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肠癌患者骨髓转移癌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大肠癌患者骨髓转移癌细胞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膜上皮抗原(epithelialmembraneantigen,EMA)单克隆抗体为探针,对70例大肠癌患者进行骨髓中转移癌细胞的检测。结果 70例中查出路癌细胞者39例,阳性率为55.7%,骨髓内癌细胞的阳性率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临床病理分期有关,腺癌,粘液癌,低(未)分化癌骨髓内转移癌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47.9%,68.7%,83  相似文献   

2.
胃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上皮、20例异型增生、108例胃癌组织及47例相应癌转移淋巴结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胃黏膜和异型增生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4/20)和70%(14/20),均呈弱阳性表达;胃癌组织MMP-9表达阳性率为88.9%(96/108),显高于前两(P  相似文献   

3.
残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残胃癌吉转移规律及其合理的根治术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1979年3月至1997年9月收治的64例残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手术及其疗效。结果 本组残胃癌患者64例,占同期手术病人的2.1%。其中包括治愈性切除者30例,其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第1组59.1%、2组33.3%、3组80.0%、4组46.7%、7组25.0%、8组36.4%、9组40.0%、10组60.0%、11组72.3  相似文献   

4.
胃癌及癌前病变碱性磷酸酶细胞化学观察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方法,观察113例胃粘膜碱性磷酸酶的AKP的分布特点,其中有95例阳性,阳性率为84%。在单纯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其阳性率分别为14.3%、100%、88.5%和78.6%;在不同类型胃癌、高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和粘液细胞癌的阳性率分别为100%、72.7%42.0%和60%。  相似文献   

5.
Ⅰ期乳癌骨髓微小癌转移及nm23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Ⅰ期乳癌患者原发癌的nm23表达及其与骨髓小癌转移(BMM)的关系,方法 以抗上皮细胞膜及nm23-H1单克隆抗体为探针,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52例Ⅰ期乳癌患者进行BMM及乳癌原发灶nm23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在Ⅰ期乳癌中,19.2%(10/52)存在BMM;在低分化乳癌组中,BMM的阳性率(35.0%,7/20)明显高于高分化组(9.3%,3/32)(P〈0.05)。在BMM阳性组中,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患者骨髓微小转移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Zhao Z  Wang S  Tan H 《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0):594-596
为研究直肠癌的骨髓微小转移,自1994年4月至1996年4月作者采用抗EMA单抗检测直、结肠癌患者骨髓血中的微小转移灶。全组共57例,34例结肠癌患者检出14例阳性病例(阳性率为41%),23例直肠癌发现9例阳性病例(阳性率为39.1%),经统计学分析发现阳性细胞检出率与患者年龄、癌肿病理类型及改良Dukes分期有关,而与癌的原发灶部位无关。作者认为该法可准确判断直、结肠癌的病变范围,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胃癌侵犯邻近脏器手术切除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72年6月~1993年12月,共手术治疗280例胃癌侵犯邻近脏器的患者。第一组为胃癌和受侵犯脏器完全切除者93例,第二组为胃癌和受侵犯脏器不完全切除者55例,第三组为仅切除胃癌原发灶者132例。三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32.7%、7.7%和8.2%。第一组5年生存显著高于第二组和第三组(P<0.05),第二组和第三组5年生存率相似(P>0.05)。作者认为对胃癌侵犯邻近脏器的患者,只要没有肝脏血行转移、腹膜种植和淋巴结广泛转移等不能治愈的因素,都应积极将胃癌和受侵犯脏器一并切除,以达根治目的;对有不能治愈因素存在者,则应争取切除胃癌原发灶,以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90年1月至1998年3月收治十二指肠乳头肿瘤68例,B超和CT检查诊断阳性率(基本准确)分别为65.5%,80.9%,ERCP检查43例,全部确诊。58例施行手术治疗,病理检查43例均为腺癌,周围组织浸润和远处转移与肿瘤的大小无明显关系。主要手术方式:胰十二指肠切除42例(其中保留幽门9例),切除率72.4%,乳头肿瘤切除及乳头括约肌成形术1例,姑息性手术15例。术后主要并发症有应激性溃疡7  相似文献   

9.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和P-糖蛋白在膀胱癌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免疫组化法研究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6例正常膀胱粘膜标本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P糖蛋白(Pgp)的表达。结果:40例膀胱肿瘤中MRP、Pgp的阳性率分别为52.5%、57.5%,其中G1、G2、G3肿瘤阳性率分别为46.3%、38.5%;52.9%、39.8%;60.0%、80.0%。24例初发肿瘤标本阳性率为37.5%、41.7%,16例化疗后复发肿瘤标本阳性率为75.0%、81.3%。结果提示MRP、Pgp表达量随肿瘤级别增高呈表达增强的趋势,复发病人的阳性率显著增高(P<0.05)。这两种蛋白的表达可能是膀胱腔内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胃肠道癌手术与门静脉单细胞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Zhao Z  Wang S  Jiao X  Chen J  Hou H  Shao S  Wang W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6):331-332
目的 进一步了解在胃癌、大肠癌的根治过程中,手术对单细胞转移的影响。方法 172例2分2组,阳性受检组111例,先结扎肿瘤区引渡以血和的阴性对照组61例。开腹探后将导管置入门静脉抽取血标本,抗上皮细胞膜克隆抗体为探针,ABC免疫组化法检测门静脉癌细胞。结果 阳性受检组111例患者中有72例发现肿瘤细胞、阳性率为64.9%,有性对照组的61例仅发现13例,阳性率为21.3%,两组且间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1.
周同  陈金联 《外科》1996,1(4):157-160
目的:P选择素可介导血小板、内皮细胞与肿瘤细胞相互粘附和作用,本研究探讨了P选择素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用P选择素单抗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0例胃癌和20例肾癌组织P选择素表达,并对55例胃癌作5年以上随访。结果:60例胃癌组织中P选择素阳性表达为32例,阳性率为53.3%;20例肾癌的阳性表达11例,阳性率为55.0%。P选择素不仅在肿瘤血管内皮上表达,也可在肿瘤细胞膜上表达。胃癌淋巴结转移者  相似文献   

12.
肢体骨肉瘤引流区淋巴结转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米川  马忠偿 《中华骨科杂志》1999,19(11):669-672
目的 了解肢体骨肉瘤患者的引流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方法 通过复习病历、手术记录和病理,回顾我院自1980年2月~1997年10月肢体骨肉瘤患者的引流我淋巴结转移病程、化疗情况及当时所采取的措施。结果 72例患者中有7例出现引流区淋巴结转移,占9.7%,保肢手术引流区淋巴结转移5例,占9.4%(4/53)。7例患者均未接受正规方案化疗,可能是导致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原因。6  相似文献   

13.
微血管密度与胃癌复发转移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血管密度( MVD) 与胃癌复发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45 例手术切除标本应用FⅧ相关抗原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癌灶、癌旁及正常组织中MVD,分析其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MVD 在癌组织为38-12 ±12-87 ,癌旁为24-67 ±11-09,正常组织为13-11 ±7-56( P< 0-05) 。复发转移组和无复发转移组的MVD 分别为38-31 ±9-67 和21-98 ±12-23( P< 0-01) 。两组在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肿瘤分期三方面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05) 。结论 微血管的生长与肿瘤的血行和淋巴结转移有关。除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肿瘤分期具有预后意义外,胃癌组织中MVD 也具有判断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58例肺转移性肿瘤行肺切除术59例次,2例剖胸探查活检,手术近期死亡率6.6%。出院52例,随访6个月~25年。原发肿瘤控制,转移肿瘤作手术切除者中,术后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6.8%、37.9%和18.0%。临床分析结果提示多个转移瘤术后生存率低于单个转移瘤(P<0.05);肿瘤倍增时间与术后生存期长短高度相关(r=0.846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7年10月至2011年9月间收治的66例胃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其胃癌原发灶和骨转移灶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影响胃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接受手术治疗者4例,化疗28例,骨吸收抑制剂治疗32例,局部放疗8例,仅对症支持治疗23例。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5个月(95%CI:3.3~6.7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1%、3.0%、1.5%。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性别、合并其他转移及化疗与胃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有关(均P〈O.05)。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合并其他脏器转移是胃癌骨转移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O.011,RR=2.067,95%CI:1.178—3.626)。结论胃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很差,尤其是合并其他部位远处转移者;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有望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淋巴结微转移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用细胞角蛋白单抗MNF.116检测淋巴结微转移。结果 60例患者淋巴结微转移的阳性率为58.3%,微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管侵犯密切相关(P〈0.05)。临床病理分期Ⅱ、Ⅲ期患者微转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Ⅰ期(P〈0.05)。在Ⅰ期,阳性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多变量分析表明淋巴结微转移是独立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不同个体表浅性膀胱癌灌注化疗药物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研究不同个体表浅性膀胱癌组织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自1995年9月~1996年4月使用肿瘤细胞原代培养技术和MTT比色法测定了24例膀胱癌组织对灌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不同个体对不同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如阿霉素对不同个体膀胱癌细胞的抑制率差别为0%~95.1%,丝裂霉素的抑制率为0%~85.7%,且化疗药物敏感性与膀胱癌病理分期、分级、复发性、多发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表浅性膀胱癌对灌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提示对不同个体应选择最敏感的化疗药物进行治疗,以实现治疗的个体化。  相似文献   

18.
一次性腹腔温热灌注化疗在进展期胃癌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中一次性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术中行一次性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的3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与未行此方法治疗的15例患者的腹腔游离癌细胞检出率及预后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治疗组引流液中腹腔游离癌细胞检出率为6.7%,对照组为33.3%(P〈0.01)。治疗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60%和46.7%,对照给为26%和13.3%(P〈0.01)。结论 一次性腹腔温热灌注化疗  相似文献   

19.
外科治疗胃癌肝转移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胃癌肝转移的方法与疗效。方法1996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行外科治疗的胃癌肝转移患者25例,17例为同时性肝转移,8例为术后发现的异时性肝转移。其中单转移灶15例,多转移灶10例。行不规则肝切除16例,左外叶切除4例,左叶切除3例,右叶切除2例,术后行肝动脉灌注化疗9例,肝动脉化疗栓塞16例。结果1例同时性肝切除患者术后死于肺部感染、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余24例均获随访,中位时间25(7—60)个月。胃癌肝转移灶切除后1、3年生存率为68.5%和29.8%,原发癌浸润表浅、淋巴结转移少、单转移灶、异时性转移及转移灶有包膜是影响生存率的有利因素。结论同时及异时性胃癌肝转移可经外科手术切除肝转移灶,但应注意手术指征的把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膀胱癌术后复发率。方法 应用阿霉素加环孢素化疗方案行膀胱腔内灌注化疗预防复发;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初发膀胱癌组织42例标本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受相关蛋白(MRP)的表达。结果 42例患者应阿霉素和环孢素联合腔内灌注化疗,平均观察20.4个月。随访期间未复发38例;4例复发,复发率为9.52%,病理分级与前次相同。初发膀胱癌中,MRP总阳性率为38.1%,P-gp总阳性率为40.4%。结论 环孢素与细胞毒制剂联合化疗,能不增加毒副作用的同时,增加化疗效果,抑制耐药性的形成,降低复发率,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