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血吸虫病并发胃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1963年10月-1996年12月收治的各种类型胃恶性肿瘤3721例进行了治疗,其中施行了手术治疗者3684例。手术切除胃的标本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胃血吸虫病并发胃癌者27例,其发病率为0.73%。  相似文献   

2.
单发性胃神经纤维瘤的诊断与治疗(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发性胃神经纤维瘤临床颇为少见,术前诊断困难。本组6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作者提出,为避免误诊,在诊断方面除了主观上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外,超声胃镜检查应作为首选。免疫病理学检查对于确定诊断则更为可靠。本组有5例进行了免疫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标记结果均符合胃神经纤维瘤的诊断。此外,本文还结合文献就单发性胃神经纤维瘤的分类、鉴别诊断、特殊表现以及手术方法的选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婴儿胃畸胎瘤七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我院收治的7例胃畸胎瘤患者。7例中最小2天,最大7个月,年龄在1个月之内有4例,7例患儿X线腹部平片仅3例见钙化影,3例行CT扫描的患儿可清晰地显示钙化影及肿瘤内部的分隔,病理:7例中5例为不成熟畸胎瘤,2例成熟畸胎瘤,7例患儿均行单纯肿瘤切除加胃修补成形术,疗效较好,未出现并发症,随访5例患儿,最长达5年,无1例复发及恶劣,作者就胃畸胎瘤的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认为CT扫描有助于胃畸胎瘤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网膜肿瘤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网膜肿瘤12例报告孟庆晨我院自1980年~1993年12月,手术治疗原发性网膜肿瘤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最小1.5月,最大56岁。12例均手术切除,病理诊断为:大网膜畸胎瘤3例,大网膜纤维血管瘤、炎性假瘤、包虫病、囊肿、粘液瘤各1例;小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胃神经鞘瘤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4例胃神经鞘瘤患者临床及诊疗资料。结果:4例患者术前均行胃镜及腹部CT检查(肿瘤直径均<3 cm),仅1例诊断为胃神经鞘瘤;联合腹腔镜及胃镜切除肿瘤,术中快速病理报告均诊为胃间质瘤;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时间(83±1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3±10)m L;无出血、狭窄等并发症;随访未出现复发及转移。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胃神经鞘瘤。结论:腹腔镜联合胃镜对直径<3 cm的胃神经鞘瘤是安全可行的,但术前诊断率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动脉血栓形成与血液高凝状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常情况下,动脉血栓多为继发性,对于不伴有动脉原发疾病的血栓,文献报道很少。作者于1994年1月至1995年12月,共收治了3例原发性动脉血栓患者。均有动脉缺血的临床表现,经各项检查均证实为动脉血栓,对溶栓治疗有较好效果。作者就原发性动脉血栓形成的概念、病因、诊断及治疗进行了讨论,认为血液高凝状态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睾丸扭转12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睾丸扭转临床少见。作者曾收治睾丸扭转12例13例,有6例睾丸获救,切除7侧,均行手术治疗。其中8例术前均发生误诊,作者认为睾丸核素显像,B超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睾丸扭转作出早期诊断很有帮助,尤其是睾丸核素显像,睾丸扭转典型的表现为放射性分布缺损,作者还就睾丸扭转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黏膜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患者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9月铜陵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首次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HGIN,且均接受根治性手术和/或内镜下治疗后取得完整病变组织学病理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中,7例(10.0%)术后病理维持HGIN的诊断,3例(4.3%)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黏膜慢性炎,1例(1.4%)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其余59例(84.3%)术后病理诊断为腺癌。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29)、EUS评估黏膜下层侵犯可疑(P0.001)、胃周淋巴结肿大(P=0.029)是术前诊断过低的重要危险因素。笔者团队制定了一个基于内镜下诊断、影像学评估和CEA血清水平等临床特征的决策树,以用于胃内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为HGIN的外科治疗方案选择。结论:基于近年来内镜诊疗技术的进展,对于活检病理诊断为HGIN的胃黏膜病变患者,应遵循个体化外科精准治疗原则,避免过度治疗和治疗不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淋巴结阳性胃癌D2和D3胃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与提高患者牛存率密切相关。在日本大多数病人常规行根治性胃切除加扩大淋巴结清扫术。然而在西方国家的研究结果却显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并指出如此高的发病率对患者益处不大。为此,作者研究的目的旨在阐明淋巴结阳性胃癌行根治性胃切除加扩大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的特点。资料和方法:作者对1975至1990年所施行的根治性胃切除加扩大淋巴结清扫术的DZ和D3共24例经病理证实为淋巴结阳性胃癌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大小、形态及组织类型;浸入深度、淋巴结转移的数铭和月度…  相似文献   

10.
胃嗜酸性肉芽肿2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胃嗜酸性肉芽肿属少见。我们近9年中共手术治疗20例,均经病理证实。同期有病理诊断的各种胃手术共1964例,胃嗜酸性肉芽肿所占的比率约为1%。该病误诊误治率较高。我们认为仔细询问病史,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及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是明确此病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自1991年11月至1992年11月,作者应用双介入栓塞方法治疗了12例肝功能Ⅲ级伴急性食管胃底曲线静脉大出血患者,急性期止血均获成功,10例部分脾栓塞术,后患者的脾功能亢进均达治愈或改善,双介入栓治疗后,患者肝功能都不同程度的改善或提高,本文除就双介入栓塞治疗急性食管胃底曲线静脉止血的机理进行讨论外,还就双介入栓塞中的门静脉压力变化,PSE后的脾脏组织病理学、外周血象改变、肝功能及并发症等问题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关于肿瘤相关胃结肠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4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诊治的4例肿瘤相关胃结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患者为女性,1例患者为男性,平均年龄61岁,4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腺癌所致的胃结肠瘘.主要临床症状有腹泻3例、粪样呕吐3例、体重下降4例、腹痛4例.术前诊断胃结肠瘘的方法包括胃镜3例、结肠镜1例、钡灌肠1例、上消化道造影2例.结果 4例患者均施行了肿瘤及胃结肠瘘切除手术,2例根治性切除,2例姑息性切除.术后病理均提示低分化腺癌,3例患者进行了CDX-2,CK20免疫组化检查辅助判断肿瘤来源.术后1例患者出现胃排空障碍,DIC,心功能衰竭并死亡,2例出现吻合口瘘,存活患者均接受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联合化疗.结论 内镜检查及消化道造影是胃结肠瘘诊断主要依据,胃结肠瘘区域应完整切除,一期肠造口可能更加安全,但这一结论还需进一步研究.根据病理特点、免疫组化CDX-2 、CK20染色推断肿瘤来源,并进行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叶圣诞曾和平王世伟汤日文我科从1986年1月~1996年12月共收治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13例,皆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7例,女6例。年龄最小33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55.5岁。1...  相似文献   

14.
胃类癌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类癌的诊断、病理学特点及治疗选择。方法对1980~2000年经手术和病理诊断的胃类癌22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2例中8例术前经胃镜活检确诊,3例术中经快速病理诊断,11例为术后病理证实。全组均予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局部切除,8例行胃大部切除术,10例为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1例为全胃切除术,1例做了全胃切除加肝左叶切除术。随访1~10年,死亡9例,其中6例死于类癌复发伴广泛转移;1例伴有胃腺癌者死于胃腺癌复发和转移;1例术后经支气管镜证实合并支气管类癌,而后死于肝转移。结论胃镜检查是术前发现胃类癌的重要手段,病理学诊断是最后确诊的主要方法。胃类癌的治疗取决于肿瘤的大小、浸润程度及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5.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七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治经验,作者从病理生理、病因、致病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对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进行了探讨。作者1984年至1996年收治了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7例,全部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本组7例患者经手术及抗凝治疗,其中5例治愈,2例死亡。作者认为此病大多数以急腹症就诊,术前要做出正确诊断有一定难度。对可疑病例必须进行严密观察及适时开腹探查。为降低死亡率,必须彻底切除包括外观正常但含有血栓系膜的肠袢,此外应早期、足量给予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6.
壶腹癌根治术临床上多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但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尤其全身条件较差的高龄患者,难以耐受该手术。我院近年收治的12例壶腹癌患者采用局部切除,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资料: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65~79岁,平均67岁。病程2~4个月。临床上均以梗阻性黄疸为主要症状。术前B超、CT诊断为壶腹占位性病变。全组病例均施手术。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住院期间无1例死亡。病理诊断:8例腺癌,3例乳头状癌,1例粘液癌。出院后7例获得化疗。全组随访有7例生存4~6年。  手术方式: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镜下活检诊断高级别胃上皮内瘤变(HGIN)与手术后病理的关系。方法 2010年2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行胃镜活检诊断为HGIN,并在1个月内接受手术治疗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和对比患者术前胃镜下活检结果以及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结果胃镜下检查显示,浅表隆起糜烂型22例,息肉型13例,溃疡型27例,病灶部位:胃窦21例(33.87%),胃体14例(22.58%),贲门10例(16.13%),胃角12例(19.35%),胃底5例(8.06%)。术前胃镜活检检查发现62例均为HGIN,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25例,原位癌患者37例,术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显示:62例患者中有26例符合HGIN诊断,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18例,原位癌8例,早期胃癌20例,进展期胃癌15例,低级别内瘤变1例,术前胃镜活检检查的结果和术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与治疗需多方面综合考虑,临床与病理医师仔细判断、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胃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诊断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2009年收治的32例胃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腹痛、腹部肿块、胃出血并休克、柏油样便。钡剂胃造影、BUS及CT平扫均显示胃腔内实质不能定性的肿块。纤维胃镜取部分活组织明确诊断4例,术前确诊率12.5%。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28例。所有病例均手术切除,其中胃窦部半胃切除术12例;胃部分切除术13例;胃次全切除术2例;全胃切术或根治性胃切除术5例。结论:胃神经鞘瘤无特异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确诊率低。病理组织学检查能够确诊,免疫组织化学对进一步诊断有帮助。一经确诊或胃存在实质性肿块,应及早手术治疗。根据术前患者病情及术后病灶情况,可分别选择局部切除(距病灶边缘3 cm以上)、半胃切除、胃部分切除、胃次全切除、全胃切除或根治性胃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自1991年11月至1992年11月,作者应用双介入栓塞方法治疗了12例肝功能Ⅲ级伴急性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大出血患者,急性期止血均获成功。10例部分脾栓塞术(PSE),后患者的脾功能亢进均达治愈或改善。双介入栓塞治疗后,患者肝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或提高。本文除就双介入栓塞治疗急性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止血的机理进行讨论外,还就双介入栓塞中的门静脉压力变化,PSE后的脾脏组织病理学、外周血象改变、肝功能及并发症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20.
肝结核八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者报告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结核8例,患者平均年龄26.5岁,术前仅1例疑为肝结核。3例行肝切取活检术,4例行肝叶或肝部分切除术,1例行脓肿切开引流,8例患者均获痊愈。随访结果显示:直径≤3.0cm的肝结核结节经规则化疗均可临床治愈。作者对本病的感染途径、病理分型、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总结了临床诊治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