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服刑人员自我控制与预谋/冲动攻击之间的关系,同时发掘与自我控制相关的其他因素。方法:对206名男性服刑人员施测自我控制量表、预谋/冲动攻击量表和填写个人信息。结果:自我控制量表总分与预谋攻击呈显著负相关,与冲动性攻击没有显著相关。自我控制得分对预谋攻击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服刑人员的自我控制能力越高预谋攻击行为越少,但自我控制和冲动攻击没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受欺负和自我控制在羞怯与攻击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大学生羞怯量表、大学生欺负行为问卷的受欺负分量表、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和攻击问卷(AQ)测量了510名大学生。结果:1羞怯、受欺负与攻击三者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羞怯、受欺负和攻击与自我控制呈显著负相关;2受欺负和自我控制在羞怯与攻击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羞怯通过受欺负和自我控制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个体的攻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期虐待对服刑人员攻击、自杀意念的影响以及自我控制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以365名男性服刑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攻击问卷、自杀意念评定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儿童期虐待问卷进行调查。结果:(1)儿童期虐待与自我控制、自杀意念和攻击量表的得分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自我控制得分与自杀和攻击之间相关也显著(P0.01);(2)自我控制在儿童期虐待与攻击行为之间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而在儿童期虐待与自杀意念之间,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结论:服刑人员儿童期虐待经历会对其攻击水平和自杀意念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自我控制在儿童期虐待与攻击、自杀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可基于个体儿童期受虐待经历和自我控制能力进行干预以降低其自杀和攻击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病态人格的不同因素与反应性攻击和主动性攻击的关系以及性别和特质焦虑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病态人格问卷(PPI)简版、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特质版和反应性-主动性攻击问卷对3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PPI-Ⅰ与反应性攻击负相关,PPI-Ⅱ与反应性和主动性攻击显著正相关;PPI-Ⅰ与主动性攻击的关系有性别差异,只对男生的主动性攻击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特质焦虑在PPI-Ⅱ与女生反应性和主动性攻击的关系中有不同的调节作用。结论:PPI-Ⅰ和PPI-Ⅱ与反应性和主动性攻击存在有区别的相关,性别和特质焦虑对其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安全感和自我控制在羞怯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大学生羞怯量表、安全感量表、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和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测量了510名大学生。结果:1羞怯与安全感、自我控制以及生活满意度三者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安全感、自我控制和生活满意度三者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安全感和自我控制在羞怯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羞怯通过安全感和自我控制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个体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友谊嫉妒对攻击行为的影响及自尊与自我控制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友谊嫉妒问卷、自尊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及攻击问卷对664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友谊嫉妒、自尊、自我控制与攻击行为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友谊嫉妒对攻击行为的直接效应显著,自尊、自我控制在友谊嫉妒与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和链式中介作用均显著。结论:友谊嫉妒既可以直接引发攻击行为,又可以通过自尊、自我控制的单一中介效应和自尊→自我控制的链式中介效应间接引发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少年自我分化在亲子关系与同伴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年级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关系质量问卷和自我分化量表对884名高中生和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高中生亲子冲突性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而大学生亲子亲密性和自我分化得分显著高于高中生;(2)高中生亲子亲密性与自我分化显著负相关,亲子冲突性与自我分化显著正相关,大学生则相反;(3)高中生自我分化在父子、母子冲突性和同伴冲突性之间均具有显著正向中介效应;大学生自我分化只在母子冲突性和同伴冲突性之间具有显著负向中介效应。结论:青少年自我分化在亲子关系与同伴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年级在其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学生自我效能、自我控制和攻击行为的关系,并将性别作为调节变量,探究性别通过自我控制影响攻击行为。方法 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自我控制量表》《攻击行为量表》对扬州某高等院校796名大学生(男生405名,女生391名)进行团体测量,并进行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构建,运用Bootstrap法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 (1)大学生自我效能(r=-0.44,P<0.01)、自我控制(r=-0.53,P<0.01)与攻击行为呈负相关,自我效能和自我控制呈正相关(r=0.48,P<0.01);(2)自我控制在大学生自我效能和攻击行为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5.45%;(3)性别调节了自我控制中介效应的后半路径,低自我控制组下,男生攻击行为高于女生,高自我控制组中,男生攻击行为低于女生。结论 (1)大学生自我效能与自我控制呈正相关,自我效能和自我控制可以负向预测攻击行为;(2)大学生自我效能可负向预测攻击行为,也可以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负向预测攻击行为;(3)性别在自我效能通过自我控制影响攻击行为的后半路径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影响,并探讨自我效能感在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35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内控性与自我效能感显著正相关(r=0.330,P0.001),与突显行为显著负相关(r=-0.134,P0.05);有势力他人、机遇与自我效能感显著负相关(r=-0.128,-0.141;P0.05),与手机成瘾显著正相关(r=0.408,0.472;P0.001);自我效能感与手机成瘾显著负相关(r=-0.186,P0.001)。自我效能感在心理控制源的内控因子与手机成瘾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自我效能感在心理控制源的有势力他人因子、机遇因子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心理控制源影响大学生手机成瘾,且部分影响通过自我效能感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同伴依恋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过程中网络游戏成瘾的中介作用和自我损耗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同伴依恋量表、网络游戏成瘾量表、自我调节疲劳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67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抑郁与同伴依恋呈显著负相关,与自我损耗、网络游戏成瘾呈显著正相关;同伴依恋与网络游戏成瘾呈显著负相关。②网络游戏成瘾部分中介了同伴依恋与大学生抑郁之间的关系。③自我损耗对网络游戏成瘾的中介作用具有调节效应,自我损耗调节了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结论:同伴依恋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父母严厉管教、儿童自我控制与其主客观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亲子冲突解决策略量表、学业成绩自我评定量表和社会技能评定量表对424名小学生及其父母进行测查,并收集其期末考试成绩。结果:①男生遭受的父亲严厉管教及母亲心理攻击的频繁性显著高于女生;②女生客观学业成绩显著高于男生,但主观学业成绩不存在性别差异;③儿童自我控制在父亲严厉管教与儿童主客观学业成绩之间起中介作用,儿童自我控制在母亲严厉管教与儿童主客观学业成绩之间不起中介作用。结论:父亲严厉管教可通过儿童自我控制间接影响儿童主客观学业成绩,但母亲严厉管教不能通过儿童自我控制间接影响儿童主客观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男性戒毒人员的焦虑和抑郁在药物渴求与复吸倾向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自我控制在焦虑、抑郁和复吸倾向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药物渴求问卷、复吸倾向问卷、焦虑量表、抑郁量表和自我控制量表对800名男性戒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药物渴求、自我控制、焦虑、抑郁均与复吸倾向呈显著相关;药物渴求对复吸倾向的直接效应显著,焦虑、抑郁在药物渴求与复吸倾向之间的并行中介效应显著;自我控制在焦虑和复吸倾向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结论:(1)药物渴求、焦虑、抑郁和自我控制是复吸倾向的影响因素;(2)药物渴求会部分的通过焦虑、抑郁的并行中介效应影响复吸倾向;(3)自我控制在焦虑和复吸倾向之间没有明显的直接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父母身体管教与儿童师生关系之间的关系以及儿童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及儿童性别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中文版亲子冲突解决策略量表、社会技能评定量表和师生关系问卷对1040名小学生及其父母进行测查。结果:①男生遭受的父亲身体管教和母亲身体管教的频繁性均显著高于女生;②女生师生关系的亲密性、支持性和满意度均显著高于男生,女生师生关系的冲突性显著低于男生;③儿童自我控制在父亲身体管教和母亲体罚与儿童师生关系之间均起中介作用,并且此中介作用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结论:父母身体管教可以通过儿童自我控制间接影响儿童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感知压力与大学生问题性网络游戏使用的关系,并着力考察网络游戏自我补偿动机和性别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问题性网络游戏使用问卷、感知压力量表和网络游戏自我补偿动机问卷对7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感知压力可显著正向预测问题性网络游戏使用;网络游戏自我补偿动机在两者间起中介作用;②性别对网络游戏自我补偿动机的中介效应具有调节作用:对于男生,感知压力可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游戏自我补偿动机,该间接效应显著;而女生的感知压力对网络游戏自我补偿动机不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网络游戏自我补偿动机中介了感知压力对问题性网络游戏使用的影响,并且这一中介作用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学生空虚感对手机依赖的影响,以及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空虚感量表、手机依赖量表、自我控制量表通过网络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58份。结果:空虚感与手机依赖显著正相关(r=0.431,P0.001);空虚感与自我控制水平显著负相关(r=-0.433,P0.001);自我控制与手机依赖显著负相关(r=-0.513,P0.001)。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发现,自我控制在空虚感和大学生手机依赖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空虚感既可以直接影响手机依赖,也可以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对手机依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我控制和社会比较倾向在羞怯与物质主义之间的作用。方法:采用大学生羞怯量表、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社会比较倾向量表和大学生物质主义量表对326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羞怯、社会比较倾向和物质主义之间呈显著两两正相关,三个变量均与自我控制存在显著负相关;(2)自我控制和社会比较倾向在羞怯与物质主义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羞怯通过自我控制和社会比较倾向的多重中介作用影响物质主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近乎完美主义量表、抑郁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以及自尊量表对389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消极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r=0.208,P0.001),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r=-0.194,P0.001);积极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r=-0.307,P0.001);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均与抑郁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r=-0.585,-0.236;P0.001);2自我效能感在消极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β=-0.557,P0.001);3自尊在积极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起调节作用(β=1.127,P0.05)。结论:完美主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以产生消极的影响,其中消极完美主义通过影响自我效能感进而对抑郁产生促进作用,积极完美主义则在自尊的共同影响下对抑郁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家庭亲密度与中职护理生学习倦怠的关系以及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和核心自我评价的调节作用。方法:选用家庭亲密度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学习倦怠量表对916名中职护理生进行调查,分析了家庭亲密度、生命意义感、核心自我评价和学习倦怠之间关系。结果:①生命意义感完全中介了家庭亲密度与学习倦怠之间关系。②核心自我评价调节了家庭亲密度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当核心自我评价较低时,家庭亲密度对中职护理生的生命意义感作用较弱;当核心自我评价较高时,家庭亲密度对中职护理生的生命意义感作用更显著。结论:家庭亲密度对中职护理生的学习倦怠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家庭亲密度通过生命意义感影响学习倦怠,核心自我评价会增强家庭亲密度对生命意义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学本科生手机成瘾及学业倦怠状况,并探讨自我控制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和学业倦怠量表对239名医学本科生进行测量。结果:手机成瘾和自我控制均与学业倦怠呈显著正相关(r=0.348,0.614;P0.01);手机成瘾和自我控制对学业倦怠有显著预测作用(β=0.335,0.704;P0.001);自我控制在手机成瘾和学业倦怠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与低自我控制能力人群相比,高自我控制人群较少出现手机成瘾导致的学业倦怠(χ~2=29.22,P0.01)。结论:手机成瘾通过降低个体自我控制能力影响学业倦怠,高自我控制个体能够免于手机成瘾导致的学业倦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我控制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同时考察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以及拒绝敏感性是否在此中介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自我控制量表、拒绝敏感性问卷、交往焦虑量表、网络成瘾量表对72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表明,自我控制与拒绝敏感性(r=-0.42,P0.001)、社交焦虑(r=-0.66,P0.001)及网络成瘾(r=-0.64,P0.001)均呈显著负相关;社交焦虑与拒绝敏感性(r=0.59,P0.001)、网络成瘾(r=0.43,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拒绝敏感性与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r=0.17,P0.001);②自我控制显著负向预测网络成瘾(t=-22.60,P0.001),拒绝敏感性与自我控制的交互项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不显著(t=-0.11,P0.05);拒绝敏感性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作用显著(t=15.35,P0.001),拒绝敏感性与自我控制的交互项对社交焦虑预测作用显著(t=7.90,P0.001);社交焦虑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显著(t=2.87,P0.01),拒绝敏感性与社交焦虑的交互项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显著(t=1.84,P0.05)。结论:拒绝敏感性、自我控制、社交焦虑和网络成瘾四者之间构成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社交焦虑在自我控制与网络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拒绝敏感性在这一中介过程的前半条和后半条路径上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