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巨细胞病毒感染对孕妇及胎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妇巨细胞病毒感染对胎儿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和PCR法,对280例孕妇的血清同时进行检测,ELISA检测HCMV-IgM、PCR法检测HCMV-DNA。结果1·HCMV-IgM阳性17例,阳性率为6·07%。PCR法检测血清HCMV-DNA,阳性44例,阳性率为15·71%。ELISA法和PCR法检测同时阳性为6例,280例孕妇HCMV感染阳性共计55例,阳性率为19·64%。2·对55例HCMV感染( )孕妇和27例感染(-)孕妇的胎儿脐血应用ELISA和PCR法检测,观察孕妇的妊娠结果,追踪HCMV感染孕妇的婴儿近期发育情况。55例HCMV感染( )孕妇的胎儿脐血HCMV-IgM和HCMV-DNA阳性14例,阳性率即为宫内传播率,为25·45%。27例感染(-)孕妇的胎儿脐血HCMV-IgM,HCMV-DNA均阴性。对HCMV感染阳性及阴性的母儿HCMV感染情况相关观察,有显著性差异。3·14例先天感染儿中畸胎2例,1例为小头畸形,另1例唇裂。4·随访HCMV感染( )孕妇的婴儿31例中,3例感染儿发育异常,异常率为9·67%,27例无先天感染儿随访中未见异常,先天感染儿发育异常显著高于无先天感染儿(P<0·005)。结论HCMV感染在本地区的感染较严重,对计划生育中的优生优育影响较大,本文结果为提高预防HCMV感染有积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方超平  王杨  沈茜  张军  张倩  李闻捷 《检验医学》2007,22(5):585-588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人巨细胞病毒(HCMV)DNA含量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受者HCMV激活感染中的诊断价值和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变化与HCMV激活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F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llo-PBSCT后受者HCMV DNA和抗HC-MV lgM抗体;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淋巴细胞亚群。结果39例allo-PBSCT受者中19例检出HCMV DNA(〈30 d的有5例,2-3个月的13例,〉100 d的1例)。HCMV感染后血清HCMV、IgM阳性检出率非常低(4/19),且出现时间较晚。移植后早期HCMV DNA阳性组与阴性组及健康组比较CD4^+细胞、CD19^+细胞及CD4/CD8比值显著下降,CD8^+细胞和CD16+56^+细胞升高。HCMV阳性患者CD4/CD8比值在感染前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llo-PBSCT后HCMV活动性感染易发生于allo-PBSCT后早、中期,高峰期在移植后30-60 d;HC-MV活动性感染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互为因果,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人巨细胞病毒(HCMV)DNA含量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受者HCMV激活感染中的诊断价值和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变化与HCMV激活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F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llo-PBSCT后受者HCMV DNA和抗HC-MV lgM抗体;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淋巴细胞亚群。结果39例allo-PBSCT受者中19例检出HCMV DNA(<30 d的有5例,2~3个月的13例,>100 d的1例)。HCMV感染后血清HCMV、IgM阳性检出率非常低(4/19),且出现时间较晚。移植后早期HCMV DNA阳性组与阴性组及健康组比较CD4 细胞、CD19 细胞及CD4/CD8比值显著下降,CD8 细胞和CD16 56 细胞升高。HCMV阳性患者CD4/CD8比值在感染前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llo-PBSCT后HCMV活动性感染易发生于allo-PBSCT后早、中期,高峰期在移植后30~60 d;HC-MV活动性感染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互为因果,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中Ⅱ型单纯疱疹病毒核酸(HSV 2-DNA)的数量与宫内感染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对31例HSV 2-IgG阳性的晚期妊娠孕妇血清及其新生儿脐血HSV 2-DNA含量进行检测。结果:31例HSV 2-IgG阳性孕妇中有27例血清HSV 2-DNA阳性,含量为1.0×103~5.4×105copies/mL,新生儿脐血HSV 2-DNA阳性7例,宫内传播率为25.9%(7/27),7例发生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孕妇血清HSV 2-DNA含量均>5.3×104copies/mL。结论:孕妇血清中HSV 2-DNA含量升高是胎儿发生Ⅱ型HSV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FQ-PCR可以准确检测血清HSV 2-DNA的含量,提示体内复制和宫内感染情况,对于临床诊断与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胎儿豆纹动脉血管病的产前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意义。方法对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行产前血清学抗体检查、超声及磁共振检查诊断的3例双侧大脑豆纹动脉血管病胎儿的超声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结合新生儿临床及致畸病原体感染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分析。结果产前与产后超声及临床检查结果:(1)产前超声检查:3例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心包积液;其中2例(例1和2)侧脑室轻度扩张和室管膜下少量出血;1例(例3)双侧脑室扩张,左侧脑室内出血,伴二、三尖瓣反流和双眼白内障,产前超声均诊断为胎儿豆纹动脉血管病。(2)孕妇血清抗体检测:3例中2例(例1和3)孕妇致畸病原体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未见异常,1例孕妇(例2)致畸病原体血清抗体检测阳性。(3)新生儿相关检查:1例(例3)新生儿致畸病原体血清抗体检测呈阳性,双眼晶状体混浊,听力损伤;1例(例3)新生儿致畸病原体血清抗体检测呈阳性,双侧视网膜出血,高胆红素血症,窦性心率过缓。(4)引产胎儿未进行尸检。结论产前超声声像图可清楚显示胎儿豆纹动脉血管病,产前超声提示豆纹动脉血管病而无其他异常超声表现,孕妇致畸病原体血清抗体检测阴性的胎儿其宫内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胎盘屏障对仅HBsAb阳性孕妇及患乙肝孕妇的胎儿影响,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保护性抗体通过宫内传播的规律,为预防和阻断HBV的宫内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ELISA法检测173例孕妇及新生儿脐血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并随访至6月龄,PCR法对30例乙肝大三阳孕妇的血清HBV-DNA定量检测。结果 52例仅HBsAb阳性孕妇,新生儿脐血86.5%HBsAb阳性;患乙肝孕妇121例,宫内感染率4.1%;大三阳的孕妇30例,宫内感染率13.3%,乙肝小三阳孕妇70例,宫内感染率1.4%,其中30例大三阳孕妇均查DNA滴度,DNA108的孕妇,新生儿宫内感染几率明显升高。结论仅HBsAb阳性孕妇新生儿绝大部分可以通过胎盘获得免疫。患大三阳的孕妇感染新生儿比率明显高于患乙肝小三阳的孕妇,并与DNA滴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系已知的最主要的先天性微生物致畸因子之一,孕期的原发性感染、重复性感染和激活性感染均可引起胎儿的宫内感染造成流产、死产和胎儿畸形。作于2002年1月~2005年10月对有死畸胎产史妇女48例进行血清HCMV-IgM抗体及FQ-PCR DNA检测,总结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荧光定量PCR在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监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FQ-PCR检测102例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感染孕妇血清及其新生儿脐带血的HBV DNA,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感染孕妇血清及其新生儿脐带血的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结果 新生儿脐带血的HBVDNA阳性率为16.7%(17/102),高于脐带血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阳性率(10.8%,11/102)P<0.001;102例乙肝孕妇中有29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其新生儿脐带血HBV DNA阳性率为48.3%(14/29),高于孕妇HBeAg阴性组的阳性率(4.1%,3/73)P<0.001,新生儿脐带血的HBV DNA阳性率随孕妇HBVDNA含量增加而增加(P<0.001).结论 FQ-PCR检测新生儿脐带血HBV DNA是诊断乙肝宫内感染的良好而敏感的筛选指标;孕妇血清HBV DNA高含量是乙肝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9.
报道5例孕妇胎儿宫内输血的护理经验。5例孕妇因胎儿腹水、胸腔积液、母儿ABO血型不合致胎儿中重度贫血需胎儿宫内输血,其护理要点包括:做好胎儿宫内输血前准备,孕妇心理护理,减轻其心理压力;胎儿宫内输血时,护士密切监测孕妇病情,并陪伴孕妇给予安慰,减轻其恐惧心理;输血后5周内严密监测孕妇及胎儿宫内情况,产后1年内定期检查和电话随访指导。1例孕妇(孕28周)于输血后1个月因胎儿全身性水肿,家属要求引产终止妊娠;4例孕妇输血后无发生感染、流产、胎死宫内等并发症,胎儿腹水、胸腔积液减少或消失,胎儿贫血改善;4例新生儿出生后随访体格生长和神经发育各项指标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定量检测疑似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婴儿尿液及对应母亲乳汁中HCMV DNA,评估两者在诊断HCMV感染中的价值,并比较两者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51例疑似HCMV感染的婴儿,收集其新鲜尿液及对应的母亲乳汁,分别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FQ-PCR)检测HCMV DNA。结果:51例疑似HCMV感染婴儿尿液中,有49例检测出HCMV DNA,阳性率为96.0%(49/51)。51份婴儿母亲乳汁中,有37份检测出HCMV DNA阳性,阳性率为72.5%(37/51)。对37例尿液与乳汁HCMV DNA均为阳性的患儿,分别对尿液与乳汁HCMV DNA浓度取对数,将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332(P<0.05)。结论:婴儿尿液中HCMV DNA检测对于婴儿HCMV的感染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对其母乳HCMV DNA检测,可以发现婴儿尿液和母乳HCMV DNA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类巨细胞病毒 (humancy tomegalovirus ,HCMV)先天性感染的敏感指标。方法应用病毒分离培养、ELISA及PCR技术检测原发感染或继发活动性感染孕妇羊水中的HCMV、HCMV IgM、HCMV DNA以及羊水沉渣中的HCMV DNA。结果93例羊水上清液标本分离培养出HCMV 5 2例 ,HCMV IgM 11例 ,HCMV DNA阳性 78例 ,阳性率分别为 5 5 .8%、11.6 %和 83.9%。羊水沉渣HCMV DNA阳性 5 4例 ,阳性率 5 8.1% ,与羊水上清液HCMV分离培养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χ2 =1.78,P >0 .0 5 ) ,但显著高于羊水HCMV IgM抗体的检测 (χ2 =9.2 7,P <0 .0 5 )。而羊水上清液的HCMV DNA检测率均显著高于其他指标的检测 (P <0 .0 5 )。结论羊水上清液HCMV DNA的检测可为先天性HCMV感染的产前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 Ig和补体在胎膜早破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对 30例胎膜早破孕妇血清、脐血中 Ig和补体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早破水胎儿脐血 Ig A、Ig M、C3 和 C4含量显著降低 ,与母血比较 P<0 .0 1 ,与正常组脐血比较 ,Ig A和 Ig M明显升高 ,P<0 .0 1。结论 测定胎膜早破孕妇血清和脐带血 Ig及补体对临床监测胎儿宫内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进一步探讨人巨细胞病毒 (HCMV)感染与慢性肾盂肾炎的关系及同时检测 HCMV抗原、抗体和 DNA三项指标的意义。方法 对 95例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和 83例正常对照 ,分别用免疫斑点法测尿中 HCMV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测血清中 HCMV抗体 (Ig G型 ) ,聚合酶链反应 (PCR)测尿中 HCMV- DNA。结果 患者组 HCMV抗原、抗体 (Ig G型 )及 DNA阳性率分别为 5 5 .8% ,82 .1 % ,2 4 .2 % ,抗体 (Ig G型 ) S/N值 (标本 45 0 nm吸光度 /阴性对照 45 0 nm平均吸光度 )为 3 .40± 0 .86 ,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三项指标的出现并非完全一致。结论  HCMV感染可能与慢性肾盂肾炎有关 ,三项指标同时检测可能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胎儿宫内输血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0例因各种原因引起胎儿严重贫血的孕妇进行宫内输血,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10例手术成功,均未发生感染、穿刺点出血、脐带血肿、胎盘早剥等并发症,1例术后第2天胎心缓慢,1例术后第2天未输血胎死宫内,1例术后1周胎死宫内,6例存活,1例继续妊娠中。[结论]充分完善术前准备、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严密监测胎心音情况;术后密切监测孕妇宫缩和胎心音,加强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胎儿宫内输血的成功率,改善胎儿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BV宫内垂直传播与母体、胎儿HBeAg的关系及胎盘CD35表达。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HBsAg阳性的产妇共12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脐血HBeAg结果分为HBeAg阳性组(58例)以及HBeAg阴性组(63例),另选择HBsAg阴性孕妇50例为对照组。统计发生宫内垂直传播发生率。分析孕妇HBeAg阳性、新生儿脐血HBeAg阳性、孕妇HBV DNA阳性宫内感染率。比较三组脐血细胞因子水平。分析孕妇HBeAg阳性与新生儿HBeAg阳性的关系。检测胎盘CD35表达。结果 16例发生宫内垂直传播,感染率13.2%。孕妇HBeAg阳性宫内感染率显著高于阴性,新生儿HBeAg阳性者宫内感染率显著高于阴性者,孕妇HBV DNA阳性者宫内感染率显著高于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组新生儿脐血IL-2、INF-γ水平显著下降,IL-4及IL-6显著升高,与HBeAg阴性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HBeAg阳性与新生儿HBeAg阳性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r=0.791)。CD35主要表达在绒毛膜毛细血管的红细胞膜,人胎盘滋养层、间质细胞中无CD35表达。结论母体HBeAg阳性与新生儿HBeAg阳性有显著的相关性;母体HBeAg阳性与宫内垂直传播有关;HBeAg阳性新生儿体内免疫失衡。  相似文献   

16.
应用放射免疫(RTA)、酶联免疫(ELISA)和乙肝病毒 DNA 分子杂交方法,作者研究了 HBsAg阳性孕妇血清的传染性和胎儿宫内感染情况。结果显示,HBcAg 阳性孕妇血清有较大的传染性,其胎儿宫内感染率较高。作者提出了 HBsAg 阳性孕妇所生婴儿的保健与护理,以及产科如何阻断 HBV 传播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检测人巨细胞病毒 (HCMV)感染的套式 PCR方法并探讨常见性病患者 HCMV的感染情况。方法 在 HCMV IEA基因内自行设计两对引物 ,建立套式 PCR检测 688例常见性病患者及 1 38名健康献血员血液HCMV- DNA,同时应用捕获 ELISA检测 HCMV- Ig M。结果 性病患者 HCMV- Ig M及 DNA阳性率分别为 34.74%和39.53% ,与对照组 (8.0 0 %、1 0 .1 4 % )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从性病类型来看 ,梅毒患者 HCMV感染率最高 ,其 HCMV- Ig M及 DNA阳性率分别达 46.80 %、51 .90 % ;从年龄分组看 2 6~ 35岁组为 HCMV感染高峰组 ,HCMV- Ig M及 DNA阳性率分别达 40 .2 0 %、46.62 %。结论 性病患者易发生活动性的 HCMV感染 ,性接触也是成年人之间 HCMV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套式 PCR是一种临床检测 HCMV的快速有效手段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阻断HBsAg阳性孕妇乙型肝炎病毒 (HBV)宫内感染的疗效。 方法 86例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预防组 (46例 )和对照组 (40例 )。预防组自 2 8周开始每 4周肌注 1次HBIG(2 0 0U)直至分娩。对照组不用上述药物。新生儿出生后检测HBsAg。 结果预防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为 4 .3%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 2 .5 % (P <0 .0 5 )。HBeAg阳性和阴性孕妇均可发生宫内感染 ,HBV DNA阴性孕妇均未发生宫内感染。结论产前应用HBIG可降低HBV宫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刘孟涓  李秋红  李春莉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1):1563-1566,1570
目的 对孕妇和婴儿不同类型标本中人巨细胞病毒(HCMV)DNA的检出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尽早有效地检出HCMV DNA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5月至2020年7月在该院检验科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HCMV DNA检测的临床标本共2451份,对不同标本来源人群、不同类型标本的HCMV DNA检出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孕妇的HCMV DNA的总体检出率为3.80%,<35岁和≥35岁两个年龄段孕妇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6个月婴儿的总体检出率为9.63%;不同性别婴儿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母亲乳汁外,全血、血清、尿液标本的检出率在新生儿(<28 d)和28 d至6个月婴儿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的标本中,乳汁的检出率最高(78.49%),其次为脐血(20.00%)和尿液(6.82%),而羊水检出率最低(1.17%),脑脊液标本仅有1份且未检出.若同一婴儿采集多种类型的标本,母亲乳汁标本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尿液和血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若同一孕妇中采集多种类型的标本,乳汁标本的检出率也高于其他类型标本(P<0.05).结论 孕妇和婴儿各年龄组的各类标本中,母亲乳汁标本的HCMV DNA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标本.因此对于血、尿HCMV DNA阴性而又高度疑似HCMV感染的孕妇或婴儿,建议采集乳汁标本进行检测,这有助于临床早期对HC-MV DNA的检出.  相似文献   

20.
献血者巨细胞病毒DNA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lomegalovirus,HCMV)属疱疹病毒科,为双链DNA。人感染HCMV后,一般表现为亚临床症状,HCMV呈潜伏状态存在于体内,在感染者免疫力低下时被激活,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中,从而导致多种临床症状,如孕妇感染可致胎儿畸形、脑积水等先天缺陷,神经系统受损可致耳聋等后遗症,是器官移植失败和艾滋病患者并发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对非免疫缺陷患者可引发长期感染而致感染细胞的转化、畸形和癌变。近年来资料表明,输血是传播HCMV的途径之一。在欧美、日本及我国台湾等地均发生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患者因输血感染HCMV而死亡的例子。因此对献血者作HCMV的筛选很有意义。笔者选用灵敏度高的PCR法对212例献血者进行HCMV DNA的检测,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