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讨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管损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对确诊的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外胆管损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早期诊断、早期探查、术式合理,则治疗效果良好。结论:Lc胆管损伤,一经确诊,急行肝胆管外引流及腹腔引流。如有胆道狭窄,3月后再行胆肠吻合重建胆道,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蒋荣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9):900-901
目的探讨LC中BDI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1月-2006年11月LC1500例术中发生BDI5例的原因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随访3年5例均健康。结论对LC术中肝外胆管损伤应重在预防及选择合理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而此项微创技术也已成为肝胆外科医生必备的技术之一,但其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却比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更高,已由0.1%~0.2%上升至0.4%~0.7%。由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普及,此术式已成为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如果处理不得当,将会极大地影响患者预后,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怎样及早发现并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胆管损伤已经成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最常见的手术并发症之一.如何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已经成为临床医师颇为关注的问题.本文总结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一院近10年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临床资料,结合近年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特点、类型、诊断和处理的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LC胆管损伤的诊治情况。结果在27例患者中,胆总管横断3例,肝总管横断8例,肝总管壁损伤13例,右副肝管损伤2例,右肝管损伤1例。按Bismuch分型:I型10例,II型8例,III型5例,IV型2例,V型2例。行修补术者13例,断端吻合者7例。胆肠Roux-en-y吻合术7例。结论LC发生胆道损伤的几率比OC高,情况复杂、较为隐蔽、损伤位置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损伤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我院1996年3月~2006年3月行LC的248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58例胆道损伤的发生原因、治疗及预防办法。结果:58例患者Ⅰ型损伤29例,均经腹腔引流治愈;Ⅱ型损伤11例,手术修补漏口,放置T管支撑6个月;Ⅲ型15例,行胆(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行胆(肝)管对端缝合,置T管引流1例;Ⅳ型3例,行左、右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严格的技术培训,采用钝性、锐性分离相结合的方法,解剖Calot三角,适时中转手术及应用术中胆道造影的原则是成功避免LC术中胆道损伤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管损伤陈维荣,吴祝东,吴俊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象一股洪流,冲击着胆道外科。大量资料已经证明LC具有损伤少、痛苦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1],因而在一些地区已经取代了70%以上的传统剖腹胆囊切除术[2,3]。但是据Deziel报...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 my ,LC)以其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业已成治疗胆囊结石、息肉样病变、胆囊炎症等良性疾患的首选术式 ,但LC发生胆管损伤的比例仍高于常规剖腹胆囊切除术 ,是LC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 。我院从 1 997年 1月~ 2 0 0 0年 1 2月共完成LC 387例 ,未发生胆管损伤。现将LC中预防胆管损伤的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87例患者 ,男 2 2 0例 ,女 1 67例 ;年龄 38~ 70岁 ,中位年龄 45岁。急性胆囊炎 97例 ,单纯性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先志  陈明 《四川医学》2004,25(5):576-57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预防胆管损伤的措施。方法 术者在307例LC中处理胆囊管时运用“唯一管道征”识别胆囊管,以避免误伤肝管及胆总管。结果 全组手术病例无胆管及胆总管损伤。结论 LC中处理胆囊管时运用“唯一管道征”识别胆囊管可避免误伤肝管及胆总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8例患者中12例患者行胆管修补术及T管支撑引流术治疗,58例患者行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治疗,8例患者行B超引导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本组78例患者中共15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并发症,其并发症发生率为38.5%。结论腹腔胆囊切除术后极易引起胆管损伤,临床医师必须要加强对腹腔胆囊切术后胆管损伤的重视,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引起胆管损伤的原因和损伤后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病例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损伤部位主要在胆总管和肝总管,5例行胆管修复手术,1例行B超引导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术中应尽量避免损伤,早期修复是可行的,胆管损伤的修复需要有经验的肝胆外科医生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分析因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导致胆管损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的临床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并从中探索出相关的经验以及基本操作方式,避免可能发生危险的因素。结果术后对13例胆管损伤患者进行3 a定期随访,平均随访周期8个月,Terblanche分级结果:Ⅰ级8例,Ⅱ级2例,Ⅲ级1例,Ⅳ级2例。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需要手术医生具有良好的外科手术经验基础,选择合适的应对措施,熟悉各个部位基础结构,准确找出病因,尽快为患者解除病痛。  相似文献   

13.
胆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 ,LC)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从 1993~ 1999年我院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518例 ,现将胆管损伤的情况总结和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45例 ,女 373例 ,年龄 2 8~ 82岁 ,平均46岁 ,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 2 4例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 4 35例 ,胆囊息肉样病变 4 6例。颈部结石嵌顿 13例。2 结果术后 1例出现腹胀 ,在术后第二天以腹膜炎开腹探查 ,系迷走胆管漏 ,冲洗腹腔并置管引流 ,二次手术后 12天病愈出院。 1例胆管损伤在术后第四天因…  相似文献   

14.
笔者回顾了1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管损伤的处理.其中8例在腹腔镜下直接缝合修补,2例迟发穿孔在腹腔镜下置放T管引流,5例开腹手术.术后漏胆2例,其中1例术后胆道狭窄,开腹行胆肠吻合手术.发现胆管损伤的早晚,手术方式选择以及医生处理胆管损伤的经验对这类病人的预后影响极大.本文着重对胆管损伤的处理进行讨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原因、处理及防治。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生胆管损伤的原因及治疗。结果 5例胆管损伤在术中及时发现并立即处理,其中4例治愈,1例术后拔除胆管支撑管过早,发生胆管吻合口狭窄,经再次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治愈。1例胆管电热灼伤,术后发生腹腔、胆道出血,再次手术探查提示胆管壁坏死,放置T型管支架修复治愈。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严格掌握适应症,手术方法应规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处理应遵循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如何预防胆管损伤。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3月至今共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47例。结果本组247例手术均未发生胆管损伤。结论严格掌握适应症,正确暴露Calot三角,防止热效应损伤,体位和镜头的选择,术中胆道造影及B超的运用都是预防胆管损伤的每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1998年10月以来,我院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约1000例,其中发生胆管损伤5例,手术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如何预防胆管损伤。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3月至今共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47例。结果本组247例手术均未发生胆管损伤。结论严格掌握适应症,正确暴露Calot三角,防止热效应损伤,体位和镜头的选择,术中胆道造影及B超的运用都是预防胆管损伤的每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李鸣  张钧  何嘉宾  焦勇 《西部医学》2006,18(1):55-5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管损伤(Bile duct injury,BDI)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1996年~2004年285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有11例胆管损伤,其中解剖病理因素7例,操作因素4例。损伤部位:胆总管6例,肝总管4例,右肝管1例。结果9例经中转开腹,8例行胆管修补加T管支撑,1例行胆总管空肠吻合术加支撑。LC术后因出现胆汁性腹膜炎再手术发现胆管损伤2例,其中胆总管及肝总管损伤各1例,1例行胆管修补加T管支撑,1例行胆管端端吻合术加T管支撑。结论掌握好中转开腹时机是避免LC胆管损伤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