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目的:了解城市养老机构老年心理健康及自杀的状况,为更好服务老人的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贝克(BECK)自杀意念量表、汉密尔顿焦虑评定(HAMA)量表、汉密尔顿抑郁(17项)评定(HAMD-17)量表,对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在上海市徐汇区10家养老机构501例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自杀相关情况进行评估,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有16.8%的老年人存在抑郁情绪,5.6%老年人存在自杀意念。与无自杀意念人群相比,有自杀意念者HAMA(Z=-7.799,P0.01)、HAMD-17(Z=-8.491,P0.01)及BECK自杀意念评分无论在最近1周(Z=-9.443,P0.01)还是在最严重时(Z=-12.472,P0.01)均明显增高。自杀意念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AMD-17评分及有自杀家族史为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中心城区养老院的老人抑郁情绪及自杀意念相对突出,关注养老机构老人的心理健康能有效降低自杀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各类精神障碍对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行为的影响。方法在对昆明市精神障碍现况调查的同时,用分层容量比例概率随机抽样法抽取5033名年龄15岁以上的居民进行自杀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行为的发生率(95%CI)分别为:5.89%(5.24%~6.54%)、1.71%(1.35%~2.06%)、0.96%(0.52%~1.00%)。精神障碍影响自杀相关行为较高的有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疼痛障碍、特殊恐怖、酒精依赖等。结论人群中有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的发生率较高,其中精神障碍是产生自杀相关问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在校中学生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定量比较不同因素与自杀意念的关联程度。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MEDLINE、Embase、PsycARTICLES、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the Web of Science 9个数据库中青少年自杀意念相关研究,对自杀意念相关因素进行系统综述,方差倒数法对这些因素的OR值及其95%置信区间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32篇文献,总样本数237 875人,涉及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维度62个因素,其中20个因素纳入meta分析。有18个因素的合并OR值表明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与自杀意念关联最强的为家庭关系不好。结论:被欺凌、有酒精使用问题、朋友少/无、独生子、父母文化水平较高,可能是青少年自杀意念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自杀意念发生率及对自杀意念的自我归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湖南省浏阳市永安镇6个村14个组的居民,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入户单独面谈。结果:共有851名调查对象接受调查并完成问卷。农村居民的最近一年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3.4%。25-34岁以及35-44岁人群主要将自己的自杀意念归因于人际纠纷,而老年人则更多地将自己的自杀意念归因于经济困难和疾病。结论:农村居民自杀意念发生率较高,自杀意念的发生可能有较复杂的社会和经济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芜湖市大学生自杀意念人口学特点及其与死亡态度的相关性,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和自杀预防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芜湖两所高校分层整群抽取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SIOS)及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AP—R)为测量工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950名被调查对象中,自杀意念平均分为(10.61±2.43)分,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7.1%,且在是否独生子女(χ2=5.957,P=0.015)特征上有统计学差异;大学生自杀意念得分在不同生源所在地及是否独生子女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死亡态度平均得分为(2.61±0.51)分;自然接受维度得分(3.58±0.80)较高,大学生有自杀意念者死亡恐惧、趋近接受、逃离接受维度和死亡态度总分均明显高于无自杀意念者(P0.05);绝望因子与死亡恐惧(r=0.216)及死亡逃避(r=0.098)维度呈正相关,乐观因子与趋近接受(r=-0.132)及逃避接受(r=-0.155)维度呈负相关。结论:芜湖市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自杀意念与死亡态度呈低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我国中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检索至2015年1月的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以及PubMed、Web of Knowledge、EMbase等英文相关数据库,纳入国内中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采用Revman 5.2统计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相应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计算各影响因素合并比值比(OR)及其95%CI。结果:共纳入文献10篇,均为横断面研究。有效总体样本量为31324例。合并OR值(95%CI)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依次为:感到孤独(OR=2.842,95%CI:2.092~3.861),网络过度使用(OR=1.848,95%CI:1.396~2.445),受到排挤和欺侮(OR=1.805,95%CI:1.343~2.425),抑郁(OR=1.711,95%CI:1.371~2.136)。结论:与我国中学生自杀意念相关的危险因素是感到孤独、网络过度使用、受到排挤和欺侮以及抑郁等,因此,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自杀危机干预应围绕这些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在沪藏族初中生自杀意念和抑郁的现况及其相关性。方法整群抽取290名在沪藏族初中生,使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进行施测,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在沪藏族初中生中,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1.6%,抑郁发生率为60.7%;②单亲家庭初中生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完整家庭(χ2=4.130,P<0.05);初二年级、单亲家庭初中生抑郁发生率分别为67.1%,84.0%(χ2=8.804,6.236,P<0.05);③在沪藏族初中生自杀意念与抑郁呈正相关(r=0.749,P<0.001);④影响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有抑郁、家庭状况及成长环境。结论在沪藏族初中生抑郁发生率较高,有抑郁情绪的初中生易产生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8.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行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发生率及特征。方法 :通过自编自杀行为调查表对 177例连续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行为进行研究。结果 :自杀意念发生率为 47 46% (84例 ) ,已往出现过且目前也存在自杀意念者为 3 0 95 % ,仅目前存在或仅既往出现者分别为 2 6 19%和42 86% ;自杀意念短暂出现者为 9 2 9% ,持续一周者为 5 0 0 0 % ,持续两周以上者为 10 71% ;自杀意念严重者为 3 1 67% ;11 91%有自杀意念的患者对自杀意念能控制 ,9 5 2 %的患者不能控制 ,78 5 7%的患者表示不确定。自杀未遂的发生率为 15 82 % (2 8例 ) ,其中 1次者占 64 2 8% ,2次者占 17 86% ,3次及 3次以上者占 17 86%。 77 78%自杀未遂发生在发病期 ;自杀方式多为服用精神科药物 (4 4 44 % ) ;发生地点多在家中 (86 67% ) ;实施自杀未遂行为前 ,71 11%患者明确表达或暗示过其自杀意图 ;60 %患者未作过准备 ,准备不充分者为 3 7 78% ,仅 2 2 2 %的患者有充分准备 ;15 5 6%患者留有遗言。结论 :自杀意念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临床工作中应提高警惕 ,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系统心理干预对初中生自杀意念与抑郁的影响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松江区某所初中的609名初中生进行一般情况问卷、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中学生抑郁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施测,筛查出阳性人群纳入研究组,对研究组初中生进行系统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各变量的改善情况,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初中生1年内自杀意念检出率为14.61%;2同伴关系差、有自杀家族史、与父亲关系差、与母亲关系差的初中生自杀意念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74,14.315,24.812,21.382;P0.001);3有自杀意念组初中生检出中度及以上抑郁的比例高达84.3%,明显高于无自杀意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402,P0.001);4研究组初中生经系统心理干预后自杀意念检出率为40.43%,比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87,P0.001);5研究组初中生在干预后其自杀意念、抑郁、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消极应对分数均低于干预前,积极应对分数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1,3.359,2.308,2.259,-2.958,2.011;P0.05)。结论:系统心理干预对降低初中生自杀意念与抑郁的发生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农村社区重性抑郁发作患者中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的阳性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多级随机抽样方法调查浏阳市≥15岁农村常居居民7347人,以定式临床检查(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I/P,SCID-I/P)为诊断工具进行了抑郁症的筛查及诊断,共发现并确诊重性抑郁发作患者234人,均符合美国精神障碍分类诊断标准(DSM-IV),调查其社会人口学资料及相关危险因素情况.结果: 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总阳性率达37.2%,女性高于男性(40.5% vs.31.4%,χ2=10.375,P=0.035).再婚、离异和丧偶者阳性率高于未婚或初婚者(50.0% vs.34.0%,Z=2.577,P=0.010).抑郁症的其他症状表现也与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有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婚姻状况为再婚、离异或丧偶(OR=1.803,95%CI:1.220~2.532)和无价值感或自罪感症状阳性者(OR=2.056,95%CI:1.139~3.711)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发生率较高,兴趣或愉快感缺失症状阳性与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呈负相关(OR=0.397,95%CI:0.185~0.851).结论: 重性抑郁发作患者的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阳性率较高,性别和婚姻状况对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有影响,抑郁症的其他症状表现如无价值感或自罪感和自杀意念和兴趣或愉快感缺失也与自杀未遂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大学生自杀意念的阳性率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针对大学生自杀意念阳性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包括性别、年级、所学专业、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家庭类型、人格特征、对自杀态度、受生活事件和其他因素影响以及所采用的心理测量量表,分别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发现测定自杀意念阳性率的方法以及影响自杀意念的因素不尽相同.结论 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对自杀的早期预防及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心理援助热线青少年来电者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方法:2018-2021年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的青少年来电者(11~18岁)纳入本研究,收集人口学资料,询问来电者在来电前2周内是否有自杀想法来评估自杀意念,并评估自杀相关的危险因素,如抑郁情绪、希望感、痛苦感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青少年来电者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9 341例来电。77.9%(15 072例)青少年来电者报告该次来电前2周内有自杀意念。女性(OR=1.12,95%CI:1.01~1.24)、年纪轻(OR=1.30,95%CI:1.14~1.49)、有急性生活事件(OR=1.34,95%CI:1.23~1.47)、慢性生活事件(OR=1.31,95%CI:1.19~1.44)、既往自杀未遂史(OR=2.61,95%CI:2.35~2.91)、痛苦感高(OR=1.85,95%CI:1.67~2.04)和抑郁程度高(OR=2.71,95%CI:2.43~3.01)是青少年来电者自杀意念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希望感(OR=0.45,95%CI:0.41~0.50)则是青少年来电者自杀意念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儿童期虐待对中专学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态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儿童期虐待对中专学生自杀态度和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对符合入组标准的受虐待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各90名进行自杀态度问卷和自杀意念量表的测评,比较两组之间自杀态度和自杀意念的差异,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受虐待组学生在一周内及一年内自杀意念发生率分别为14·4%和32·2%,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2·2%和14·4%,χ2=7·27、13·12,P<0·01);准自杀行为和自杀未遂行为发生率(15·6%)高于对照组学生(3·3%,χ2=6·50,P<0·05)。受虐待组学生对自杀行为、对自杀者及安乐死持肯定或理解态度者明显高于对照组(46·7%对18·9%,56·7%对35·6%);受虐待组学生对自杀越是持肯定态度,自杀意念也越强(r=0·38~0·55,P<0·01)。结论:儿童期虐待经历可使中专学生对自杀态度产生异乎寻常的变化,使受虐待者更容易产生自杀意念,发生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14.
医学生抑郁障碍与自杀意念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学生抑郁障碍与自杀意念的发生率,探讨两者相关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以分层整群抽样法调查某医学院在校医学生706名,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抑郁障碍与自杀意念的主要相关因素。结果有7.5%的医学生有自杀意念,52%的学生有不同程度抑郁障碍。自杀意念与抑郁障碍中,不同专业男女生之间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专业女生患病率较高。抑郁障碍严重程度与自杀意念产生呈正相关(P〈0.01)。抑郁因子(失败感,社交退缩,自我失望感,悲观,自我形象改变)与自杀意念的产生有较强相关性(P〈0.05)。结论医学生中抑郁障碍与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抑郁障碍与自杀意念的产生具有相关性,因此,高校应对学生进行定期心理调查,对高危群体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查阅相关文献,针对中学生自杀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策略进行分析汇总。提出:心理因素、生物学因素和环境因素均与自杀意念有密切关系,预防自杀需学校、家长、心理卫生工作者、专业危机干预机构和政府多方面的通力配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青少年自杀意念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长沙市抽取2216名中学生,采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自杀意念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自尊量表进行调查。结果①长沙青少年自杀意念的检出率为24.2%,自杀计划的检出率为6%,自杀未遂的检出率为2.5%;②女生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男生(χ2=34.814,P<0.01)、非独生子女的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独生子女(χ2=5.760,P<0.05)、单亲家庭的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非单亲家庭(χ2=17.385,P<0.01),家庭经济条件越差、家庭关系越不和睦和父母经常打骂,自杀意念发生率越高(χ2=23.215,44.442,66.915;P<0.01);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有性别、家庭关系情况、家庭暴力情况、生活事件总刺激量、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丧失因子和自尊水平。结论青少年自杀意念发生率仍较高,其危险因素有女性、非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家庭经济差、家庭关系不和睦、父母经常打骂、负性生活事件以及低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自我图式在自杀渴望与外显、内隐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存在抑郁或/和焦虑状态的262名青年心理门诊患者施测人际需求问卷、贝克自杀意念量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和自我参照任务测验。结果:归属受挫、累赘感知、外显自杀意念、内隐自杀意念和自我图式得分中位数分别为2.44、1.83、7、-0.25和2,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1.67、1.67、3、0.73和6。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各变量间的相关均显著(r=-0.636~0.476,P0.01)。其中,归属受挫、累赘感知与外显、内隐自杀意念均呈低度正相关(r=0.254~0.476),自我图式与外显、内隐自杀意念均呈中等负相关(r=-0.548,-0.636;P0.05)。Bootstrap法检验发现,自我图式在自杀渴望与外显自杀意念间中介效应的95%置信区间为(-0.085,0.194);在自杀渴望与内隐自杀意念间中介效应95%置信区间为(0.069,0.13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8.13%。结论:自我图式在自杀渴望与外显自杀意念间不存在中介效应;在自杀渴望与内隐自杀意念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8.
大学新生的自杀意念及与生活满意度、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学新生的自杀意念及与生活满意度、幸福感的关系,探讨幸福感在生活满意度与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某一综合性大学2009届大一新生789名,收回有效问卷750份。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幸福感量表(GHQ)、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进行调查。结果:大学新生的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6%。有自杀意念的大学新生生活满意度、幸福感得分均低于无自杀意念大学新生(P0.01)。幸福感得分和生活满意度得分与自杀意念得分呈负相关(r=-0.51,-0.47,P0.01),幸福感在生活满意度和自杀意念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6.8%。结论:大学新生自杀意念的形成与生活满意度、幸福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幸福感在生活满意度与自杀意念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自杀意念流行现状和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在山东省调查3426名医务人员,使用自杀意念筛查问题调查了终生和一年自杀意念,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Kessler 10量表分别测量社会支持情况和心理痛苦状况。结果:自杀意念终生发生率为9.1%,自杀意念一年发生率为7.0%。博士学历(OR=5.21、6.31,均P<0.001),躯体疾病(OR=1.74、1.66,均P<0.01)和较重的心理痛苦(OR=1.10、1.11,均P<0.001)是终生自杀意念和一年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男性(OR=0.57、0.55,均P<0.001)、自评执业环境一般(OR=0.72、0.61,均P<0.05)、高社会支持水平(OR=0.98、0.98,均P<0.001)是终生自杀意念和一年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结论:男性、博士学历、有躯体疾病、自评执业环境一般、心理痛苦状况较重、社会支持水平较低的医务人员更易产生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青少年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符合DSM-5建议诊断NSSI标准的113名12~25岁青少年患者,通过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将患者分为有自杀意念组(n=49)和无自杀意念组(n=64)。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诊断等一般信息,对所有患者采用渥太华自伤调查、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进行相关评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自杀意念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自杀意念组较无自杀意念组抑郁比例更高,自伤频率更高,最常伤害部位更多,外在情绪调节功能更低(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更高自伤频率(OR=2.44,95%CI:1.51~3.96)和更多最常伤害部位(OR=2.24,95%CI:1.23~4.10)和自杀意念相关。结论:高自伤频率和多最常伤害部位是NSSI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