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究手术室细节护理的应用价值。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宁波市第二医院收拾行手术治疗患者90例,依据手术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仪器设备管理(χ~2=6.354,P=0.049);护士配合技能(χ~2=6.314,P=0.049);消毒隔离(χ~2=6.325,P=0.049);护理质量安全(χ~2=6.341,P=0.049)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22%(1/45),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3.3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3,P=0.049)。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78%(44/4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4.45%(3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9,P=0.026)。观察组显效率88.89%(40/45),对照组显效率71.11(3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P=0.035)。手术室细节化护理模式,有助于辅助提升手术效果,控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升患者护理服务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输血路径的临床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以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消化科、肾内科接收的228需要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14人,对照组114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输血流程操作,观察组采用输血路径操作。对两组护士的输血方面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失误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护士在输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患者满意度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失误发生率比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输血路径在临床的输血护理中具有规范操作流程,强化相关知识,降低失误发生率,提高护理的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创伤外科实施护理管理模式中应用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创伤外科诊治的426例患者,根据随机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213)和对照组(n=213)。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风险管理模式。观察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护理纠纷投诉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76%(8/213),对照组为14.55%(31/213),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931,P=0.000)。观察组的护理纠纷投诉发生率为5.16%(11/213),对照组为17.84%(38/213),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811,P=0.000)。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经风险管理干预后满意度显著提高(χ~2=8.633,P=0.003)。结论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于创伤外科的护理工作中,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加强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在减少输血不良反应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200例三明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输血患者进行研究(2019年1月—2020年12月),按非同周期法分为观察组(n=100,2019年1—12月,采用常规输血检验质量管理)、对照组(n=100,2020年1—12月,采用优化输血检验质量控制),统计两组不良反...  相似文献   

5.
刘志勇 《中国卫生产业》2020,(8):180-181,184
目的探讨分析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策略。方法以2017年11月-2019年4月为时间段,选择该血站200例输血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输血常规管理,研究组配合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对比观察输血安全事件发生情况,并且调查输血者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输血安全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检验中,加强质量控制,可以提高输血的安全性,且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血站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对其输血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1—12月经血站接受输血治疗的6626例患者资料,其中3313例患者在实施相应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后进行输血治疗(观察组),另3313例患者则未开展输血质检控制(对照组),对比两种输血模式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同时对两组患者的凝血因子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的护理危机及防范策略。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析其护理危机并采取针对性防范策略。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由责任护士调查统计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等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5.0%,观察组为1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04,P0.05)。对照组总满意率为72.0%,观察组为9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73,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自身、环境及护理操作因素等潜在多种危机,通过加强护理防范策略,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监护病房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治疗的小儿重症肺炎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不良发应发生情况,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6.15%(25/26),对照组为65.38%(17/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24,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分(98.5±1.9),对照组为(91.2±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169,P<0.05);观察组不良发应发生率为11.54%低于对照组的5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28,P<0.05)。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小儿重症肺炎,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刘洋 《中国校医》2018,32(6):480
目的 分析输血质量控制体系对输血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14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南阳市中心血站进行输血的患者,将其以投掷法随机分成2组,其中应用输血质量控制体系的7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常规输血的7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的输血用量、成分输血率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浆用量与成分血用量以及成分输血率略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申请单书写合格率为97.26%、标本采集准确率为100.0%、输血指征正确率为98.63%、输血过程记录完整率为98.63%、培训报告单完整率为97.26%,分别高于对照组的申请单书写合格率68.49%、标本采集准确率72.60%、输血指征正确率69.86%、输血过程记录完整率68.49%、培训报告单完整率69.86%(χ2分别=21.2846、23.1746、22.7593、24.1339、19.4954,P<0.001)。结论 在输血前实施输血质量控制体系可提高临床输血质量,规范输血操作,建议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姜荣 《中国卫生产业》2020,(2):94-95,98
目的探讨儿科优质护理工作中护士分层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12月在该院儿科接受治疗的100例儿科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分层管理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为5次,占比0.2%,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为18次,占比为0.9%,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43,P<0.05);观察组十分满意21例,满意28例,护理满意度为98.0%,对照组十分满意17例,满意27例,护理满意度为88.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0,P<0.05)。结论护士分层管理模式能够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胸痛中心护理小组模式在急诊心绞痛患者救治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6月福州市第二医院急诊科接诊的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对照组,从2022年1—6月接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按照性别、年龄(性别相同,年龄加减2岁)1∶1匹配对照组的原则选取35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胸痛中心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患者采用胸痛中心护理小组模式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各项救治措施的建立时间、护理满意度及纠纷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首次心电图检查时间、心电图确诊时间、静脉通路开放时间、静脉采血时间、急诊科滞留时间以及完成院内专科转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14%(34/35),高于对照组的82.86%(29/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40,P=0.111)。观察组患者纠纷事件发生率为5.71%(2/35),低于对照组的14.29%(5/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5,P=0.426)。结论 与胸痛中心常规护理流程相比,胸痛中心护理小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颅脑创伤是医院神经科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治疗时采用自体输血还是异体输血尚无统一结论。本研究旨在探究自体输血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凝血情况、并发症和生存情况影响。方法以2015-04-01-2016-04-01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年龄和致伤原因组间匹配的原则选择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异体输血,观察组患者应用自体输血,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的凝血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在患者出院后2年内进行随访,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凝血功能指标均高于入院时,出院时,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为(15.74±3.67)s,与对照组(15.61±3.45)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97,P=0.103;观察组凝血酶时间为(17.45±2.74)s,与对照组(17.24±2.85)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43,P=0.084;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38.41±7.72)s,与对照组(38.57±7.59)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84,P=1.771;观察组纤维蛋白原水平为(4.24±1.96)g/L,与对照组(4.19±2.04)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8,P=0.07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4.1%(20/37),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9.7%(1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6,P=0.028。观察组6个月和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2年生存率为94.6%,高于对照组的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8,P=0.043。结论自体输血不会对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凝血功能造成影响,且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床边责任模式护理在老年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3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2)。对照组采用心内科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施行床边责任模式。比较两组病情稳定时间与住院时间、患者护理前后对疾病认知程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病情稳定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2.1±0.7)、(5.4±1.2)d,均短于对照组(2.7±0.8)、(6.6±1.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对护理计划、疾病基本常识、用药相关事项、饮食与活动安排、治疗与预后情况的认知度分别为80.9%、83.3%、90.5%、95.2%、88.1%,均高于对照组的61.0%、63.1%、65.8%、70.7%、6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2.2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6%,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床边责任模式护理在老年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的应用利于患者更快恢复及对疾病认知的提高,避免不良事件,护理满意度高,应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9月收治的神经外科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取神经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观察两组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02%,观察组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95,P0.05)。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89%,观察组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7,P0.05)。对照组总满意率为80.85%,观察组为10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64,P0.05)。结论采取优质护理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干预,效果满意,安全性好,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医院》2015,(8):59-60
目的探讨分析术中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的临床效果,为制定合理的用血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250例拟行大、中型手术患者(预计出血量≥400 ml)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例,观察组给予限制性输血,对照组给予开放性输血,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输血量、输血不良反应、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输血总量(300.0 U)、人均输血量[(2.4±1.2)U]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387.5 U)、(3.1±1.4)U],输血不良反应率(2.4%)、并发症率(11.2%)及死亡率(1.6%)均远远低于对照组的9.6%、20.0%、7.2%,经t或2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限制性输血可以更好地节约血液资源,降低输血不良反应、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风险,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家属参与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在江西省峡江县中医院接受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的10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2组患者均由同组医护人员开展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家属参与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恢复情况、临床疗效、复发情况、治疗满意度及心理状态变化。结果 2组患者干预后盆腔积液最大径、附件包块最大径均小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48/51),高于对照组的66.67%(3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90,P<0.001)。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1.96%(1/51),低于对照组的15.69%(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7,P=0.036)。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04%(50/51),高于对照组的72.55%(37/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配合型输血与同型输血对患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产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输血治疗的400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因特殊情况实施ABO、Rh D配合型输血的20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同型输血的2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输血后对红细胞不规则抗体产生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4.5%、不良输血反应发生率3%,同期对照组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7%、不良输血反应发生率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输血有效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等有效性的前提下配合型输血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及不良输血反应发生率相较于同型输血更低,为当前临床输血治疗方案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8.
张利  熊燕  熊伊 《现代医院》2023,(9):1363-1365+1370
目的 探讨提高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团队策略和工具包(TeamSTEPPS)模式下综合管理在提升消化内镜诊疗患者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接受消化内镜诊疗术的11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实TeamSTEPPS模式下的综合管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护理满意度、消化内镜消毒合格率、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胃肠镜内腔、胃肠镜水槽、胃肠镜消毒液的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45%vs 1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士是否主动关心患者、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护士的宣教能力、患者总体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amSTEPPS模式下综合管理能提升消化内镜诊疗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团队合作,发挥团队优势解决问题,从而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海恩法则管理模式应用于老年病房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医院老年科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实施日常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护理上应用海恩法则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记录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纠纷情况,通过问卷形式调查两组患者对本次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率4.0%(3/75),明显低于对照组16.0%(12/75),χ~2=6.000,P=0.014;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5.33%(4/75),明显低于对照组18.67%(14/75),χ~2=6.313,P=0.012。观察组患者对本次护理安全管理的满意度评分为(96.72±2.6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90.22±3.35)分,t=13.102,P=0.000。结论老年病房护理管理中应用海恩法则管理模式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事件,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彭燕华  高婧  钟燕玲 《现代医院》2023,(8):1211-1215
目的 回顾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临床输血质量控制情况,为同类医院的输血科建设和临床输血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2018年5月—2022年9月的临床用血量、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按照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实现全面质量控制指标监测管理的时间,以2020年12月前为监测前,统计分析建院以来或监测前后输血检验质量管理情况、临床用血管理情况、血液使用情况的变化。结果 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室内质控率从80%提高到100%;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由60%提高到100%;室间质评项目合格率一直保持100%;出院患者人均用血量从(0.29±0.1) U降至(0.23±0.03) 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P<0.05);一二级手术台均用血量最多时仅为0.01 U;三四级手术台均用血量从(0.11±0.07) U降至(0.08±0.04) 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P<0.05);血浆与红细胞比值降低至0.61;《临床输血申请单》合格率保持>98%并仍不断提高,监测前组、监测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9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