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脾动脉结扎是治疗脾破裂的保脾性方法之一,虽然近年来已有陆续的报道,但对动脉结扎后脾脏的生机与功能变化,作者们仍有顾虑。因此,自1984年以来,我们有选择地应用脾动脉结扎治疗6例脾破裂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脾叶/段动脉结扎术在脾损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自2001年~2005年4月对2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行脾叶/段动脉结扎加修补术。结果全部治愈,术后随访3个月~4年,脾脏CT检查结果均较满意。结论只要遵循脾脏治疗的基本原则,脾叶/段动脉结扎术可明显提高外伤性保脾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脾,动,静脉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脾外伤的治疗由首选脾切除术转变为有选择性的保脾术式,是当今脾外科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点。随着介入影像学的发展,使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通过介入的方法寻求到了一个新的领域。我科自2000年12月~2002年12月通过选择性脾动脉造影进行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21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经验,探讨保脾的治疗方法,评价保脾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005-2009年治疗外伤性脾破裂3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Ⅰ级脾破裂14例,采用脾动脉铬制肠线结扎加脾脏修补治疗;Ⅱ级脾破裂13例,Ⅲ级脾破裂5例,选择性采用脾动脉、胃短动脉联合铬制肠线结扎加脾脏修补治疗.结果 本组32例均保脾成功,疗效好.并术后强化CT、B超见脾动脉再通.术后发热7例,左胸腔积液2例.结论 脾动脉铬制肠线结扎及脾动脉、胃短动脉联合铬制肠线结扎加脾脏修补治疗Ⅰ~Ⅲ级外伤性脾破裂是安全可靠的,由于铬制肠线2周左右便可吸收使脾动脉再通,保留了脾脏的功能,远期效果良好,且操作简单,是较为理想的保脾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脾动脉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1994~ 2 0 0 1年我们在重大手术中出现了 6例脾撕裂伤 ,主要由于术中解剖异常、组织粘连、视野不清、操作不当 ,致使脾包膜及膜下浅层实质组织撕裂 ,术中经及时行脾动脉结扎加脾修补术治疗 ,术后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例脾撕裂伤病例中 ,3例为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2例为胃贲门癌 ,1例为左肾癌。脾撕裂的部位有1~ 2处 ,裂口的大小 1~ 3cm。在手术中均用 7号丝线距包膜 1~ 4cm处结扎脾动脉 ,脾撕裂处用粗线行交错“U”形缝合 ,部分用止血海棉及止血纱布压迫覆盖 ,术中均见止血效果良好 ,无创面渗透血。我们对术后病人严…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脾动脉栓塞术(SAE)和高危脾切除术的分析,探讨了术前行SAE对脾切除术的有利因素,同时结合我院的3例临床病例,发现术前行SAE有以下特点:①术前SAE可以阻断脾脏的主要血流,使脾脏的体积有所缩小而有利于手术。②术前SAE阻断脾脏血流后,可使术中的出血量减少,有利于脾脏切除术中粘连的分离与结扎,减少了术后的出血及积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③SAE自身具有治疗脾大及脾亢的作用,但长期疗效较差,如在SAE72小时内,结合脾切除术可以得到较确切的疗效。④SAE本身具有发热、腹痛及脾脓肿等一系列并发症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为脾功能亢进患者选择更适合的微创手术。方法选择在我科住院的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病人1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单双日分为两组,A组62例行脾动脉主干截流术,B组66例行脾动脉部分栓塞术。观察术后1个月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的例数。结果两组术后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两组对比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t=0.34)、血小板计数(t=0.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其中剧痛(χ2=78.12)、高烧(χ2=41.55)、腹水(χ2=56.92),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明显高于A组。结论脾动脉截流术与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相同,脾动脉部分栓塞术不良反应大,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建议选用脾动脉主干截流术。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灌注、解剖剥离等方法对86例胎儿脾动脉的起始位置、类型、走行与胰腺的位置关系进行了观察,并测量了脾动脉的长度和外径,结果表明:胎儿脾动脉绝大多数起于腹腔动脉,且与肝动脉共干、其走行了胰腺有四种位置关系,脾动脉外径与长度均与坐高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脾脏动静脉切断保留脾脏后脾脏的形态、功能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1年1月间18例(长治市人民医院7例、解放军总医院11例)切断脾脏动静脉保留脾脏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胰头部恶性肿瘤3例,胰体尾囊腺瘤6例,胰体尾实性假乳头瘤5例,胰体尾胰岛细胞瘤2例,胰体尾外伤2例.对患者术前、术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免疫学指标(CD3、CD4+、CD8+)、脾脏体积进行分析,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并发胰瘘2例,脾脏局部梗死1例,所有患者均无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血小板计数增多、腹腔出血、脾脓肿等.术后3-6个月随访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免疫学指标、脾脏超声及CT形态均正常.结论 脾脏动、静脉切断保留脾脏可较好保留脾脏的形态、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严重脾外伤的保脾手术。方法 :对 31例严重脾外伤病人施行脾动脉结扎加修补术。其中脾损伤Ⅱ级 9例 ,Ⅲ级 2 2例。结果 :31例均一次手术治愈。术后 1~ 2周经彩超复查 ,脾脏血供良好。结论 :对严重脾外伤行脾动脉结扎加脾修补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李英龙 《医学文选》2001,20(2):226-227
自 1892年 Ritgner第一次对脾脏切除以来,脾切除术一直是处理脾外伤和脾疾病的标准术式。长期以来,外科学界一致认为,脾脏并非生命所必需,直到1952年King和Schu-macker发现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OFSI),人们才开始意识到脾脏并非没有功能。尤其是近十多年来,通过对脾脏生理功能和免疫功能研究,使人们意识到保留脾脏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对外伤性脾破裂施行了各种保留性脾手术,并对手术术式及适应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奠定了现代脾脏外科学的基础,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脾动脉结扎及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部分脾栓塞治疗小儿血液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及并发症。方法 采用 Seldinger` s法 ,行部分脾栓塞 (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小儿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先天性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症及脾功能亢进共 13例 ,选用明胶海绵颗粒作为栓塞剂 ,栓塞范围控制在 6 0 %~ 80 %之间。结果 患儿在术后 2周血小板升至正常 ,临床症状改善 ,栓塞前后免疫球蛋白无明显变化 ,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PSE治疗部分小儿血液病例可保留小儿的免疫功能 ,取得满意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应用成人尸体50具,对脾动脉及各级分支以进行观察和测量。脾动脉平均长为144.00±14.3mm,起始部管径平均为8.07±2.19mm,以2~3个弯曲多见,有27例,占54.00±7.04%。脾动脉主要分支:胰背动脉,出现率为96.00±2.77%;胰大动脉,出现率为88.00±4.59%;胰尾动脉,出现率为100%,有1~3支,其中1支者占63.83±7.01%;脾动脉其它胰支,出现率100%,有1~5支,其中2支者57.78±7.36%;脾叶动脉2分支型44例,占88.00±4.59%,脾段动脉4~5支32例,占64.00±6.78%。  相似文献   

17.
韩晓梅  金善爱 《吉林医学》2010,31(32):5790-5791
脾脏是人体的重要免疫器官之一,在人体整个防御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脾功能亢进是一种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脾肿大,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而骨髓造血细胞增加。采用脾切除改善脾功能亢进患者血液学状况早已是纵所周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介入插管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红玲  李喜东 《吉林医学》1995,16(4):215-215
介入插管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朱红玲,李喜东,韩晓梅,王国巍(吉林市医院介入科132011)自1991年我院开展介入手术以来,对9例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动脉插管部分性脾栓塞疗法,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9例,男6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脾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单纯性脾破裂患者均采取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后选择性或超选择性插管脾动脉造影,查找出血部位,用栓塞剂栓塞出血部位脾动脉.结果18例脾破裂患者均止血成功,治愈率100%,术后随访4周,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治疗单纯脾破裂是一种疗效满意、微创、易被医患双方接受、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治疗小儿血液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及并发症.方法采用Seldinger′s法,行部分脾栓塞(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小儿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先天性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症及脾功能亢进共13例,选用明胶海绵颗粒作为栓塞剂,栓塞范围控制在60%~80%之间.结果患儿在术后2周血小板升至正常,临床症状改善,栓塞前后免疫球蛋白无明显变化,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PSE治疗部分小儿血液病例可保留小儿的免疫功能,取得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