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树突状细胞(DC)是最有效的抗原提呈细胞,在触发和调节免疫反应、产生免疫应答方面起重要作用。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为DC后,主要分布于外周非淋巴组织,进一步分化成具有诱发免疫应答或免疫耐受的DC。DC摄取并提呈肿瘤相关抗原(TAA)给初始T细胞,T细胞活化后通过识别TAA产生特异性主动免疫,杀伤肿瘤细胞。大肠癌作为恶性肿瘤的一种,可以利用其特异性表面抗原作为TAA,诱导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限制性细胞毒反应,产生杀瘤细胞作用。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证明以DC为基础的主动性免疫治疗在大肠癌手术后微小残存病和控制肿瘤生长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杨吉伟  门同义 《山东医药》2012,52(26):96-98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1],治疗后容易复发。膀胱癌术后辅助治疗抑制肿瘤复发是膀胱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应答过程中,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在机体抗肿瘤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T细胞的致敏、激活和扩增均需依赖于抗原递呈细胞(APC)递呈相应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Exosomes致敏的树突状细胞对中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105例中晚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免疫联合化疗组(n=65)和单纯化疗组(n=50),观察两组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有效率、1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及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免疫联合化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CD3+、CD4+及CD8+明显增高(P<0.05),且优于单纯化疔组(P<0.05);联合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有效率分别为56.9%和38.0%(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66.7%和52.1%(P<0.05),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5.6个月和12.3个月(P<0.05),两组毒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xosomes致敏的树突状细胞回输联合化疗对中晚期大肠癌有较好的疗效,可提高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肝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媛媛  谢裕安 《内科》2008,3(2):230-232
近二十年来通过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研究,学者们一致认为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其具有树枝状形态,膜表面高表达MHCⅠ和Ⅱ类分子以及多种辅助分子(如CD54、CD80、CD86等),能有效摄取、加工和处理抗原并激活初始型T细胞。DC是启动、调控、并维持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原发性肝癌(HCC)是高度恶性肿瘤之一,对放化疗均不敏感,现行治疗方法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肿瘤切除后复发率较高。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人类基因组学等学科的发展,基因免疫治疗可望成为肝癌的有效治疗手段,其中以DC为基础的肝癌免疫治疗日益受到重视,取得了初步成果。本文就此方面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树突状细胞在血液学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血病/淋巴瘤体内微小残留病变(MRD)是指临床上病情达到完全缓解,而体内仍有微量的仅凭形态学方法无法检测的白血病细胞残留,MRD是白血病/淋巴瘤复发的主要根源。亦成为白血病/淋巴瘤防止复发的关键问题。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所知的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APC),它们能够摄取、处理和提呈抗原,并可启动和调控免疫激活和免疫耐受。肿瘤特异性DC疫苗在当今血液肿瘤学生物治疗领域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就DC在血液学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DC的体外扩增和可塑性DC均起源于体内的多能造血干细胞。目…  相似文献   

6.
树突状细胞—一种潜在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有效工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形成特异性免疫耐受是病毒持续感染的主要原因。研究乙型肝炎免疫耐受发生机理并寻找打破免疫耐受的有效方法是治疗乙型肝炎急待解决的问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形成的免疫耐受与病毒本身的一些致病基因及其编码蛋白有关外,病毒感染后机体免疫应答异常起着重要的作用。现研究表明,机体清除乙型肝炎病毒的重要方式是通过依赖于HLA-Ⅰ、Ⅱ类分子限制的CD8 细胞毒性T细胞(CTL)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而在HBV慢性感染者体内CTL应答往往是低下的。T淋巴细胞活化为杀伤活性的CTL除接受HLA分子第一信号外,抗原递呈细胞(A…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无血清培养液AIM—V和RPMI1640+胎牛血清(FBS)培养液培养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s)的形态和免疫表型,检测DCs对T细胞的活化作用。方法对2003年3月至2004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例大肠癌患者,采集其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分别使用2种细胞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观察细胞形态,检测细胞表面CD1aCD80CD86CD83CD14及HLA—DR的表达。再用丝裂霉素作用后的DCs作为刺激细胞,按照刺激细胞:反应细胞(S:R)1:1,1:10,1:20.1:40,1:80的比例进行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DCs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经2种细胞培养液培养后都可以诱导出DCs。细胞外型均呈毛刺状。细胞均表达CD1a、CD80、CD86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不表达CD14、CD83,为不成熟DCs的特点。两组DCs细胞表型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按S:R不同比例进行同种异体MRL所得刺激指数分别为2.7,4.1,3.1,2.5,1.6,表明树突状细胞(DCs)在不同比例下都刺激T细胞增殖。结论使用AIM—V无血清培养液和传统的含FBS细胞培养液均可成功诱导培养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来源的DCs,但使用AIM—V可以降低含血清培养液应用人体后引起的过敏反应等风险,更适合DCs的临床使用,可以替代含血清培养液。MLR结果显示.DCs在各种S:R比例下均有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但S:R比为1:10时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使用无血清培养液培养大肠癌病人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方法采集大肠癌病人外周血分离出单核细袍。加入分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和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无血清培养液进行体外诱导培养,培养7d后获得DC。显微镜下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CD1a,CD14,CD80,CD83,CD86和HLA—DR的表达。结果无血清培养液培养的细胞呈毛刺状,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达CD1a、CD80、CD86和HLA-DR,不表达CD14、CD83,符合DC的典型特征。结论无血清培养液可以从大肠癌病人外周血诱导培养出DC。  相似文献   

9.
恶性血液病肿瘤患者常由于体内微小残留病(MRD)的存在导致疾病复发。树突状细胞(DC)能够呈递肿瘤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利用DC的免疫治疗方法可能成为清除恶性血液病肿瘤患者体内MRD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广泛存在于体内多种正常细胞表面 ,参与多种生理性细胞间黏附和运动过程。但ICAM 1在正常组织和癌组织淋巴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情况 ,以及在癌组织淋巴管转移中的作用少有报道。树突状细胞(DCs)作为一种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 ,在机体抗肿瘤中的作用已得到认可[1] ,但DCs与癌症的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缺乏研究。为此 ,阐明ICAM 1和DCs在肿瘤淋巴转移时的关系 ,对指导临床治疗癌症和估计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 :1999年 3月~ 2 0 0 1年 3月经病理证实为大肠癌的手术切除标本 32例…  相似文献   

11.
树突状细胞(DC)是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它们诱导特异免疫应答的突出效应与其多种特殊的功能有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以DC为基础的白血病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DC的特性及其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以及体外诱导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理论基础、实验研究及临床试验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无血清培养液AIM-V和RPMI1640 胎牛血清(FBS)培养液培养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s)的形态和免疫表型,检测DCs对T细胞的活化作用。方法对2003年3月至2004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例大肠癌患者,采集其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分别使用2种细胞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观察细胞形态,检测细胞表面CD1a,CD80,CD86,CD83,CD14及HLA-DR的表达。再用丝裂霉素作用后的DCs作为刺激细胞,按照刺激细胞反应细胞(S∶R)1∶1,1∶10,1∶20,1∶40,1∶80的比例进行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DCs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经2种细胞培养液培养后都可以诱导出DCs。细胞外型均呈毛刺状。细胞均表达CD1a、CD80、CD86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不表达CD14、CD83,为不成熟DCs的特点。两组DCs细胞表型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按S∶R不同比例进行同种异体MRL所得刺激指数分别为2.7,4.1,3.1,2.5,1.6,表明树突状细胞(DCs)在不同比例下都刺激T细胞增殖。结论使用AIM-V无血清培养液和传统的含FBS细胞培养液均可成功诱导培养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来源的DCs,但使用AIM-V可以降低含血清培养液应用人体后引起的过敏反应等风险,更适合DCs的临床使用,可以替代含血清培养液。MLR结果显示,DCs在各种S∶R比例下均有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但S∶R比为1∶10时最佳。  相似文献   

13.
彭丹  王洪武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1):2060-2062
树突状细胞(dendrtic cell DC)起源于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stemcell),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APC)。DC自身具有免疫刺激能力,是目前发现的惟一能激活未致敏初始型T细胞的APC,DC不仅能够以抗原特异的形式启动T细胞,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而且还可以激发免疫记忆保护,在宿主再次受到肿瘤细胞攻击时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IFNγ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在肝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IFNγ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对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以及后者对肝癌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构建携带人IFNγ基因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IFNγ),用其感染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观察后者表型和吞噬功能的变化.再用反复冻融裂解法提取的肝癌HepG2细胞抗原致敏DC,将其与自身T淋巴细胞共同培养,观察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情况以及活化T细胞对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Ad-IFNγ转染后24 h.各组DC的吞噬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1,p=0.13).Ad-IFNγ转染的DC培养上清中有IFNγ的高表达,其表达量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1).Ad-IFNγ-DC促进T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强于Ad-LacZ-DC和NTDC(P<0.01).以HepG2细胞抗原致敏时,Ad-IFNγ-DC活化的T淋巴细胞对HepG2细胞的杀伤率在E:T=20:1和E:T=50:1时分别为43.64%±3.5l%和48.87%±4.83%.显著高于Ad.LaeZ-DC和NTDC组(p<0.001)结论:IFNγ的修饰能促进DC成熟,增强DC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诱导细胞免疫,增强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使T细胞能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免疫细胞和炎性细胞因子参与发病的免疫系统性疾病。在支气管哮喘免疫过程发生的初始和维持阶段,树突状细胞对于过敏原的识别,摄取和提呈,CD4^+T辅助细胞的分化和活化,以及气道变态反应和机体免疫耐受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干预树突状细胞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来达到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目的,已经成为目前指导临床用药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免疫细胞和炎性细胞因子参与发病的免疫系统性疾病.在支气管哮喘免疫过程发生的初始和维持阶段,树突状细胞对于过敏原的识别,摄取和提呈,CD4+T辅助细胞的分化和活化,以及气道变态反应和机体免疫耐受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干预树突状细胞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来达到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目的,已经成为目前指导临床用药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7.
李顺  张毅  李博  赵庆利  李青 《山东医药》2010,50(39):11-13
目的进一步提高局部进展性肾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7例局部进展性肾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行肾癌根治术。观察组术后2周行树突状细胞(DC)免疫治疗。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8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及CD4+/CD8+值,观察不良反应;随访1a、3a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术后CD4+水平及CD4+/CD8+明显高于术前,CD8+明显低于术前,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3a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进展性肾癌患者根治术后DC免疫治疗可增强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白血病细胞诱导树突状细胞,为白血病的免疫治疗提供新途径。方法:分离人的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原代细胞,体外流体培养体系中加入GM-CSF、TNF-α及IL-4,培养12d后,与培养前的细胞在形态、CD1a、HLA-DR及CD80的表达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12d诱导,细胞形态表现典型的树突状细胞的特征;CD1a、HLA-DR及CD80的表达明显增高。结论:可将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原代细胞诱导成树突状  相似文献   

19.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强烈的抗原呈递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极早期,血管中的DCs就被激活,含有T细胞的DCs簇群聚集在硬化部位,在不稳定斑块的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