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神经炎症是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度的神经炎症会导致神经元死亡、加剧神经系统疾病的发展,抑制神经炎症有助于神经元的存活,改善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和预后。大量研究证实,促炎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炎症反应中起关键作用。最近研究发现NLRP 3炎性小体可介导IL-1β和IL-18释放,对引发炎性反应部位的细胞焦亡至关重要。目前对神经系统疾病与炎性因子的研究较多,但对神经系统疾病与NLRP 3炎性小体之间关系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探明它们间的具体关系和作用将对阐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NLRP 3炎性小体在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神经炎症是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度的神经炎症会导致神经元死亡、加剧神经系统疾病的发展,抑制神经炎症有助于神经元的存活,改善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和预后。大量研究证实,促炎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炎症反应中起关键作用。最近研究发现NLRP 3炎性小体可介导IL-1β和IL-18释放,对引发炎性反应部位的细胞焦亡至关重要。目前对神经系统疾病与炎性因子的研究较多,但对神经系统疾病与NLRP 3炎性小体之间关系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探明它们间的具体关系和作用将对阐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NLRP 3炎性小体在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周秀荣  陈永清 《医学信息》2001,14(5):292-293
动脉粥样硬化 (A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 ,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许多研究表明 :血管内皮细胞 (VEC)和平滑肌细胞 (VSMC)受到血脂异常、高血压、病毒感染等多种损害因子直接作用后 ,出现功能损伤 ,并导致过度增生的炎症反应性的结局。已有证据表明 ,免疫反应在 AS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AS是一个慢性炎症反应过程 ,机体炎症应答损伤 ,此过程中分泌一些细胞因子 ,如白介素 - 1(IL - 1)、白介素 - 6 (IL - 6 )、肿瘤坏死因子 (TNF)等 ,趋化巨噬细胞、单核细胞、VSMC进入内膜共同作用形成斑块 ,构成 AS的病理基础。 IL- 1是…  相似文献   

4.
白细胞介素6与免疫异常性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自1986年克隆成功入白细胞介素6以来,有关入IL—6分子生物学的文献逐年增加。近两年来学者们发现人IL-6与IL-1、TNF和新近发现的IL-8一样,对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免疫反应、炎症反应、急性期反应、神经应激反应、造血反应等)具有十分  相似文献   

5.
衣原体(Chlamydia)感染仍是世界面临的难题,数亿人口因衣原体感染引起相关疾病,但具体感染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参与衣原体感染后机体固有免疫过程。在感染初期,衣原体通过受体介导的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通路等,促使机体释放多种促炎白细胞介素如白细胞介素1β(IL-1β)、 IL-6、 IL-8和IL-17等,抑制衣原体复制,加速清除衣原体。随着促炎白细胞介素的持续分泌,机体调控免疫细胞分泌抗炎性白细胞介素如IL-4、 IL-10和IL-22等,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组织损伤。我们总结了衣原体感染疾病中白细胞介素的作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重症感染过程中,通过抑制免疫应答反应可以维持机体自身耐受并避免免疫反应过度导致的损伤。免疫应答反应的抑制机制因素包括很多,如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细胞、免疫抑制作用的相关分子,免疫抑制的药物及生物制剂等等。其中,以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细胞种类较多,涉及到免疫细胞,肿瘤细胞及内分泌细胞等多种细胞,且其诱导形成免疫抑制的机制研究也较为全面,因此受到了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7.
细胞焦亡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且在多种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在机体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中普遍存在。该文回顾性综述近年来有关细胞焦亡机制及相关疾病的最新文献,系统而全面地阐述细胞焦亡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Toll样受体(TLR)家族的TLR2和TLR4在天然免疫和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有利于机体抵抗病原体感染或组织损伤,但是过度的免疫反应也会带来负面影响,与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免疫过度相关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将TLR2、TLR4作为这些疾病防治和药物开发的潜在靶点,研发TLR2、TLR4拮抗剂、对TLR2、TLR4进行负调控成为近年来的热点之一。本文重点对TLR2、TLR4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及TLR2、TLR4拮抗剂研发现状进行回顾与总结。  相似文献   

9.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其病因为机体遭受严重感染、创伤、烧伤、缺氧及再灌注损伤等多种感染性及非感染性刺激后,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常见炎症介质包括TNF-a、IL-6、IL-10、PCT,导致失控性的全身炎症反应,进一步发展可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或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应及早进行干预治疗。有效干预SIRS阶段炎症对机体自身损伤,阻断炎症瀑布反应,阻止SIRS向MODS发展是临床医师采取不同强度的抗介质治疗的目的所在。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两种抗炎药物,其中布洛芬是临床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能够有效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治疗SIRS的效果已被认可。本文旨在观察观察布洛芬在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TNF-a、IL-6、IL-10、PCT等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指导临床合理、规范治疗,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IL-17/IL-17R信号转导机制及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L-17家族包括IL-17A-IL17F 6个成员,其中IL-17A是其原型.作为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IL-17可诱导多种与炎症相关的趋化因子、炎性细胞因子及抗菌蛋白的产生,在机体的宿主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大量的研究证实IL-17与多种自身免疫病及炎症疾病密切相关.鉴于IL-17的宿主防御和免疫损伤的双重作用,人们对IL-17/IL-17R信号转导机制及其生理和病理功能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从而为相关疾病的干预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 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炎症小体是通过识别体内或体外的危险信号来参与炎症反应的蛋白复合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NLRP3 炎症小体适当活化能够增强固有免疫系统功能,帮助机体抵抗病原体的侵袭以及清除损伤细胞和病理性蛋白;然而,其过度活化则导致炎症因子过量释放,损伤神经元.本文从NLRP3 炎症小体的形成和激活过程入手,探讨了小胶质细胞 NLRP3 炎症小体在不同类型神经炎症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可为相关疾病的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及临床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近年研究表明,多种细胞因子对ECs的结构和功能有重要影响.IFN-α,β促进ECs表达MHC-I类抗原;IFN-γ诱导ECs表达MHC-Ⅱ类抗原;TNF,IL-1和IL-4诱导ECS表达多种细胞粘附分子,并改变ECs的结构形态,促进淋巴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粘附ECs,以增强ECs在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中的作用.TNF,IL-1还抑制TM形成,打破ECs的血凝-抗血凝机制的平衡,利于血管内血栓形成;而IL-4则促进TM形成,对血栓的形成起抑制作用.还有一些细胞因子通过多种机制抑制内毒素引发的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如IL-6,IL-8,TGF-β和GM-CSF等细胞因子,可能参与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的负反馈调节.  相似文献   

13.
白细胞介素37(IL-37)是IL-1家族的细胞因子,可在多种细胞中表达。IL-37可通过负反馈免疫调节机制调节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在抗感染免疫应答中,IL-37可通过抑制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的功能抑制细菌、病毒和真菌等病原生物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减轻病原体或免疫应答对机体的损伤,从而在感染性休克的防治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IL-37也可通过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影响机体抗感染免疫应答,导致病原微生物不能被及时清除,引起持续感染或严重感染,本文就IL-37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自噬是真核生物对细胞应激物如错误折叠蛋白、长寿蛋白、受损的细胞器或胞内抗原进行降解的一种代谢途径。自噬与多种疾病相关,如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等。现在发现,自噬与自身炎症性疾病(autoinflammatory disease, AUID)也存在较大关联。AUID是一类由遗传异质性因素引起的疾病,偶发性炎症、先天免疫反应失调等均会引起或加剧该类疾病的发生。已有研究表明,自噬通过对先天免疫信号传导途径的调控,可以对炎症水平进行控制。AUID相关的遗传变体可以直接激活炎症信号通路,而这些变体也可能造成自噬功能损伤,从而间接增加炎症反应水平。AUID中的遗传变体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对自噬造成损伤,文章就几种AUID中相关变体对自噬影响的反应途径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自噬作为治疗AUID的靶点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自噬是细胞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一种重要的自我保护机制,是依赖于溶酶体降解胞内受损的蛋白质和细胞器的过程。炎症是机体受到损伤或者病原体侵入时激活免疫系统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异常的炎症反应能够扰乱细胞内环境的稳定,而自噬有助于抑制炎症反应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自噬在炎症反应中却是一把双刃剑,自噬既可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而起保护作用,过度的自噬也可能会损伤细胞。基于炎症与自噬之间的密切关系,本文介绍了3类炎症相关因子:先天免疫模式识别受体、细胞因子、炎症相关转录因子对细胞内自噬水平的调节作用,为深入研究自噬和炎症相互关系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IL-10是一种重要的抗炎细胞因子,对多种免疫细胞功能均有抑制作用.这种细胞因子的特殊生理意义在于防止和抑制强大的特异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和由此导致的组织损伤,同时IL-10可增强“清道夫”功能,并有助于诱导免疫耐受.IL-10的这些作用与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因此研究其分子机制和生物学特征对IL-10相关性疾病的免疫...  相似文献   

17.
人体免疫系统面对快速变化的机体内外环境因素严重不适应,导致炎症和免疫反应的错误或者过度活化,进而诱发相应组织器官的损伤与变性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发生过程。而某些寄生性蠕虫在与其宿主长期共同进化过程中获得了有效调控其哺乳动物宿主炎症免疫反应的能力,使宿主能够免于因炎症免疫反应过度活化造成的组织与器官的损伤。因此,有关蠕虫和蠕虫源性免疫调控性分子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已成为近年来的热点。本文就此进行综述与探讨,并展望了蠕虫和蠕虫源性免疫调控性分子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IL-27是最近发现的一种与IL-12相关的细胞因子,它由抗原提呈细胞产生,通过广泛表达于各种免疫细胞表面的IL-27受体WSX-1/gp130发挥生物学效应。IL-27对Th1型免疫反应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IL-27可以促进初始CD4 T细胞的增殖,也可以促进其向Th1细胞的分化及产生IFN-γ。而在高度Th1极化的情况下,IL-27的主要作用是限制Th1型免疫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从而保护机体免受过度的免疫反应的损伤。IL-27在抗感染免疫,抗肿瘤免疫及自身免疫性炎症等Th1型免疫主导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DM2)可能是由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是一种先天的免疫性疾病,炎症在DM2的发病机制中起媒介作用。此观点被称之为糖尿病炎症学说。CD40/CD40L配体是一对互补跨膜糖蛋白,它们作为一种新的炎症标志物,是免疫和炎症反应中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IL-10是细胞因子的一种,在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的炎症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是一种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对环境中毒物和异物质代谢、机体免疫调节具有重要作用。炎性细胞因子是由多种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类小分子蛋白质,介导各阶段的炎症和免疫反应。不同配体活化的和未被活化的AhR能够通过不同方式调控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深入研究调控的机理及信号通路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异物质代谢和炎症反应的机制。本文将重点论述AhR调控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IL-1β及炎性趋化因子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