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开展CKD社区筛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调查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社区老年人CKD患病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早期防治对策。方法选取2018-01-01-2018-12-31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社区健康体检≥60岁老年人6 213名,采用肾脏疾病饮食改良简化公式(modification of diet inrenal disease,MDRD)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将eGFR60mL/(min·1.73m~2)定义为eGFR下降;将尿蛋白+~++++定义为蛋白尿。分析eGFR下降和蛋白尿的患病率。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血清肌酐、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压和糖尿病对eGFR下降和蛋白尿的影响。结果和平区新兴街老年人eGFR下降检出率为4.5%。蛋白尿检出率为3.7%。CKD患病率为8.2%。女性eGFR下降检出率高于男性(χ~2=33.83,P0.01),男性蛋白尿检出率高于女性(χ~2=9.80,P0.05),eGFR下降和蛋白尿检出率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增加eGFR下降检出率(χ~2=264.01,P0.01)和蛋白尿检出率(χ~2=11.85,P0.01),eGFR下降和蛋白尿检出率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eGFR下降检出率(χ~2=40.48,P0.01)和蛋白尿检出率(χ~2=64.47,P0.01)高于单纯患高血压或糖尿病的老年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肌酐(OR=1.221,95%CI为1.191~1.252,P0.001)、年龄(OR=1.053,95%CI为1.027~1.079,P0.001)、血红蛋白(OR=0.930,95%CI为0.917~0.942,P0.001)、总胆固醇(OR=1.535,95%CI为1.250~1.884,P0.001)和高血压(OR=1.998,95%CI为1.475~2.706,P0.001)是eGFR下降的危险因素;血清肌酐(OR=1.016,95%CI为1.012~1.020,P0.001)、空腹血糖(OR=1.267,95%CI为1.204~1.334,P0.001)、高血压(OR=1.636,95%CI为1.146~2.334,P=0.007)和年龄(OR=1.020,95%CI为1.002~1.038,P=0.026)是蛋白尿的危险因素。结论社区全科医生应加强对社区老年人血脂、血糖和血压的管理,关注eGFR值计算及蛋白尿检查,及时早发现,早干预CKD。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病(CKD)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3~9月在上海金山工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60岁居民健康体检的829例EH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合并CKD,分为合并CKD组和非合并CKD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H并发CKD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EH患者中蛋白尿、eGFR下降、CKD检出率分别为23.64%、13.15%、30.64%,女性eGFR下降检出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EH合并CKD和非合并CKD患者在糖尿病、超重/肥胖、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和收缩压、舒张压、HDL-C、尿素氮、血清肌酐、血尿酸、eGFR水平及年龄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3.50,95%CI:2.57~4.78)、糖尿病(OR=1.80,95%CI:1.28~2.53)、收缩压≥140 mmHg(OR=2.07,95%CI:1.53~2.81)、高尿酸血症(OR=2.75,95%CI:2.00~3.78)是EH合并CKD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CKD患病率较高,年龄、糖尿病、血压水平、高尿酸血症是CKD的危险因素,因此需要重视CKD早期防治,控制危险因素,遏制CKD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2)患者中1、2级慢性肾脏病(CKD1、CKD2)和蛋白尿的相关性。方法:对591例(男性:438例;女性:153例)DM2人群进行和断面调查。采用简化MDRD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划分CKD1和CKD2。通过随机尿中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mg/g)确定蛋白尿。结果:CKD1组无蛋白尿、微量蛋白尿、大量蛋白尿的发生率分别为78.9%、18.1%和3.0%,CKD2组分别为63.4%、24.8%和11.8%。控制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血压、血脂、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微量蛋白尿较无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发生CKD2危险性的OR(95%CI)值是3.06(1.19-7.84)倍;大量蛋白尿较无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发生CKD2危险性的OR值是6.00(2.43-14.78)倍。结论:蛋白尿与CKD的发展联系紧密,是CKD1发展为CKD2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浙江中北部农村居民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浙江中北部磐安县高二乡、海宁市永福村、海宁市许桥村、桐乡市路家园村,4个村落、118个村民小组内居住5年以上≥18岁原住居民1 654人,通过CKD相关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横断面研究。根据浙江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乡村地区人口年龄、性别分布计算CKD标化患病率,分析CKD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经人口年龄性别标化后,该人群CKD总患病率为9.44%(95%CI8.03~10.85),白蛋白尿患病率8.02%(95%CI6.71~9.33),肾功能下降患病率2.65%(95%CI1.88~3.42)。CKD知晓率为6.49%。性别、年龄、BMI、收缩压、空腹血糖、血尿酸是CKD的独立危险因素,舒张压、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与CKD发病无关。结论浙江中北部农村居民CKD患病率随年龄、BMI、收缩压、空腹血糖、血尿酸增加有增长趋势,且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不同血脂水平居民的慢性肾病(CKD)的流行情况,为制定该地区相关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4-7月从上海市浦东新区随机抽取20~80岁的社区居民5 584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一般情况和生活方式等信息,抽取空腹血样并采集晨尿,测定血肌酐、尿肌酐及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计算尿白蛋白和肌酐比值(ACR),并依据血清肌酐水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并测定血脂水平。结果该社区居民CKD和高脂血症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1.0%和41.0%。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标化患病率分别为7.7%、33.0%、4.5%和7.1%。CKD患者的高脂血症标化患病率和上述各类血脂异常标化患病率分别为53.4%、10.8%、44.4%、7.6%和10.3%,明显高于非CKD者(分别为39.5%、7.3%、31.3%、4.1%和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查对象白蛋白尿和CKD患病率随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加呈升高趋势;随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增加则呈降低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4项血脂指标的第1百分位组为参照,调整年龄、性别、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肥胖或超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C第2和第4组CKD的调整OR值分别为0.69(95%CI:0.53~0.89)和0.77(95%CI:0.60~0.99);TG第2至第4组的CKD调整OR值分别为1.27(95%CI:1.07~1.66)、1.22(95%CI:1.04~1.59)和1.48(95%CI:1.14~1.91);HDL-C第4组CKD的调整OR值为0.66(95%CI:0.51~0.85)。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成年居民中,高TG血症与CKD高风险关系密切,需重视高脂血症和CKD的早期筛检和干预,避免相关慢性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我国长寿地区中老年人群传统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危险因素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关系。方法选取7个中国长寿之乡的所有百岁老人,以及在该地区按百岁老人编码尾数随机选取的40~、60~、80~和90~岁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CKD及相关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尿检测,肾功能评价采用MDRD方程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并将人群按eGFR水平分为3组,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组间均值比较,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有无CKD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随着eGFR水平下降,CVD危险因素检出率增加;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女性、高血压、高甘油三酯(TG)、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CKD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女性、高血压、高TG是CKD的危险因素。结论长寿地区中老年人群CVD危险因素随eGFR水平下降检出率增高,年龄、女性、高血压、高TG是CK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一般人群中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慢性肾脏病的相关关系.方法 2007-2008年随机对北京部分地区5100名成年人进行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横断面调查,4515名符合入选标准并对其资料进行分析.设计统一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调查表,进行心血管疾病传统危险因素现况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检测TC、TG、LDL-C、HDL-C及肌酐(Scr)指标,用简化的MDRD公式估算GFR(eGFR),并以eGFR[ml·min~(-1)·(1.73 m~2)~(-1)]<60定义为慢性肾脏病(CKD).按eGFR≥90、60-89和<60将人群分为3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均值的比较,X~2检验进行组间率的比较,以有无CKD为因变量(eGFR≥60为0,eGFR<60为1),以所选择的研究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随着eGFR水平下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检出率增加;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吸烟情况、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BMI、SBP、LDL-C及TG是CKD的危险因素,女性是其保护性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增龄、吸烟、高血压、高TG是CKD的重要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80(1.28~2.52)、1.09(1.06~1.13)、2.50(1.75~3.57)、1.73(1.18~2.54),而女性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 北京地区一般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随eGFR水平下降检出率增高,年龄、血压、TG、吸烟是CK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军队离退休老干部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情况.方法 对秦皇岛市军队离退休老干部106人进行尿常规、血尿素氮、肌酐、尿酸、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白蛋白等检查.结果 秦皇岛市军队离退休老干部CKD的患病率为17.0%,相关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40.6%、18.9%、34.0%及11.3%.结论 军队离退休老干部CKD患病率较高,应对危险因素给予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血肌酐清除率、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联合检测对早产儿远期慢性肾脏病(CKD)发生的预测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分娩的早产儿160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临床资料信息,随访18个月后明确CKD的发生率。并以此分组,将研究对象分为CKD组与非CKD组,比较两组对象临床资料差异,分析CKD发生的影响因素,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K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早产儿外周血肌酐清除率、NGAL对CKD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160例早产儿中确诊CKD患儿18例,发生率为11.25%(18/160)。CKD组与非CKD组孕周、血肌酐、肌酐清除率、尿NGAL、血尿素氮、舒张压、血清白蛋白、空腹血糖及运动行为指数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性别、出生体质量、收缩压、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及血尿酸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血肌酐水平(OR=2.762,95%CI:1.093~6.979)、肌酐清除率水平(OR=1.674,95%CI:1.130~2.480)、尿NGAL水平(OR=3.012,95%CI:1.210~7.498)及运动行为指数(OR=2.761,95%CI:1.084~7.032)是早产儿CK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肌酐清除率水平最佳临界值为36.53 ml/(min·1.73m^(2))时,预测早产儿CKD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4(95%CI:1.182~3.027),此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91%、78.03%。尿NGAL水平最佳临界值为1.8μg/L时,预测早产儿CKD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2(95%CI:1.204~3.328),此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86%、81.09%。二者联合检测预测CKD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5(95%CI:1.374~5.028),此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38%、89.03%。结论血肌酐、肌酐清除率、尿NGAL及运动行为指数是早产儿CK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肌酐清除率与CKD的发生呈负相关性,尿NGAL与CKD发生呈正相关性,早产儿肌酐清除率<36.53 ml/(min·1.73m^(2))且尿NGAL>1.8μg/L时对预测CKD发生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上海市郊区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慢性肾脏疾病(CKD)的检出情况及其与肥胖的关系,为制定CKD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1年10—12月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和罗泾镇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抽取1 800例登记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分析其CKD检出情况,并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肥胖对上海市郊区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CKD检出的影响。结果 上海市郊区最终纳入分析的2 991例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中,检出CKD者1 037例,CKD检出率为34.67%;检出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者464例,eGFR下降检出率为15.51%;检出蛋白尿者677例,蛋白尿检出率为22.63%;检出血尿者99例,血尿检出率为3.31%。在调整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身体活动水平、是否糖尿病、是否血脂异常和是否血压控制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海市郊区社区管理肥胖高血压患者CKD、eGFR下降和蛋白尿的检出风险分别为正常及低体重高血压患者的1.498倍(OR=1.498...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长沙市城区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情况。 方法 在长沙市6个市区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选取65岁以上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肾损害有关指标、相关危险因素的检测。 结果 在最终获得的资料完整的1139例老年人中,蛋白尿、血尿和肾功能下降的患病率分别为5.44%、6.675%、19.75%,CKD的患病率为19.75 %,知晓率为14.66%。蛋白尿、血尿及eGFR下降的患病率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高血压、高血脂与CKD独立相关。 结论 长沙城区65岁以上老年人群CKD患病率较高,知晓率较低,危险因素包括女性,年龄,高血压,高血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云南省昆明市铁路系统职工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在昆明市铁路系统职工中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1 204人,进行CKD及相关危险因素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尿检测。结果在资料完整的1 103人中,经过人口年龄、性别构成比校正后,白蛋白尿患病率为6.94%;血尿患病率为7.56%;肾功能下降患病率为1.83%,CKD患病率为14.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年龄和性别是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高尿酸血症、性别和年龄是肾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是血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昆明市铁路系统职工CKD的患病情况与中国其他大城市及发达国家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3.
高尿酸血症肾损害社区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社区人群筛查了解国内现阶段城市原住居民中高尿酸血症及其相关肾损害患病现状,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在国内社区人群发生高尿酸血症肾损害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桂林市城区原住居民集中的象山社区,对年龄在18~75岁之间居民4 075人进行横断面筛查.结果 社区人群高尿酸血症总患病率为19.1%,其中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22.9%)显著高于女性(15.9%),P<0.001.高尿酸血症人群中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30.5%)显著高于尿酸正常人群(19.0%),P<0.001.男性高尿酸血症人群CKD患病率(34.3%)显著高于同性别正常血尿酸人群(21.2%),P<0.001,发病风险为正常尿酸人群的1.516倍;也显著高于女性高尿酸血症人群(25.9%),P<0.001,CKD发病风险为女性高尿酸血症人群的1.496倍.高尿酸血症合并CKD人群中38.4%仅为微量白蛋白尿,34.6%为微量白蛋白尿+GFR下降,27.0%为单纯GFR下降.结论 高尿酸血症是CKD重要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显著增加是CKD患病率增高的重要原因,且轻度增高的血尿酸即增加CKD患病率.男性比女性更易受尿酸损害而发生CKD.微量白蛋白尿是单纯高尿酸血症发生肾损害的早期诊断标志和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356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UAER进行分组:UAER<20 μg/min为无白蛋白尿组(182例),UAER 20~199 μg/min为微量白蛋白尿组(120例),UAER≥200 μg/min为大量白蛋白尿组(54例),并对血尿酸、UAER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无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的平均血尿酸水平分别为(268±77) μmol/L、(298±90)μmol/L、(363±113)μmol/L(P<0.05).将血尿酸值从小到大排序,四分位后分别为(220±36)μmol/L(107~255 μmol/L)、(287±24)μmol/L(256~315 μmol/L)、(333±54)μmol/L(316~363 μmol/L)、(416±65)μmol/L(364~613 μmol/L),相应的白蛋白尿(包括微量白蛋白尿和大量白蛋白尿)的患病率分别为32.5%、46.2%、48.7%、59.2%(P<0.01).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UAER与血尿酸呈正相关(r=0.221,P<0.05),另外还与体重指数、血甘油三酯呈正相关.调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病史、胰岛素应用、吸烟、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血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等因素后,血尿酸是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6,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与UAER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与代谢综合征(MS)组分的关系。方法 选择3532例(男1622例,女1910例)年龄20岁以上的社区人群,测定其尿白蛋白、尿肌酐、体重指数、血压、腰围、臀围、空腹血糖、糖负荷后2 h血糖、血脂谱、空腹胰岛素。尿白蛋白/肌酐比30~300 mg/g诊断为微量白蛋白尿。结果 (1)微量白蛋白尿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P<0.001),微量自蛋白尿组的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高于无微量白蛋白尿组;(2)微量白蛋白尿的患病率随代谢紊乱的加重呈升高趋势(趋势分析P<0.001);(3)高血压和高血糖分别是微量白蛋白尿的独立影响因素(前者OR值=2.15,P<0.00l;后者OR值=1.64,P=0.01)。与无代谢异常组相比,二种代谢异常组和MS组发生微量蛋白尿的OR值显著升高,分别为3.93、4.77(P均<0.001)。结论 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与高血压和高血糖独立相关,多种代谢异常集聚的个体发生微量自蛋白尿的风险显著增加,尤以MS为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2013年4~9月太原市某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状况,并揭示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太原市某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242例,通过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检测血压、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尿肌酐,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尿N-乙酸-β-D-葡萄糖苷酶(UNAG)、尿白蛋白、尿肾脏损伤分子-1(Kim-1),并以尿肌酐进行校正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因素。结果男性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女性高(P0.01),UNAG、尿微量白蛋白(UALB)、UKim-1水平显示,女性高于男性。对不同饮酒情况的比较显示,不饮酒者UNAG、UALB和UKim-1显著高于饮酒者(P0.01)。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中也发现,UKim-1水平高于非高血压者。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9.217)和血糖(OR=6.923)是UNAG的危险因素,饮酒(OR=0.235)是UALB的保护因素,高血压(OR=4.394)是UKim-1的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女性、血糖和高血压可能是影响肾功能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获取北京市海淀区某高校教职工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数据,有助于慢性肾脏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国家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普查法对北京市海淀区某高校中4 699名教职工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测肾脏损伤指标及相关危险因素,包括体格检查、尿常规、尿潜血、scr、BUN、血尿酸、血胆固醇(Cho)、血三酰甘油(TG)及肾脏B超等。结果 在4 401例资料完整的教职工中,白蛋白尿、肾功能下降、单纯镜下血尿及肾脏B超异常的患病率分别为7.02%、3.07%、15.57%及14.78%,该人群中CKD患病率30.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CKD的最强烈危险因素为年龄,其余为男性。结论 在北京海淀某高校教职工人群中,CKD患病率为30.72%。CKD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和男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肥胖指标和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探讨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发生风险的适宜肥胖指标。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0月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 887例,按尿白蛋白/肌酐(尿A/C)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和正常蛋白尿组,比较与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和正常蛋白尿组比较,男性患者中微量白蛋白尿组年龄、病程、收缩压、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腰身比(WHtR)明显增加,血肌酐、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明显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降低;女性患者中,微量蛋白尿组年龄、病程、收缩压、WC、WHR、WHtR明显增加,TG、HbA1c明显增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校正了年龄、病程、收缩压、TG、HbA1c等影响因素后,男性患者BMI、WC、WHR、WHtR与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相关,OR值分别为1.097、1.043、1.348、2.212(P值均0.01);女性患者WHR、WHtR与微量白蛋白尿相关,OR值分别为1.448、2.432(P值均0.01)。男、女性WHtR ROC曲线下面积均最大,与WC、WHR及BMI ROC曲线下面积相比,男性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HtR预测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的切点:男性0.54(敏感性59%,特异性61%),女性0.57(敏感性58%,特异性67%)。结论 WHtR是预测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的适宜肥胖指标。合理减重,控制WHtR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病的防治及减少相关死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早产儿和出生低体重儿罹患慢性肾脏疾病(CKD)的风险因素。方法 2005年1月-2019年1月收集三亚市3个重点医院的出生低体重儿以及早产儿病例,对所有可追溯的儿童进行为期18个月随访,观察CKD的检出率,分析出生后临床资料、入组后实验室检查资料以及随访资料结果,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观察早产及出生低体重儿发生CKD的风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观察各风险因素对评估CKD的效能。结果 最终纳入1 269例受试者,其中确诊CKD 39例,检出率为3.07%。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周≥29.37周、内生肌酐清除率(Ccr)≤36.53 ml(min·1.73 m2)、血清白蛋白≥39.43 g/L和运动行为指数≥10.17是早产儿以及出生低体重儿罹患CKD的保护因素(β=-0.290、-0.117、-0.038、-0.559,P<0.05);血肌酐(Scr)≥47.58 μmol/L、舒张压≥85.69 mmHG、尿白蛋白≥12.16 mg/L、空腹血糖≥5.61 mmol/L是早产儿以及出生低体重儿罹患CKD的危险因素(β=0.047、0.069、0.315、1.510,P<0.05)。ROC分析显示,Ccr、血清白蛋白、舒张压、血肌酐、尿白蛋白、空腹血糖以及运动行为指数在预测早产儿以及出生低体重儿罹患CKD中均具有一定价值(P<0.05),且Ccr和Scr预测效能更佳(AUC分别为0.794和0.738)。结论 Scr、舒张压、尿白蛋白、空腹血糖过高是早产儿以及出生低体重儿发生CKD的危险因素,而高运动指数、高血清白蛋白、高孕周有利于降低早产儿和出生低体重儿CKD的发生,且Ccr和Scr具备评判早产儿以及出生低体重儿CKD发生的效能,但应重视和鉴别假阳性病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肾功能下降与心血管事件是否有独立的关联关系.方法 2004年在北京市首钢社区随机抽取40岁及以上人群2500人,实际调查2315人.收集清晨首次尿标本,测量尿白蛋白和肌酐;采静脉血标本,测量血肌酐;使用简化的MDRD公式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同时调查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随后对上述调查人群随访4年,记录心血管事件.根据eGFR值[ml/(min·1.73m2)]将人群分为3组,<60、60~90、>90.使用Cox回归模型调整混杂因素,分析慢性肾脏病与心血管事件及总事件的关联.结果 2315人中,肾功能下降(eGFR<60)的患病率为3.3%.三组人群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3.9/1000人年、21.8/1000人年和11.5/1000人年,总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3.7/1000人年、28.8/1000人年和14.6/1000人年.调整混杂因素后,与eGFR>90组相比,60≤eGFR<90组和eGFR<60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95%CI)分别为1.29(0.85~1.96)和2.14(1.02~4.50);总事件发生的风险分别为1.25(0.86~1.81)和1.95(1.00~3.80).结论 肾功能下降与心血管事件及总事件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