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检测含caspase募集结构的膜相关鸟氨酸激酶1(CARMA1)mRNA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的表达,了解其与多发性骨髓瘤癌基因蛋白(MUM1)表达的关系和对患者临床过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肿瘤的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CD20、CD79a、CD10、MUM1、Bcl-6),RT-PCR检测CARMA1 mRNA表达水平.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对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9例DLBCL患者中76例(85.40%)检出CARMA1 mRNA,MUM1阳性表达患者的CARMA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P=0.007),两种分子之间具有表达强度相关的趋势(P=0.084).MUM1阳性表达患者的Ki-67阳性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患者(P=0.030),但两组间性别、中位年龄、临床分期、发生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CARMA1低表达组比较,高表达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P=0.036),其他临床病理特征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8例MUM1阳性的患者中,与CARMA1 mRNA低表达患者比较,高表达者的临床分期较早(P=0.019),男性患者也明显多于女性患者(P=0.018),而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UM1阳性和阴性表达者之间、CARMA1 mRNA高表达与低表达者之间及MUM1阳性患者的CARMA1高表达和低表达者生存状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CARMA1表达与MUM1表达可能有关,男性患者表达多于女性患者.其表达可能参与了活化后B细胞样DLBCL的发生、发展过程;两者的表达对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影响,但与DLBCL患者的生存状况无明显相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CARMA1 mRNA and MUM1 protein, as well as its effects on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is of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 Methods The immunophenotype (CD20, CD79a, CD10, MUM1, Bcl6) and proliferation index of DLBCL cells were exa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CARMA1 mRNA was detected by RT-PCR. Results CARMA1 mRNA was detected in 76 of 89 (85.40%) cases with DLBCL. The level of CARMA1 mRNA was higher in MUMl-postive group than in MUMl-negative group. No correlation was found in the expression intensity between the two molecules (P =0.084). Ki67 positive rate was higher in MUM1 (+) cases than in MUM1 (-) ones (P = 0. 030).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MUM1 (+) and MUM1 (-) cases in sex, median age, staging, primary site and other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In 58CARMA1 mRNA positive cases, low expression cases showed more in earlier stage and more males. No difference in survival status was identified between cases with and without MUM1 expression, over- and low-expression of CARMA1 mRNA ,as well as over- and low-expression of CARMA1 mRNA among 58 cases with MUM1 expression.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CARMA1 mRNA is likely associated with the expression of MUM1 and shows male predominance in DLBCL. The expression of CARMA1 may be involved with pathogenesis and progression of ABC-like DLBCL. The two molecules correlated somewhat with som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but not with survival of DLBCL.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含caspase募集结构的膜相关鸟氨酸激酶1(CARMA1)mRNA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的表达,了解其与多发性骨髓瘤癌基因蛋白(MUM1)表达的关系和对患者临床过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肿瘤的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CD20、CD79a、CD10、MUM1、Bcl-6),RT-PCR检测CARMA1 mRNA表达水平.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对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9例DLBCL患者中76例(85.40%)检出CARMA1 mRNA,MUM1阳性表达患者的CARMA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P=0.007),两种分子之间具有表达强度相关的趋势(P=0.084).MUM1阳性表达患者的Ki-67阳性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患者(P=0.030),但两组间性别、中位年龄、临床分期、发生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CARMA1低表达组比较,高表达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P=0.036),其他临床病理特征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8例MUM1阳性的患者中,与CARMA1 mRNA低表达患者比较,高表达者的临床分期较早(P=0.019),男性患者也明显多于女性患者(P=0.018),而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UM1阳性和阴性表达者之间、CARMA1 mRNA高表达与低表达者之间及MUM1阳性患者的CARMA1高表达和低表达者生存状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CARMA1表达与MUM1表达可能有关,男性患者表达多于女性患者.其表达可能参与了活化后B细胞样DLBCL的发生、发展过程;两者的表达对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影响,但与DLBCL患者的生存状况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3.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为常见的侵袭性淋巴瘤,其中活化B细胞样(ABC)亚型DLBCL患者复发率高、生存率低,预后差.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持续过度活化,是区分ABC亚型DLBCL与其他亚型DLBCL的显著特征之一,亦为导致ABC亚型DLBCL疾病发生的关键信号通路.近年,多项研究结果证实CARMA1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进而在ABC亚型DLBCL疾病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笔者拟就CARMA1功能、基因点突变及翻译后修饰等方面对ABC亚型DLBCL疾病发生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黏膜相关淋巴瘤异位基因1 (MALT1)、B细胞淋巴瘤10(BCL 10)、含caspase募集结构域的膜相关鸟氨酸激酶1 (CARMA1)在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Ex-DLBCL)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对两种淋巴瘤预后的影响.方法:常规HE和IHC染色筛选病例78例,检查CARMA1、BCL10和MALT1蛋白的表达,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淋巴瘤中三种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均P=0.001),Ex-DLBCL中BCL10表达高于MALT淋巴瘤(P=0.027);与CARMA1、BCL10阴性组比较,相应的阳性组临床分期较晚(P依次为0.033、0.011)、Ki67≥30%的病例增多(均P=0.001).三种蛋白不同的表达组合与淋巴瘤类型、分期、淋巴结累及率和Ki67表达有相关关系(P分别为0.022、0.023、0.020、0.008).随访分析:三种蛋白不同的表达组合病例之间生存状况有明显差异,以全表达病例生存状况最差(P=0.015).结论:MALT淋巴瘤和Ex-DLBCL都高表达CARMA1、MALT1和BCL 10;2.CARMA1、MALT1和BCL10表达对Ex-DLBCL及MALT淋巴瘤的临床过程和预后有一定影响,三种蛋白同时表达可能是两种淋巴瘤独立的不良预后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5.
田祖国  高陆  翁春岚  刘水玉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3):1836-1838,1842
目的 研究UFC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分析UFC1表达与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在线数据库GEPIA及Oncomine研究UFC1在恶性肿瘤和淋巴瘤中的表达;收集40例DLCBL患者组织标本作为DLBCL组,以20例反应性淋巴结炎患者组织标本为对照组,采用免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DC6)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选择原发DLBCL患者60例为研究组,同期取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并比较两组CDC6蛋白表达水平,进而分析CDC6蛋白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CDC6蛋白阳性率(56.67%)高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P<0.05);在DLBCL组织中,非生发中心型B细胞样(non-GCB)亚型患者CDC6蛋白阳性率(71.05%)明显高于生发中心型B细胞样(GCB)亚型(3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4,P<0.05);进一步分析预后结果显示,GCB亚型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长于non-GCB亚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3.16、12.39,P均<0.05);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化疗患者的OS和PFS均长于未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化疗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相似文献   

7.
张志坚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8):4298-4300
目的 探讨CD10、Survivin 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疗效、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DLBCL石蜡标本53例,利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检测CD10、Survivin的表达情况,并进行临床预后分析.结果 (1)CD10的表达与性别、年龄、B症状、血清LDH水平、结外浸润无相关性,与临床分期有明显相关性.Survivin的表达与此均无相关性.(2)CD10高表达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Survivin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CD10低表达患者的生存期明显低于高表达者,Survivin阳性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结论 CD10 与Survivin可作为DLBCL的疗效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Ki-67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中以及在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和非GCB型(non-GCB)中的表达差异,探讨Ki-67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DLBCL标本设为观察组,将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标本设为对照组。比较Ki-67在GCB型和non-GCB型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Ki-67与DLBCL分型、国际预后指数(IPI)、近期疗效、预后的关系。结果 Ki-67在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平均表达率分别为(69.17±14.73)%和(40.50±1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09,P<0.0001)。Ki-67在GCB型和non-GCB中的平均表达率分别为(59.29±14.92)%和(71.96±13.39)%,有显著差异(t=3.019,P=0.0038)。Ki-67在IPI<2组和IPI≥2组中的平均表达率分别为(65.29±15.17)%和(74.23±12.7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422,P=0.0186)。结论 Ki-67的异常表达与DLBCL的临床分期、IPI指数、分型、近期疗效及预后等相关,对判断疗效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1病例报告男,80岁。因帕金森病长期住我院治疗。2个月前发现左侧口腔内一肿物,伴明显疼痛。1个月前发现右侧头皮下肿物,表面皮肤稍红,质地硬,触之无明显波动,压痛明显。13 a前因胃癌进行胃次全切除,术后诊断为蕈伞样管状腺癌,并进行过化疗。查体:颌下浅表淋巴结触及肿大,约蚕豆大小。头颅无畸形,右侧头皮下可触及一肿物,质硬,大小4 cm×3 cm,表面出现暗红色糜烂,少许渗血,局部结痂,触之无明显波动,压痛明显。左侧口腔内见一4 cm×5 cm大小肿块,略呈菜花状,局部表面黏膜溃疡、出血,推舌至右侧,咽部无充血。局麻下行口腔肿块活检。显微镜下瘤…  相似文献   

10.
笔者报告收治的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gastric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G-DLBCL)1例。患者女,44岁。临床上有消化不良、恶心和呕吐,无B症状(盗汗,不明原因发热,体温>38℃且持续时间超过3d,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 研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微小RNA(miR)-34a、叉头框蛋白P1(FOXP1)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期间经达州市中心医院病理确诊的DLBCL组织79例和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织60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iR-34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  相似文献   

14.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发生在成人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在临床表现、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对化疗的反应及预后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随着诊断医学的发展和新的药物的开发和应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一些进展,特别是在免疫组化的分类和嵌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方面,使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在疗效和预后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国人弥漫大 B 细胞性淋巴瘤(DLBCL)中 bcl-6基因突变、基因重排及蛋白表达的特征,探讨其存 DLBCL 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直接测序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51例淋巴结内外 DLBCL 和1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LH)石蜡切片组织中 bcl-6基因5’非编码区突变高频区段E1.7、E1.8、E1.10、E1.11、E1.12的突变和蛋白表达;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32例淋巴结内 DLBCL 和5例 RLH 中 bcl-6基因的重排。结果:①12/51(23.5%)DLBCL 存在 bcl-6基因5’非编码区突变.主要集中于 E1.11、E1.12和 E1.10,2/10(20.0%)RLH 的生发中心细胞亦可见有 bcl-6突变;②9/32(28.1%)DLBCL 有 bcl-6基因重排,而 RLH 中均未检测到 bcl-6基因重排;③38/51 (74.5%)DLBCL 中可见 bcl-6蛋白细胞核表达,表达形式有滤泡样型、中间型、散在型,RLH 中可见生发中心细胞均呈 bcl-6阳性表达;④bcl-6基因5’非编码区突变、重排和蛋白表达之间均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①bcl-6基因突变和蛋白表达均可同时发生于 DLBCL 和 RLH 的生发中心,表明两者是生发中心和生发中心细胞起源 DLBCL 的标志,可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②bcl-6蛋白在不同病例中的不同表达形式不仅反映了 DLBCL 的异质性,还可能与 DLBCL 的分子亚型和预后有关:③bcl-6基因重排仅发生于 DLBCL而不发生于 RLH,表明其可能参与了部分 DLBCL 的发生,并可作为 DLBCL 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国人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中bel-6基因突变、基因重排及蛋白表达的特征,探讨其在DLBCL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直接测序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51例淋巴结内外DLBCL和1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LH)石蜡切片组织中bel-6基因5’非编码区突变高频区段E1.7、E1.8、E1.10、E1.11、E1.12的突变和蛋白表达;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32例淋巴结内DLBCL和5例RLH中bcl-6基因的重排。结果:①12/51(23.5%)DLBCL存在bel-6基因5’非编码区突变,主要集中于E1.11、E1.12和E1.10.2/10(20.0%)RLH的生发中心细胞亦可见有bcl-6突变;②9/32(28.1%)DLBCL有bel-6基因重排,而RLH中均未检测到bcl-6基因重排;③38/51(74.5%)DLBCL中可见bcl-6蛋白细胞核表达,表达形式有滤泡样型、中间型、散在型,RLH中可见生发中心细胞均呈bcl-6阳性表达;④bel-6基因5’非编码区突变、重排和蛋白表达之间均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①bel-6基因突变和蛋白表达均可同时发生于DLBCL和RLH的生发中心,表明两者是生发中心和生发中心细胞起源DLBCL的标志,可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②bcl-6蛋白在不同病例中的不同表达形式不仅反映了DLBCL的异质性,还可能与DLBCL的分子亚型和预后有关;③bcl-6基因重排仅发生于DLBCL而不发生于RLH,表明其可能参与了部分DLBCL的发生,并可作为DLBCL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