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了解小儿胃肿瘤的特征,如临床表现、诊断步骤及治疗措施。按TNM分组,对我院1970年以来治疗小儿胃肿瘤8例进行分析。结果:胃畸胎瘤、胃息肉及胃腺癌各2例,胃弥漫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及胃平滑肌肉瘤各1例。将以上病变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病理检查及治疗方案进行讨论。结论:对临床上有腹痛、黑粪、呕血或腹块等的病孩应进行检查,以排除胃肿瘤。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病理为恶性肿瘤的患儿,既使无淋巴结转移也应常规化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加深对胃平滑肌瘤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15例胃平滑肌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病多见于男性,以腔内型生长为多见;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胀痛、恶心、黑便等;X线钡餐检查和胃镜检查是主要辅助检查手段;B型超声及CT检查有助于诊断。局部肿瘤切除4例,胃大部切除3例,胃楔形切除,粘膜下肌瘤摘除术各1例,均获临床治疗。结论:本病一经临床诊断,均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对小儿脾脏血管瘤的认识。方法 对我院近年收治的3例小儿脾脏血管瘤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有关献。结果 3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是4个月、6岁和8岁。因左上腹包块或脾肿大就诊。术前经B超和CT检查,2例诊断脾占位性病变,1例拟诊腹幢后肿瘤。2例行脾切除术,1例行脾艮胰尾切除。病理诊断分别为幼年性毛细血管瘤、网状血管内皮瘤硬丛状血管瘤。3例均治愈,术后平均随访1年,肿瘤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小儿脾脏血管瘤少见,有多种病理类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包块或脾肿大。内科脾肿大患儿应常规做B超或CT检查,以早期发现脾肿瘤。尽早手术切除脾脏及肿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我院诊治胃平滑肌肿瘤的临床经验,以提高对本病的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7年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0例胃平滑肌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胃平滑肌瘤10例,胃平滑肌肉瘤10例,病人以上腹痛、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以上消化道出血尤为突出。术前诊断13例(65%),随访7例,其中1例于术后2年因肿瘤广泛扩散衰竭死亡。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抓住临床特征,常规胃镜检查,结合术中大体病理观察进行综合分析.是提高本病临床确诊率的关键。首选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手术方式应根据肿瘤大小、部位和生物学行为而定,一般无需进行广泛的根治性胃切除。  相似文献   

5.
小儿畸胎瘤临床病理与治疗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畸胎瘤临床病理与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77例小儿畸胎瘤的病理、AFP及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平恶性57例,占1512%。有6例病理报告为良性,术后复发为恶性。结去畸胎瘤的实质部分应现为潜在恶性;如有间变组织存在,应现为恶性;对AFP增高而病理报告为良性者,应仔细检查畸胎瘤组织中有无卵黄囊组织。早期应彻底切除肿瘤。对骶尾部隐匿型、混合型畸胎瘤,在切除肿瘤及尾骨的同时,还应切除1~2节骶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胃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6例经胃镜活检病理证实的胃癌SCT表现及临床资料,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CT检查发现恶性胃肿瘤共计66例,其中胃癌51例,胃间质瘤14例,胃淋巴瘤1例。其中早期胃癌6例,进展期胃癌29例,晚期胃癌30例。胃肠道间质瘤中,9例肿瘤直径〉5cm,5例肿瘤直径〈5cm。所检查出的51例胃恶性肿瘤中,21例与邻近结构有明显的粘连或直接侵犯周围组织,14例可见明显瘤内坏死、囊变,8例出现转移灶;增强后病灶可见不同程度的强化。绪论螺旋CT检查对胃恶性肿瘤进行准确定位、良恶性的判断、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2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平滑肌肿瘤患者进行分析,其中良性肿瘤8例,恶性肉瘤13例。临床观察表明:胃平滑肌肿瘤的症状及体征均无特异性,术前确诊较困难,CT、B超检查可有阳性发现,但不能作出病原学诊断。而X线造影及胃镜检查可以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但无助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然而,有转移,体积偏大,多发于胃近端,体重下降明显及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等特点有利于肉瘤诊断,意外发现者多支持良性病变。手术切除是胃平滑肌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凡良性肿瘤及病理提示低度恶性的肉瘤,根治术后随诊,其预后均较乐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溃疡病临床及X线特征,提高临床、影像医生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对80例小儿溃疡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窥镜检查及临床诊断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均通过内科治疗,71例症状基本消失,反复发作者9例。结论小儿溃疡病以钡餐检查为主要检查手段,本病应及时发现,认真治疗,对愈后是否理想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小肠肿瘤(附3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病理分型及诊断、治疗。方法:对3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病理类型,症状,诊断方法及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小肠肿瘤发生率低,以恶性肿瘤为主。手术治疗效果较差。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应采用综合检查方法,并首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王康  黄俊伟  胡阳  李平 《四川医学》2002,23(1):11-12
目的:总结我院诊治胃平滑肌肿瘤的临床经验,以提高对本病的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7年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0例胃有肌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胃平滑肌瘤10例,胃平滑肌肉瘤10例,病人以上腹痛,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以上消化道出血尤为突出。术前诊断13例(65%),随访7例,其中1例于术后2年因肿瘤广泛扩散衰竭死亡。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抓住临床特征,常规胃镜检查,结合术中大体病理观察进行综合分析,是提高本病临床确诊率的关键。首先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手术方式应根据肿瘤大小,部位和生物学行为而定,一般无需进行广泛的根治性胃切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儿心脏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3-1999年收治的6例经手术病理确诊心脏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术后放弃治疗,其余病例随访2年恢复良好。结论 小儿心脏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超声心动图,近年来又发现食道超声及MRI检查对心脏肿瘤的诊断有很大帮助。一般良性肿瘤的手术效果较为满意,预后好。恶性肿瘤因病变快、病情重,治疗效果不佳,即使手术能完全切除仍需辅以放疗或化疗,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病变的超声图像特征及超声对胃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106例临床考虑胃部病变患者经进行腹部超声扫查,结果与胃镜或手术病理对照。结果106例病例中,超声提示:急性胃炎6例,溃疡(含胃溃疡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0例,胃肿瘤(病理显示全部为胃癌)5例,胃石症1例,慢性胃炎或未见明显异常44例。超声诊断正确率82%。结论超声检查对胃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建军  黄静 《重庆医学》2011,40(33):3401-3403
目的 结合小儿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评估小儿纵隔肿瘤的CT诊断价值并讨论外科治疗的有关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25例小儿纵隔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和影像学特点,所有病例均做X线片和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胸部X线检查对纵隔肿瘤的定位准确率为84.0%(21/25),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56.0%(14/2...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平滑肌肿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上消化道平滑肌肿瘤临床、病理及内镜检查资料。结果 上消化道平滑肌肿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吞咽不适、腹痛、体重减轻及上消化道出血等,本组病例以食管和胃底平滑肌瘤多见,平滑肌瘤73例,平滑肌肉瘤19例。内镜的确诊率为91%,内镜下多表现为隆起结节状,26%病例肿瘤的表面有溃疡形成,以平滑肌肉瘤多见。平均32个月的随访中,16例平滑肌肉瘤患者死于转移,3例平滑肌肉瘤患者有局部复发。结论 上消化道平滑肌瘤以食管和胃底平滑肌瘤多见,以良性肿瘤居多,内镜为诊断的有效手段,但确诊仍靠病理检查。手术和内镜电凝切除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86例患儿的电子胃镜检查及临床表现进行了分析,旨在引起临床医师对小儿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视,从而提高诊断率,尽早减轻患儿痛苦.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患儿电子胃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慢性胃炎44例,十二指肠溃疡22例,胃溃疡3例,胃肿瘤2例.对69例确诊患儿予H2受体拮抗剂、铋剂、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治愈56例,好转13例.结论:小儿慢性胃炎检出率最高,达51.2%,其次为十二指肠溃疡;小儿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不典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多见,故对于不明原因贫血、黑便、腹痛、腹胀患儿,应争取电子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对向胃腔内生长的肿瘤,电子胃镜能早期诊断,并可取活体组织作病理检查,有极重要的临床意义;小儿消化道炎症和/或溃疡一旦确诊,即予铋剂、克拉霉素和/或H2受体拮抗剂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对2例胃血管球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胃血管球瘤形态学上由大小一致的血管球细胞围绕扩张的血管呈实性和巢状排列,核圆无异型性。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SMA及actin(+)。结论胃血管球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胃原发性良性间叶性肿瘤,易误诊为类癌、胃间质瘤等,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平滑肌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以期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8-1999年收治的78例胃平滑肌肿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78例胃平滑肌肿瘤中肌瘤36例,肉瘤42例。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64.1%),腹块和腹痛。X线钡餐和胃镜检查为重要诊断手段,但术前诊断率仍较低(30.8%)。本组行局部切除术46例,胃大部切除术32例。无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结论:胃平滑肌肿瘤常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块,腹痛,当临床出现上述症状时,应高度怀疑本病,并及时地钡餐和胃镜检查,以期早期诊断。手术切除为本病唯一有效的治疗,其预手较其他胃恶性肿瘤为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2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内镜、CT等检查有助于诊断;所有病例均手术治疗;免疫组化结果,CD117阳性29例(占90.6%)、CD22阳性22例(占68.7%)。结论胃间质瘤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确诊多需术后病理结果;CD117阳性是诊断胃间质瘤的关键指标;手术切除是治疗的首选方法,术中应尽量彻底切除肿瘤;结合格列卫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1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症状表现为上腹不适及疼痛8例,上消化道出血4例,术前内镜、CT等检查有助于诊断,所有病例均手术治疗,行胃楔形切除术15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4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2例,肿瘤平均直径4.5cm.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的首选方法,术中应尽量彻底切除肿瘤,结合伊马替尼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32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内镜、CT等检查有助于诊断;所有病例均手术治疗;免疫组化结果,CD117阳性29例(占90.6%)、CD22阳性22例(占68.7%).结论 胃间质瘤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确诊多需术后病理结果;CD117阳性是诊断胃间质瘤的关键指标;手术切除是治疗的首选方法,术中应尽量彻底切除肿瘤;结合格列卫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