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目的 回顾我院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临床资料,探讨此类手术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的时机选择.方法 总结6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实施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其中31例术前应用了主动脉球囊反搏术;3例死亡,62例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 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危重冠心病患者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前应用IABP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体外循环的建立,增加动脉移植血管的使用比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2003年至2005年2月,收治ICU的14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年龄61~72岁,发病3~6 h内应用IABP及综合性治疗.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加强IABP参数、管道监测和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呼吸机辅助呼吸、有效供氧,做好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结果 14例患者应用天数5~12 d,其中9例血流动力学稳定后行支架植入术,3例病情平稳后行冠状动脉搭桥术,2例因经济问题放弃治疗而死亡.结论 AMI合并心源性休克,及时采用IABP和综合治疗,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改善心脏功能,是进一步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了解 IABP的工作原理,做好危重心脏病患者手术前的心理调适及手术准备工作, 是成功实施应用 IABP治疗危重心脏病手术的重要基础,手术过程中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及医护间的密切配合是应用 IABP治疗危重心脏病患者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辅助循环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某院急诊科收治的9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IABP辅助循环治疗,在确保IABP有效运行的同时做好病情监护与观察、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 9例患者IABP治疗持续2~7d,期间血压、心率升高,24h尿量增加,其中6例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3例行冠状搭桥术,9例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在确保IABP有效运行的同时做好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行IABP辅助循环治疗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应用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可行性。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3年2月我院46例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E—CABG)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AMI患者中40例抢救成功,成功率为87.0%。结论E—CABG是治疗危重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但需要具备一系列综合抢救措施、多学科的心脏中心以及一定数龟的常规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技术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1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行IABP治疗,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近期存活9例,死亡3例。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病情危重,IABP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可提高IABP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病情危重、具有高危险因子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经验.方法:本研究的32例危重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以心功能衰竭为主、左室射血分数<30%10例,急性心肌梗死8例,需要同时行瓣膜置换术3例,室壁瘤合并心律失常2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9例.全部患者用大隐静脉和(或)乳内动脉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其中3例同时行二尖瓣置换.结果:早期死亡3例(9.4%),其余29例痊愈.随访2个月~4年,除2例诉心前区疼痛外,其余27例心绞痛完全消失,生存质量良好.结论:术前明确存活心肌的状况,减少手术创伤,术中加强心肌保护以及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是危重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刘晔  荆丽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0):1975-1976
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手术后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过程中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心脏直视手术后应用IABP患者的临床资料,加强术后观察与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IABP治疗成功率75%。痊愈出院12例,死亡4例,IABP平均辅助时间为(73±21.6)h,结论:IABP是危重心脏病患者围术期有效的机械辅助循环方法;适用于严重心血管系统疾病,心肌收缩力、血流动力学状态严重障碍导致的心肌缺血,心源性休克或低心排综合征等,应用后可改善心功能及全身状况,提高手术成功率;熟练掌握反搏泵的使用方法,加强IABP术后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IABP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球囊反搏在心脏术后低心排患者中的运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告6例心脏手术后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患者护理体会。方法 2003年2月~2005年12月,有4例冠状动脉搭桥术、1例双瓣置换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患者因低心排术后使用了IABP球囊导管经皮股动脉穿刺插入,6例使用IABP患者,IABP辅助时间为48~136h,5例顺利脱机,1例死亡。本组患者在使用IABP中未出现出血、下肢缺血坏死、栓塞及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术中、术后正确使用IABP对降低使用IABP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球囊反搏 (IABP)对于衰竭的心脏是一种强有力的辅助措施 ,疗效优于目前应用的任何药物。有关IABP在临床应用的报道很多 ,但大多数在导管室行IABP术。本研究报道我院自 1999~ 2 0 0 3年 10例患者在床边行IABP术的结果。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0例患者 ,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2 0~ 78岁。1例为心脏移植术后 1a出现心源性休克 ,9例冠心病均有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病史。其中 2例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出现低排现象 ,7例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伴心源性休克 ,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行急诊介入治疗 ,2例曾静脉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 ,…  相似文献   

11.
背景:心脏瓣膜置换或成形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选择已成为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粥样化性心脏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的发展趋势。目的:回顾性总结51例心脏瓣膜替换或成形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期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或成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51例临床资料,共移植旁路血管109支,同时行主动脉瓣置换10例,二尖瓣置换14例,二尖瓣置换联合三尖瓣成形8例,主动脉瓣联合二尖瓣双瓣置换4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联合三尖瓣成形3例,二尖瓣成形7例,二尖瓣成形联合三尖瓣成形5例。结果与结论:置换生物瓣膜者9例,机械瓣膜者31例,二尖瓣成形11例,三尖瓣成形16例;共移植旁路血管109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平均搭桥(1.92±0.73)支;术后30 d内死亡4例。47例顺利出院,其中2例失访,45例随访3-48个月,1例半年后脑梗死,1例于术后1年多死于心脏功能不全,存活的43例心功能改善明显,均可进行一般的生活与活动。综合分析得出彻底解除瓣膜病变,充分保障心肌再血管化,保护心肌,尽量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手术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2005年5月—2010年3月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老年患者65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13例,年龄65-79岁,平均年龄68.1±3.2岁。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31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功能不全34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合并瓣膜成形术17例,合并心瓣膜置换术48例,其中合并带瓣人工血管置换(Bentall手术)3例。平均每例作冠状动脉远端吻合口1.96±0.85个。结果:术后早期病死8例(12.3%),共出现并发症17例(26.2%);住院病死患者中2例死于低心排血量,2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恶性心律失常,2例死于重症感染引发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再次开胸止血3例。57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心脏功能明显改善。手术后随访48例,失访9例,随访时间1-67个月,平均随访32.2个月,随访期间病死2例,均为非心源性病死。其余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老年患者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安全、有效的,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陈京伟  严飞  霍强  朱涛  刘正 《中国临床康复》2013,(53):9145-9150
背景:积极加强对高危患者心脏瓣膜置换前、中和置换后的处理,可降低心脏瓣膜置换后早期死亡率。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病患者置换治疗后早期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提高手术治愈率。方法:回顾分析488例心脏瓣膜病患者行手术治疗作为临床资料;以置换后早期住院死亡为研究终点,采用单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置换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结论:488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中,置换后早期死亡27例,总死亡率5.5%。主要的死亡原因是低心排综合征、恶性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衰竭。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心功能IV级、联合瓣膜手术以及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左室射血分数≤50%、左室舒张末内径≥70 mm、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 60 min与心脏瓣膜后死亡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 60岁、心功能IV级、瓣膜手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左室射血分数≤50% 、左室舒张末内径≥70 mm是影响心瓣膜置换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重视围手术期处理,针对这些因素合理把握手术指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及心肌保护,可以进一步降低这类患者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术式选择和围术期处理特点。方法:101例高龄冠心病患者,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组)45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组)56例,搭桥数目1-5支,平均3.1支。结果:所有病例无死亡,在手术时间、输血量、术后正性肌力药物应用、辅助呼吸时间等指标上OPCAB组高龄患者均优于CCABG组。术后并发症14例,其中CCABG组8例(17.8%),包括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例,低氧血症5例,心律失常3例,脑梗塞2例。OPCAB组6例(10.7%),包括低氧血症5例,心律失常3例。结论;根据高龄冠心病患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选择合适的术式以及恰当的围术期处理,可以有效地降低高龄冠心病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99例同期行CABG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资料。术前心功能(NYHA)Ⅱ级25例,Ⅲ级65例,IV级9例。二尖瓣病变66例,主动脉瓣病变21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12例。冠状动脉病变单支42例,2支27例,多支30例,左主干病变8例。术前心肌梗死13例,房颤43例,左房血栓19N。共移植桥血管195支,其中LIMA61支,SV134支,平均每例患者(1.97±1.0)支;MVR43例,MVP23例,AVR21例,AVR+MVRl2例,TVP23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19例,室壁瘤切除术3例,升主动脉成形术3例,脓肿清除术2例。结果3例术后30d内死亡(2例因低心排、多器官功能衰竭,l例恶性心律失常死亡),97例痊愈出院。随访6~120个月,平均(27.3±15.3)个月,失访16例,随访期间死亡13例(6例心血管病因,7例非心血管病因)。术后患者心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心绞痛发作明显减少;心功能(NYHA)I级56例,II级10例,III级2例。结论CABG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可以完成心肌再血管化并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移植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的老年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和护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09年2月冠状动脉移植术后IABP辅助治疗的111例老年患者的医院感染资料,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11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9例,其中死亡19例,非医院感染的患者死亡11例,两类患者病死率比较有显著差异.29例院内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阳性菌8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7株,革兰阳性菌23株,真菌17株.结论 医院感染是老年冠状动脉移植术后IABP辅助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之一,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加强护理和监测,控制/减少医院感染的机会,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移植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的老年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和护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09年2月冠状动脉移植术后IABP辅助治疗的111例老年患者的医院感染资料,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11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9例,其中死亡19例,非医院感染的患者死亡11例,两类患者病死率比较有显著差异.29例院内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阳性菌8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7株,革兰阳性菌23株,真菌17株.结论 医院感染是老年冠状动脉移植术后IABP辅助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之一,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加强护理和监测,控制/减少医院感染的机会,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Chylothorax review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hylous leakage from the thoracic duct into the pleural space may occur after any type of thoracic surgery; however, there are few reports of this condition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A case of chylothorax after combined coronary bypass and mitral valve replacement is reported to illustrate a discussion of its pathologic basi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中高血糖症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本院86例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CVR)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非糖尿病成年患者,在术前及术后6周用标准化神经系统检查进行认知功能评分,并在术中监测患者血糖水平,按照术中出现高血糖(〉200mg/dL)与否分为A、B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认知功能评分,分析术中高血糖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结果术中出现高血糖的患者,与术中未出现高血糖的患者比较,术后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在接受体外循环手术的患者中,术中高血糖是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毹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辅助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二年来 7例高危冠心病患者在IABP辅助下行OPCAB的临床资料、手术资料 ,并监测应用IABP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全组患者在IABP支持下手术顺利 ,心绞痛均消失 ,无围手术期死亡 ;应用IABP辅助时间平均 32 6h ,无明显IABP并发症 ,术后并发低心排 1例 ,应用IABP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结论 IABP在OPCAB中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改善心功能 ,稳定血流动力学 ,保证手术成功 ,尤其是抢救重危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