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硅橡胶指套式抗返流装置在胆肠内引流术中的应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外科(200011)李祖怡,薛志祥,杜宽航胆道肠管内引流手术在胆、胰疾患中应用广泛,为防止术后肠内容返流感染,曾报导过多种抗返流术式,尚存在不同缺陷,如血供障碍、通畅不良、失...  相似文献   

2.
报告9例因排尿困难、反复泌尿系感染等症状,经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MCU)检查发现有后尿道瓣膜(PUV)及继发性膀胱输尿管返流(VUR)患儿,共15侧。2例经后尿道切开电灼尿道瓣膜,术后留置尿管分别治疗25和28个月,现排尿通畅;7例经尿道内窥镜电灼尿道瓣膜,术后排尿均明显改善。术后13~28个月(平均18个月),8例经MCU复查,发现只有3侧较轻的返流消失、2侧减轻。认为继发于后尿道瓣膜的膀胱输尿管返流在瓣膜切除后返流仍难自愈,建议在瓣膜切除后尽早做抗返流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胰)肠Roux-en-Y吻合双层舌状瓣加半套叠瓣膜及改进的矩形瓣,小套叠瓣膜等联合抗返流装置的效果。方法:在动物实验证实本装置具对抗1.87-5.8kPa(19.07059.14cmH2O)液体逆流压力的效果。且术后1年无逆行感染症状,并分别经1-2年解剖观察证实此装置无变性萎缩及梗阻后,临床应用38例胆(胰)空肠内Roux-en-Y吻合手术病人,术后经各种手段检测抗返流装置的抗返 效果并长期随访。结果:术后2-3年吞钡检查5例病人中,仅1例倒立位(<30度),加压时有少量钡剂返流至桥上10cm(约小套叠瓣膜处),返流装置无狭窄梗阻及变形,32例(85.1%)随访0.5-6年,均无返流性胆管炎症状,结论:本抗返流装置具有良好的抗返流效果,抗返流指数高,无狭窄,梗阻,变性,萎缩,并具有长期保持柔顺性的特点,且操作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4.
为寻求一种良好抗返流的肝肠吻合的方式,在动物试验(狗)的基础上,对4例成人胆总管囊肿行连同囊肿在内的胆总管切除,并行带蒂回盲段间置、肝管十二指肠吻合术。随访5个月至4年,经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无一例间置肠管内返流,而且病人症状全消。提出该术式提供了抗返流的生理性瓣膜,是胆肠吻合中有效的抗返流的较佳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指导股浅静脉戴戒术治疗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疗效。方法 对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63例69条肢体采用股浅静脉戴戒术,术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静脉返流,瓣环扩大及判定瓣膜的功能.指导最佳环缩位置及程度,并于术中判断瓣环及瓣膜修复情况。结果 全组病例均于术中证实,瓣环环缩适当,瓣膜开闭良好,静脉返流完全控制。结论 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使股浅静脉戴戒术更精确有效,避免了盲目环缩的位置不当、环缩程度不够、返流控制不完善等弊端。  相似文献   

6.
回肠纵行折叠抗返流方法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狗在体回肠制作了不同长度回肠纵行折叠和回肠套叠5cm乳头瓣抗返流措施的动物模型,用顺流压、返流压综合评价抗返流效果。结果回肠纵行折叠6cm的顺流压为2.38±1.33kPa,返流压为4.05±2.12kPa,是尿流改道术中最佳抗返流长度;回肠套叠5cm乳头瓣的顺流压为3.92±1.00kPa,返流压大于9.18kPa,其抗逆流作用强但顺流压较高。随访临床应用回肠纵行折叠抗返流的40例患者,术后血BUV,Cr和血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IVU除一例双肾积水外,尿液流入膀胱通畅,膀胱造影无返流。  相似文献   

7.
血管镜下股浅静脉瓣膜修复成形术12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血管镜直视下股浅静脉壁外瓣膜修复术治疗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通过血管镜从大隐静脉断端导入至股浅静脉第1对瓣膜近侧,同时阻断股总、股深、股浅静脉,应用含肝素的冲洗液建立清晰水柱,直接观察瓣膜的形态、缺损和变形的程度,对12例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实施直视下壁外静脉瓣膜成形术。结果 12例术后行静脉顺行造影证实9例患肢股浅静脉第1对瓣膜返流基本消失,3例静脉瓣膜返流明显改善,无静脉血栓和其他并发症。结论 血管镜直视下行股浅静脉瓣膜壁外修复术准确有效、微创和安全。  相似文献   

8.
经典的胆管空肠 Roux- Y吻合术后逆流感染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临床上虽有几种附加抗返流术式 ,鉴于存在实际操作上的难点 ,瓣膜血供差及可能发生狭窄、梗阻和萎缩、变性等问题 ,本文设计一种简便易行的空肠吻合口肠腔抗返流瓣成形术。临床应用 2 0例实际疗效满意 ,无并发症 ,介绍如下。1 手术方法为使胆管空肠 Y形吻合术后返流的肠内容物于其来源处阻断 ,作者将肠腔抗返流瓣的部位选在肠肠吻合口。距屈氏韧带 1 5~ 2 0 cm处沿 AB线切断空肠 (图一 ,AB空肠切断线与肠管横轴 AD线夹角45度 ) ,使切断后的近侧空肠断端成一系膜对侧…  相似文献   

9.
为证实回肠折叠包埋式输尿管抗返流的低压回肠代膀胱术的实用价值,自1992年8月-1995年1月,对12例膀胱癌患者施行回肠折叠包埋式输尿管抗返流的低压回肠代膀胱术,随访3-29个月,患者可获得近似生理状态的排尿,无尿失禁及残余尿。术后定期膀胱造影,未发现明显输尿管返流。回肠折叠包埋式输尿管抗返流吻合,操作简单,效果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探讨术中经大隐静脉行深静脉逆行造影在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下肢静脉曲张手术中经大隐静脉置造影导管,阻断股总静脉行下肢深静脉逆行造影,观察深静脉瓣膜开放及返流程度,瓣膜功能及返流判定参考Kistner分级标准。本组178条肢体,返流0级35条(19.7%),Ⅰ级33条(18.5%),Ⅱ级59条(33.1%),Ⅲ级37条(20.8%),Ⅳ级14条(7.9%)。本组均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及曲张静脉剥脱+交通支结扎术,其中15例一期股浅静脉瓣膜环型缩窄术。术中逆行造影能更好地评价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有助于明确是否需要同期瓣膜修复手术。  相似文献   

11.
综合抗返流技术在近端胃大部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综合抗返流术式在近端胃大部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2例胃底部肿瘤手术采用综合抗返流技术(A组),未行综合抗返流术的11例为对照组(B组),通过手术前后食管胃腔内测压以及24hpH测定评价抗返流效果。结果:A组术后食管体部出现新的高压区;A组患者pH<4的总时间(%)、pH<4的返流次数、>5min的返流次数和最长反流时间(min)均较B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综合抗返流术式方法简便,临床抗返流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一种新的有效术式——人工瓣膜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治疗15例的经验介绍。讨论了本术式的适应症、操作方法及要点。近期随访结果表明:本术式抗胆肠返流效果好,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优于其他类似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胃瓣膜式吻合术在下段食管癌切除术后抗吻合口反流中的作用. 方法: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对31例食管下段癌行癌肿切除,食管-胃肌瓣胃腔内瓣膜式吻合术,年龄34-76岁,男25例,女6例.其中3例食管下段癌行弓上吻合,余28例均行弓下吻合.结果:全组无近期手术死亡,无明显返酸、嗳气、烧心、胸痛等返流症状发生.术后8-14天对全部患者行上消化道造影,影像学表现吻合口处极象正常人的贲门管存在,通畅无狭窄;患者倒立位,亦无造影剂返流.术后14天至1.5年对全部患者行吻合口上5cm的食管、吻合口、吻合口下5cm的胃腔内测压及食管内24小时pH的测定并行内镜检查,结果显示食管胃吻合口上方的压力明显高于吻合口下方,24小时食管pH监测结果表明不存在病理性胃食管返流,胃镜检查全部患者吻合口上方的食管粘膜清亮、光洁,无潮红、充血、糜烂、溃疡等食管炎的征象发生.结论:食管-胃肌瓣胃腔内瓣膜式吻合术是抗食管胃吻合术后吻合口返流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抗返流管置入内引流治疗恶性胆道梗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应用抗返流管行姑息性胆肠内引流,对胆道恶性肿瘤术后返流性胆管炎的防治效果 。方法:将自行研制的抗返流装置应用于26例姑息性胆肠内引流术,观察术后返流性胆管炎的发生情况 。结果:20例得到减黄,抗返流效果确实,术后造影结果证实无返流 。结论:自行研制的抗返流装置能预防姑息性胆肠内引流术后返流性胆管炎。  相似文献   

15.
评估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4年来131例心脏手术病人麻醉中TEE监测,对术中常规排气病人,体外停机前后气体出现情况和其中38例风心病二尖瓣置换病人换瓣前后瓣膜返流等进行对比观察,气体量和返流量根据TEE所见分别分为4级和5级。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与胃食管返流之间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食返流(GER)与支气管哮喘之间的关系及制酸药物对GER的作用。方法:采用便携式24hpH值自动记录仪对20例哮喘患者进行六项返流指标监测,10例正常人作对照,并随机抽10例哮喘合并GER患者进行抗返流治疗。结果:哮喘组六项返流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 组,哮喘合并GER的发生率为70%,用H2拮抗剂对10例合并GER者抗返流治疗,治疗后各项返流指标明显降低。结论:哮喘与胃食管返流之间有密切关  相似文献   

17.
下肢深静脉返流程度与血流动力学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肢静脉疾病常见,其中血液倒流性疾病占81%,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病因已被公认,本文对下肢深静脉返流程度与血流动力学关系的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1对象和方法1.1对象下肢深静脉返流组34例(34条肢体),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龄5...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下肢深静脉瓣膜外成形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02年10月,四川省人民医院选择经静脉造影或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为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37条患肢行静脉瓣膜外成形术。结果31条患肢随访6个月至2年,疗效良好者30条,轻度肿胀1条。经彩色多普勒检查,均无返流。结论深静脉瓣膜外成形术方法简便,不需阻断、切开深静脉,只要操作正确,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9.
心脏瓣膜结构及功能严重损坏的病人,如内科疗法或瓣膜修复手术无效时,首先有效的处理方法为进行人工瓣膜替换。此项工作的先驱者应为CA.Hufnagel,1952年他治疗一严重主动脉返流的病人,曾将一甲基丙烯树脂,笼罩聚丙烯球型人工瓣置于病人的降主动脉内获得成功。不过该瓣不仅未能有效控制从主动脉弓返流的血,同时,发生术后严重血栓栓塞,此  相似文献   

20.
可控性尿流改道需制作容量适当、低压、可控的储尿囊,输尿管与储尿囊吻合的抗返流设计是一个重要方面。2004年11月至2005年10月施行的8例Tpouch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抗返流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