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伴有2个t(15;17)易位的四倍体核型APL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 选取5例伴有2个t(15;17)易位为特征的四倍体核型APL病例,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或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采用流式细胞术对1例患者进行DNA倍性分析,检测APL患者白血病细胞表面CD2、CD13、CD15、CD33和CD34的表达;采用PML/RARα双色探针和FISH技术,检测其中1例APL患者的PML/RARα融合基因;采用RT-PCR技术,检测2例APL患者的PML/RARα融合基因的转录本.结果 5例APL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38岁.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显示,骨髓早幼粒细胞胞体巨大、胞核畸形.R显带染色体分析显示,5例APL患者均有以2个t(15;17)(q22;q12)为特征的四倍体或近四倍体核型细胞,其中1例同时伴有t(15;17)二倍体核型细胞和1个正常细胞,2例同时伴有正常核型的细胞.5例APL患者中,1例经间期FISH检测证实,含有2个PML/RARα融合荧光信号;2例经RT-PCR检测证实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5例APL患者中,1例患者的白血病细胞仪表达CD33;其余4例表达CD13和CD33,其中2例同时表达CD2,1例同时表达CD34.采用流式细胞术对1例患者进行DNA倍体分析,发现四倍体克隆峰,其DNA指数为1.998,变异系数为8.2%.全部病例经全反式维甲酸和(或)砷剂治疗后均获得完全缓解.结论 伴2个t(15;17)易位的四倍体APL患者的骨髓涂片中均可见到巨大畸形白血病细胞;此类患者多为短型PML/RARα转录本;此类核型异常并不影响全反式维甲酸的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报道1例初发伴有rob(13;21) t(15;17)(q22;q21)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并探讨其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 在常规核型分析和骨髓细胞形态学的基础上,应用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DCDF-FISH)和RT-PCR技术进一步检测该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和分子生物学异常.并结合文献分析此类伴少见变异易位APL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均符合APL.初诊时免疫表型分析髓系标志呈阳性,R显带染色体分析显示患者核型为45,XX,rob(13;21)t(15; 17) (q22;q21) [6]/45,XX,rob(13;21)[14],FISH结果显示68.9%的细胞为典型的t(15;17)模式,RT-PCR结果显示PML-RARα融合基因水平为25.8%.经诱导化疗、巩固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核型为45,XX,rob(13;21) [20],FISH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细胞率为2.5%,PML-RARα融合基因水平为0.003%.结论 伴特征性的rob(13;21)t(15;17)(q22;q21)的APL十分罕见,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基本符合APL的临床特点;该染色体异常对APL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仍需进一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伴不典型t(15;17)易位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预后特征.方法 收集本院2011年5月至9月收治2例的伴不典型t(15;17)易位APL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常规方法制备患者染色体,经R显带进行核型分析,实时定量PCR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伦理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订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2例APL患者伴不典型t(15;17)易位核型,分别是46,XY,t(8;17;15)(q22;q21;q22)和45,X,-Y,t(11;17)(q23;q21).前者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全反式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ATO)诱导治疗4周后,骨髓形态学达到完全缓解(CR);后者PLZF-RARα融合基因,采用ATRA+ATO+柔红霉素(DNR)治疗6周后复查骨髓象,异常早幼粒细胞仍占80%,于1个月后死于全身性出血,从开始接受治疗计算,总生存期仅为72 d.结论 伴不典型t(15;17)易位,但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APL患者对ATRA治疗敏感,预后良好,而伴t(11;17) (q23;q21)/PLZF-RARα融合基因阳性APL患者对ATRA不敏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6.
最近在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发现两种变异型染色体易位:t(11;17)和t(5;17)。t(11;17)染色体易位累及11q23上的PLZF和17q21上的RARα,产生PLZF-RARα融合基因,其融合蛋白产物对野生型的RARα具有明显的显性负效应。推测的PLZF蛋白具有POZ结构域不但在显性负效应中起重要作用还介导PLZF-RARα融合蛋白形成同二聚体及与PLZF或RXR形成异二聚体,从而干扰PLZF和RXR的正常调控途径。此融合蛋白可能在伴t(11;17)的APL的细胞转化中有重要作用。t(5;17)染色体易位累及5q32上的NPM基因和17q12上的RARα基因,产生了NPM-RARα融合基因,其产物NPM-RARα融合蛋白对野生型的RARα也具有明显的显性负效应。另外染色体易位引起的NPM破坏在APL发病机制中可能也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分析伴有t(7;11)(p15;p15)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 对11例伴有t(7;11)(p15;p15)的AM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细胞形态学、细胞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和临床预后.结果 11例患者中8例为女性,AML-M2a6例,M4、M5各2例,M61例.11例患者均表达CD33,其中10例表达CD117、CD13,7例表达HLA-DR,6例表达CD34.11例患者染色体核型均显示有t(7;11)(p15;p15),其中1例伴有+8.共9例患者检测FLT3-ITD、TKD突变,其中1例FLT3-ITD突变阳性.11例患者仅2例存活,1例失访;其余8例均死亡.结论 t(7;11)(p15;p15)异常是一种少见的染色体易位,伴有该异常的AML患者具有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升高的临床特征,预后不良.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characteristics of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 patients with t(7;11)(p15;p15).Methods Eleven patients with t(7;11)(p15;p15)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involved in cell morphology, immunophenotype, cytogenetics as well as clin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is.Results Eight patients out of the eleven were female, six patients were AML-M2a, two M4,two M5, and one M6.All the 11 cases expressed CD33, 10 expressed CD117 and CD13, HLA-DR and CD34 was expressed in 7 and 6 patients, respectively.Karyotypes of all the patients were t ( 7; 11 ) ( p15; p15 ), additional trisomy 8 were found in only one patient.FLT3-ITD was positive in one of nine patients who were analysed for FLT3-ITD and FLT3-TKD.Two patients were alive, and one lost to followed up, while the rest of eight were dead.Conclusion The t(7;1 I )(p15;p15) abnormalities is one of rare chromosomal translocation in patients with AML.AML patients with t(7; 11 ) ( p15 ;p15 ) have clinical features of anemia, thrombocytopenia, higher white blood cell, and poor prognosis.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道1例以CD7+和双重t(8;21)易位为特征的近四倍体克隆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方法本例AML患者骨髓细胞分别用R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分型和细胞倍体分析,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AML1-ETO融合基因检测.结果染色体核型分析46,xx,t(8;21)/80-81,xxx,-x,-1,-2,-3,t(3;5)(q29;q31),-4,-5,-7,t(8;21)×2,-9,-16,-17,-18,-19;免疫分型CD7、CD13、CD33、HLA-DR、CD34阳性;细胞倍体显示双峰状(DI=2.05);RT-PCR分析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化疗后未获缓解,生存期4个月.结论四倍体克隆与M2/t(8;21)白血病有密切的联系且为其继发性改变,免疫表型表现为异质性,通常预后差,其可能为M2/t(8;21)的一个特殊亚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报道1例以CD7+和双重t(8;21)易位为特征的近四倍体克隆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 方法 本例AML患者骨髓细胞分别用R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分型和细胞倍体分 析,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进行AML1 ETO融合基因检测。结果 染色体核型分析:46,xx,t(8;21)/80 81,xxx,-x,-1,-2,-3,t(3;5)(q29;q31),-4,-5,-7,t(8;21)×2,-9,-16,-17,-18,-19;免疫分型: CD7、CD13、CD33、HLA-DR、CD34阳性;细胞倍体显示双峰状(DI=2.05);RT PCR分析AML1 ETO融合基因阳 性;化疗后未获缓解,生存期4个月。结论 四倍体克隆与M2/t(8;21)白血病有密切的联系且为其继发性改 变,免疫表型表现为异质性,通常预后差,其可能为M2/t(8;21)的一个特殊亚型。  相似文献   

11.
同时具有染色体t(8;21)和t(15;17)的急性白血病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报道1例同时具有t(8;21)和t(15;17)的染色体复杂异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方法 骨髓细胞经过24h培养,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以RT-PCR方法检测AML1/ETO、PML-RARα融合基因。结果 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45,X,-X,t(8;21),t(15;17)。RT-PCR方法检测发现AML1/ETO及PML-RARα融合基因转录本。结论 同时具有t(8;21)和t(15;17)的AML菜可能为一新的临床遗传学类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高三尖杉酯碱(HHT)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疗效及诱导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与柔红霉素(DNR)联合ATRA治疗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对2004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15例APL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其中HHT组54例、DNR组6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总生存(0S)及无事件生存(EFS)情况.结果 115例APL患者CR率100%,达CR的中位时间32(22~43)d,109例进入巩固治疗的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全部转为阴性,中位生存期未达(0.23~77.34个月),中位EFS期未达(0.23 ~ 77.34个月).3年OS率93%,5年OS率93%;3年EFS率85%,5年EFS率75%.诱导治疗后HHT组和DNR组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率分别为31.3%和15.5%;巩固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率分别为68.6%和77.6%;DNR组有4例患者在巩固治疗>1个疗程后转为阴性,但两组分子生物学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和8.6%,P>0.05).生存分析显示:HHT组与DNR组的OS、EFS相似(P值分别为0.206、0.506).两组5年OS率分别为87%和98%;5年EFS率分别为80%和71%.HHT组与DNR组的低/中危患者、高危患者OS、EFS亦相似(P值均>0.05).诱导治疗期间HHT组合并2级以上发热患者比例显著低于DNR组,而肝、肾、心功能损伤及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相似.结论 HHT和DNR为基础的方案治疗初诊APL疗效相似,同时在诱导治疗期间两者的耐受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对初诊APL患者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缓解治疗,完全缓解(CR)后给予3~4个疗程巩固联合化疗,达分子生物学缓解后用ATRA和巯嘌呤(6-MP)+甲氨蝶呤(MTX)交替维持治疗2年,在完成巩固治疗后及随后的4~5年用筑巢式RT—PCR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定期监测微量残留病。结果共81例APL患者,75例(92.6%)达到CR,早期死亡(ED)率6.6%,ED患者确诊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早幼粒细胞比例明显高于CR者(P〈0.05)。65例(80.2%)患者接受了诱导缓解后巩固化疗,60例(92.3%)患者在3个疗程化疗后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3例(4.6%)患者第4疗程结束后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中位随访21.2(8.0~64.0)个月,血液学复发6例,复发率9.2%。Kaplan—Meier分析5年总生存(OS)率(86.6±4.6)%。65例接受了诱导缓解后巩固化疗的患者,5年无复发生存(RFS)率为82.7%。COX回归分析表明白细胞增高(〉10×10^9/L)为影响患者OS的惟一不利因素。结论经系统治疗80%以上的APL可望获得长期无复发生存。  相似文献   

14.
四例伴t(3;3)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和实验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伴t(3;3)的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 骨髓细胞直接法和 2 4h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 ,用R显带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  4例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均有t(3;3)的异常 ,临床和血液学改变符合AML诊断。 4例化疗后均未获得完全缓解 ,中位生存期为 4 .5个月。结论 t(3;3)是一种少见的核型异常 ,多存在于髓系白血病 ,其临床预后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及第二酪氨酸激酶结构域(TKD)点突变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160例初治APL患者骨髓并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基因组DNA-PCR方法检测所有患者FLT3基因外显子14、15中ITD突变,阳性标本进一步计算ITD等位基因比例(ITD-AR).采用基因组DNA-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方法检测FLT3基因外显子20中TKD点突变.结果 160例初治APL患者中,30例(18.75%)FLT3-ITD突变阳性,17例(10.62%)FLT3-TKD点突变阳性,2例同时存在两种突变.FLT3-ITD+组及FLT3-TKD+组患者初诊时白细胞计数(WBC)均显著高于野生型FLT3(FLT3-wt)组,S型PML-RARα融合基因在两种突变组中所占比例亦均高于FLT3-wt组(P<0.05).FLT3-ITD+组息者中维甲酸综合征(RAS)、DIC发生率分别为41.7%、65.4%,高于FLT3-wt患者(P<0.05),而完全缓解(CR)率较FLT3-wt患者低(69.2%对90.3%,P<0.05);FLT3-TKD+患者RAS、DIC发生率及CR率同FLT3-wt患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FLT3-ITD+患者总体生存(OS)期显著短于FLT3-wt患者(P<0.05)、无病生存(DFS)期与FLT3-wt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LT3-TKD+患者与FLT3-wt患者相比,OS、DFS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0例FLT3-ITD+患者ITD-AR中位值1.0(0.11~6.55),ITD-AR值大于1.0与小于1.0的患者相比,在初诊WBC、RAS、DIC发生率及CR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FLT3基因突变(包括FLT3-ITD及FLT3-TKD突变)是APL患者中常见的突变,两种突变类型都同患者初诊时高WBC及S型PML-RARα融合基因相关.FLTB-ITD突变较FLT3-TKD点突变发生率高,提示预后不良,而FL33-TKD点突变对预后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特殊亚型,其主要临床特征为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出血倾向,并且患者早期病死率高.随着对APL研究的不断深入,该疾病成为目前治愈率最高的白血病.为了更好地指导APL的临床治疗,进一步提高APL患者的生存质量,笔者拟就APL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