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对恶性胸腺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胸腺瘤的CT表现,并根据侵袭性胸腺瘤(I型)和胸腺癌(Ⅱ型)的分型,作对比分析。结果恶性胸腺瘤沿纵轴爬行生长,易侵犯邻近器官,形态不规则,肿瘤密度不均匀等。Ⅱ型易纵隔淋巴结及胸外转移,I型可合并自身免疫疾病及胸膜种植。结论CT扫描对恶性胸腺瘤的诊断和分型具有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2.
侵袭性胸腺瘤的CT表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侵袭性胸腺癌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报道5例经病理证实侵袭性胸腺瘤,着重分析CT尤其HRCT分期及表现。结果:HRCT分析:Ⅰ期:包膜完整,无包膜的镜下侵犯;Ⅱ期:肿瘤穿过包膜侵及纵隔脂肪或胸膜;Ⅲ期:侵及心包、大血管或肺;Ⅳ期:胸膜、心包种植或淋巴、血行转移。HRCT主要表现为前纵隔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边缘不规则,侵厦心包、大血管、肺及胸膜。结论:HRCT能清晰显示胸膜、心包和肺实质侵犯,对病变范围进行可靠评价,进行准确分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良、恶性胸腺瘤的CT特征分析,试图提高对二者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腺瘤.良性7例,恶性10例.结果:良性胸腺瘤7例肿块大小平均为4.3cm直径,CT值41~52HU,增强后肿块轻至中度强化,CT值为64~75HU,包膜强化明显,CT值90HU以上.恶性胸腺瘤10例肿块大小平均5.9cm直径,CT值为9~32HU,增强后肿块不均匀强化,坏死部分不强化,实性部分强化明显,达80HU左右.术前诊断为良性肿瘤11例,其中7例与病理相符,余4例病理镜检为恶性,而术前CT诊断为恶性胸腺瘤者,均与病理相符.结论:术前CT诊断为恶性胸腺瘤的可靠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侵袭性胸腺癌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报道5例经病理证实侵袭性胸腺瘤,着重分析CT尤其HRCT分期及表现。结果:HRCT分析:Ⅰ期:包膜完整,无包膜的镜下侵犯;Ⅱ期:肿瘤穿过包膜侵及纵隔脂肪或胸膜;Ⅲ期:侵及心包、大血管或肺;Ⅳ期:胸膜、心包种植或淋巴、血行转移。HRCT主要表现为前纵隔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边缘不规则,侵及心包、大血管、肺及胸膜。结论:HRCT能清晰显示胸膜、心包和肺实质侵犯,对病变范围进行可靠评价,进行准确分期。  相似文献   

5.
胸腺瘤的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胸腺瘤的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胸腺瘤病人行常规CT检查,并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51例(89.5%)病灶发生在前上和(或)前中纵隔;肿瘤心脏大血管接触面(MCI)表现为凸出型者12例,全部为良性胸腺瘤;MCI表现为灌铸型者21例,全部为恶性胸腺瘤,无法完全手术切除.结论:胸腺瘤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可为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胸腺瘤CT征象的研究,有利于侵袭性胸腺瘤及非侵袭性胸腺瘤的鉴别。方法:对于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1例胸腺瘤的病例回顾性分析,研究了胸腺瘤的形态、密度、大小及肿块对周围组织侵犯等表现。结果:21例胸腺瘤CT表现均为前上纵隔软组织肿块,其中形态不规则、周围组织受侵并肌无力者3例;形态规则、胸膜及肺组织受侵者2例;形态规则、周围组织未受侵者16例。结论:CT扫描及其增强扫描,可显示胸腺瘤的大小、形态、密度及其对周围组织的侵袭情况,客观提示胸腺瘤的侵袭性及非侵袭性的诊断。对于临床诊断、治疗及术后复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胸腺瘤的诊断DIAGNOSISOFTHYMOMAS查世钦综述(河南省医学科学研究所郑州450052)胸腺是一种独特的网眼状器官,由不同的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组成。正常胸腺上皮细胞在淋巴细胞的留居、增生和成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发生学上,胸腺上皮具有双起...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胸腺瘤的CT表现及病理表现,研究CT对胸腺瘤的分类、分期和指导临床治疗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胸腺瘤的临床资料与CT表现,并进行病理对照分析.结果胸腺瘤病理分为良性胸腺瘤、恶性胸腺瘤Ⅰ型、恶性胸腺瘤Ⅱ型.CT表现:纵隔肿块;纵隔胸膜侵犯;胸膜种植;肺侵犯;心血管侵犯;心膈角区及腹腔受累.本组病例CT对纵隔肿块、肺侵犯、心膈角区及腹腔受累显示较好,但CT对纵隔胸膜侵犯显示较差.肿瘤的大小对判断病变恶性程度有一定价值,肿瘤越大,恶性程度越高;而瘤内钙化对判断恶性程度可能无价值,肿瘤内出现钙化不排除侵袭性胸腺瘤的可能.结论CT能准确显示恶性胸腺瘤周围侵犯范围、胸膜种植及远隔转移,可进行分期和决定治疗方案,并对分类及预后做出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胸腺瘤患者的放射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对浸润型胸腺瘤,即使外科认为已“完整切除”,术后仍应对瘤床作根治性放疗.非浸润型胸腺肿瘤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率低于2%,不作术后放疗,但需密切观察,一旦复发,再经手术并加放疗,仍有可能治愈.  相似文献   

10.
1例颅骨毛细血管瘤X线及CT表现刘斌颅骨毛细血管瘤是一种少见肿瘤。其病理成分主要为内皮细胞构成的极度扩张的毛细血管以及围绕血管周围的纤维细胞和纤维组织。X线平片上具有较典型特征,但迄今CT表现报道较少,现将我们遇到1例额骨毛细血管瘤的平片、CT扫描及...  相似文献   

11.
张小鸽  梁娜  邓珍萍  贺平 《西部医学》2009,21(12):2090-2092
目的探讨胸腺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胸腺瘤,对其CT平扫及增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非侵袭性胸腺瘤13例,瘤体边缘规则,密度均匀,无纵隔胸膜和心包受侵征象。侵袭性胸腺瘤12例,瘤体边缘不规则,与心脏血管接触面大,脂肪间隙消失,有不同程度纵隔铸形改变;其中10例胸膜和心包受侵、增厚;9例有胸水和心包积液;2例侵入肺内;2例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腺癌1例,瘤体沿纵隔血管间隙侵润生长,伴纵隔淋巴结和胸膜转移。结论CT能清晰显示胸腺瘤形态和内部结构及周围侵犯情况,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恶性胸腺瘤少见。我院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腺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胸腺瘤患者结合病理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中,非侵袭性胸腺瘤16例,边界均较为清晰,内部密度较均匀,实质部分呈轻度较均匀强化;侵袭性胸腺瘤9例,边界均欠清晰,可见不同程度胸膜和/或心包膜增厚、受侵,其中6例内部密度欠均匀,实质部分呈轻-中度强化。结论CT对胸腺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彭丽 《当代医学》2010,16(10):95-96
10例病理学证实的胸腺瘤CT资料表明,胸腺瘤是直接延伸的方式生长,部分胸腺瘤可由近及远地侵犯纵隔诸间隙或类似胸腺间皮瘤一样沿胸膜、心包呈侵袭性生长,只是极少的胸腺瘤可经血行或淋巴途径向远处转移,据此,我们将胸腺瘤分为局限性胸腺瘤与非局限性胸腺瘤两类,这种分类反映了胸腺瘤生长延伸的生物学特性,诊断标准易于掌握,对指导治疗方针的制定及预后的估计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4例腺瘤的MRI图像分析,归纳出胸腺瘤在MRI各回波时间图像上的信号强度及四种信号变化模式。发现良性胸腺瘤的主要信号变化模式为“中→高→高”。并总结出提示恶性胸腺瘤的几种MRI特征。通过与CT比较,得出了MRI检查胸腺瘤的六大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胸腺淋巴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2月经病理证实的20例原发性胸腺瘤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CT表现与胸腺癌及侵袭性胸腺瘤的CT表现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20例原发胸腺淋巴瘤中,CT平扫显示结节状突起9例,密度较均匀8例,肿块向两侧生长13例。原发胸腺淋巴瘤CT增强扫描示包绕血管征16例,瘤内小囊肿样改变10例,强化值<20 HU 15例,与侵袭性胸腺瘤及胸腺癌的CT增强表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胸腺淋巴瘤的CT增强扫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可与侵袭性胸腺瘤及胸腺癌相鉴别,是该病的较好的诊断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17.
18.
吴辉  汪美华  黄早胜 《河北医学》2003,9(11):1010-1011
胸腺瘤比较少见 ,起病隐匿 ,早期不易被发现 ,只有瘤体生长较大而引起压迫症状时才就医检查 ,由于早期的治疗效果非常好 ,因此早期发现就显得较为重要。本文对 2 2例胸腺瘤螺旋CT表现与病理进行了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收集常州市第六医院和常州市第四医院 1993年 7月至 2 0 0 3年 6月间经手术切除的胸腺瘤2 2例 ,男 16例 ,女 6例 ,年龄 2 4~ 70岁 ,平均 4 5岁。临床表现 :胸闷 10例 ,胸痛 11例 ,重症肌无力 4例 ,咳嗽 5例 ,上腔静脉综合症 2例。1.2 方法 :使用TOSHIBAXvisionGx型机 ,取仰卧位 ,自胸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胸腺瘤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微血管密度(MVD)与胸腺瘤螺旋CT(SCT)表现的相关性。方法:84例胸腺瘤经SCT检查,重点观察肿瘤的形态密度、边缘与周围心脏、大血管及纵隔的关系,有无肺转移及胸膜种植;其中40例行增强扫描。所有84例胸腺瘤标本均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检测VEGF及MVD表达,并分析其与SCT征象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胸腺瘤组织CT强化幅度随VEGF表达水平和MVD计数的增高有增加的趋势(P〈0.01)。VEGF表达水平和MVD计数与胸腺瘤CT征象中的分叶征、尖角征/锯齿征、胸膜、心包及大血管侵犯有相关性(P〈0.05)。而纵隔脂肪线、病灶大小、密度均匀与否及肺内转移等征象与其表达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T征象与VEGF表达及MVD相关,这有利于术前无创性评估肿瘤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20.
胸腺瘤和胸腺增生均可导致纵隔阴影的增宽和变形,胸腺瘤是前纵隔中最常见的肿瘤,约占50%[1]。国内有关胸腺瘤与胸腺增生的CT诊断报道较少。本文收集我院从1990年至1997年间经CT检查,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胸腺瘤,6例胸腺增生,结合文献,就其CT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探讨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6例中男15例,女11例。20例胸腺瘤中,年龄17~75岁,根据目前病理学上良、恶性胸腺瘤的分类标准[2],良性11例,恶性9例。临床上有咳嗽、咳痰6例,其中痰血1例;胸闷、胸痛11例;局部和/或全身重症肌无力患者8例(40%)。6例胸腺增生中,年龄6~30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