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时罹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糖尿病性白内障,白内障手术后DR进展的机制及防治研究成为关注的热点.白内障手术方式与DR的进展相关,手术技术的完善使DR进展的风险降低;炎症损伤、视神经视网膜缺血性损伤、机械牵拉、视网膜光损伤是白内障手术致DR进展的可能机制.手术前完善细致的眼科和全身检查,对DR状况正确而客观的评估,以及血糖的控制情况,手术前后合理的眼内激光光凝治疗,对手术后明显降低DR进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成为降低DR进展研究的热点.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及方式的日臻完善,对白内障手术后DR进展机制及防治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药物应用及防治措施的实施,白内障手术后DR进展将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时罹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糖尿病性白内障,白内障手术后DR进展的机制及防治研究成为关注的热点.白内障手术方式与DR的进展相关,手术技术的完善使DR进展的风险降低;炎症损伤、视神经视网膜缺血性损伤、机械牵拉、视网膜光损伤是白内障手术致DR进展的可能机制.手术前完善细致的眼科和全身检查,对DR状况正确而客观的评估,以及血糖的控制情况,手术前后合理的眼内激光光凝治疗,对手术后明显降低DR进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成为降低DR进展研究的热点.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及方式的日臻完善,对白内障手术后DR进展机制及防治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药物应用及防治措施的实施,白内障手术后DR进展将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白内障手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白内障手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影响尹虹姜燕荣黎晓新徐秀兰随着现代糖尿病治疗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的患者逐渐增多,白内障手术是否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mopathy,DR)进展?我们对1988年至1994年在我院行白内障...  相似文献   

4.
董红颜  董丽  白洁 《眼科》2013,22(2):90-93
目的 比较增生前期(PPDR)和增生期(PDR)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合并中、重度白内障在不同时期行全视网膜光凝术(PRP)的疗效。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62例(95眼)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诊断PPDR和PDR且伴有中、重度白内障的患者。方法  所有患者均能模糊看到眼底,取得知情同意后根据病情将PPDR期和PDR期分配置A、B二组中。A组30例47眼,先行视网膜周边光凝2次,再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1个月再行2次视网膜光凝,补充术前未光凝部分;B组32例48眼,先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1个月分3次行全视网膜光凝(PRP)治疗,每次间隔1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所有患者行眼科常规检查及FFA和OCT检查。FFA检查结果为判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标准。显效:原有新生血管完全萎缩和无灌注区消失;有效:原新生血管部分萎缩和无灌注区大部分消失;无效:新生血管无明显变化、发生玻璃体积血和新生血管青光眼。主要指标 最佳矫正视力、视网膜新生血管及无灌注区消失状况、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 结果  A组和B组PPDR期患者激光术前、后视力提高和视力稳定率分别为90.5%(19/21眼)和86.4%(19/22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在PDR期,两组分别为76.9%(20/26眼)和65.4%(17/26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PPDR期患者FFA检查无灌注区消失A组显效和有效占85.7%(18/21眼),B组显效和有效占81.8%(18/22眼),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1);PDR期两组FFA检查新生血管和无灌注区消失状况:A组显效和有效占61.5%(16/26眼),B组显效和有效占42.3%(11/26眼),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3)。PPDR期患者A组黄斑中心凹厚度(213±11.8)μm,与B组(189±10.4)μ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PDR期A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286±16.7)μm,明显低于B组(425±20.7)μm(P=0.01)。结论  对于PDR合并白内障患者,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后分期行全视网膜光凝对PDR的效果优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光凝治疗。(眼科, 2013, 22: 90-93)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神经损伤病理机制的研究显示高血糖、谷氨酸兴奋毒性损伤、氧化应激、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等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多种药物被用来研究DR的神经保护,主要包括调控血糖、抑制谷氨酸兴奋性毒性损伤、减少氧化应激、补充神经营养因子等机制中的一种或几种发挥作用。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潜能、分泌细胞因子功能可为受损视网膜提供保护,可成为将来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视力效果及视网膜病变的进展状况。方法对179例179眼老年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对术眼及对侧非手术眼视网膜病变进行比较。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远视力≥0.5者159眼,其中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78眼,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80眼,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1眼;视力结果取决于视网膜病变特别是黄斑病变程度。术眼中79眼、非手术眼中27眼出现视网膜病变进展,表现为视网膜内出血,火焰状出血斑,硬性及棉絮状渗出斑不同程度的增多,视网膜水肿,黄斑病变加剧及进一步的新生血管形成。结论(1)早期手术效果好,与非糖尿病老年白内障术后无明显差别;(2)晚期手术效果差,白内障手术可加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3)早期手术可提高视力,便于眼底观察及激光治疗。[眼科新进展2007;27(2):140-141]  相似文献   

7.
老年糖尿病人白内障手术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统计分析了糖尿病人老年性白内障手术117例的发病状况、术后效果以及有关因素。结果表明:糖尿病人白内障的手术占同期老年人白内障手术的19.1%。术后视力≥0.5的百分比为: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为95%,背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64.4%,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为零。三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05)。结果还显示:黄斑病变、玻璃体出血及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为影响糖尿病人白内障术后视力的主要原因;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与血糖控制不佳有关。作者认为老年糖尿病人白内障应及早手术,以便及早施行视网膜光凝治疗;术后要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8.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的时机及疗效。方法 对58例102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指导下,早期予以激光光凝。结果 光凝治疗后,58例102眼术后随访均满1y。其中视力提高25眼,占24.50%,视力不变64眼,占62.75%,视力下降13眼,占12.75%,总有效率87.25%。由于先处理已存在的黄斑水肿,未见全视网膜光凝术后黄斑水肿加重。结论 适时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早期进行激光光凝,能有效的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稳定视力。FFA是进行正确有效激光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浑浊程度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程度有无相关性 ,以期对手术时机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对 2 64例有轻度白内障的 2型糖尿病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确定视网膜病变分期 ,作为A组。对 10 1例白内障囊外摘出后再行FFA检查 ,作为B组。对两组间糖尿病病史、年龄、晶状体浑浊和视网膜病变程度等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间病史≤ 5年的患者视网膜病变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5年的患者视网膜病变程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病史 >5年的 2型糖尿病患者晶状体浑浊程度与其眼底病变程度有相关性。白内障术后早期黄斑水肿发生率有所增加。这对手术时机选择和手术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白血病是加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危险因素。DR合并白血病的患者常首诊于眼科,其眼底除了会出现视网膜静脉纡曲扩张、微动脉瘤和视网膜出血、渗出等典型DR表现,还会合并罗斯斑等白血病视网膜病变的表现。其在微血管异常轻微的病变早期就可能出现大量视网膜血管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同时玻璃体积血、纤维血管增生膜及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机制极为复杂,针对传统致病途径的上游,寻找相关共同启动因子基础上提出的统一机制学说,以及认为DR可能是慢性炎症反应的结果的新观点为DR基础和临床治疗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但仍有很多相关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24:237-239)  相似文献   

12.
老年糖尿病人白内障手术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统计分析糠尿病人老年性白内障手术117例的发病状况,术后效果以及有关因素。其发生率为同期老年人白内障手术的19.1%,术后视力≥0.5的百分比为,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为95%,背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64.4%,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为零。二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05)。结果显示,黄斑病变,玻璃体出血及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为影响糖尿病人白内障术后视力的主要原因。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6例与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光光凝是目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主要方法,激光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更新、激光光凝治疗机制以及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的进展,都促进了DR激光治疗理念和治疗技术的更新和进步,传统的激光治疗方案和理论正面临着新技术和新理论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白内障手术及视网膜光凝时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早期行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情况,以及氩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远期效果,探讨该类患者白内障手术和视网膜光凝治疗的时机,分析其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合并白内障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共67例,以未手术眼作为对照.白内障术后经眼底荧光造影(FFA)随访观察,随访时间1年.当检查具有光凝指征时,均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对比观察手术眼和对照眼视网膜光凝前后的视网膜病变发展程度.结果 白内障术后手术眼和对照眼经FFA随访观察需行视网膜光凝分别为26只眼(41.94%)及24只眼(38.71%),其视网膜病变发展程度基本一致;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人手术后及时光凝的病人,DR病情稳定或减慢发展,黄斑水肿消退或减轻,视力稳定,手术眼比未手术眼获得更充分的视网膜光凝及稳定的视力和视觉质量,2例患者拒绝接受视网膜光凝治疗,晚期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及玻璃体出血.结论 完美的无并发症的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不会加速DR的发展;及时充分地视网膜光凝治疗,将减缓DR的发展及减少其并发症(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玻璃体出血)的发生,稳定视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光凝治疗影响因素及疗效.方法 采用IRIS倍频532激光治疗仪对45例(83只眼)DR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光凝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80只眼全部行全视网膜光凝,3只眼因玻璃体积血而未完成光凝,3个月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显示,新生血管萎缩,光凝斑清晰,出血部分吸收,无遗漏治疗区域.结论 DR合并白内障的患者适时选择光凝治疗时机,对保持白内障术后视力稳定和延缓控制DR进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胰岛素的发现和使用,使得糖尿病患者的寿命延长。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加,据WHO报道,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2亿。在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不断上升,已由1980年不足1%增至1996年的3.21%。每年新增近100万的糖尿病患者。但胰岛素的治疗并不能阻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为观察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进展,我们对70例糖尿病患者中的70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对术眼及对侧非手术眼进行了观察比较。发现术眼中38眼(54.3%)非手术眼中(15.7%)出现视网膜病变进展。术眼中66眼(94%)视力优于术前。但视力结果取决于视网膜病变特别是黄斑病变程度。说明白内障手术加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但非禁忌证。早期视网膜光凝可防止病变进展,有助于稳定视力。  相似文献   

18.
白内障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光凝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观察白内障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光凝治疗效果及光凝后的远期复明效果 ,探讨光凝治疗的时机 ,影响光凝的因素。方法 :对我院 5年来行白内障手术的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且具有光凝指征的病人 ,将其分为两组 ,白内障术后行光凝治疗组5 3例 ,未行光凝治疗组 45例。结果 :白内障术后早期光凝治疗的病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稳定 ,黄斑水肿消褪或减轻 ,视力保持稳定。未行光凝治疗的病人 ,视网膜病变加重 ,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结论 :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白内障病人行白内障手术后 ,如有光凝指征 ,应尽早行光凝治疗。这对于控制或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稳定病人视力 ,提高这些白内障病人的远期复明效果 ,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拓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兴科学技术,目前已在智能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且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疾病的诊疗中展现出了巨大潜力。国内外已开展多项AI技术应用于DR筛查的临床试验,其不仅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而且可为医生节省阅片时间,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手术的特点,及其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 对2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做过玻璃体切除术的白内障患者,手术时首先建立玻璃体腔灌注系统,以维持眼内压力,然后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手术切口全部采用巩膜隧道切口.玻璃体腔硅油充填眼先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然后行眼内硅油取出术.非硅油眼术中可以见到前房的深浅出现异常变化.手术中为减轻前房深度的异常变化,应控制灌注压力及抽吸负压.对白内障核的超声乳化操作与后囊膜保持一定的距离,或先进行充分地水分离将白内障核脱出囊袋后再进行超声乳化.所有术眼均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随访时间4~27个月.结果 26例(26只眼)均成功地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并发症主要有短暂角膜轻度水肿、一过性高眼压、个别病例玻璃体少量出血及脉络膜水肿等.最后一次随访时,22只眼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8只眼视力>0.3.未发生角膜失代偿、爆发性出血及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视力改善不明显的病例均存在糖尿病黄斑病变及视神经病变.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曾施行玻璃体切除术的白内障患眼,由于玻璃体被广泛切除和眼球内微血管的异常,手术中的低眼压甚至发生眼球塌陷,将可能导致严重眼内出血等危险.因此,术中建立玻璃体腔液体灌注系统以维持术中的眼内压,手术结束时保持住眼内压,对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使手术更安全、可靠.患者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