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综合征,主要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临床表现,发病率10~182/10万人,女性多于男性,发病率与年龄相关,60岁以后高发~([1])。神经血管压迫(neuro-vascular conflict,NVC)理论最早由Dandy于1934年提出并被广泛接纳为TN的解剖病理基础,其核心理论是责任血管压迫三叉神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预测三叉神经痛(TN)经皮球囊压迫(PBC)治疗后复发模型,分析疼痛复发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61例经PBC治疗的TN患者,以其中167例为训练集、94例为测试集;根据疼痛是否复发将前者分为复发亚组(n=95)与未复发亚组(n=72),比较亚组间基本资料,获取疼痛复发相关因素,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预测训练集和测试集PBC后PN复发的效能,比较模型在训练集与验证集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结果 训练集中,相比未复发亚组,复发亚组肥胖、合并多发性硬化症、TN病程≥5年、治疗前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疼痛分级Ⅳ或Ⅴ、非典型疼痛及球囊压迫时间>120 s者占比较高,而V3分区疼痛者占比较低(P均<0.05)。肥胖[OR=1.662,95%CI(1.176,2.350)]、合并多发性硬化症[OR=1.707,95%CI(1.195,2.439)]、TN病程≥5年[OR=2.016,95%CI(1.364,2.979)]、非典型疼痛[OR=2.551,95%CI(1.508,4.310)]及球囊压迫时间>120 s[OR=2....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血管压迫致输尿管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先天性血管压迫致输尿管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术前采用B超、静脉层路造影(IVU)、逆行尿路造影和磁共振水成像(MRU)诊断先天性血管压迫致输尿管和肾积水患者19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术中切断腔静脉后输尿管、切除异位血管和切除受压部分输尿管后作输尿管端端吻合或肾盂整形术。结果:手术证实下腔静脉压迫致输尿管梗阻8例,异位血管压迫致输尿管梗阻10例,左侧髂总动脉压迫致输尿管梗阻1例。术后3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MC)治疗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12—2020-05间在西平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PMC术治疗的19例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9例PMC术均获成功.术后发生口角疱疹5例(26.32%),头痛2例(10.53%),复视1例(5.6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PBC)治疗三叉神经痛术后无效或短期内(术后3个月内)复发的原因及再次行改良式PBC的手术策略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PBC治疗无效或短期内复发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8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6.6岁...  相似文献   

6.
显微外科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报告40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经乙状窦后进路显微外科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的手术方法。随访1-7年以上,有效率97.8%,治愈率96.8%,复发率4.6%。讨论了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显微外科神经血管减压术的优点及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7.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叉神经痛(TN)是一种顽固性面部疼痛,自从Dandy率先提出TN的神经血管压迫理论以来,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已成为治疗TN最为有效的方法。自1995年至2003年,我科采用MVD治疗TN共22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经皮微球囊压迫半月神经节术(PMC)是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有效方法。本院于2000年至今在全麻下行PMC治疗TN656例,均获满意疗效。现就PMC的麻醉方法与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术前病因诊断、手术疗效评估及术中处理要点。方法 对连续收治的45例非脑内占位引起的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采用三维稳态毁损梯度回返采集序列(3D-SPGR)序列扫描确立病因,总结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诊断依据、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和疗效评估。结果 45例均行改良微血管减压术(MVD),其中30例术前行3D-SPGR,显示病变侧神经与血管有接触关系25例,阳性率为83.3%。术前3D-SPGR阳性(25例)、术中处理责任血管后的手术有效率达100%,45例总有效率为86.7%。结论 3D-SPGR对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患者的术前病因诊断及手术适应证选择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改良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对3D—SPGR阳性的病例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三叉神经周围血管MR表现与三叉神经痛的关系,并与手术结果 进行对照,以评价MRI在显示血管性三叉神经痛致病原因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1年12月,97例本院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成像(3D-TOF-MRI)资料.结果 97例手术,结果 三叉神经被血管压迫推移14例,明显接触14例,可疑接触58例,无明确接触11例.3D-TOF-MRI显示三叉神经被血管压迫推移的13例,明显接触13例,可疑接触61例,无接触10例.结论 3D-TOF-MRI显示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和手术结果 符合率高,是目前检测偏侧三叉神经痛病因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作为查找三叉神经痛致病原因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PMC)对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应激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6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112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PMC组(58例)、微血管减压术组(MVD组,54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疗效、应激反应、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PMC组原发性三叉...  相似文献   

13.
将106Walker 256癌细胞经度注射到80只Wistar鼠T13椎体的前方, 5~ 10天后出现脊髓压迫损害。应用CT和MRI扫描对椎旁肿瘤进行了测量。电镜检查发现受压段脊髓毛细血管扩张,以后塌瘪,渗透性高,常有红细胞溢出。脊髓微血管造影发现,肿瘤压迫早期为静脉回流障碍,晚期主要是白质和灰质的缺血。脊髓水分测定,证实局部存在脊髓水肿。实验结果表明:脊髓内血循环障碍和轴索破坏是造成截瘫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正>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是一组临床疾病的总称,病因是责任血管对颅神经根进/出脑干区(root entry/exit zoo,REZ)的压迫,临床上表现为受压神经异常放电引起的功能异常。最常见的NCCs包括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和舌咽神经痛等,少见的类型如中间神经痛,前庭蜗神经压迫综合征,神经源性高血压,更罕见的如痉挛性斜颈,动眼神经麻痹,外展神经麻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四步法”机器人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1年11月20例三叉神经痛行机器人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的资料。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中位数8分(7~10分)。以“四步法”操作流程实施术前规划和手术:(1)在三维图像上初步定位;(2)在CT矢状位和冠状位图像上确定穿刺方向;(3)在MRI图像上微调穿刺路径和Meckel囊的关系;(4)低阻力穿刺。结果 2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X线侧位片球囊均呈现典型“梨形”形态。术后即刻疼痛症状均缓解,VAS评分0分17例,1分3例。术后均术侧面部麻木、术侧一半舌体深浅感觉障碍,15例术侧咀嚼肌肌力下降,1例术侧角膜反射减退,3例术后口角疱疹。术后随访3~23(10.7±5.1)月,VAS评分均为0分,无三叉神经痛复发。2例残留面部轻微麻木,余18例术后面部麻木、舌体感觉障碍、咀嚼肌无力、角膜反射减退和口角疱疹均消失。结论 采用“四步法”实施机器人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异丙肾上腺素在三叉神经痛经皮微球囊压迫(percutaneous microballoon compression,PMC)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连续收治的三叉神经痛行PMC的患者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47~70岁,ASAⅠ或Ⅱ级,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23)插管后5min泵注0.9%异丙肾上腺素0.6μg·kg~(-1)·h~(-1)使HR增快至80次/分后开始手术穿刺;对照组(n=22)在HR慢于60次/分时给予阿托品0.5mg静注。记录患者麻醉前(T0)、插管后5min(T_1)、穿刺开始时(T_2)、球囊压迫半月神经节时(T_3)、解除球囊压迫后5min时(T4)的SBP、DBP和HR。计算两组患者SBP、DBP、HR在T_2、T_3时差值的绝对值,分别记为△SBP、△DBP、△HR。记录术中窦性停搏和高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 T0、T_1时两组SBP、D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_2、T_3时研究组HR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BP、△DBP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中有2例窦性停博。研究组术中高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34.8%)vs 14(63.4%),P0.05]。结论 PMC术中使用异丙肾上腺素泵注,与使用阿托品比较,患者BP变化幅度更小,HR增快的幅度更大,为球囊压迫时的HR骤降提供了更加安全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傅林李云璋朱强我科自1987年2月至今,采用后颅凹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72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1例,女31例。年龄28岁~82岁。病程10个月~28年,疼痛部位:左侧47例,右侧...  相似文献   

18.
小肠Crohn病误诊为肠系膜上血管压迫综合征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 ,37岁 ,因“全腹部间歇性疼痛、不适 1年 ,加重 1个月”入院。近 1个月食欲减退 ,进食后上腹疼痛、腹胀伴呕吐 ,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胆汁 ,上述症状与体位无关。查体 :重度贫血貌及营养不良 ,消瘦。舟状腹 ,全腹无明显压痛 ,未触及包块 ,肠鸣音活跃。胃镜及结肠镜检查正常。胃十二指肠钡餐示 :胃和十二指肠蠕动良好 ,并有较强的逆蠕动 ,钡剂可反流入胃内 ,钡剂于空肠起始处排出受阻 ,4小时后仍不能排空。X线诊断 :肠系膜上血管压迫综合征。术前给予全胃肠外营养 (TPN)支持 1周。手术探查 :腹腔内淡黄色透明状腹水 30 0ml,距Treitz韧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经股动脉穿刺后血管闭合器、血管压迫器、弹力绷带加压法3种止血方式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121例行周围血管介入术的非下肢动脉病变患者,按照住院顺序号将患者分为血管闭合器组(n=42,应用血管闭合器进行股动脉穿刺部位止血)、血管压迫器组(n=40,应用股动脉电子压迫止血器进行股动脉穿刺部位止血)与弹力绷带压迫组(n=39,应用弹力绷带压迫进行股动脉穿刺部位止血)。比较3组患者术前、术后1 d及术后3个月手术穿刺部位及周围3 cm内股动脉最小内径及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并观察其术后1 d轻度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 d,血管闭合器组患者的穿刺部位及周围3 cm内股动脉最小内径小于血管压迫器组和弹力绷带压迫组患者,且血管压迫器组患者的穿刺部位及周围3 cm内股动脉最小内径小于弹力绷带压迫组患者(P<0.05)。术后1 d,血管闭合器组、血管压迫器组患者穿刺处范围内最小内径处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均低于弹力绷带压迫组患者(P<0.05)。术后3个月,血管闭合器组患者的穿刺部位及周围3 cm内股动脉最小内径小于弹力绷带压迫组患者;血管闭合器组患者穿刺处范围内最小内径处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低于血管压迫器组、弹力绷带压迫组患者,且血管压迫器组患者穿刺处范围内最小内径处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低于弹力绷带压迫组患者(P<0.05)。术后1 d,3组患者的轻度及严重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动脉穿刺后3种止血方式均影响穿刺部位附近的血管内径及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血管闭合器对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情况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血管压迫器,弹力绷带加压法对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20.
<正>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以头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多支分布区域反复短暂发作电击样或针刺样剧烈疼痛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发作于病人说话、咀嚼、刷牙、面部冷热刺激时~([1-3])。除药物治疗外,目前常见的外科治疗TN的方法有微血管减压术(microvescular decompression,MVD)、射频热凝术(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RFT)、球囊压迫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