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1 毫秒
1.
比较23例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经导管射频消融房室结改良术治疗前后房室结电生理变化,结果发现,快径前传下不应期明显缩短(P〈0.01),且在慢径阻断组与改良组间无明显差异;在慢径改良组,术后前传不应期明显延长(P〈0.01),而房室结前传文氏点,房室结逆传不应期,逆传文氏点均无明显的变化,提示射频消融房室结改良术仅影响房室结快径和慢径的前传不应期,对房室结逆传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对房室结快径传导功能的影响及双径路之间的电生理联系。方法:32例确诊房室结双径路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前术后分别测房室结文氏点,房室结逆传有效不应期及快径有效不应期,观察慢径消融对房室结传导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2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SVT)采用导管射频消融(RFCA)房室结(AVN)慢径治疗。26例均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其中1例合并Ⅰ型心房扑动(AF),1例合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结果全部成功,无并发症出现,随访1~20月无复发。结论:经导管RFCA房室结慢径是治疗AVNRT首选的非药物根治方法,采用下位法定位简单、成功率高、复发率低。AVNRT合并Ⅰ型AF者根治AVNRT后AF同时也可能得到根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行慢径路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消融术前、后房室传导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86例确诊慢-快型房室结双径路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前术后分别检测心率(HR)、PR间期、房室结前传文氏点(AVNVKB)、快径有效不应期(ERP-FP)、心房不应期(A-ERP),观察慢径消融对房室结传导功能的影响.结果:消融后心率增快,PR间期、AVN-WKB、ERP-FP缩短,与消融前比较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性(P<0.05),而A-ERP消融前后无差异(P>0.05).结论:慢径的消融成功改善了快径的传导功能.提示房室结双径路是彼此有相互关联的两条径路,而慢径的存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快径的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5.
经导管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张清,王海昌,贾国良,区晋禧,李媛,李伟,王小燕(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脏内科西安710033)关键词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射频消融,慢径中图号R541.4本院自1992年10月~1995年2月对34...  相似文献   

6.
李迎风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71-171
目的分析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射频导管消融的护理效果,探讨更加有效治疗该病的方法,提高其治愈率。方法抽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156例,进行慢径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并做好护理工作。结果 156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均康复出院,治愈率为100%,随访0.5-2年未出现复发。结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射频导管消融的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房室结的传导功能影响及其与复发的关系。方法  2 8例确诊房室结双径路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房室结慢径消融 ,术前术后分别测房室结文氏周期(Wen AVN) ,房室结快径有效不应期 (ERP FP)观察慢径消融对房室结传导功能的影响。结果  2 8例消融前后Wen AVN由 (373 5 7± 39 6 5 )ms缩短为 (336 4 3± 34 13)ms,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ERP FP由 (32 6 79± 38 0 1)ms缩短至 (2 6 2 96± 4 2 6 9)ms,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随访发现 2例复发 ,复发组均存在逆P。结论 慢径的消融改变了房室结的电生理功能 ,主要表现为快径的传导功能的改善 ,慢径残存可能与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8.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慢径术后复发的预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清  王海昌  张殿新  刘兵  李媛  李伟  王小燕 《医学争鸣》2001,22(21):1933-1935
目的 了解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射频消融慢径术后与 AVNRT复发有关的因素 .方法  36 6例典型 AVNRT患者经射频消融慢径后 ,35例 (10 % )复发 .观察射频术后仍有残余慢径传导 ;释放射频能量时无加速性结性心动过速 ;存在房室结“回波”及快径与慢径有效不应期变化四个因素与 AVNRT复发的关系 .结果  35例复发者中均有残余慢径传导 (10 0 % ) ,331例未复发者中 2 11例 (6 4% )存在残余慢径前向传导 (P<0 .0 1) . 35例复发者中 2 4例 (6 9% )存在房室结“回波”,而在有残余慢径传导未复发的 2 11例患者中有房室结“回波”仅 11例 (5 .2 % ) (P<0 .0 1) ;35例复发者中 6例 (17% )放电时无加速性结性心动过速出现 ,331例未发者中仅 2例 (0 .96 % ,P<0 .0 1) ;复发组房室结快径与慢径有效不应期之差为 (4 7± 2 5 ) ms,未复发组为 (12± 4) ms (P<0 .0 5 ) .结论 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后存在残余慢径传导 ,出现房室结回波 ,释放射频能量时无加速性结性心动过速及残余慢径有效不应期长与复发 AVNRT有关 .  相似文献   

9.
探讨射频消融(radiofreqency  catheter ablation, RFCA)房室结慢径终点、快径前向传导功能与心动 过速复发率的关系。方法:对76例经系统电生理检查、RFCA证实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tachy- cardia,AVNRT)的患者根据消融终点分为三组:①A组,为44例慢径消融后慢径完全消失病人;②B组,为17例慢 径消融后慢径尚残存,但无心房回波病人;③C组,为15例慢径消融后慢径残存且有心房回波病人。对以上三组 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慢径消融终点、房室结快径传导功能及复发率三者关系。结果:①A组和B组,慢径 消融后其快径前传功能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明显缩短,随访期间无心动过速发作;②C组,慢径消融后其快径前 传功能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缩短不明显,随访期间有5例复发心动过速。结论:房室结双径路是彼此关联的两 条径路,功能慢径的存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快径的传导功能;AVNRT慢径消融最好达到慢径消失,若慢径残 存,亦应消融到无心房回波和快径传导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合并有房室结双径路(AVNDP)的电生理特征和射频消融术式的选择。方法对64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进行电生理检查,观察PSVT发作时传导的顺序,然后进行消融治疗。结果640例PSVT中检出AVRT AVNDP 68例,检出率为10.625%; 8例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并对此类患者进行慢径消融治疗。随访所有患者均无复发。结论AVRT合并AVNDP者阻断房室旁道是消融成功的关键。房室旁道作为旁观者时也应作房室旁道消融。如仅有AH跳跃但无心动过速者,无需接受房室结改良。  相似文献   

11.
房室结多径路合并多种类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房室结多径路 (MAVNP)合并多种类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的诊断和射频消融治疗对策。方法 分析行心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的AVNRT患者 3 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诊断为MAVNP合并多种类型AVNRT ,其发生率为 8.6% ,均经射频消融慢径成功根治。结论 MAVNP合并多种类型AVNRT可有多种表现 ,需详细的电生理检查并仔细鉴别方能确诊 ,射频导管消融仍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房室结慢径消融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十分有效的方法 ,但是有造成房室阻滞的危险。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开展射频消融术消融慢径出现房室阻滞患者的一些心内电生理指标 ,并与没发生阻滞者作对比 ,冀能在射频能量释放前预测房室阻滞发生的可能性。资料和方法   1 5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患者 ,均为我院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 ( 1 997年 7月— 2 0 0 0年 4月 ) ,其中男性 9例 ,女性 6例 ,年龄 1 6岁~ 54岁 ,慢快型AVNRT的诊断通过程序心房刺激S1S2 每缩短1 0ms,A2 H2 跃增 50ms或以上 ,诱…  相似文献   

13.
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0例,5例阻断逆向性传导快通过,15例阻断慢通道。1例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余射频消融后无严重并发症。不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随访4W~12W均未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心房下起搏消融房室结慢径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自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有7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入院接受射频消融术,其中62例慢快型AVNRT和1例慢慢型AVNRT患者(对照组)在窦性心律下进行慢径消融,6例快慢型AVNRT及另4例慢慢型AVNRT患者在持续心房起搏(心房起搏组)并保证快径1:1前传的情况下进行慢径消融.结果对照组和心房起搏组在放电次数、操作时间、急性期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3±1.1)次vs(3.2±1.0)次、(63±21)minvs(59±19)min和100%vs100%,P〉0.05,两种消融方法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心房下起搏消融房室结慢径有效且可行,可作为治疗AVNRT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研究和评价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房室结返型心动过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病例来源于1993年4月至1997年4月在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心动过速病人,共28例,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12至67岁,患者均经心电生理盐证实后行射频导管消融。结果:所有患者经射频导管消融后均获成功,随访3~6个月无1例复发,1例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射频过程中出现交界性心律并逐渐减少是成功的征象,消融治疗房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能量、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手术成功率和复发率.方法自2000年3月~2002年1月对26例频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采用下位法消融.能量从10 W开始,无效则按每5 W逐渐递增,限定最大能量为35 W进行消融慢径改良房室结功能.结果 26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释放能量10~35 W,平均24.5 W±7.4 W.术中2例出现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中止消融后消失.术后3~20个月随访,无1例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术后2例复发,经再次消融慢径成功.结论采用低能量下位法消融慢径改良房室结功能,疗效满意,安全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逆向型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征。方法:对150例房室结双径路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行常规高右房递增起搏(S1S1)及程序刺激(S1S2)和右心室心尖部递增起搏及程序刺激。结果:18例(12%)出现逆向型房室结双径路,右室S1S1起搏时发生经慢径逆传的S1S1周长为(430±57)ms,快、慢径逆传的V-A值差为(150±56)ms,右室S1S2刺激发生快、慢径跳跃时S1S2间期为(330±58)ms,V-A值延长(170±65)ms。当心室激动经快径逆传时HBE上的A波较CSp上A波早(20±9)ms,经慢径逆传时CSp上A波较HBE上A波早(10±9)ms。其中16例激动经慢径逆传时仅能逆传1~2个心室激动就发生阻滞,仅2例在右室S1S1刺激时可持续经慢径逆传。所有18例均可见逆向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室回波。18例中,14例发生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例发生慢-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仅2例为典型的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结论:房室结双径路患者的房室结内慢径虽有逆传功能,但绝大多数病例慢径的逆传功能脆弱,慢径有逆传功能并不意味着就能发生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窦性冲动沿房室结双径路同时前传导致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机制,探讨房室结快、慢径同时传导的影响因素。方法:56岁男性患者,室上性心动过速无休止发作,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心电生理检查明确心律失常性质,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结果:心动过速时,记录食道电图P波后两个QRS波群呈P-QRS1-QRS2型;希氏束电图示A-H1-V1-H2-V2,心房激动沿双径同时前传时快径文氏或高度阻滞、慢径不典型文氏阻滞;心房内电生理刺激诱发出1∶2房室激动现象,呈S-A-H1-V1-H2-V2;快径不应期430 m s,慢径不应期260 m s;房室结区无室房逆传功能。P-P间期≤0.72 s,1∶2房室传导多见。射频消融改良慢径后,心动过速终止,房室传导为1∶1。随访3月未再发作心动过速,心脏结构与功能正常。结论:房室结双径路同时前传窦性冲动引起心动过速为非折返性心动过速。快/慢径前传不应期、传导时间差异及房室结区无室房逆传特性、窦性频率变化可能是窦性冲动能否同时沿双径路前传双重激动心室的影响因素。射频消融可根治此类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9.
完全性房室阻滞(Completeatrioventricularblock,CAVB)是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nodalreen tranttachycardia,AVNRT)的严重并发症 ,发生率为0 %~3 % ,多发生于消融过程之中。本组报道3例AVNRT患者在慢径消融术后出现的晚期CAVB。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96年8月至1998年12月本院对60例AVNRT患者进行房室结慢径的射频消融治疗 ,其中3例于术后第2~3天发生CAVB。3例患者(男…  相似文献   

20.
作者采用射频消蚀房室结慢径治疗3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28例首次消蚀成功,2例再次消蚀成功。其中单纯消蚀慢径25例,慢径和逆传快径同时消蚀4例,1例发生暂时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平均随访10.9±8.8个月,未见复发。本文对慢径消蚀定位方法、预测消蚀成功的标志及房室传导阻滞的预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