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巫医混杂是古代早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战国时期<五十二病方>中的少量巫方的保留,正是医混杂现象在医学文献中残留的痕迹.<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的巫方可分为祝由、禹步、祓除、傩礼、桃符等.巫同时又演变为民风民俗,术的实施常常表现民风民俗的形式,<五十二病方>的记载对此也有一定反映.  相似文献   

2.
巫医混杂是古代早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战国时期《五十二病方》中的少量巫方的保留,正是医混杂现象在医学文献中残留的痕迹。《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的巫方可分为祝由、禹步、祓除、傩礼、桃符等。巫同时又演变为民风民俗,术的实施常常表现民风民俗的形式,《五十二病方》的记载对此也有一定反映。  相似文献   

3.
《五十二病方》祝由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五十二病方》中的30条巫祝术进行归类分析,进而论述该法是上古巫文化对早期医学的渗透。考证“祝由”源于《五十二病方》中的“祝尤”,义为用巫祝术治病,后来发展为《素问》中的移精变气说,其实质是从精神上对病人进行安慰与激励,是一种心理疗法。王冰将“祝由”训释为“祝说病由”,有望文生训之嫌。  相似文献   

4.
膏摩史略     
最早记载膏摩的医学文献是《五十二病方》,其词则首见于《金匮要略》。纵观中国医学史,许多著名的医家和医学文献对这种疗法都有过实践和记载。本文分六个历史时期,就膏摩发展史作了系统而简要的论述。首次以翔实的史料丰富了对这一古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五十二病方》禁咒内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十二病方》是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医书中内容最丰富的一种,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学方书。在《五十二病方》中,涉及禁咒术治病的共38方,分载于14种疾病中,这些疾病有的是急重症、难症及方药疗效不佳的病症,有的是病情虽不急重但迁延不愈的病症,还有的是病情较重且有精神神志症状的病症。书中的咒语也可分为祝愿辞、陈述辞及诅咒辞等。《五十二病方》中的禁咒治病内容体现了我国医学与巫术从结合到分离的重要过程。  相似文献   

6.
浅谈温药在疮疡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温药治疗疮疡的历史 温药用于疮疡,在中医学中很早就有记载.<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其中便有"肉疽倍黄芪"之说.<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用于疮疡的温药有黄芪、络石、半夏、鹿角等.在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中即有很多应用温药如人参、黄芪、桂心、蜀椒等治疗痈疽的记载.  相似文献   

7.
心肌梗塞中医称为“真心痛”,早在马王堆古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心痛”的记载。  相似文献   

8.
<正>艾为菊科多年生草木植物。又有蕲艾、祁艾、医草、艾草之称。据专家考证,艾叶用于治病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国现在的第一部方书,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有艾叶的疗效与用法,以后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在我国盛产优质艾叶的湖北蕲州,至今还流传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更有不少地方栽培种植,家家收藏艾叶。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见艾叶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是指血中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血糖过高,出现糖尿,进而引起脂肪和旦白质代谢紊乱,临床上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乏力等症状,重症患者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或血管,神经等慢性并发症.祖国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始见于《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书中载有“病脞瘦, 多弱(溺),耆(嗜)饮”类似消渴症状的记载.如《素问.气厥论》谓:“肺消者,饮  相似文献   

10.
王羲之名帖<治头眩方>记载了一首治疗头眩头痈的方剂,所用方药经考证在<外台秘要方>中有一首近似方,名为贴顶膏,该方是<外台秘要方>引用<广济方>中治头风眩方的一首,<广济方>现已亡佚.而较<广济方>早300年的<范汪方>可能是其出处之一,但<范汪方>亦失传.该方所用药物是晋唐时期的常用药,在<肘后方>、<肘后百一方>、...  相似文献   

11.
武威汉代医简是一批中医药方的出土文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汉末年的中医方剂情况。文章分析了这批医简中的四则药方的药理,并与时代稍后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作对比,以此说明该药方对后世中医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台湾中医药史略(一)——台湾民俗医药与巫医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台湾保健民俗与大陆之相关性分析其渊源关系。引用有清一代多位学者在台工作时之调研所得,分析了台湾早期原住民医疗保健处于巫术时代之状况。随着大陆移居台湾民众不断增加,他们出于保健医疗之需要将大陆民俗保健及神祗保健引进台湾,从而形成台湾巫医时代二者相关的特点。台湾现今医学已很进步,但巫医仍较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3.
经方特点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方”一般是指《伤寒杂病论》一书中之处方。系统分析了《伤寒杂病论》中方剂的主要特点:方证相应、一方多证,配伍严谨、组方缜密,味少效宏、用药巧妙,作用全面、加减灵活。经方由于有诸多优点,成为创制新方的“祖方”,后世在经方的基础上衍化出大量方剂。  相似文献   

14.
为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以下简称经典名方)制剂的质量管理, 2018年4月1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6月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了《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管理规定》。本课题组基于经典名方的长期研究,认为可以利用经典名方制剂免去临床试验这次契机,对于药品说明书当中【功能主治】/【适应证】,以及【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两大方面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借以探讨更符合临床实际的说明书撰写规范,为解决经典名方临床应用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很早就把小儿囟门的望诊和切诊作为诊断的重要手段.较为全面的描述始见于<诸病源候论>,其后<千金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小儿药证直诀>、<幼幼新书>等许多医籍亦有论述,囟门诊法已成为中医小儿诊法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宋史·艺文志》载有“定斋居士《五痔方》一卷”,后世书目均认为《五痔方》系“定斋居士”所著.此书已佚,具体不详.魏岘《魏氏家藏方》中引有部分内容.由《魏氏家藏方》所引《五痔方》序文可知,《五痔方》中所收治疗痔疾的医方源于李用和.李用和之子将其方传于马兴嗣,马兴嗣又转授给魏岘之父魏熊梦.魏熊梦与号“定斋居士”的宋南书法家单炜相识,故魏熊梦所写自序由单炜书写.除《魏氏家藏方》收录之外,明代《秘传外科方》收录有“秘传李防御五痔方”,亦为李用和治疗痔疾的医方,其内容多于《魏氏家藏方》.  相似文献   

17.
《金匮要略》在现代医学泌尿系感梁的临床运用较广,笔者将泌尿系疾病的辨证分型及《金匮要略》中的相关方或法加以整理归纳为8个方面,以利于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