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是一类因机体免疫耐受功能受损而致免疫细胞及其成分对自身组织结构和功能破坏,并出现一定临床表现的疾病。AID发病机制复杂,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基因疫苗又称DNA疫苗,从wolff等人首次提出至今,已在预防感染、AID及肿瘤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中取得显著成效。本文就DNA疫苗在AID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AID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自身免疫性疾病 (Autoimmune Disease,AID) 是因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反应,免疫稳态失衡而引起自身组织损伤的疾病状态,与自身抗原、免疫调节异常、交叉抗原、遗传因素有关。AID 精准诊疗是目前 AID 临床管理的新方向。 多药耐药-1 (Multi-drug Resistance-1,MDR1) 基因多态性在 AID 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确定疾病活动、严重程度和并发症, 治疗方案选择及疗效预测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并将有助于实现临床AID患者个体化管理。本文就MDR1基因多态性在常见AID精准诊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是一类由异常免疫反应引起的对健康组织和细胞造成严重损害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系统系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系统性硬化病(SSc)以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等.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在AID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因此,进一步了解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与AID的关系,为AI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4.
间充质干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发病机制主要在于机体自身耐受的破坏,机体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导致疾病的发生。目前临床上对AID的治疗主要是采取非特异性免疫抑制。虽然一定程度上可减轻症状,但不能根治疾病,而重症AID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预后差。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仍然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非造血多能成体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以及促进组织修复等潜能,其免疫调控作用的发现是近年来干细胞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最近,MSC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应用研究不断涌现,显示了MSC的免疫调节特性及其治疗AID的潜在能力,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仍不十分清楚。黏膜相关恒定T细胞(MAIT cells)是一群进化保守的固有样T淋巴细胞,被发现参与到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强直性脊柱炎、多发性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AID的病理机制和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6.
自身免疫病(Autoirnmune Disease,AID)是临床常见、治疗困难的一大类疾病,是由于机体识别“自我”的耐受机制在某些情况下遭到破坏,机体免疫系统针对自身抗原产生过度应答,破坏正常组织结构,从而导致一系列病变。运用生物学方法特异性地抑制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功能是防治AID的最理想方法,也是治疗这些AID的最终解决途径,其中具有耐受作用的治疗性肽疫苗被认为最具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当代免疫学研究的热点。在基础和临床上均取得许多进展 ,反映在对AID发病机理认识上的深化和治疗措施的多样化上。本文就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遗传因素和基因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性关节炎(RA)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迄今没有完全阐明,临床上尚缺乏根治RA的方案和预防的措施.缺氧诱导因子-1(HIF-1)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机体适应缺氧的重要转录调节因子,由α和β两个亚基构成,其中β亚基为组成性表达.在缺氧条件下,HIF-1α蛋白及其靶基因表达增加.2003年Cramer等发现HIF-1α和髓系细胞介导的机体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遗传因素和基因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当代免疫学研究的热点。在基础和临床上均取得许多进展,反映在对AID发病机理认识上的深化和治疗措施的多样化上。本就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遗传因素和基因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1995年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应用于难治复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治疗以来,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最近已经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AID可能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异常所致疾病,本文主要就自体或异体HSCT治疗AID的原理及自体HSCT治疗几种主要AID的临床试验结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自身炎症性疾病(AID)具有反复发热的共性,能够产生过量高反应性固有免疫细胞,引起全身或器官特异性的炎症。AID的主要诱因来自骨髓的固有免疫细胞过度产生大量炎症因子,但其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不仅已发现的遗传因素参与调控AID,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包括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调控、染色质重塑)也参与调节疾病的发生。我们主要总结了遗传和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在AID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自身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AID)中的阳性分布趋势和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绵阳市中心医院自身抗体谱(autoantibodies,AAB)检测病例10684例,其中SLE 801例,其他AID1564例,非AID8319例,观察16种自身抗体在不同性别、年龄和疾病中的阳性分布差异,分析自身抗体个案聚类结果与临床诊断的相关性及其对SLE的预测价值.结果 16种自身抗体在女性中的阳性率,除外Jo-1、Scl-70、PM-Scl和PCNA,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20岁、21~49岁和≥50岁三个年龄组的阳性率,除外Jo-1、PM-Scl、PCNA和AMA-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SLE的阳性率,除外Jo-1、CENP B、Scl-70和AMA-M2,均高于其他AID和非AID两个疾病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自身抗体个案聚类与临床诊断相关(r=0.603,Kappa=0.476).ANA(OR=2.96)和ds-DNA(OR=2.31)对SLE预测价值排前2位.Logistic模型预测SLE的Se 81.2%,Sp97.6%,LP73.5%,LN98.4%,Ac 96.4%.结论 自身抗体在不同性别、年龄和疾病中的分布存在差异,自身抗体谱表达模式具有聚类特征,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性别、年龄因素建立Logistic预测模型有助于SLE诊断.  相似文献   

13.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发生机制十分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许多病例临床诊断困难,不易被及早发现。自身抗体是AID的重要标志,在Witebsky等提出确定AID的标准中以及Mackay和Burnet从临床角度提出的AID标准中,  相似文献   

14.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通过自身产生抗体,导致免疫耐受失衡,而引起的一系列慢性炎症反应,甚至对机体组织造成损伤。目前AID发病率逐渐升高,而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肠道菌群作为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参与机体代谢,形成肠粘膜屏障,维持免疫功能正常。随着对人体肠道菌群研究的深入,越...  相似文献   

15.
HIF-1α、VEGF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reducible factor-1,HI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HIF-1、VEGF表达情况,并与正常皮肤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HIF-1、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IF-1与VEGF在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 HIF-1与VEGF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可能起重要作用,并且具有协同促进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和抗核抗体谱(antinuclear antibodies spectrum,ANAs)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AID)诊断上的应用方案及价值,从而降低现症及潜在AID患者的漏检率。方法对1 231份本院门诊和住院疑似AID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和免疫印迹法(immumoblottest,IBT)检测ANA和ANAs,对其中IIF-ANA1∶100(-)/IBT-ANAs(+)标本分别进行1∶10及1∶32稀释后采用IIF检测ANA,最后对上述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231份血清标本中ANA阳性414份,占33.63%,ANAs阳性429份,占34.85%。按不同检测方案进行分组,发现同时检测IIF-ANA与IBT-ANAs的方案对确诊/疑似AID病人检出率最高(43.05%),分别与应用IIF-ANA进行AID的初筛的方案、仅检测IBT-ANAs的方案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12,P<0.05,χ2=17.42,P<0.05)。对116份(9.42%)IIF-ANA 1∶100(-)/IBT-ANAs(+)的标本分别进行1∶32及1∶10稀释后再采用IIF检测ANA,发现其中103份标本ANA荧光结果≥1∶32,10份标本ANA荧光结果<1∶32而≥1∶10,3份标本ANA荧光结果<1∶10;将标本增加1∶32和1∶10稀释度可将AID确诊/疑似病例检出率分别提高8.37%(χ2=20.84,P<0.05)与9.18%(χ2=24.70,P<0.05),但二者之间相比则无统计学意义(χ2=0.17,P>0.5)。结论 IIF-ANA可应用于大范围AID病人初筛以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及实验室工作量压力。但是仅检测IIF-ANA或IBT-ANAs均可导致临床上患有AID或潜在的AID病人的漏检。联合检测IIF-ANA和IBT-ANAs,尤其是对临床高度怀疑AID、且ANA荧光结果≥1:32的标本进行IBT-ANAs的检测可显著提高检出率,从而降低现症及潜在AID患者的漏检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活化诱导胞苷脱氨酶(activation-induced cytidine deaminase,AID)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探讨其与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亚组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法检测101例DLBCL中AID、CD10、BCL-6、MUM1、Ki-67的表达,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检测AID与CD20、Ki-67的共定位表达。结果 AID在DLBCL的肿瘤性B细胞中阳性表达率为26.7%。101例DLBCL中,AID阳性表达率在年龄≥60岁患者中明显高于<60岁的患者(P<0.05),AID的表达与患者性别、病变部位、形态学变异型、免疫组化亚组无关(P>0.05)。DLBCL中,AID的表达与B细胞分化标记物CD10、BCL-6和MUM1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与Ki-67增殖指数(Ki-67>50%)呈正相关(P<0.05)。生存分析表明,AID阳性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AID阴性表达者,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 AID的阳性表达与DLBCL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8.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是T、B细胞过度活化。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1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四螺旋束细胞因子,主要由CD4 +T辅助细胞产生,并且在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受体广泛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胃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探讨HIF-1α在胃癌发病过程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世居于青海省境内河湟谷地的新发胃癌患者60例,设为高原组;选取平原地区(深圳)新发胃癌患者60例,设为平原组。收集两组患者胃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两组患者组织标本中HIF-1α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测定两组受试者胃癌组织的HIF-1α的表达量。采用RT-PCR检测两组患者组织标本中miR-210的表达水平。分析胃癌患者HIF-1α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高原组患者胃癌组织的HIF-1α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平原组(P0.05)。高原组患者胃癌组织的HIF-1αmRNA含量也显著高于平原组(P0.05)。高原组患者胃癌组织的miR-210的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平原组(P0.05)。HIF-1α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分化(P=0.044 1)、浸润深度(P=0.031 9)、淋巴结转移(P=0.025 3)及TNM分期(P=0.028 9)相关。结论:低氧环境下胃癌组织中HIF-1α水平显著增加,并且HIF-1α能通过miR-210促进胃癌细胞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雄性Wistar大鼠建立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动态观察CIA大鼠关节炎活动指标,并于造模第21、28、35 d取膝关节滑膜分别行HE染色及HIF-1α免疫组化染色,分析HIF-1α蛋白表达与CIA大鼠关节炎活动指标、滑膜病理学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CIA大鼠膝关节滑膜衬里层和衬里下层细胞胞浆和胞核均表达HIF-1α,且其表达随发病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滑膜表达HIF-1α与CIA大鼠关节炎活动指标、滑膜病理学总评分、滑膜增生评分及血管生成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与炎症浸润评分无明显相关。结论: HIF-1α可能通过促进滑膜增生及血管生成而参与RA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