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力轩举(1855-1925),又名力钧,字香雨,号医隐,福建永泰县人.福州的力姓主要在永泰县白云乡芹漈村.力家系书香门弟.力钧祖父力钟,为光绪壬寅科举人.力钧父亲力捷三,字子薇,光绪甲午科举人,擅长书法,尤擅八分隶.  相似文献   

2.
力轩举(1855-1925),又名力钧,字香雨,号医隐,福建永泰县人。福州的力姓主要在永泰县白云乡芹漂村。力家系书香门弟。力钧祖父力钟,为光绪壬寅科举人。力钧父亲力捷三,字子薇,光绪甲午科举人,擅长书法,尤擅八分隶。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给力捷三震动很大。  相似文献   

3.
力钧(1855-1925),字轩举,号医隐,今福建永泰县白云乡樟洋村洋口里人,清代宫廷御医,名震八闽和京城.为此,笔者根据文献对力钧医案基本概况及学术特色进行研究,以彰显其对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清末民初闽籍御医力钧(1856-1925)以其精湛的中医医术,且官至高位,游历西方列国,推动中西医双向交流而闻名于世,成为我国中西医结合发展史上亦官亦医倡导与践行中西医汇通的第一人。为此,本文根据其生平、师承、阅历、医案等的研究,对其倡导与践行中西医汇通的活动进行较深入探讨。1倡导践行汇通毕生力钧,字轩举,又字香雨,号医隐,福建永福(今福建省永泰县)白云乡凤漈村(今樟洋村洋口里)人。  相似文献   

5.
晚清闽籍御医力钧深谙中医学气血脏腑阴阳和合理论精髓与寒温统一之理法,又能精研西医解剖生理学,为一名中西医兼通名家。力钧以气血营卫和血循环术语"通其可通"释虚损,认为血循环与气血营卫昼夜五十度的观点"去体存用"后可中西医汇通;微循环启示五损皆由气血营卫始;气血营卫并非拘泥于血虚线性思维。力钧融会营养学理念,中、西医理互补,提升了中医食疗学理念,具有时代先进性。  相似文献   

6.
清代闽籍御医力钧为中西医汇通派代表人物,力钧医案倡导中西医学结合治疗、重视气血调治行血益气、注重饮食调养辅助治疗、善用经方治疗瘴疫之病等施治特色,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值得当代医家借鉴的是,其倡导中西医学"兼求并进,不可偏执"的主张,开展中西医学术交流的理念。本文通过分析其医案,来研究其施治特色及注重中西医汇通的学术主张。  相似文献   

7.
清代著名医家雷丰,字少逸,生于道光十七年,卒于光绪十四年(1837~1888年),原籍福建浦城,后随父迁居浙江衢县.雷氏幼承家学,性颖悟,悉心研究岐黄之术,卓有成效,博学多才,颇有名于时.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永泰县居民2002~2004年死亡状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永泰县2002~2004年居民死因进行回顾性调查,按照ICD-10编码对永泰县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用Death2002软件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永泰县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病、损伤与中毒、心脏病,占全死因的81.67%,损伤与中毒标化死亡率虽然位居第四,但其“早死”的寿命损失最高、居首位,平均减寿率最高。结论永泰县居民的健康状况低于2000年全国平均水平,应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损伤与中毒的防治,加强对孕产妇的宣教,完善围产期的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9.
罗止园传略     
<正> 罗氏生平与创作罗止园,名文杰,字亦才,号未若,晚号止园。光绪五年(1879)12月27日,出生于山东省德州市大营街(现名进步街)一家书香门第。其叔罗立宣,从兄罗文隽,都是有名的中医。由于家庭的熏染,他自幼即学习刻苦,博览群书,尤喜医学和绘画。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方二十,举秀  相似文献   

10.
《医鼎阶》是清末民初福建省长汀客家医家黄元英的著作。黄元英,光绪二十年(1894)中举人,仍以医为业,曾任江西省立医学堂教员、汀郡中学堂学监。他善用经方,注重脉诊,精于临床各科,所著《医鼎阶》,现藏上杭客家族谱博物馆,以章回体小说的形式记录了许多病案,并阐述了深奥的医学道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福建客家医药的发展水平,对现今深入挖掘与传播传统中医药亦颇有启迪。  相似文献   

11.
<正> 马文植,字培之,清咸丰~光绪年间,江苏武进孟河镇人。精擅内、外科,著有《马评外科证治全生集》、《医略存真》、《纪恩录》。《纪恩录》一书是马氏为慈禧治病的日记。此书既是一个医学资料,亦是一个医史资料。从光绪六年七月初六日,马氏由孟河起程赴北京至光绪七年四月十八日从北京回到孟河的经过,皆逐日记载。内容有为慈禧治病之方案及在北京时为王公大臣治疗疑难病的扎记。书为木刻本,刊于光绪十四年,此  相似文献   

12.
清代闽籍御医力钧是清末民初杰出的医学家和学者,有着独特的学术思想.力钧临证,重视气血,以益气行血补血为大旨,强调血脉的充实与畅通;重视伤寒、温病,善用经方,擅长治疗疫证,曾与郭永淦合著<伤寒论问答>;虚心学习西医,比较中西医理论异同,倡导中西汇通,著有<日本医学调查记>、<足利藏书记>,并取校柯为良译著<全体阐微>,撰写<内经难经经释>及<骨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图法分类号R-0921程剩生程剩生,字长年,号黄山先生。明末休宁人,少任侠,不满明末朝政,淡漠名利,以医隐于世,万历中迁居桐乡,精医学,为人治疾多奇验,撰《素问发明》,今佚(参光绪十三年《桐乡县志》)。2吴学损吴学损,字损庵,清·康熙时休宁人,因自...  相似文献   

14.
立志苦钻研,无高不可攀,掌握常见广,攻破疑难关。 ,夕,o闪田志山光心命学金我.革科字亮午攀字照鼓勇誓言——叶付主席《攻关》诗读后@季文亮$南阳县人民医院 ~~  相似文献   

15.
邵登瀛,字步青,江苏元和县(今吴县)人。为薛徵君一瓢之高足。清乾隆、嘉庆间,以医名于吴。子若孙,能读其书,继绳勿替,至曾孙杏泉,名尤噪于大江以南,元孙少泉亦能世其学。步青著有《四时病机》,《温毒病论》、《女科歌诀》三书,因家乡遭变,藏书悉遭兵燹。《四时病机》散佚,几至湮没失传。咸丰11年辛酉(公元1861年)春,杏泉旅次沪城,得及门中收拾遗书,后由少泉于光绪巳卯(公元1879年)锓版公世。  相似文献   

16.
刘艳霞 《求医问药》2012,(11):50-51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汉族,江苏兴化县人,是我国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生于公元1693年,卒于公元1765年,享年72岁。郑板桥出身于书香门第。他在康熙末年中秀才,雍正十年中举人,乾隆元年中进士。在50岁时,他曾先后出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当时,  相似文献   

17.
清代闽籍御医力钧是清末民初杰出的医学家和学者,有着独特的学术思想.力钧临证,重视气血,以益气行血补血为大旨,强调血脉的充实与畅通;重视伤寒、温病,善用经方,擅长治疗疫证,曾与郭永淦合著<伤寒论问答>;虚心学习西医,比较中西医理论异同,倡导中西汇通,著有<日本医学调查记>、<足利藏书记>,并取校柯为良译著<全体阐微>,撰写<内经难经经释>及<骨论>.  相似文献   

18.
陈修园(公元1753~1823年),名念祖,福建长乐人。祖父陈居廊,字天弼,博学通医,陈氏幼承祖训,资质聪慧,19岁补诸生。业师孟超然,为福州鳌峰书院山长。1792年,陈修园中举人,46岁时,还师事泉州名医蔡宗玉,陈氏亦宦亦医而终以医名于世,为清代著...  相似文献   

19.
根据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关于在全区医院实施"军字一号工程"文件精神,我院作为军区首批试点单位.在"军字一号工程"建设过程中,信息科的同志们和施工工程技术人员一道奋力攻关,日夜战斗在现场,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确保了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为整个工程的顺利完成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1.生平及著作 吴锡璜(1872-1952),字瑞甫,号黼堂,福建同安人,为近代著名中医学家.因古礼对长者称字而不称名,故后人常称吴瑞甫,吴瑞甫精通内、外、妇、儿、喉诸科,尤擅治外感热病,所著<奇验喉证明辨>广传于世,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