺激强度,刺激脉冲和刺激频率信号关系,在相同刺激条件下,雌性大鼠DA释放量明显高于雄性。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探讨电刺激诱发的大鼠中央杏仁核(CeA)多巴胺(DA)释放量与性别的关系。②方法用快速周期伏安测定法,测定了电刺激腹侧背盖区(VTA)引起的不同性别动物CeA的DA释放量。③结果雌鼠和雄鼠CeA的DA释放量均具有刺激强度、刺激脉冲和刺激频率依赖关系;在相同刺激条件下,雌性大鼠DA释放量明显高于雄性。④结论大鼠CeA的DA释放量与电刺激参数有量效关系,而且部分受雌激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99Tc^m-2β-[N,N‘-双(2-巯乙基)乙撑二胺基]甲基,3β-(4-氯苯基)托烷(99Tcm-TRODAT-1)多巴胺转运蛋白SPECT脑显偈在帕金森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4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Hoehn-Yahr I,II级各7例)和7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分别进行99Tc^m-TRODAT-1 SPECT脑显像,应用计算机感兴趣区技术半定量分别计算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双侧纹状体/小脑,尾核/小脑和壳核/小脑放射性计数比值,分别代表相应部位的多巴胺转运蛋白功能水平。结果: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双侧纹状体和双侧壳核的多巴胺转运蛋白功能均低于健康对照者,并以患侧肢体或最先受累肢体对侧纹状体和对侧壳核多巴胺转运蛋白功能降低明显,结论:99Tcm-TRODAT-1多巴胺转运蛋白SPECT脑显像有助于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采用在活体内微透析技术,观察大鼠在不同强度运动时及运动后尾核细胞外液中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3,4-二羟笨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运动时尾核细胞外液中DOPAC含量增高,运动后细胞外液中DA,DOPAC和HVA含量均增高,其中DOPAC和HVA的增高程度取决于运动速度,提示尾核多胺代谢与运动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杏仁核是由颞极背内侧的一群明显的核团组成的复合核团,是皮质的特殊区域,现多被解剖学者称为杏仁复合体,虽然杏仁核和纹状体连接,并且被认为是基底核的一部分,但是在结构连接以及功能上,它与尾核、壳核及其他纹状体结构是明显不同的。其中,与帕金森病(PD)密切相关的多巴胺(DA)能神经系统在纹状体和杏仁核就存在很大差异。杏仁核通常被认为是边缘系统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纹状体边缘区内有无乙酰胆碱受体(nAChR)的分布。方法用地高辛标记的 nAChR cDNA作为探针, 与大鼠脑切片进行原位杂交。结果大鼠脑纹状体内可见较多的nAChR阳性神经元,其中尾壳核中可见较多中等大小 的多极阳性神经元,在尾壳核和苍白球之间的边缘区部位,可见较多阳性梭形细胞,呈密集的带状分布。结论纹状体边 缘区内存在 nAChR mRNA的表达,推测边缘区内的 nAChR阳性神经元对调节边缘区的学习记忆功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左旋千金藤啶碱(SPD)和其同类物CSL、THPB10对大鼠纹状体D1、D2多巴胺(DA)受体作用特性。方法:24mA直流电剌激体外灌流之大鼠纹状体脑薄片,每5min收集灌流液测定〔^3H〕DA释放量;分离大鼠纹状体突触体,用放免方法测定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结果:D2受体激动剂LY171555显著抑制电剌激诱发的〔^3H〕DA释放,SPD、CSL和THPB10翻转LY171555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应用HPLC-ECD法研究了大鼠脑缺血及复灌期间纹状体多巴胺(DA)的变化以及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Ketamine,KT)对脑缺血纹状体内DA含量变化的影响。四动脉阻断致急性脑缺血10min及缺血10min复灌10min、30min和60min,均可见纹状体DA含量显著减少(P<0.01)。这可能与脑缺血及复灌早期脑组织DA释放增加和摄取减少有关。KT25mg·kg-1和50mg·kg-1均可拮抗脑缺血及复灌时NMDA受体介导的纹状体DA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17.
微透析法检测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区多巴胺及代谢产物含量赵迎春刘振国陈生弟余慧贞李晓艳我们应用6-羟多巴胺(6-OHDA)制备偏侧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用微透析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ECD),检测纹状体区多巴胺(DA)及代谢产物的含量。一、...  相似文献   

18.
采用快速周期伏安法,以碳纤维微电极在体研究了电刺激黑质一纹状体多巴胺(DA)能神经通路前脑内侧束(MFB)或刺激纹状体内的神经纤维末梢对纹状体DA释放量的影响。结果如下:电刺激MFB与刺激纹状体诱发纹状体的DA释放量明显不同。二者的DA释放量取决于所用的刺激强度、脉冲和频率;当给予2.0mA,200次脉冲,125Hz电刺激DA能神经纤维MFB时,  相似文献   

19.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对降低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的分布以及与杏仁核、终纹床核等边缘系统结构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1)CGRP免疫阳性纤维在纹状体内存在于纹状体的中部和尾侧,位于尾壳核和苍白球之间,即相当于纹状体边缘区的部位,形成一条明显的背腹方向走行的带状。CGRP免疫阳性纤维分布越靠纹状体尾,则纤维越密集,且阳性带越宽;(2)在纹状体的最尾侧,除边缘区外  相似文献   

20.
偏侧帕金森病猴模型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行为、纹状体多巴胺转蛋白、多巴胺及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评价应用MPTP制备的偏侧帕金森病猴模型。方法经右侧颈总动脉注射MPTP制备偏侧帕金森病猴模型,应用99mTc-TRODAT-1SPECT显像观察纹状体多巴胺转运蛋白功能;采用微透析结合高效液相一电化学法检测纹状体细胞外液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DOPAC、HVA)含量;免疫组化法观察黑质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及纤维。结果MPTP注射侧多巴胺转运蛋白密度低于未注射侧,左右侧纹状体感兴趣区的比值为1.10~1.18。与未注射侧相比,MPTP注射侧纹状体细胞外液DA、DOPAC、HVA分别降低70%、34%和38%,黑质和纹状体TH阳性细胞及纤维为对侧的10%~15%。结论应用MPTP制备的偏侧帕金森病猴模型与人类早期帕金森病有一定的相似性。微透析和SPECT在体检测多巴胺转运蛋白和多巴胺是研究帕金森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