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管瘤、脉管畸形好发于颌面部,占全身血管瘤的40%~60%,如不及时治疗易造成容貌缺憾和功能障碍.传统治疗方法有外科切除、低温治疗、放射治疗、激素治疗、激光治疗等,但均各有千秋.我们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1月,应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脉管畸形患者62例,其中资料完整的56例,随访24个月,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血管瘤、脉管畸形好发于颌面部,占全身血管瘤的40%~60%,如不及时治疗易造成容貌缺憾和功能障碍.传统治疗方法有外科切除、低温治疗、放射治疗、激素治疗、激光治疗等,但均各有千秋.我们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1月,应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脉管畸形患者62例,其中资料完整的56例,随访24个月,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PYM)联合地塞米松(DXM)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收集2003年2月~2009年6月用PYM联合DXM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并获得完整随访的病例16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前行胸片检查,治疗后6个月再行胸片检查,观察临床效果及副反应。结果经2个月-6年的随访观察,124例患者治愈,36例患者显效,总有效率为100%。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其中34例患者注射后体温稍升高(21.3%),1例患者末次治疗6h后全身疼痛,1例患者末次注射时出现呼吸困难及发音障碍,1例患儿出现过敏性休克,未发现肺纤维化现象、未发现溃烂出血及感染。结论PYM联合DXM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简单易行、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仍要做好过敏等副反应的急救准备。  相似文献   

4.
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联合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索和评价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联合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1996年9月至2004年3月,采用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联合瘤内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83例,患者年龄3个月至50岁,瘤体大小1cm×1cm~6cm×9cm,5~10d注射1次,4~6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完成后,随访8~36个月,治愈和基本治愈率为95.18%,有效率为100%。结论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联合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易行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平阳霉素地塞米松联合瘤体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总结平阳霉素(PYM),地塞米松(DXM)联合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及优点。方法:收集2004年9月~2007年9月用PYM+DXM联合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82例。结果1本组病例经12~24个月随访:治愈46例(56.1%),基本治愈30例(36.5%),有效6例(7.3%),治愈和基本治愈达92.6%,有效率达100%。结论:PYM+DXM联合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具有疗程短,疗效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血管瘤是小儿最常见的良性类瘤疾病.我们应用平阳霉素治疗小儿颌西部血管瘤1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2例中男5例,女7例,年龄8个月至13岁.病变位于额都及舌尖都各1例,颊粘膜2例,面部及后都各电例.均为单个病灶,瘤体直径<2cm者名倒,2~5cm者5例,>5cm者3例.其中初治10例,因其它方法治疗后失败者2例.2治疗方法和结果2.是方法.平阳霉素8mg溶于0.9%氧化钠注射液10ml中,患处局部消毒后,用皮试针头对瘤体分点注射,每点住人约2~4ml,进外深度为外头的1/2~2/3.瘤体较大者、可分区轮流交替进行.一次剂…  相似文献   

7.
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86例。有效率96.5%,治愈和显效率87.2%。通过7月~58个月随访观察,未见复发,保持了患区的功能与外形。文中讨论了平阳霉素的作用机理,提出了预防副反应的方法、认为该方法安全、有效简便易行,是治疗颌面部血管瘤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用冷冻联合平阳霉素注射治疗颌面部静脉畸形的方法。方法对120例静脉畸形患者采用先瘤腔内注射平阳霉素然后即刻施行液氮开放喷射法进行冷冻治疗。结果治愈率77.5%,基本治愈率17.5%,好转5%。结论我们认为冷冻联合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对于颌面部静脉畸形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及淋巴管瘤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淋巴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平阳霉素8mg溶解在2ml生理盐水中,再加入2%利多卡因2ml及地塞米松1ml(5mg),对瘤体进行分点注射,每次3~5ml,间隔时间7~10天,直至瘤体完全或大部分消失为止.结果:本组36例患者,治愈28例(占77.7%),好转8例(占22.3%),无效0例,所有患者未出现过敏、组织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囊性淋巴管瘤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并手术切除治疗血管瘤和血管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并手术切除治疗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经验。方法:本组287例患者,其中血管瘤134例,血管畸形153例。先用平阳霉素混合液进行瘤体腔内注射,每一进针部注入2-3ml混合药物。对血管瘤患者行多点注射,至瘤体稍发白为宜。一般经3~5次注射后进行手术治疗。对部分未能完全切除或完全切除后有可能导致严重继发畸形的患者,则于术中和术后继续应用平阳霉素治疗。结果:205例经平阳霉素注射后直接切除治愈(71.43%),72例经术后3~5次注射治愈(25.09%),有效8例(2.79%),无效2例(0.70%),总治愈率为96.52%。注射平阳霉素后发热21例,局部溃疡形成8例,术区血肿7例,伤口边缘局部愈合不良5例,经换药、血肿清除、对症处理等未影响最终治疗效果。结论: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并手术切除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提高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平阳霉素地塞米松联合应用治疗颌面部血管瘤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颌面部血管瘤是儿童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占全身血管瘤的60%犤1犦,因其发生于面部、眼睑、外鼻及唇颊部等重要器官,影响美观及功能,病人及家属求治心切,而手术、冷冻、硬化剂注射等治疗导致瘢痕形成,破坏容貌,国内于1990年左右应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犤2,4犦,但有报道注射后出现高热及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道反应。为克服上述副作用,我们自1998年5月至2001年12月采用平阳霉素+地塞米松联合治疗颌面部血管瘤54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  相似文献   

12.
李渤  骆秋郧  柏钢  黄家全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1):1287-1287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发病率较高,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1],其中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因其发病部位和瘤体的特殊性,手术治疗风险较大。笔者采用平阳霉素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20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20例,其中男6例,女14例,年龄5~6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平阳霉素对小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76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患儿根据单盲原则分为对照组(n=38)与治疗组(n=38)。对照组接受地塞米松治疗,治疗组(n=38)接受平阳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瘤体面积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瘤体面积均明显减少(P<0.05),且治疗组瘤体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平阳霉素治疗小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效果理想,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发病率较高,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颜面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粘膜。以海绵状血管瘤为最多。我科自1995年以来采用平阳霉素(PingYangMycin,以下简称PYM)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18例,随访1至...  相似文献   

15.
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评价平阳霉素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采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17例.取平阳霉素1mg/cm2,2%利多卡因0.5ml,生理盐水适量配成混合液于瘤体内多点注射,隔用1次,3次为一个疗程.1个疗程不能愈合者,间隔40天后行第2个疗程.记录病变转归进程及不良反应,并追踪随访,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2例治愈,5例基本治愈,10个月后复诊:局部皮肤略成红色片状.随访2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平阳霉素治疗耍幼儿颌面部血管瘤疗效确切,不形成明显癜痕,是可取的临床治疗方式,对早期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安全剂量下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体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体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5月~2008年3月应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体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42例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25例。年龄3个月~51岁。血管瘤18例,静脉血管畸形20例,血管瘤合并血管畸形4例。注射液按照平阳霉素8mg+2%利多卡因2ml+生理盐水2ml+地塞米松2.5mg配制。术前测算瘤体面积,按照平阳霉素0.5mg/cm2多点注射,浅表皮肤及口腔黏膜可酌情减量至0.3mg/cm^2。一次注射未完全消失者可10天~3周或更长时间后重复注射。每次平阳霉素注射量不超过8mg,分次注射总量一般不超过70mg。结果治疗后1年,55个病灶治愈和显效率为85.5%(47/55),好转12.7%(7/55),总有效率为98.2%(54/55)。结论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血管瘤和小面积、低血流量静脉血管畸形疗效高,疗程短,患者痛苦小,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方法。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时,0.5mg/cm^2是治疗血管瘤和小面积血管畸形的安全剂量。  相似文献   

18.
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起源于残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发病率1%~10%,约3/4病例在出生时就存在,其余也多在婴儿期出现,由于婴儿血管瘤病变属于良性的自限性过程,一般不需要治疗。然而,一些生长迅速的血管瘤可出现感染、坏死、溃疡、出血等,继发畸形、功能障碍甚至危及  相似文献   

19.
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201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静脉畸形(传统称海绵状血管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因其部位特殊,手术治疗往往造成面部畸形,有一定的局限性,非手术疗法虽多,但疗效欠佳,且并发症多。故自1990年起我们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发病率约占全身血管瘤病的60%[1]。多发生于面颈部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黏膜部位,以海绵状血管瘤较多。因其部位解剖关系复杂,功能特殊,治疗时较为棘手。我们于1995年8月至2002年10月,采用平阳霉素(pingyangmycin,PYM)与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联合注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