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具有特征性的染色体易位t(9;22)(q34;q11),产生bcr-abl融合基因,编码BCR-ABL融合蛋白(P210),后者通过持续激活蛋白酪氨酸激酶(PTK)活性,并激活JAK-STATS等信号转导途径,导致细胞增殖调节失控.  相似文献   

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具有特征性的染色体易位t(9;22)(q34;q11),产生bcr-abl融合基因,编码BCR-ABL融合蛋白(P210),后者通过持续激活蛋白酪氨酸激酶(PTK)活性,并激活JAK-STATS等信号转导途径,导致细胞增殖调节失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伴t(11;19)(q23;p13)白血病临床实验室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初诊t(11;19)(q23;p13)患者的临床实验室资料,包括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融合基因、细胞免疫表型等。结果 21例患者中,16例为t(11;19)(q23;p13.1),核型表现为(11q+,19p–),伴有融合基因MLL-ELL阳性。男7例,女9例。分型诊断:1例AML-M2,3例AML-M4,10例AML-M5,另2例为CMML;5例为t(11;19)(q23;p13.3),核型表现为(11q–,19p+),伴有融合基因MLL-ENL阳性。1例男性,4例女性。分型诊断:3例proB-ALL,1例preB-ALL,1例T-ALL。结论 t(11;19)(q23;p13)为少见的非随机染色体易位,t(11;19)(q23;p13.1)主要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出现,且与单核系相关,而t(11;19)(q23;p13.3)主要在婴幼儿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出现。  相似文献   

4.
绝大多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病人具有非随机染色体t(15;17),该易位使15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基因与位于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RARα)基因融合,表达PML-RARα融合蛋白,病人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敏感。变异型t(11;17)(q23;q21)APL对ATRA不敏感,是一种独特的APL类型,患者产生的t(11;17)(q23;q21)使11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PLZF)基因与位于17号染色体上的RARa基因融合,而且与经典APL不同的是,所有病人体内同时表达PLZF-RARα和RARα-PLZF二种融合蛋白,其独特的发病机制引起了广泛关注。通过对融合基因及其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分析并借助转基因动物研究,现已基本明确RARα-PLZF融合蛋白在t(11;17)(q23;q21)APL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进一步阐明融合基因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中是不可空缺的。本文就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具有特征性的Ph染色体,即t(9;22)(q34;q11),产生bcr-abl融合基因.由于bcr基因的断裂位点不同,导致了bcr-abl融合基因的多种类型.目前文献报道主要有三种类型,M-bcr,包括b3a2和b2a2型编码P210融合蛋白;m-bcr编码P190融合蛋白;e19a2型编码P230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6.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一种特殊类型,FAB协作组定为AML-M3型。APL约占AML的10%,其中90%的APL伴有t(15;17)(q22;q21)遗传学异常,根据15q22断裂位点的不同,可分为3种PML-RARA亚型,分别为长型(L型)、变异型(V型)和短型(S型),且相应的临床特点不同[1]。但也有一些伴或单独拥有其他少见的X-RARA融合基因的情况[2-3],较少见。我院收治1例t(15;17)(q24;q21)的PML-RARA融合基因少见V型的APL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绝大多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病人具有非随机染色体t(15:17),该易位使15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基因与位于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RARα)基因融合,表达PML-RARα融合蛋白,病人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敏感。变异型t(11;17)(q23;q21)APL对ATRA不敏感,是一种独特的APL类型,患者产生的t(11:17)(q23;q21)使11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PLZF)基因与位于17号染色体上的RARα基因融合^[3],而且与经典APL不同的是,所有病人体内同时表达PLZF-RARα和RARα-PLZF二种融合蛋白,其独特的发病机制引起了广泛关注。通过对融合基因及其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分析并借助转基因动物研究,现已基本明确RARα-PLZF融合蛋白在t(11;17)(q23;q21)APL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进一步阐明融合基因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中是不可空缺的。本文就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t(3;5)(q25;q34)的分子特征。方法R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涂染分析确定t(3;5)(q25;q34)存在。RT-PCR法检测患者NPM-MLF1融合基因、MLF1基因表达。PCR联合序列分析检测NPM基因突变。实时定量RT-PCR(Real-time PCR)检测Evi-1,MDS1/Evi-1表达。免疫组化染色确定MLF1和NPM-MLF1蛋白细胞定位分布。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结果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涂染分析均证实存在染色体t(3;5)(q25;q34),NPM-MLF1融合基因阳性,经诱导治疗获得完全缓解后转为阴性。患者白血病细胞仅表达MLF1基因非编码蛋白剪接体,不表达Evi-1基因,弱表达MDS1/Evi-1。无NPM基因突变,未检出bcl-2蛋白表达。MLF1蛋白定位于细胞质,而NPM-MLF1则主要定位于胞核。结论t(3;5)(q25;q34)是髓系肿瘤的一种少见的染色体易位,该染色体易位导致形成NPM-MLF1融合基因是其发病的分子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一种特殊亚型,具有独特的细胞遗传学改变,且90%以上的患者有特异性染色体易位(t15;17)(q22;q21),其中t(15;17)易位可形成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promyelocytic leukemia protein,PML)-维甲酸受体α(retinoic acid receptor alpha,RARα)融合基因及  相似文献   

10.
90%以上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存在特征性染色体易位t(15;17)(q22;q21),导致PML-RARα融合基因形成成为APL的特异性分子标志[1].近年来由于全反式维甲酸及三氧化二砷(ATO)的临床应用,使得APL疗效显著提高[2-5].然而微量残留病(MRD)是APL复发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主要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核心结合因子急性髓系白血病(CBF AML)诊断中的价值。采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I-FISH),分别应用AML1-ETO双色双融合探针和荧光素直接标记的双色断裂点分离基因探针CBFβ-MYH11检测82例AML-M2及43例AML-M4/M5患者白血病细胞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并与R显带常规细胞遗传学(CC)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82例AML-M2患者中FISH检测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患者为25例(30.5%),CC检测存在t(8;21)(q22;q22)染色体异常为23例(28.0%),所有FISH检测AML1-ETO阳性患者中典型的阳性信号模式1R1G2F为22例(88.0%);不典型的信号模式包括1R2G1F和2R1G2F共3例(12.0%)。在所有43例AML-M4/M5患者中,FISH检出inv(16)(p13;q22)/t(16;16)(p13;q22)信号模式(1R1G1F)为10例(23.3%),CC检测出存在inv(16)(p13;q22)/t(16;16)(p13;q22)为2例(4.6%),FISH检测灵敏度显著高于CC(p<0.05)。结论:FISH作为新型细胞遗传学分析技术可以弥补CC技术灵敏度较低、检测周期长等不足,两者结合可以成为CBF AML诊断乃至微小残留病监测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2.
t(8;21)(q22;q22)是急性髓系白血病中最常见的一种非随机染色体易位,约40%~50%的AML-M2(FAB分型)患者存在此种染色体易位[1].t(8;21)(q22;q22)形成AML1ETO融合基因,虽然AML1-ETO融合蛋白能够改变基因的表达及造血细胞的增殖,但它并不能直接导致白血病的发生[2].  相似文献   

13.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细胞遗传特征是具有Ph染色体,即t(9;22)(q34;q11),其结果在分子水平上形成bcl/abl融合基因,该基因表达的蛋白能使细胞调控系统发生紊乱和抑制细胞凋亡,这可能是正常细胞转化为白血病细胞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首次报道 2例M2 型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M2 )有染色体t(8;1 9) (q2 2 ;q1 3 )。方法 应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 ,并应用R和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 ;例 2 ,应用流式细胞仪和一组单克隆抗体检测其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 ,应用筑巢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其AML1/ETO融合基因转录本。结果 例 1的核型为 4 6,XX ,t(8;1 9) (q2 2 ;q1 3 ) [2 8] / 4 6,XX[2 ] ,例 2的核型为t(8;1 9) (q2 2 ;q1 3 ) ,del(9) (q1 2q2 2 ) [2 3 ] / 4 6,XY[2 ] ;例 2的白血病细胞表达CD13(3 8 8% )、CD33(3 1 8% )、CD34 (80 .9% )和CD19(63 .9% ) ,其AML1/ETO融合基因转录本为阴性。结论 t(8;1 9) (q2 2 ;q1 3 )是t(8;2 1 )的简单变异型 ,其分子学本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28例APL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同时用FISH法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结果 28例初诊的APL患者254例常规核型分析检出t(15;17)(q22;q12);2例患者核型正常;另1例未检出t(15;17),核型分析结果为涉及15和17号染色体的复杂异常;FISH检测所有病例均存在PML/RARα融合基因。结论 FISH法行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特异性和敏感性好,是诊断APL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伴不典型t(15;17)易位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预后特征.方法 收集本院2011年5月至9月收治2例的伴不典型t(15;17)易位APL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常规方法制备患者染色体,经R显带进行核型分析,实时定量PCR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伦理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订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2例APL患者伴不典型t(15;17)易位核型,分别是46,XY,t(8;17;15)(q22;q21;q22)和45,X,-Y,t(11;17)(q23;q21).前者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全反式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ATO)诱导治疗4周后,骨髓形态学达到完全缓解(CR);后者PLZF-RARα融合基因,采用ATRA+ATO+柔红霉素(DNR)治疗6周后复查骨髓象,异常早幼粒细胞仍占80%,于1个月后死于全身性出血,从开始接受治疗计算,总生存期仅为72 d.结论 伴不典型t(15;17)易位,但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APL患者对ATRA治疗敏感,预后良好,而伴t(11;17) (q23;q21)/PLZF-RARα融合基因阳性APL患者对ATRA不敏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特殊的髓细胞性白血 病,在法、美、英(FAB)分型中属M3型,具有独特的细胞形态学 和生物学特性.APL的特征性标志是染色体t(15;17)(q22;q21)易位,并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因此,t(15;17)(q22;q21)染色体易位和PML-RARα融合基因可以作为APL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标记物,对APL的诊断、治疗、监测复发、估计预后以及停药时机的确定均有重要意义[1].  相似文献   

18.
最近在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发现两种变异型染色体易位:t(11;17)和t(5;17)。t(11;17)染色体易位累及11q23上的PLZF和17q21上的RARα,产生PLZF-RARα融合基因,其融合蛋白产物对野生型的RARα具有明显的显性负效应。推测的PLZF蛋白具有POZ结构域不但在显性负效应中起重要作用还介导PLZF-RARα融合蛋白形成同二聚体及与PLZF或RXR形成异二聚体,从而干扰PLZF和RXR的正常调控途径。此融合蛋白可能在伴t(11;17)的APL的细胞转化中有重要作用。t(5;17)染色体易位累及5q32上的NPM基因和17q12上的RARα基因,产生了NPM-RARα融合基因,其产物NPM-RARα融合蛋白对野生型的RARα也具有明显的显性负效应。另外染色体易位引起的NPM破坏在APL发病机制中可能也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几乎所有多发性骨髓瘤(MM)病例都可能出现导致基因变异的染色体易位,其易位主要发生在IGH基因位点,在易位后与一些致癌基因融合。常见的IGH基因易位结合位点和融合基因包括染色体11q13(CCND1),4p16(FGFR/MMSET),16q23(MAF),6p21(CCND3)和20q11(MAFB)。所有IGH易位影响一个共同的细胞周期信号通路。MM是一个从癌前病变到癌性病变机制的特殊研究模型。一些MM的演变会经历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US)到冒烟型骨髓瘤(SMM),然后发展到MM、浆细胞白血病(PCL)不同阶段。骨髓瘤克隆演化类似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呈分支状(Branching)模式。MM的治疗失败往往与疾病诊断之初几乎难以发现的一个微小亚克隆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报道1例初发伴有rob(13;21) t(15;17)(q22;q21)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并探讨其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 在常规核型分析和骨髓细胞形态学的基础上,应用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DCDF-FISH)和RT-PCR技术进一步检测该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和分子生物学异常.并结合文献分析此类伴少见变异易位APL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均符合APL.初诊时免疫表型分析髓系标志呈阳性,R显带染色体分析显示患者核型为45,XX,rob(13;21)t(15; 17) (q22;q21) [6]/45,XX,rob(13;21)[14],FISH结果显示68.9%的细胞为典型的t(15;17)模式,RT-PCR结果显示PML-RARα融合基因水平为25.8%.经诱导化疗、巩固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核型为45,XX,rob(13;21) [20],FISH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细胞率为2.5%,PML-RARα融合基因水平为0.003%.结论 伴特征性的rob(13;21)t(15;17)(q22;q21)的APL十分罕见,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基本符合APL的临床特点;该染色体异常对APL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仍需进一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