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腹痛刺激及电针前后脚间核、黑质内P物质(SP)含量的变化。在实验性腹痛大鼠上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计算机图象处理。腹膜腔注射醋酸致痛后,脚间核吻外侧区(IPRL)内SP免疫阳性物质的含量明显减少(P<0.01);而腹膜腔注射醋酸后再给予电针,IPRL内SP免疫阳性物质的含量明显增加(P<0.05)。痛刺激促进了SP从IPRL内释放,在脑内传递痛觉信息。电针可激活痛觉调制活动,抑制SP释放,出现镇痛效应。中脑黑质内的SP免疫阳性物质含量在各组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痛刺激和电针对黑质内SP含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脊髓内神经降压素(NT)在痛觉调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NT,可显著增强电针镇痛效应,用ANTS预处理动物40min后,电针镇痛作用明显低于对照组。(2)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10μg,NT的电针镇痛作用明显加强,而用100μg纳洛酮预处理后的大鼠,电针10min注射NT,大鼠痛阈降低非常显著(P<0.01)。(3)电针大鼠双侧"足三里"10min,向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DynA(3ug)和NT(2ug),注药后30min电针期间,大鼠痛阈明显升高(P<0.01),用ADgnAS中和脊髓释出的DynA,明显降低了NT增强电针镇痛的作用。结果表明:脊髓内NT参与电针镇痛,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NT增强电针镇痛的作用和内源性阿片肽有关,而上述NT在电针镇痛中作用,在脊髓内至少一部分作用可能是由强啡肽A中介的。  相似文献   

3.
刺激视上核对大鼠痛阈及电针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钾离子透引起的大鼠甩尾反应为痛指标,观察了电和化学刺激视上核(SON)对大鼠痛阈(PT)和电针(EA)镇痛的影响。电刺激SON后,PT明显高于假刺激组(P<0.05~0.001),电刺激SON后电针足三里,镇痛效应明显提高,并有明显的量效关系。电刺激SON的近旁部位(0.5—1mm)对PT及电针镇痛无明显影响。SON内注射L-谷氨酸(L-Glu)后痛阈和电针镇痛效应都明显对照组,也有明显的量效关  相似文献   

4.
电针抑制P物质引起的痛反应和脊髓c—fos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对大鼠鞘内注射P物质(SP,10μg)引起的痛反应和脊髓c-fos原癌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痛阈测定法。结果:大鼠鞘内注射SP可引起痛反应,并诱发脊髓c-fos样免疫反应(FLI)减少,此效应可部分被纳洛酮(Nx)翻转.结论:电针可能是通过内源性阿性肽抑制SP而产生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5.
选择Wister大鼠127只,用放射免疫分析法、黑质(NS)微量注射及荧光分光光度测定法,探讨NS内神经降压素(NT)与多巴胺(DA)的相互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1.NS内微量注射不同浓度的NT后,NS内的D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且呈明显的量效依赖关系(P<0.05);2.NS内注射异搏定后,NS内的D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3.NS、第三脑室和下丘脑分别注射抗NT血清后,NS内的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4.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L-多巴和苄丝肼后,NS内的NT免疫活性物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且呈明显的量效依赖关系(P<0.01);5.腹腔注射氟哌啶醇后,再注射L-多巴和苄丝肼,NS内的NT免疫活性物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提示外源性NT能促进NS内DA的释放,这可能与Ca2+有关,而内源性NT不参与NS内DA的释放过程;NS内的DA能促进其NT的释放,此效应与DA-D2受体无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核团微量注射、推挽灌流结合行为测痛,神经肽的放免分析等实验方法分别从突触后受体和突触前递质释放的角度探讨了网状旁巨细胞核(RPGL)中的内阿片肽与针刺镇痛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大鼠RPGL微量注射纳洛酮(5μg/0.5μl/2min)可部分翻转针刺镇痛效应,与电针加生理盐水组比较,注药后5min、10min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RPGL内纳洛酮翻转针效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用放免测定的方法观察RPGL灌流液中内阿片肽含量在针刺前后的改变,显示电针组动物电针20min后,动物RPGL灌流液中亮氨酸脑啡肽(LEK)的释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高针效组动物电针后RPGL灌流液中β—内啡肽(β—EP)的释放高于对照组(P<0.05),而低针效组动物电针后β—EP的释放无明显增多。动物电针后的痛阈升高与RPGL中LEK及β—EP的释放增多呈正相关(r=0.529,P<0.05;r=0.483,P<0.05);电针20min后动物RPGL灌流液中强啡肽A~(1~13)(DynA~(1~13))的释放虽有所增加,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意义(P>0.05)。上述结果分别从突触后受体  相似文献   

7.
华蟾素注射液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华蟾素注射液射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热板法和机械压力法测定SD大鼠后爪反应潜伏期(HWL)作为痛闫指标,观察腹腔注射(IP)华蟾素的镇痛作用和钠洛酮对华蟾素增加的HWL的影响。结果 热板法:IP1.0mlx华蟾素大鼠双侧HWL明显增加(P〈0.001),IP0.5ml华蟾素大鼠右侧HWL明显增加(P〈0.05),而左侧HWL无明显差异(P〉0.05)。机械压力法;IP1.0ml华  相似文献   

8.
观察中央灰质(PAG)在化学刺激视上核(SON)镇痛和加强电针(EA)镇痛中的作用。方法:PAG内微量注射精氨酸升压素(AVP)受体拮抗剂和催产素(OT)受体拮抗剂后,观察对SON内注射L-谷氨酸(L-Glu)引起的镇痛和加强电针镇痛的影响。结果:PAG内注射V1拮抗剂d(CH2)5Tyr(Me)AVP对化学刺激SON引起的镇痛和加强电针镇痛无影响;V1V2受体拮抗剂d(CH2)5Tyr(Et)DAVP可部分抑制这种效应;PAG内注射200pgOT受体拮抗剂d(CH2)5Tyr(Me)2,Orn8-vasotocin(OVT)则可完全阻断这种效应。结论:PAG参与刺激SON镇痛和加强电针镇痛的过程,SON释放的OT通过作用于PAG内的OT和V2受体而发挥镇痛和加强电针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显微分光光度计测定技术,对内脏牵拉痛时,大鼠回肠胆碱能和P物质能神经的改变进行了观测,结果:内脏牵拉痛时,大鼠回肠活性明显升高,SP免疫反应性(SP-IR)明显降低(P〈0.01),提示乙酰胆碱和SP释放增多,本文还对内脏牵拉痛的肠神经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采和切断大鼠背根神经刺激其外周,并游离所支配的皮肤,收集、测定皮肤浸泡液的方法,检测背根神经所支配区域P物质(SP)及儿茶酚胺(CA)释放情况。结果发现:刺激侧以肤浸泡液中SP水平明显高地对照侧(P〈0.01);而去甲上腺素(NE)及肾上腺素(E)水平却明显低于对照是(P〈0.05)。结果表明:(1)刺激背根可使体感一级传和神经的外周突释放神经信息物质SP;(2)此信息物质对其它信息物质--CA的  相似文献   

11.
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观察了大肠癌患者血浆生长抑素免疫活性物质(SLI)含量变化。结果显示,肿瘤组血浆SLI含量显著升高(P〈0.01);血浆SLI含量以Dukes A,B期组升高更为明显;手术切除肿瘤后,血浆SLI含量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血浆SLI含量与肿瘤细胞细胞分化程度、肿瘤部位无关。结果说明,机体生长抑素(SS)的分泌和释放与大肠癌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大肠癌早、中期血浆SS含量  相似文献   

12.
脊髓内神经降压素(NT)在痛觉调制过程中的发挥重要作用。(1)大鼠脊髓蛛网膜睛腔注射NT,可显著增强电针镇痛效应,用ANTS预处理动物40min后,电针镇痛作用明显低于对照组。(2)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10μg,NT的电针镇痛作用明显加强,而用100μg纳洛酮预处理后的大鼠,电针10min注射NT,大鼠痛阈降低非常显著。(3)电针大鼠双侧“足三里”10min,向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DynA和NT,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在心血管效应中枢调节机制中神经递质的关系。方法 收集家兔脑脊液,用放免法和荧光分光技术在测定侧脑室注射乙胆碱(ACh)后,P物质(SP)和去甲肾上腺素(NA),肾上腺素(A)含量的改变。结果 侧脑室注射ACh后,SP含量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升高,而NA和A的含量则明显降低。结果 脑内ACh可刺激SP能神经元释放SP,而抑制去甲肾上腺素能和肾上腺素能神经元释放NA和A。  相似文献   

14.
脑内一化氮对大鼠痛阈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中枢一氧化氦在痛和痛觉调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痛行为学变化测定模型,以钾离子透入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为痛反应指标,观察侧脑室微量注射一氧化氦(NO)前体物质和一氧化氦合酶(NOS)抑制剂对大鼠痛阈的影响。结果 侧脑室微主射L-精氨酸后,大鼠痛阈显著降低(P〈0.01),并且表现出明显的济量效应关系。注射D-精氨酸和生理盐水,对大鼠痛阈影响不明显。侧脑室内注射NOS抑制剂L-NA  相似文献   

15.
乙肝患者血清肝刺激物质水平与HBV DNA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晓阳  刘革 《当代医师》1997,2(12):9-10
本文采用ELISA方法测定103例乙型肝炎患者在病程不同时期血清中肝刺激物质(Hepatic stimulator substance,HSS)含量,与42例正常对照及其HBV DNA比较。结果: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SS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BV DNA阳性组患者的血清HSS水平高于HBV DNA阴性组(P〈0.05)。上述结果说明: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SS含量升高,HBV复制活跃  相似文献   

16.
腹腔痛觉信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腹腔痛觉的中枢传导路。方法:将1%的惭酸注徼大鼠腹膜腔造成腹痛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查了脑干内F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结果:FOS阳性神经于双仙分布,主要分布于延髓的孤束核、腹外侧网状核,脑桥的臂旁核、蓝斑核;中脑的导水管周围灰持和中缝背核,结论:孤束核、延髓腹外侧网状核、臂旁核、蓝斑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中逢背核参一腹腔痛觉信息的传递和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分为3组,结果表明:①内毒(ET)发热组与电针组(注射ET后,百会穴间断电针)比较,两组动物的体温上升幅度差异非常显著(P<0.001);②ET发热组及电针组家兔肺组织LPO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而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电针组与ET发热组比较LPO含量及SOD活性未见明显差异(P>0.05);③肝组织LPO含量3组间无明显差异。根据以上结果,我们  相似文献   

18.
电针对创伤大鼠白介素—1和β—内啡肽影响的时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动态观察电针穴位对创伤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的。用手术创伤大鼠的模型,电针刺激“足三里”,“阑尾穴”经^3H-胸腺嘧啶核苷孵育分析,测定巨噬细胞分泌白介素-1(IL-1)的功能及外围血β-内啡吠的和皮质酮水平。结果,创伤组2、4、8、12h大鼠胸腔巨细胞(Mφ)分泌IL-1的功能明显增加(P〈0.05;P〈0.001)。各时期的血浆β-内啡肽(β-End)和皮质酮(cs)含量极明显升高(P〈0.0  相似文献   

19.
以辐射热甩尾法的甩尾潜伏期作为痛阈,观察纳洛酮(NAL)对伏核注入精氨酸加压素(AVP)能提高痛阈及增强电针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伏核内微量注入AVP(0.015U),大鼠痛阈提高,针刺镇痛效应明显增强。伏核预先注入NAL(0.8μg),明显削弱AVP的镇痛和增强电针镇痛作用。1、2、3V电针的平均针效与对照组比较减弱了37%(P<0.01),电针后效由40min缩短为20min。结果表明,AVP参与痛觉调节过程,并在电针镇痛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这种作用部分是由内源性阿片肽系统中介的。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分为3组,结果表明:①内毒素(ET)发热组与电针组(注射ET后,百会穴间断电针)比较,两组动物的体温上升幅度差异非常显著(P<0.001);②ET发热组及电针组家兔肺组织LPO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而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电针组与ET发热组比较LPO含量及SOD活性未见明显差异(P>0.05);③肝组织LPO含量3组间无明显差异。根据以上结果,我们推测ET发热时,肺损伤的机理同肺组织LPO的生成增多及SOD活性下降有关,而与发热时体温升高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