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某市儿童童年期创伤经历和行为问题,并探讨单亲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童年期创伤问卷(CTQ-SF)和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248例单亲家庭儿童及346例完整家庭儿童进行评定和对照。结果 1单亲家庭的儿童在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及总得分上均高于非单亲家庭(t=4.119,11.869,3.175,10.790,15.170,14.746;P0.05);2单亲家庭男生各维度得分均高于非单亲家庭;单亲家庭女生除违纪维度外,其他维度得分均高于非单亲家庭。结论单亲家庭更易造成童年期的创伤体验,容易引发行为问题,应尽早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2.
场依存-独立性认知方式与儿童自立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场依存一独立性认知方式与儿童自立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①应用6-12岁儿童自立行为问卷对120名4-6年级小学生进行评定,根据儿童在自立行为问卷上的总分排序,取上27%人群高自立组,下27%人群为低自立组;②被试的认知方式是依据其在该年级组的镶嵌图形测验平均成绩确定的,将测验总分排序位于上25%的30名儿童确定为场独立性被试,测验总分排序位于下25%的30名儿童确定为场依存性被试.结果:①高自立组认知方式得分显著高于低自立组,场独立认知倾向组在自立行为问卷的学业自立和自我决断分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场依存认知倾向组;②认知方式得分与自立行为问卷的学业自立、日常自立、自我决断、自我行动、自我负责以及自立总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自立行为水平与儿童的认知方式特点密切相关.与低自立水平儿童相比,高自立水平儿童的认知方式更倾向于场独立性,场独立性倾向者自立水平较高而场依存性倾向者自立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编制3-6岁儿童自立行为问卷并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方法:基于前期对幼儿园教师及幼儿家长的开放式访谈的内容分析结果,确定3-6岁儿童自立行为的单维(自我行动功能维度)多层次(日常自立、社会自立、心理自立和学业自立4个领域维度)结构,在此基础上建立了3-6岁儿童自立行为问卷。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问卷可提取5个因子,分别是日常自立、社会自立-安全常识、社会自立-社交行为、心理自立-自我控制、学业自立。信度检验提示该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和重测稳定性。儿童自立行为表现出随年级增长而提高的趋势。提示问卷具有一定的外部效度。结论:本研究编制的3-6岁儿童自立行为问卷结构清晰,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评估3-6岁儿童自立行为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小学儿童亲子三角关系的特点及其与儿童气质、母亲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亲子三角关系量表、儿童气质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对634名小学儿童进行调查。结果:(1)男生的替罪羊和跨代联盟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2)三到五年级儿童的替罪羊和跨代联盟得分均显著高于六年级,三年级儿童的替罪羊得分显著高于六年级;(3)儿童的消极情绪对替罪羊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母亲主观社会支持对跨代联盟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小学阶段,男生比女生更多地卷入亲子三角关系;儿童的年龄越大卷入亲子三角关系的程度越低;儿童气质与母亲社会支持对小学儿童亲子三角关系的影响表现为累加效应,不具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中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倾向性及感知的学校气氛的现状,探究中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倾向性及感知的学校气氛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学生自我导向学习倾向性量表和学校气氛问卷对321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男生在主动学习因子(t=-2.369,P0.05)、开放学习因子得分(t=-3.294,P0.05)均显著低于女生;男生在同学关系维度得分(t=-2.843,P0.05)显著低于女生;(2)学校气氛各维度与自我导向学习倾向性各因子存在显著相关(r=-0.340~0.369,P0.05);(3)学校气氛的不同维度对自我导向学习倾向性的部分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预测作用。结论:良好的学校气氛有助于中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考察3~6年级小学生亲子依恋和同胞接纳程度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用亲子依恋量表及同胞接纳量表对1 178名3~6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①头胎儿童同胞接纳中的行为、认知维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表现为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得分;②头胎儿童的亲子依恋对情感接纳、行为接纳、认知接纳以及总体接纳有正向预测作用;③头胎儿童的母子依恋得分显著低于独生儿童。本研究认为亲子依恋是影响同胞接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春期开始时间早晚对男生自我概念和同伴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长沙市6-9年级男生为被试,采用青春期发育量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同伴关系提名法进行集体施测,并选取12、13、14岁年龄段男生共411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大多数12至14岁男生青春期发育状态处于青春期开始、青春期中和青春期晚期三个发育水平,仅少量被试处于前青春期和青春期后期两个发育水平;②控制年龄变量,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男生青春期发育总分与家庭自我呈显著负相关,与同伴接受、社会偏爱、社会影响成显著正相关.③青春期开始时间早的男生生理自我、道德自我、自我行动、同伴接受得分显著高于青春期开始时间晚的男生,家庭自我得分显著低于青春期开始时间晚的男生.结论:青春期开始时间早晚对男生自我概念和同伴关系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春期开始时间早晚对女生抑郁、焦虑和问题行为的影响。方法:整群抽取498名11-16岁的女生,采用青春期发育量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与中学生问题行为自评量表进行测量。结果:(1)67%的女生属于"适时"发育,只有33%的女生属于"早熟"或"晚熟";(2)女生的抑郁、状态焦虑和问题行为总分在年龄上存在显著差异,且16岁女生的得分都是最高的;(3)早熟组女生在抑郁、特质焦虑、攻击行为及退缩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晚熟组的女生。结论:青春期开始时间早晚可能对女生的抑郁、焦虑和问题行为都有一定影响,且青春期开始时间较早更不利于女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OS儿童村儿童的心理行为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以在某市SOS儿童村至少入住1年以上的8~16岁汉族儿童61人(SOS组)为研究对象,方便选取SOS儿童村儿童就读较集中的小学和中学各一所,选取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单亲家庭和完整家庭儿童各61人为对照组(分别简称为单亲组和完整组),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al Checklist,CBCL)、Achenbach教师报告表(Teacher's Report Form,TRF)及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评定。结果:(1)SOS组儿童TRF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完整组儿童(37.7%vs.3.3%,P0.001)。三组儿童的CBCL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5%,24.6%,16.4%,P=0.156)。(2)SOS组男童TRF的社交问题、注意、违纪、攻击、外化性问题分和总分均高于完整组同龄男童(如,总分30.83vs.12.67,P0.01),违纪分高于单亲组同龄男童(32.33vs.19.83,P0.01),退缩分低于单亲组同龄男童(16.87vs.33.33,P0.001)。8~11岁SOS组男童CBCL的分裂样、抑郁、强迫性、社交退缩、攻击性分及总分均低于单亲组同龄男童(如,总分15.70vs.30.80,P0.01);SOS组女童与单亲组和完整组女童CBCL各项行为问题因子分及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有数个好朋友、学业成绩良好是其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生活在非完整家庭是儿童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B=-1.356~1.947)。结论:SOS儿童村是一种较好的抚养孤儿的方式。SOS儿童村男童Achenbach教师报告表行为问题较突出,女童行为表现较适切。儿童行为问题与其学业表现、同伴关系及家庭环境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初中生感知的父母冲突、亲子冲突与其欺负行为的现状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623名初一到初三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21.3%的初中生卷入校园欺负行为中,其中欺负者约占1.1%,受欺负者约占16.0%,欺负/受欺负双重身份者约占4.2%;(2)男生欺负他人和受欺负程度显著高于女生,初一、初二学生的受欺负程度显著高于初三学生;(3)初中生感知的父母冲突和亲子冲突水平越高,其受欺负程度和欺负程度也就越高;(4)母子冲突在初中生感知的父母冲突与其受欺负程度、欺负程度中间都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父母冲突会增加初中生卷入欺负行为的风险,且父母冲突通过母子冲突对初中生欺负、受欺负行为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学生学业兴趣与自我控制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业兴趣问卷、自我控制量表(SCS)对22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大学生的学业兴趣存在性别差异(t=-2.402,P0.05),学业兴趣水平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特别是在成就感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3.084,P0.01);(2)不同性别大学生在自我控制的节制娱乐维度存在差异(t=-2.508,P0.05);独生和多生大学生在冲动控制中存在差异(t=2.095,P0.05);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抵制诱惑中存在差异(F=2.766,P0.05);(3)大学生学业兴趣和自我控制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244,P0.01)。结论:学业兴趣与自我控制存在显著正相关,即学业兴趣越高,自我控制的能力越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初中生成就目标定向、学业社会比较和学业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成就目标定向问卷、中学生学业社会比较问卷和学业自我效能问卷对343名初中生进行测量。结果:①在比较方式上,男生比女生采用更多的向下比较,而在比较结果上,男生在自我完善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女生。②高学业成绩初中生更多使用掌握趋近和掌握回避的成就目标定向,而低学业成绩初中生主要是成绩回避目标定向的。③初中生有普遍的学业社会比较倾向,但高学业成绩者更多选择向上比较和平行比较,而低学业成绩者较多运用向下比较。④初中生成就目标定向对学习自我效能的影响部分是以学业社会比较为中介变量进行传递的。结论:不同性别和不同学业成绩的初中生具有不同的学业社会比较方式。学业社会比较在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自我效能的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儿的自我意识现状。方法:以河南省上蔡县319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自我意识水平问卷调查。其中艾滋病患者159名,普通健康儿童160名。结果:1艾滋病患儿在躯体外貌与属性、合群、幸福满足感的因子得分及总分显著低于普通儿童。2艾滋病儿童中男生除了焦虑因子得分高于女生,其他因子得分均低于女生,且行为因子得分差异具有显著性。3不同年龄段的艾滋病儿童,年龄较小的儿童在智力与学校情况、焦虑两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年龄较大的儿童。4父母双亡的艾滋病儿童在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合群、幸福满足感因子上的得分及总分都显著低于父母至少一方存活的儿童。结论:艾滋病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习成就归因、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学业成就归因量表与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对陕西省某高校2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的身心耗竭得分在不同性别(t=-2.132,P0.05)、专业(t=3.572,P0.01)与年级(t=-6.558,P0.001)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表现为女生高于男生,文科高于理科,高年级组高于低年级组;大学生的学业疏离得分在不同专业上(t=3.158,P0.01)存在显著差异,文科高于理科;大学生的低成就感得分在专业(t=-3.686,P0.001)与年级(t=7.018,P0.001)上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理科高于文科,低年级组学生高于高年级组学生;(2)大学生身心耗竭和学业疏离维度与学习成就归因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P0.01),大学生低成就感维度与学习成就归因、学业自我效能感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P0.05,P0.01)。结论: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习成就归因、学业自我效能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农村中职生的学业自我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以贵州省840名农村中职生为被试,采用中学生学业自我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试。结果:(1)农村中职生的学业自我(62.20±14.22)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农村中职生的学业自我在性别和民族上存在显著差异(性别:t=-2.644,P0.01;民族:t=-5.069,P0.001),女生得分普遍高于男生。(3)农村中职生学业自我与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229,P0.01),并且能力知觉、成就价值及情感体验对积极应对方式(R2=0.154,P0.001)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农村中职生的学业自我与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正确评价高中生自我接纳程度与学业自我妨碍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自编人口学问卷和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问卷、自我接纳问卷对整群抽取的某县级高中60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总体来讲,男生的学业自我妨碍水平显著高于女生(t=5.521,P0.001);2独生子女的学业自我妨碍水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t=13.435,P0.001);3自我接纳可以较为显著地预测高中生学业自我妨碍。具体而言,自我评价能够显著地负向预测行为式自我妨碍,自我接纳总分可以显著地负向预测自我妨碍的各维度。结论:高中生的自我接纳程度能够较显著地预测其学业自我妨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自立发展水平与其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方法:①应用6-12岁儿童自立行为问卷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对193名5、6年级小学生进行测试;②根据儿童在自立行为问卷上的总分排序.取上27%人群为高自立组,下27%人群为低自立组.结果:①高自立组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所有分量表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低自立组;②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各分量表与自立行为问卷各维度分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儿童自立行为与自我概念之间关系密切,自立水平越高,其自我概念越积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中职生学业自我与学业韧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学生学业韧性问卷和学业自我问卷测量1287名贵州省遵义、毕节、兴义、六盘水及贵阳5个地区的中职生。结果:1中职生学业自我(62.16±13.89)与学业韧性(88.01±15.42)良好,处于中上等水平,学业自我在性别和民族上存在显著差异(t=-4.343,-3.373;P0.001),学业韧性在性别和民族上存在显著差异(t=-3.673,-2.685;P0.01),女生得分普遍高于男生;2中职生学业韧性和学业自我在总体及各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r=0.674,P0.01);3学业自我的得分能够有效的预测学业韧性(R~2=0.474,P0.001)。结论:中学生学业自我与学业韧性处于中上等水平,且学业自我对学业韧性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自我评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其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学生自我评价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对1024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在学习自我评价方面,初中生得分显著高于高中生、班干部得分显著高于非班干部,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人际关系自我评价方面,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班干部得分显著高于非班干部、独生子女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在外貌自我评价方面,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班干部得分显著高于非班干部(P<0.05-0.01)。②除消极外部应对之外,自我评价的三个维度对其他三类应对方式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结论:性别、年级等人口学变量对中学生自我评价的三个维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自我评价与中学生的应对方式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小学生中焦虑问题的状况,为小学生心理健康维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Conners儿童行为父母问卷(PSQ)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结果:8岁以上小学生焦虑问题较突出,6-7岁儿童焦虑问题相对较轻;家庭经济状况对男女生焦虑问题均有显著影响;男生焦虑问题有显著的年龄差异,女生焦虑问题无年龄差异;父母文化程度对男女生焦虑问题均有显著影响。父母是否离异对男生焦虑问题有显著影响,对女生焦虑问题无显著影响。结论:影响小学生焦虑的因素有年龄、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