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调查上海市区不同人群的口腔原虫的感染情况。从齿垢物取标本作新鲜涂片法检查。在450人中齿龈内阿米巴和口腔毛滴虫的感染率分别为21.78%和1.11%。口腔科门诊患者的齿龈内阿米巴的感染率高达28.37%,而正常人的感染率仅为10.71%,两组差异非常显著。提示这两种原虫的感染与年龄有关,其感染率随年龄的增长有上升趋势,以及两种原虫感染与口腔疾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口腔原虫感染与口腔疾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口腔原虫感染与口腔疾病的的关系。方法:从口腔疾病患者牙周组织或龈隙挑取渗出物,生理盐水涂片后镜检。结果:病人齿龈内阿米巴感染率为76%,齿龈内阿米巴与口腔毛滴虫混合感染率为6%,总计口腔原虫感染率为82%。疾病有龋齿、牙周炎、冠周炎及牙髓炎4组,4组疾病齿龈内阿米巴感染率分别为59.52%、85.29%、100%及88.24%,总计口腔原虫感染率分别为61.90%、97.06%、100%及94.12%。经统计学处理龋齿与后3组疾病之间有显著差异,而后3组疾病之间差别不显著。结论:3组疾病与齿龈内阿米巴及口腔原虫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口腔毛滴虫和齿龈内阿米巴感染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调查了187例口腔病患者及297例正常对照者口腔两种原虫感染情况,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总检出率为65.70%,齿龈内阿米巴感染率为60.95%,口腔毛滴虫感染率为26.03%,两种原虫感染率为龋齿、牙周炎、口腔卫生差者以及在集体环境中生活的人群为高。间接或直接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4.
南昌市齿龈内阿米巴和口腔毛滴虫抽样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抽样调查了南昌市293例口腔原虫感染情况。其中,有152名感染齿龈内阿米巴,感染率为51.88%;有7人合并感染口腔毛滴虫,感染率为2.39%。并就齿龈内阿米巴感染与性别、婚姻、口腔卫生和口腔疾病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5.
调查了205例口腔病人齿龈内阿米巴的感染情况,并研究其与口腔疾病的关系。发现齿龈内阿米巴的感染率为57.56%,其中牙周炎、冠周炎、牙髓炎和龋齿的齿龈内阿米巴的感染率分别为66.67%、79.31%、68.57%和37.18%。经用杀原虫的药物进行临床治疗观察,表明前三组疾病与齿龈内阿米巴感染有关系。  相似文献   

6.
海口市齿龈内阿米巴及口腔毛滴虫感染427人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齿龈内阿米巴及口腔毛滴虫的感染情况与口腔疾患的关系。方法:采用齿垢物作新鲜涂片标本。结果:在427人中齿龈内阿米巴及口腔毛滴虫的感染率分别为31.15%和3.04%,牙周炎患者的齿龈内阿米巴感染率高达71.43%,而正常人的感染率仅为25.00%,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2种原虫感染与口腔疾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口腔疾病与口腔原虫感染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银川地区口腔原虫感染情况,进一步探讨口腔原虫感染与口腔疾病的关系。方法:取口腔病灶或齿垢,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光镜下检查口腔原虫滋养体。结果:口腔原虫总感染率为34.62%,(其中齿龈阿米巴感染率为32.21%,口腔滴虫感染率为5.05%)。14岁以下、14岁-、25-50岁、50岁以上各年龄组口腔原虫的检出率分别为17.65%、25.87%、26.12%和62.86%。结论:口腔原虫感染与口腔疾病及年龄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作者调查了187例口腔病患者及297例正常对照者口腔两种原虫惑染情况,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总检出率为65.70%。,齿龈内阿米巴感染率为60.95%,口腔毛滴虫感染率为26.03%。两种原虫感染率以龋齿、牙周炎、口腔卫生差者以及在集体环境中生活的人群为高。间接或直接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咸宁市齿龈内阿米巴感染状况,探讨与口腔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口腔科门诊病人200人,湖北科技学院1~3年级大学生300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住址、刷牙习惯、使用牙膏类型、嚼口香糖习惯、口腔疾病史等。以消毒牙签取受检者口腔齿龈上或病灶表面附着物,生理盐水直接涂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500例受检者齿龈内阿米巴感染率为36.2%,其中男、女性齿龈内阿米巴感染率分别为37.4%和35.1%( P>0.05);齿龈内阿米巴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P<0.05);城市和农村人群齿龈内阿米巴感染率分别为30.4%和444.%(P<0.01);经常刷牙者齿龈内阿米巴感染率低于不经常刷牙者(P<0.01);使用普通牙膏者齿龈内阿米巴感染率低于使用药物牙膏者(P<0.05);经常嚼口香糖者齿龈内阿米巴感染率低于不经常嚼口香糖者(P<0.05);有口腔疾病的患者齿龈内阿米巴感染率高于健康者(P<0.01);其中牙周炎患者齿龈内阿米巴感染率最高(P<0.05)。结论齿龈内阿米巴感染与口腔疾病和口腔卫生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中不同人群口腔原虫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有不同口腔疾病的大学生中口腔原虫与口腔疾病的关系.方法 调查大学生中不同口腔疾病患者中口腔原虫的感染比例.结果 口腔溃疡患者中齿龈内阿米巴阳性率可达66.67%,口腔健康组齿龈内阿米巴阳性率仅为7.00%,龋齿组齿龈内阿米巴阳性率仅为5.90%,口腔溃疡组齿龈内阿米巴阳性率与其他组有显著性差异.龋齿中口腔毛滴虫的阳性率可达25%,口腔健康组口腔毛滴虫的阳性率仅为5.00%,口腔溃疡组口腔毛滴虫的阳性率仅为0.00%,龋齿患者与其它组口腔毛滴虫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不同的口腔原虫与不同的口腔疾病相关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分析肠道原虫感染资料,了解济市宁儿童肠道原虫感染现状,探讨肠道原虫感染率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数据统计处理采用计算相对比和x^2检验分析。结果 (1)108795例受检中,肠道原虫感染8920例,感染率为8.21%;(2)共发现肠道原虫8种,其中蓝氏贾第鞭毛虫、人毛滴虫、结肠内阿米巴、溶组织内阿米巴为主要感染虫种,占原虫总感染人数的96.06%,其感染率依次为5.15%、1.25%、0.9%、0.5%;(3)肠道原虫感染率总体呈逐年递增趋势,由1981—1982年的5.31%增至1999~2000年的12.2%,其中蓝氏贾第鞭毛虫增幅最大,结肠内阿米巴和溶组织内阿米巴次之,但近5年来递增速度明显变缓,并且原虫多重感染的数量明显减少;(4)肠道原虫感染率夏秋季明显高于冬春季。结论 肠道原虫感染率呈逐年递增趋势,虽近年来增势趋缓,但感染率仍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12.
马润香 《吉林医学》2010,31(3):307-308
目的:研究齿龈阿米巴感染与口腔疾病的关系。方法:对本院口腔科门诊200例病例进行研究,用消毒牙签取口腔、牙龈附着物进行实验室检验,记录探诊和检测结果。结果:45例患有齿龈阿米巴感染,感染率为22.5%。患有口腔疾病的患者齿龈内阿米巴平均检出率分别为牙周炎35.56%、龋齿17.78%、口腔溃疡28.89%、牙龈炎44.44%。口腔卫生习惯与齿龈内阿米巴感染有关。齿龈内阿米巴感染与患者性别、年龄和地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齿龈阿米巴感染与患者口腔卫生习惯和口腔疾病有关系。  相似文献   

13.
寄生于人体的原虫约有40多种。它们的寄生部位一般为管腔、体液、组织或细胞,其中寄居于口腔的原虫主要有两种,分别是齿龈内阿米巴(Entamoeba gingivali)和口腔毛滴虫(Trchomonas buccalis)[1]。近年来,一些学者对口腔原虫作了比较深入地研究,兹就口腔原虫感染与口腔疾患关系的  相似文献   

14.
口腔原虫感染与口腔疾患关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福州市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口腔原虫感染情况以及与口腔疾患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提高检出齿龈内阿米巴(Eg)的方法。方法采用locke液培养法与直接涂片法检测口腔原虫并进行比较,记录学生的牙龈出血与龋齿情况。结果学生的总感染率为57.58%,其中大学生的Eg感染率(71.15%)依次高于中专生(53.49%)、初中生(42.47%),小学生(39.13%)最低。用locke液培养Eg检出率(71.15%)明显较直接涂片法(44.87%)高(P<0.005)。牙龈出血和龋齿的口腔疾患者的口腔原虫感染率(80.62%)较口腔健康者(39.41%)高(P<0.005)。结论随着年龄增长口腔原虫感染增高,普查或个体检查时采用locke液培养法可提高检出率,口腔疾患的口腔原虫感染率较健康人群高,提示Eg感染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牙周病。  相似文献   

15.
齿龈内阿米巴(Entamoeba gingivalis Eg)是寄生于人及许多哺乳类动物口腔内牙龈组织的共栖型口腔原虫,自Gross(1849)发现口腔有E.g,至今已有150年。长期以来,许多学者认为它是共栖型无致病性原虫,但随着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牙周病患者齿龈内阿米巴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近年来,国内15个城市调查报告平均感染率47.247%[1],也有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证实E.g可致牙周病[2]。为了解承德地区人群口腔齿龈内阿米巴感染情况,对口腔医院门诊病人和部分社区居民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1调查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对调查对象分组,Ⅰ组随机抽取承德市口腔医院门诊病人220人,年龄18~65岁;Ⅱ组随机抽取新兴街社区居民150人,年龄19~66岁;Ⅲ组随机抽取承德油专社区130人,年龄19~65岁。1.2取材和方法生理盐水一滴置于无菌载玻片上,用无菌牙签从龋齿内、牙龈袋、牙垢、炎症边缘取样,在生理盐水中涂均,加盖玻片,镜检。1.3问卷调查自制表格,对调查对象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口腔疾病史、刷牙习惯及口腔卫生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2调查结果2.1三组人群齿龈内...  相似文献   

16.
齿龈内阿米巴与口腔毛滴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齿龈阿米巴(Entamoeba gingivalis)与口腔毛滴虫(Trichomonas tenax)是寄居人体口腔龈沟、龋齿和牙垢内的原虫。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动物实验都间接或直接的证明了两种原虫与口腔疾病的密切关系。本文重点综述两种口腔原虫的形态学观察、人群中感染情况、致病机制、病原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推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为口腔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17.
口腔寄生虫在我国已有多种报导,如美丽筒线虫(Gongylonema pulchrum),囊虫(Cysticercosis)及包虫(hydatia)等蠕虫病原。原虫病原报导极少,最近以致被认为是人体“罕见”原虫,如齿龈内阿米巴(Entamoeba gingivalis)及口腔毛滴虫(Trchomonas buccalis或T.tenax)等,虽于50年代有过报导,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这些原虫在国外已有许多资料证明了它们的分布是普遍的,尤以齿齦内阿米巴感染率极高,一般人群感染率为50%以上,而口腔病人中竟高达95%。我国口腔医务工作者近年来对顽固的口  相似文献   

18.
430例口腔病患者齿龈内阿米巴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直接涂片和苏木素染色两种方法检查齿龈内阿米巴,430例口腔病患者中检出211人,检出率为49.07±2.41%,其中牙周炎为60.28±4.12%,冠周炎为55.31±7.25%,龈缘炎为50.00±14.43%,龋齿为39.36±3.56%.原虫的感染率似与职业、性别以及口腔内pH无关,但有随年龄的递增而上升的趋势.已婚者的检出率高于未婚者.牙周炎患者的阿米巴滋养体吞噬白细胞的均数(3.8个)高于龋齿患者(0.9个).从吞噬白细胞数和感染率看,该原虫可能具有间接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的大量调查资料表明,齿龈内阿米巴原虫携带者口腔内炎症的发病率较高,故有些学者认为齿龈内阿米巴原虫可能有间接致病作用。在人群中齿龈内阿米巴携带情况各地报告差异较大。国内50年代和60年代报道较少,曾被视为“罕见人体寄生虫。自70年代以后,特别是80年代,各地的报道越来越多。鉴于人群中齿龈内阿米巴携带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为积累资料,我们对深圳市不同职业的人群331例口腔齿龈内阿米巴携带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331人中,男性201人,女性130人。年龄7~65岁。深圳某电子公司工人157人,环保  相似文献   

20.
1986年9~12月对合肥地区口腔科门诊病人572人及健康者120人,进行了口腔寄生性原虫感染的调查。门诊患者口腔原虫总感染率为45.9(±2.0)%(263/572),其中单纯齿龈内阿米巴(简称 Eg)感染率37.1%(212/572);单纯口腔毛滴虫(简称 Tt)感染率5.1%(29/572),混合感染率3.8%(22/572)。Eg 感染率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对照组Eg 阳性率为17.5%(21/120),Tt 阴性。矛周病、冠周炎患者 Eg 感染度重者占多数、龋齿患者 Tt 阳性率高者占多数。口腔原虫感染与年龄、涎液 pH、牙膏类型无关。Eg 的感染率与职业无关,与口腔卫生有关。服务员、学生、家属、工人 Tt 感染率相对高于其他职业。检测涎液 pH457例,闽值介于5.0~8.5之间。并对 Eg 致病性与感染方式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