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肠癌并发穿孔,出血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结肠癌并发穿孔、出血的外科治疗安徽省肿瘤医院外科(233004)鲁智结肠癌伴发穿孔、出血较为常见,其临床处理有两种情况需同时考虑:癌并发穿孔、癌并发出血。1结肠癌并发结肠穿孔1.1临床表现结肠癌并发结肠穿孔的发生率约为5%,亦有报道3%~6.9%,1...  相似文献   

2.
内镜下乳头肌切开术后并发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内镜下乳头肌切开术(EST)后严重并发症的外科治疗。方法 收治11例EST术后并发严重出血、穿孔、胰腺炎患者,其中单纯出血4例,单纯穿孔3例,穿孔伴出血3例,穿孔伴重症胰腺炎1例。结果 单纯出血4例,单纯穿孔3例,穿孔伴出血1例患者均存活,穿孔伴出血2例及1例穿孔伴重症胰腺炎患者死亡。结论 早期诊断,积极手术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对穿孔伴出血或重症胰腺炎的患者,强调充分引流胆汁、胰液、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  相似文献   

3.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由于创伤小、恢复快而备受欢迎.然而,其并发症往往被忽视,滥用EST的现象时有发生.文章总结近10年来国内EST的应用状况并对其并发症进行分析,提出应在临床中对EST正确认识,恰当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肠癌并发急性穿孔的外科治疗。方法 15例大肠癌并发急性穿孔的病人采用肿瘤根治性切除6例,姑息性切除术7例,穿孔修补术2例。结果 14例治愈出院,1例死亡,治愈率93%。结论 先解决腹腔感染问题,再选择适当术式治疗原发肿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胃癌穿孔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 探讨胃癌穿孔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1988年1月至1998年1月间74例胃癌穿孔的患所实施的几种手术方式及其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穿孔修补30例,姑息性切除24例,根治性切除20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8%;手术死亡率1.4%。穿孔修补、姑息性切除、根治性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3%、0、0;54.2%、25.0%、0;75.0%、55.0%、20.0%。;结论 对于胃癌急性穿孔的病例,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可望延长患的生存时间和提高患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内镜下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56例行内镜下乳头肌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胆总管结石取出情况.结果 内镜下乳头切开术对胆总管结石的取出成功率达94.6%,并发症发生率8.9%.结论 EST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安全、微创手段.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已广泛地应用于治疗各种胆胰疾病,其有效性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一致肯定.然而随着新的治疗技术、治疗方法的不断涌现,使EST的适应症受到了某些质疑,因此有必要对其安全性及远期后果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胃癌穿孔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胃癌穿孔患合理手术术式的选择及其适应证。方法 复习1983 ̄1999年间在我科治疗的26例胃癌穿孔患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手术方式,分析手术死亡及生存期的相关因素。结果 胃癌穿孔患大多为高龄,均为进展期胃癌。行胃切除手术的9例患其病理分期Ⅰ、Ⅱ期中占2例,Ⅲ期5例。本组手术死亡率(术后30d以内)为27%,其中穿孔修补术17例死亡例,胃癌切除术9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脏器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乳头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 balloon dilatation,EPBD)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limited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combined with endoscopic balloon dilatation,LEST+EPBD)三种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39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单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组(EST组,n=228例)、乳头气囊扩张术组(EPBD组,n=36例)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乳头气囊扩张术组(LEST+EPBD组,n=134例),比较分析三组的取石成功率、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单枚结石平均最大直径、术后短期(24 h内)血淀粉酶的改变,以及近期(术后1周内)并发症如胰腺炎、出血、穿孔、胆道感染和远期(术后2年内)并发症如反流性胆管炎、结石复发等情况。结果三组性别组成、年龄、住院天数,取石成功率和一次取石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ST组比,EPBD组和LEST+EPBD组住院费用较高,且LEST+EPBD组费用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ST组及EPBD组比,LEST+EPBD组的结石直径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近期并发症比较,EPBD组胰腺炎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而LEST+EPBD组与ES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近期并发症如高淀粉酶血症、出血、穿孔、胆道感染发生率,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远期并发症中,反流性胆管炎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LEST+EPBD组结石复发率较EST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我院1例肝移植术后并发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胆总管取石术后十二指肠乳头顽固渗血,应用内镜下氩等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vlation,APC)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消化性溃疡穿孔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颀 《实用外科杂志》1990,10(2):99-1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胃癌并发穿孔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对26例胃癌合并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和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患者中12例行穿孔修补术(其中5例患者在行穿孔修补术后20 d左右,行二期手术姑息性切除或根治性切除),11例行姑息性切除术,3例行根治性切除术。围手术期死亡3例,死亡原因为感染性休克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和穿孔修补处再穿孔。结论胃癌并发穿孔患者多数病情危重且复杂,早期诊断和积极的手术治疗,选择正确合理的手术方式对降低胃癌穿孔患者病死率、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内镜下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对143例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分别运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乳头扩张术(EPBD)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乳头扩张术(EST+EPBD),并辅以取石篮、取石球囊、鼻胆管和碎石篮机械碎石进行取石.结果 43例患者行EST术,42例成功取石,并发出血4例、穿孔2例、急性胰腺炎1例、结石复发1例;39例患者行EPBD术,38例成功取石,并发出血1例、急性胰腺炎5例、结石复发2例;61例患者行EST+EPBD术,59例成功取石,并发急性胰腺炎1例、结石复发2例,无出血、穿孔患者.共4例取石失败,1例因直径大于3 cm,2例因胆总管结石充满,1例因行毕Ⅱ式吻合后镜身不够长转外科手术治疗.所有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 内镜下运用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乳头扩张术对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脂肠乳头旁憩室治疗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胃癌穿孔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穿孔患者合理手术术式的选择及其适应证 .方法复习 1983~ 1999年间在我科治疗的 26例胃癌穿孔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手术方式 ,分析手术死亡及生存期的相关因素 .结果胃癌穿孔患者大多为高龄 ,均为进展期胃癌 .行胃切除手术的 9例患者其病理分期Ⅰ、Ⅱ期各占 2例 ,Ⅲ期 5例 .本组手术死亡率 (术后 30 d以内 )为 27% ,其中穿孔修补术者 17例死亡 6例 ,胃癌切除术者 9例死亡 1例 .死亡原因为脏器功能衰竭和局部再穿孔 .术后穿孔修补术者生存 3~ 7个月 ,胃癌切除术者为 14~ 38个月 .结论 (1)胃癌切除加 D1淋巴结清扫是胃癌穿孔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法; (2)年龄 75岁以上 ,穿孔时间 12 h以上 ,术前有休克及伴有严重内科疾病为手术风险因素 ,存在 2项或以上者 ,应行局部修补加引流术 .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我院1例肝移植术后并发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胆总管取石术后十二指肠乳头顽固渗血,应用内镜下氩等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vlation,APC)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资料和方法患者50岁,男性,肝移植术后半年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结合核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诊断为胆总管结石。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EST、胆总管取石术,取石顺利,但因患者凝血功能差,乳头处…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6例胆总管结石(9~15mm)患者采用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结果EST取石成功249例,成功率97.3%,其中221例一次取净结石,28例2~3次取净结石,7例取石未成功。EST术后发生并发症16例,总发生率6.3%,其中急性胰腺炎10例,急性胆管炎5例。结论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是一项安全可靠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治疗肝胆术后漏的效果。方法 对肝胆术后胆漏病人结合逆行胆道造影(ERCP),实施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鼻胆管负压引流。结果 3例肝叶切除术后肝创面胆漏和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管或胆囊床胆漏经采用此方法治疗后,均治愈无并发症。结论 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后,胆道内压降,利于胆汁引流入十二指肠,促使胆漏愈合。创伤小,成功率高,治愈时间短,为术后胆漏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治疗胆石症,可使病人免受手术之苦。1973年由Domling首先提出,国内于80年代初开展,我院也开展了此方法,至今共施行EST25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胆总管结石病人25例,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15~72岁,平均43岁。单发结石16例,多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肌切开术(EST)后并发迟发性胆道出血的原因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3000例确诊为胆总管结石患者且结石直径3.5 cm,既往未行EST的患者,行常规ERCP及EST术后出现迟发性胆道出血的发生率、出血发现时间和治疗情况。结果:共有20例患者术后并发胆道出血,占0.6%,20例均及时发现出血并经积极止血治疗后最终全部康复出院,无1例死亡。结论:早期及时发现迟发性胆道出血并积极采取治疗方案对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