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络舒筋汤联合中医推拿治疗交感型颈椎临床疗效,分析其对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将105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n=60)和对照组(n=45);对照组实施推拿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络舒筋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椎动脉、基底动脉的收缩期末峰流速(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并评估联合组治疗安全性。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两组治疗前主要症状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头痛、眩晕、肩颈痛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联合组治疗后头痛、眩晕、肩颈痛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椎动脉、基底动脉VS、V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VS、VD均明显增加(P0.05),联合组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VS、V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服药期间及治疗结束后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络舒筋汤联合中医推拿治疗交感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相关症状,安全性、可行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舒颗粒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恩施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3例给予单纯推拿治疗,观察组77例采用颈舒颗粒联合推拿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治疗8周后疼痛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差异,并统计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8周后2组患者VAS评分、PPI评分及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度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治愈率分别为92.2%(71/77)、36.4%(28/77),对照组分别为76.7%(56/73)、31.5%(23/73),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颈舒颗粒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效果佳,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仰卧位手法整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南昌市按摩医院2018年1月—2020年4月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仰卧位手法整复治疗,对比2组的总有效率、脑血流参数(左、右椎动脉,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及颈椎主要症状、功能积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30/31),高于对照组的77.42%(24/31)(P<0.05);观察组脑血流参数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椎主要症状及功能积分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联合仰卧位手法整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康复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1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灸配合康复推拿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疗程及相关指标的评分进行严密观察,并记录数据。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相比对照组的72.5%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针灸配合康复推拿治疗,对于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治疗时间等方面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舒筋通络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和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门诊及住院的神经根型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共172例.两型颈椎病的对照组均予以常规牵引治疗、相同手法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口服舒筋通络颗粒,1袋/次,3次/d,疗程1个月.结果:①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组总有效率(85.45%)高于对照组(69.77%)(P<0.05);神经根型颈椎病组在疼痛、压痛、上肢麻木、颈部活动受限、压顶试验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除对照组治疗后上肢肌力变化小明显外,两组治疗后其余观察项目均比治疗前改善(P<0.05).②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6.74%)(P<0.05);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在主要的症状、体征消失方面,两组头痛、眩晕、压顶试验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而转颈试验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筋通络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和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临床疗效和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方面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颈椎容易因各种动力及静力因素刺激而受到损伤,针灸疗法创伤小,安全系数高,故探讨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就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根据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脱落4例,两组实际纳入研究对象均为46例,对照组行针刺治疗,观察组行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颈椎病临床客观评价量表项目和评分标准》(CASCS)评分、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舒张末期峰值流速(VD)、收缩期峰值流速(VS)、峰值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差异。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数据统计包分析,计量数据均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均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ESCV总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SCV总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CASCS总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ASCS总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VD、VS、VM、RI、PI等血流指标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D、VS、VM等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RI、PI等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较针刺疗法,针灸疗法椎动脉型颈椎病不仅临床效果更显著,且未明显增加治疗成本及治疗风险,是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针推科治疗的11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较对照组的68.42%明显提升,两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TMFV、PSV、PI、RI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肩颈痛等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确切,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利于症状的缓解,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针刺颈夹脊穴为主配合按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东直门医院针灸科门诊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以针刺颈夹脊穴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治疗,治疗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体疗效、症状评分、单一症状疗效及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平均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体疗效构成(Z=2.594)、痊愈率(x2=5.96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08,P>0.05);②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改善(t治疗组=8.680,t对照组=8.266,P均<0.01),其中治疗组症状积分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39<0.05).③单一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眩晕、恶心呕吐症状的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598、2.984,P<0.05);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平均值比较各组疗前、疗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颈夹脊穴为主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较单用推拿治疗明显提高,且对缓解患者主症眩晕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将67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3例采用针灸、拔罐、推拿、牵引、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针灸、拔罐、推拿、牵引每周治疗5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间休息2 d,药物持续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及随访3个月时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积分,观察2组治疗前后阳性症状及体征、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流速(Vm)及收缩峰值流速(Vs)变化情况,统计2组近期疗效。结果 2组疗程结束时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积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疗程结束3个月时均明显高于治疗结束时(P均<0.05),治疗组各时间点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积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疗程结束后,2组椎动脉扭曲试验、颈肩部疼痛、肌肉紧张痉挛和颈后压痛阳性率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其中治疗组肌肉紧张痉挛和颈后压痛的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疗程结束后,2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Vm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但Vs均未见明显改变(P均>0.05);2组疗程结束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Vm及V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灸、拔罐、推拿、牵引、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可通过调整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小关节紊乱,恢复颈椎的内外力学平衡,缓解肌痉挛,减少对交感神经和椎动脉的刺激或压迫,提高显效率,且远期效果更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八段锦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对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入住本科64例诊断为颈型颈椎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2例,治疗组32例。治疗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包括颈肩部中频脉冲治疗、推拿治疗及颈椎牵引治疗等。观察组在治疗组治疗基础上配合八段锦功法锻炼。4周后分析对比治疗前后患者颈肩部疼痛及颈椎症状的变化,并对64例病人跟踪随访3个月,观察2组患者颈椎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颈肩部疼痛评分、颈椎症状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出院64例病人跟踪随访3个月,观察组颈型颈椎病的复发率为6.2%,治疗组颈型颈椎病的复发率为34.3%,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段锦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对颈型颈椎病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是防治颈型颈椎病十分有用的一种传统功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观察推拿结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9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推拿结合牵引治疗(治疗组,75例)和内服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64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为92.2%(P<0.05);治疗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中药熏蒸联合颈部保健操开展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8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熏蒸)和观察组(中药熏蒸+颈椎保健操)各44例,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症状积分与治疗效果。结果结果:观察组症状积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结论:采用中药熏蒸联合颈椎保健操对椎动脉颈椎病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可以获得确切效果,对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针灸、推拿联合中药口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对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4月~2017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选出102例,根据患者的主观意愿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针灸疗法,观察组患者加用推拿疗法和中药口服,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82.69%,P0.05;且观察组患者基底动脉、双侧椎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平均峰流速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与推拿、中药口服配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改善血流动力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推拿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08)。治疗后两组超声VD、VM、VS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I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解痉散瘀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和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6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应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以及尼莫地平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解痉散瘀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以及平均脑血流量变化情况,评估2组治疗后效果,并随访1年观察2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Vs、Vd均较治疗前加快(P均0.05),平均脑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快于或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及眩晕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30/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25/32),观察组复发率为3.1%(1/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1%(9/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解痉散瘀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和脑血流量,缓解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两组均用针灸治疗,实验组加用推拿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均提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腹部推拿治疗气滞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医院收治的113例气滞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7例)及对照组(56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ESCV及VA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障碍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流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98%(53/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6%(45/5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SCV评分呈升高的趋势(P0.05),其中观察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椎障碍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期峰流速及舒张期末峰流速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灸联合腹部推拿治疗气滞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较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及减轻疼痛,并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n=44例)和对照组(n=41例),对照组给予颈复康颗粒口服配合手法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患者头晕、颈部僵痛等症状缓解及消失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服中成药基础上,采用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颈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牵引结合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6.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评价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疼痛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治疗颈椎病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劳动能力,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运用葛根温胆颗粒联合颈部穴位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给予葛根温胆颗粒联合颈部穴位推拿治疗。通过多普勒检查,记录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椎-基底动脉收缩期V_(peak)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为77.8%,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葛根温胆颗粒联合颈部穴位推拿能显著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