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颈前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0年8月采用颈前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1例,摘除压迫在脊髓及神经根的髓核和软骨终板,使脊髓彻底解放压迫,钛椎间融合器加前路钛钢板固定.结果 41例中,术后38例获1.0~2.5年随访,疗效按照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定法评定,结果优13例,良21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为89.47%.结论 颈前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颈前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0年8月采用颈前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1例,摘除压迫在脊髓及神经根的髓核和软骨终板,使脊髓彻底解放压迫,钛椎间融合器加前路钛钢板固定.结果 41例中,术后38例获1.0~2.5年随访,疗效按照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定法评定,结果...  相似文献   

3.
颈前路间隙减压与开槽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颈前路间隙减压与开槽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颈前路间隙减压与开槽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获得随访86例,随访时间平均20.9个月.采用贾连顺的疗效评定法评定临床结果.结果 临床疗效优良率83.73%,植骨融合率为99.07%.结论 颈前路间隙减压与开槽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是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颈前路后纵韧带显微切除减压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颈前路后纵韧带显微切除减压术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取颈前路后纵韧带显微切除减压术治疗脊髓前方压迫严重的12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MRI检查脊髓受压的影像学特点,在颈前路单纯椎间盘切除或椎体(1或2个)次全切除的基础上,采取后纵韧带显微切除减压的方式,使脊髓彻底解除压迫.其中经椎间隙后纵韧带显微切除脊髓减压45例;经椎体(1或2个)次全切除、后纵韧带显微切除脊髓减压83例.选用两种不同的融合方法稳定颈椎,其中植骨融合加钛板固定56例,融合器或钛网加钛板固定72例.结果 128例中106例获得随访,随访1.5~5.0年.疗效按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定法分为优、良、中、差4级,其中优34例、良55例、中13例、差4例,总的优良率为83.9%.结论 采取颈前路后纵韧带显微切除减压术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解除脊髓前方压迫彻底且安全,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8月~2010年2月,158例脊髓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颈椎前路椎间隙减压自体髂骨植骨、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入及椎间隙Cage植入钢板内固定术,158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1.3个月.[结果]采用JOA评分评定临床效果,JOA评分13~16分,平均13.6分,其中优135例,良23例.植骨在3~6个月内融合,无骨不连及假关节形成.全组病例无1例神经症状加重、高热、应急性溃疡等并发症.[结论]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满意,是较好的手术方式.甲基强的松龙在压迫较重的颈椎病前路手术中能够很好地保护脊髓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颈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并对临床结果进行Odom法疗效评定。结果23例病例均获随访,临床疗效优良率82.6%,平均植骨融合时间12周,植骨融合率100%。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颈椎病是骨科的常见病,脊髓型颈椎病(CSM)是各种类型的颈椎病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类型.原则上,本病一旦明确诊断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解除脊髓压迫、保护和改善脊髓功能.由于致压物多位于脊髓前方,因此,其手术治疗以颈前路方法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自体骨植骨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03年10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脊髓型颈椎病29例,采用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AO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结果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按JOA评分评定手术效果,术前评分平均为9.2分,术后评分平均为14.6分,本组优16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达90%。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颈椎病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它是以椎间盘退行性变为基本病理基础,相邻椎体后缘骨赘形成,以此构成对脊髓和供应脊髓血管的压迫,导致不同程度的脊髓功能障碍。因其极大的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常遗留难以恢复的后遗症而受到广大骨科临床医师的重视。本文对近十年来在我院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并行前路减压融合手术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疗效与病程、脊髓是否变性及术后是否行内固定的关系,为临床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经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3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60个月,平均18.5个月。JOA评分由术前7~10分(平均8.2分)恢复至术后12~15分(平均13.7分),疗效显著(P0.05),植骨在12~16周内获得骨性融合。结论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以有效解除脊髓前方所受的压迫、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合并脊髓型颈椎病。[方法]对8例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合并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手术治疗。首先俯卧位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椎板钢板螺钉内固定,再改仰卧位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取髂骨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2~24个月,6例患者四肢麻木症状完全消失,2例大部分消失(P<0.05);8例四肢肌力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合并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解除了来自前后方对脊髓的压迫,彻底减压,脊髓血供可得到提高和改善,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而且患者治疗周期短,疗效可靠,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显微镜下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5年2月至2010年3月,在显微镜辅助下经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32~71岁,平均51.5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12.5个月。手术操作:在显微镜下应用高速磨钻等工具进行减压操作,脊髓充分减压后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加内固定。对手术前后JOA颈椎病评分进行比较并评价其疗效。结果:2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20个月。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提高,JOA评分由术前9.26±1.72增加至术后的13.64±1.38(t=2.452,P=0.000)。根据JOA评分评定疗效:优12例,良7例,一般2例。结论:显微镜下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具有操作精细、减压充分等优点,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外伤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损伤的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外伤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损伤的疗效,探讨对影像学重度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预防性手术的必要性.方法 2003年2月至2006年3月,对23例因外伤致脊髓刑颈椎病患者脊髓损伤采用颈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术前及术后1~2年采用JOA脊髓功能评分和影像学评估,评价手术效果. 结果 20例患者术后症状即刻改善;3例于术后3个月内症状改善,其中2例术后神经症状短时间加重,1例于术后1周后恢复,另1例术后3周恢复(但其左上肢肌力未达到术前水平).按JOA 17分法评分,术前平均(6.67±2.35)分,术后平均(13.86±1.11)分,术前与术后12个月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00,P<0.05),平均改善率为69.16%.影像学证实减压充分,椎体间植骨均愈合良好,23例患者均较满意. 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遭受外力致脊髓损伤后应尽早手术,可获得良好效果.椎管受压面积超过50%以上,尽管临床症状体征表现较轻,亦应尽早行预防性手术治疗,以防止受外力刺激突然加重导致瘫痪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4.
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初步疗效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分析颈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并对临床结果进行Odom’s法疗效评定及影像学分析。结果:103例中获随访99例,临床疗效优良80%,植骨融合率为97.9%(97/99),其中单节段椎间融合率为100%(12/12),多节段椎间融合率为97.7%(85/87)。结论:颈前路钢板内固定对于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是有  相似文献   

15.
颈椎病是一种中年以后的多发病,其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可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脊髓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以四肢瘫痪为主。原因是颈椎间盘脱出形成骨嵴引起的脊髓压迫症状,X线片上病变椎间盘狭窄,椎体增生,特别是后缘增生,CT片上示占位在椎体后椎管前壁,脊髓压迫症状常较严重,MRI片可见退变的椎间盘压迫脊髓。在治疗上采用保守和手术治疗方法。自2000年3月-2003年8月我院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后,采用前路手术切除椎间盘并植骨融合治疗,随访2年,取得很好的疗效,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Ferguson Ⅱ型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Ferguson Ⅱ型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自1989年6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Ferguson Ⅱ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6例,其中30例行颈前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治疗,余6例采用保守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随访观察。结果随访10个月~2年(平均18个月),36例患者均获随访,手术组30例术后所有患者根性症状明显缓解,根据姜宏等提出的根性颈椎病的疗效评定方法进行疗效分析发现,手术前后评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自身t检验,P<0.05);保守组6例患者治疗前后评分无显著性差异(自身t检验,P>0.05)。手术组和保守组疗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校正X^2检验,P<0.05)。结论 对于诊断明确的3个节段以内的Ferguson Ⅱ型脊髓型颈椎病可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该手术能够彻底解除脊髓压迫、缓解症状、稳定颈椎并有效避免该病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寻找一种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新的理想方法。方法 采用颈前路同一切口一次完成切骨取骨、脊髓减压及原位植骨三个手术步骤 ,自 1990年 5月以来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人共 5 6例。结果 资料完整的 40例获得随访 ,优良率为87 5 % ,植骨块全部骨性融合 ,颈椎稳定性好。结论 本方法具有脊髓减压彻底 ,植骨融合牢固 ,手术操作简便 ,病人痛苦小等优点 ,对具有颈前路手术指征的脊髓型颈椎病人 ,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7-11-2009-12收治的54例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固定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结果 54例均获得随访,神经功能改善依据JOA评定标准,优(改善率>75%)25例,良(改善率50%-74%)20例,中(改善率25%~49...  相似文献   

19.
脊髓型颈椎病术式选择及疗效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方式选择的原则及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收治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2例,前路手术18例,后路手术12例,前后路联合手术2例。将患者年龄、病程、脊髓最大压迫处矢状径、手术方式及椎间高度增加值与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年龄、病程、脊髓最大压迫处矢状径及椎间高度增加值影响术后疗效,手术入路及手术方式不影响疗效。结论脊髓型颈椎病一经确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关键在于切除引起症状体征的、经影像学检查证实压迫脊髓的病变,同时要有效重建颈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寻找一种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新的理想方法。方法:采用颈前路同一切口一次完成切骨取骨、脊髓减压及原位植骨三个手术步骤。自1990年5月以来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人共56例,结果资料完整的40例获得随访,优良率为87.5%,植骨块全部骨性融合、颈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