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心悸、胸闷、胸痛的年轻患(AHCM组)进行常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测,多方位测定左室心尖部心室壁厚度,并和10例正常年轻人(NC组)对照。结果:AHCM组各例心电图均有明显异常,主要表现为胸前导联巨大倒置的T波伴ST段改变和左室高电压;各例超声心动图均有明显心尖部肥厚,多方位厚度约为18mm。结论:对体表心电图胸导联巨大T波伴ST—T改变的年轻患应高度警惕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可能,心电图异常对本病有筛选价值,而超声心动图对本病则具有确诊价值。  相似文献   

2.
杨华 《中国医药指南》2010,8(36):120-121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方法 32例AHCM患者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分析,总结心电图特征。结果 32例患者心电图结果提示左胸导联ST段降低、R波增高、T波深倒,以上改变以V4导联最明显。25例ST段稍压低;7例心电图属于正常。15例经超声首次检查即确诊为AHCM,5例首次未能检查出心尖肥厚,经磁共振检查确定AHCM的诊断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在心尖长轴发现心尖肥厚。结论 AHCM的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具特异性,临床上可用作为辅助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心电图结合超声心动图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抽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4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作为观察组,另抽取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比对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经结果比对,观察组心电图出现左室高电压和左胸导联V4~V6的ST段下移;巨大倒置T波;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心尖部肥厚达15 mm以上且心尖部左室心腔明显缩小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电图结合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表现类似冠心病 ,但经其它辅助检查不支持冠心病的诊断。现报告我院所见 7例 ,旨在提高对本病的心电图认识。1 临床资料病人 7例 ,男 6例 ,女 1例 ;年龄 1 9~ 49岁 (平均 38岁 ) ;病程 3个月至 5年。临床均无心绞痛表现 ,其中 6例男性均在健康体检时发现心电图异常而来本院就诊。临床诊断均依据二维超声心动图 ,心尖局限性心肌肥厚约 2 0~3 0cm ,无左室流出道梗阻 ,左室内径正常 ,无瓣膜病变。心电图表现 :RⅤ4 、Ⅴ5电压增高 ,伴巨大倒置T波 ,ST段压低表 1  7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表现例号性别年龄 (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表现。方法选取已经确诊的肥厚型心肌患者46例,其中肥厚梗阻型18例,肥厚非梗阻型28例,进行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大多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ST-T改变、病理性Q波、电轴偏转伴发心律失常及典型超声表现。结论重视超声心动图表现与心电图改变及临床表现相结合可以提高肥厚型心肌病的检出率和诊断率,尤其对无症状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同时对临床随访观察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吴云英  张广宏  左春洁 《中国医药》2014,(10):1433-1435
目的 通过探讨肥厚型心肌病的特异性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表现,提高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2008-2011年北京市顺义区中医医院23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对其超声心动图心腔内径、前室间隔厚度、左室流出道内径及观察有无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SAM征),血流动力学指标为左室流出道最大血流速度(Vmax)及流速压差(PGmax)等以及对心电图的ST段、T波及QRS波群进行分析.结果 23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心电图出现ST-T改变19例,左心室高电压或左心室肥大15例,心律失常4例(其中心房颤动1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P波高尖1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超声心动图显示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17例(其中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或左心室流出道血流加速者4例),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5例,左有心室壁均肥厚1例.23例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定量测定:主动脉根部内径(32 ±4)mm,左心房内径(41±7) 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4 ±8)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27 ±8)mm,前间隔厚度(20±4)mm,左心室后壁厚度(12±2)mm,左心室射血分数(69±12)%.结论 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是目前临床心血管领域中最常用且无创性检查方法,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联合检查可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心电图(ECG)特征。方法分析30例AHCM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ECG资料,比较T波、ST段及R波的变化。结果 30例患者均合并ECG异常改变(100%),胸导联V3、V4、V5巨大倒置T波最明显,大多伴有ST段下移和胸导联QRS波群高电压。ST段下移程度与倒置T波深度呈正相关(r=0.40,P<0.05)。结论胸导联R波振幅增高合并巨大倒置T波是AHCM的特征性ECG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性改变。方法分析15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有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异常改变者15例(100%)。结论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误诊的原因,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意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本院1985年至2004年5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误诊病历,分析其误诊的原因。结果分析出AHCM误诊的三大原因,提出了减少误诊漏诊的5项措施。结论提高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意识.遇到符合以上心电图特点的患时能想到本病,进一步仔细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必要时选择其它相关检查,即能够减少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0.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是肥厚型心肌病的特殊类型,因其临床表现无特殊性,容易漏诊或误诊。超声心动图的谐波显像技术大大提高了对AHCM的诊断率。本文应用超声心动图的谐波显像技术分析并诊断5例未引起临床注意的AHCM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与冠心病心电图的异同。方法本文选择了3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为观察组,年龄32~58岁,男性18例,女性12例。另选32例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年龄36~61岁,男性17例,女性15例。对两组患者做心电图检查,并对比观察两组心电图在治疗前后的不同及相互差异。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ST段压低、倒置T波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易分辨。两组R波差异明显,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在ST段压低、倒置T波、R波方面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尤其是早期无明显症状患者,易被误诊为冠心病。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除仔细分析心电图结果外,还应结合其病症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辨别患者病情,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在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将某院2014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20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组,1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常规组,对比两组的监测后的结果.结果:经分析,研究组的舒张末期直径、射血分数与常规组相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的心尖厚度较常规组厚(P<0.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常规十二导心电图检查及超声心动图,对异常心电图进行统计分析,出现心律失常者加做动态心电图。结果正常心电图2例(3.6%),异常心电图54例(96.4%),异常心电图中以ST-T改变、左室高电压、异常Q波常见,并各自有其特点,其中ST-T改变50例(92.6%),左室高电压22例(40.7%),异常Q波20例(37.0%),心律失常中以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及右束支传导阻滞最常见,其中室性早搏18例(33.3%),房室传导阻滞9例(16.7%),右束支传导阻滞7例(13.0%),房性早搏5例(9.3%),心房颤动3例(5.6%)。结论提高对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特点的认识,结合超声心动图,可大大提高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准确性,减少误诊与漏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2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AHCM患者分为冠状动脉异常组(A组)6例及冠状动脉正常组(B组)19例,对两组临床特点、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平均年龄A组(63.7±13.7)岁,B组(51.7±9.8)岁,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1个心血管危险因素者,A组4例,B组1例,A组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心电图比较,左室高电压、T波倒置深度以及ST段平均下移幅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现异常Q波,A组2例,B组1例。两组超声心动图比较,心肌肥厚程度、左室内径、左室容积以及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AHCM患者存在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则可能合并冠心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4月至2010年6月接收的采用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扩张型心肌病患者50例,对其治疗方法、心电图以及超声心动图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之间的关系。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增加,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QRS间期加宽。心率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r=0.412,P<0.05),检测患有窦性心律的病例的PR间期与室间隔的厚度呈负相关(r=-0.59,P<0.05)。而QT与心脏超声检查相关指标均无相关性。QRS间期与左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室收缩末内径呈正相关(r=O.52和0.45,P<0.05)。结论随着扩张型心肌病病情不断发展,心房、房室传导系统和左心室会出现严重的传导障碍,当患者出现扩张型心肌病类似异常症状时是应及时心电图和X线检查,然后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确诊,尽早进行相应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中国人群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肌钙蛋白Ⅰ基因突变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5例HCM患者、60例正常对照者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心肌肌钙蛋白Ⅰ基因第7、8号外显子片段,以测序的方法寻找突变位点,并了解基因型明确的HCM患者的临床特点.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格检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心动图.结果:在1例31岁女性患者的肌钙蛋白Ⅰ基因第7号外显子上发现了一个新的错义突变位点4 650G/C(H130Q).由于在60例正常对照组中未见异常,且该突变引起的氨基酸改变属于极性中性氨基酸置换为碱性氨基酸,故推测此突变位点为该患者的致病基因位点.结论:心肌肌钙蛋白Ⅰ发挥抑制心肌收缩的作用,推测心肌肌钙蛋白Ⅰ基因4 650G/C(H130Q)的基因突变可导致肥厚型心肌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道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经双腔起搏治疗后的中、远期随访结果。方法:对11例已明确诊断,经双腔起搏治疗后取得良好血液动力学效果和临床症状改善的HOCM患者,在平均40个月后随访临床症状,并对其中9例复查了血液动力学指标。并与起搏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1例患者中1例发生猝死,9例复查血液动力学指标显示仍维持起搏治疗之初的状态。存活的10例患者症状及运动耐量虽已明显下降,但仍优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is characterized by a hypertrophic and non-dilated left ventricle with disproportionate involvement of the intraventricular septum compared to the free walls, and by varying degrees of outflow obstruction during systole. Its symptoms and clinical cours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are briefly discussed. It is speculated whether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and hypertension are both caused by systemic disorders of calcium channels and calcium uptake and binding by cardiac and smooth muscle membrane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经皮导管肥厚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的有效性。方法 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术前筛选HOCM患者3例,术后随访。结果 PTSMA后,左室流出道流速及压差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二尖瓣及其腱索收缩期前向运动现象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 超声心动图技术可在术前筛选HOCM患者,术后评价疗效及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