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汤菊萍 《吉林医学》2004,25(5):48-48
腹腔镜脾切除术(LS)创伤小、恢复快、疤痕小,近年来发展较快。我院外科自2001年以来,共进行LS6例,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脾切除术(LS)已经成为腹部外科最常见的腹腔镜实质脏器手术。与传统的开腹脾切除术相比,LS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瘢痕小等优点[1]。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共施行LS12例,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心的术后护理,均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脾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1年Delaitre等完成了首例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elenctomy LS)[1]以来,LS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起来,国内首例LS也于1994年在309医院获得成功[2]。由于该术式有着创伤小、痛苦少、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伤口小而美观等特点,且随着术者技术和经验的提高,以及新技术新器械的不断涌现,该项技术日益成熟,现已逐渐被大多医生和患者所接受。LS已成为腹部外科最常见的腹腔镜实质脏器手术,已成为一定范围内脾切除的标准术式[3]。其中LS又分为完全的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及手助式腹腔镜脾切除术(Hand assista…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脾切除(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等优点。1992年由国外开始行LS手术,1994年我国开展了第1例LS手术,2004年3月15日我科也进行了第1例LS手术,迄今为止,已经进行了5例,5例病人都痊愈出院,术前的充分准各、心理护理、术后饮食、体位等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基础,本重点说明LS围手术期的观察和护理。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亮  葛海燕 《医学综述》2013,(20):3777-3779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腹腔镜脾切除术(LS)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LS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该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介绍了全腹腔镜、手助腹腔镜、免气腹装置辅助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等的脾切除术各自的适应证及优缺点,并详细分析了LS的适应证、禁忌证、围手术期处理、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临床效果和应用前景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1992年腹腔镜脾脏切除术(LS)第一次被报道以来[1],其已被用于各种脾脏疾病的治疗,与开腹手术相比,LS具有术后恢复快、创伤小及伤口美观等一系列优势[2-4]。但与开放手术一样,LS术后也存在胰瘘、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VST)等并发症。PVST初期,患者常无明显临床症状,随着栓子阻塞脉管系统患者可以出现肠梗阻、消化道出血及肝功能衰竭等症状,早期PVST的发现常依赖于影像学检查。随着研究的进展,人们对LS后PVST的预防和危险因素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5-7]。本研究就LS术后PVST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冯泽荣 《医学文选》2002,21(6):890-892
腹腔镜脾切除 ( Laparoscopic Splenctomy,LS)首先报告于 1 992年 ,首例手术是 1 991年在澳大利亚里斯本皇家医院 ( Royal brisbome hospital)临床实践而成功 [1]。以后在美洲、欧洲、亚洲等国家陆续开展了该手术。我国于 1 994年进行了腹腔镜脾切除手术探索[2 ] 。1 腹腔镜脾切除 ( LS)的手术方法1 .1 完全的腹腔镜脾切除术 自腹腔镜脾切除术( LS)应用于临床以来 [3 ] ,以其手术损伤小、痛苦轻和恢复快 ,很快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但是由于 LS操作难度大和手术器械要求较高 ,又因为脾脏质地较脆 ,用器械抓拉牵拉易破裂出血 ,手术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LS)与开腹手术(OS)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1991年1月—2010年7月公开发表的LS与OS治疗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根据入选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有关临床效果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按照筛选标准,共有14篇RCT共计5 478例结直肠癌患者纳入分析。LS组与OS组患者基本特征均衡。LS组术中出血量较OS组减少125 m l(P<0.001),手术时间延长42 m in(P<0.001),肿瘤直径、淋巴结检出数量、纵向切缘阳性率和环周切缘阳性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S组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麻痹性肠梗阻的发生率以及围术期病死率均较OS组明显降低(P<0.001),其他并发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如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S组穿刺孔肿瘤种植较OS组切口肿瘤种植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4)。结论 LS创伤小,可安全地根治结直肠癌,远期效果与OS无差异。  相似文献   

9.
硬化萎缩性苔藓(LS)被认为具有免疫遗传背景。几项使用血清型的小样本研究已经报道H LA-DR11、DR12和DQ7在LS更常见,而DR17相对少见。本研究旨在验证和检测新的H LA-DR和DQ基因与女性LS的相关性及其特征性临床指标。所有病例(包括187例女性LS患者和354例健康对照者)均是英国北欧人。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方法对H LA-DR、DQ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可区分出17个DR血清型和7种DQ抗原。应用Bonferroni校正的双侧Fisher精确试验进行统计学分析(Bonferroni校正后的P值,Pc)。与对照组相比,作者发现患者的DRB112(DR12)(11.2%vs2.5…  相似文献   

10.
林奇综合征(L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由于DNA错配修复(MMR)基因MLH1、MSH2、MSH6、PMS2等出现缺失,导致MMR基因功能缺失,最终导致基因组中高度重复DNA序列不稳定,最终导致肿瘤的发生。本文报道了1例LS相关子宫内膜癌患者,通过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发现其背后的聚集性LS家族。临床上对评估有LS相关肿瘤家族史的患者,应考虑LS并进行MMR免疫组化检测,甚则行LS基因检测。诊断LS对个体和家庭成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筛查和预防措施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其罹患LS相关癌症的总体风险。  相似文献   

11.
<正>脾功能亢进症合并脾大一度被视为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相对禁忌征,随着微创设备及技术的发展,此类手术因创伤小、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早期开展腹腔镜脾切除手术(LS)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行脾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在发病早期进行LS手术,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观察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开展LS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 推广.  相似文献   

13.
背景:萎缩性硬化苔藓(LS)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为炎症性T细胞浸润、硬化、真皮增厚及表皮萎缩。紫外线(UV)A1疗法对治疗硬斑病及硬皮病有效,这两种疾病在组织病理及临床上与LS具有相似性,特别是生殖器外LS。目的:测定U VA1光疗法治疗生殖器LS的有效性。方法:7例严重生殖器LS女性,因  相似文献   

14.
手助腹腔镜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2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细文  梁平  李洪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16):1666-1666,1673
自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应用于临床以来,以其手术损伤小、痛苦轻和恢复快,很快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但是由于LS操作难度大和手术器械要求较高,故还没有在临床普遍应用.手助腹腔镜手术(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surgery,HALS)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型腹腔镜手术方式[1,2].2001年11月以来我们进行了手助腹腔镜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22例均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用小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干扰技术沉默高迁移率族蛋白A2(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AT-hook 2,HMGA2)基因,观察对结肠癌LS 174T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构建HMGA2基因特异性shRNA慢病毒载体,干扰结肠癌LS 174T细胞,设立空白对照组(MOCK)、阴性对照组(Scramble shRNA)和HMGA2 shRNA三组,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从基因和蛋白水平检测shRNA对HMGA2基因的干扰效果;MTT法检测抑制HMGA2基因表达后LS 174T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HMGA2基因沉默后LS 174T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转染shHMGA2慢病毒后,结肠癌LS 174T细胞中HMGA2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受到抑制(P〈0.01);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shHMGA2组细胞增殖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敲除HMGA2基因可明显降低LS 174T细胞的侵袭能力,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平均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24.28±65)/视野和(118.52±15)/视野,shHMGA2组平均穿膜细胞数为(53.35±8.45)/视野(P〈0.05)。结论 shHMGA2慢病毒能明显下调HMGA2基因的表达,在体外可有效抑制结肠癌LS 174T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重建在腰椎峡部裂(L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至2018年8月经MSCT诊断为LS患者120例,分别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技术对图像进行重建处理。综合对比MPR、MIP、VR图像。结果 120例患者中共检出LS 227处,滑脱73例;MPR图像、MIP图像对LS检出率高于VR图像(P<0.05)。MPR图像可清楚显示LS情况及椎体滑脱程度;MIP图像也可显示LS情况,但对周围软组织观察效果不佳;VR图像可立体观察峡部结构,但对较小裂隙显示较差。结论MSCT重建技术可全方位评估LS情况,推荐MPR作为临床首选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简单7步骤生活指南(LS7)综合干预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LS7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康复训练及其相关疾病治疗,LS7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LS7综合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S7评分、BI评分及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评分、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观察两组治疗后的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LS7、BI及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增高(P<0.05),且LS7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mRS、HAMA、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LS7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S7综合干预可有效降低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卒中后焦虑抑郁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藤龙补中汤对结肠癌细胞LS174T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藤龙补中汤对结肠癌细胞LS174T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用不同浓度藤龙补中汤处理人结肠癌细胞LS174T和人结肠上皮细胞CRL-1790。用细胞计数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平板法检测细胞克隆形成数目并计算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比色法检测细胞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的活性。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藤龙补中汤对人结肠上皮细胞CRL-1790增殖无明显影响;1 mg/mL藤龙补中汤作用72 h,2 mg/mL藤龙补中汤作用48、72 h,5~20 mg/mL藤龙补中汤作用24~72 h均可显著抑制LS174T细胞增殖;1~20 mg/mL藤龙补中汤可显著抑制LS174T细胞克隆形成;5~20 mg/mL藤龙补中汤可诱导LS174T细胞凋亡,使LS174T细胞阻滞在G0/G1期,增强LS174T细胞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活性。 结论:藤龙补中汤可抑制结肠癌LS174T细胞增殖,阻滞LS174T细胞于G0/G1期,促进LS174T细胞凋亡;藤龙补中汤促LS174T细胞凋亡作用可能与增加caspase-3、caspase-8、caspase-9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进展期生殖器和生殖器外硬化性苔藓(LS)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比较其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皮肤科活检确诊的55例进展期生殖器和生殖器外L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比较两者差异。结果 男11例、女44例;单发于生殖器者38例,单发于生殖器外者15例,生殖器和生殖器外LS并存者2例。生殖器外LS主要及背部(14.55%)和四肢(7.27%)。无症状、瘙痒、疼痛的患者分别占28.30%、73.58%、24.53%,无症状的生殖器外LS患者比例明显高于生殖器LS(χ2=31.224,P=0.000),生殖器LS出现瘙痒的比例明显高于生殖器外LS(χ2=39.073,P=0.000),疼痛感仅见于生殖器LS中。57例活检标本取自上述患者,其中生殖器部位40例,生殖器外部位17例。除真皮浅层均质化外(100%),常见病理改变有角化过度(98.25%),棘层萎缩(50.88%),基底层液化变性(52.63%),血管扩张(64.91%),血管周围淋巴细胞(100%)、组织细胞(85.96%)浸润,苔藓样炎症浸润(54.39%)。生殖器LS标本出现棘层肥厚(χ2=4.402,P=0.036)、血管扩张(χ2=9.330,P=0.002)、嗜酸性粒细胞浸润(χ2=4.162,P=0.041)的比例高于生殖器外LS,出现毛囊角栓的比例低于生殖器外LS(χ2=5.076,P=0.024)。结论 进展期生殖器LS与生殖器外LS之间在临床症状及毛囊角栓、棘层肥厚、血管扩张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中均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作用人结肠癌LS174-T细胞后,PTEN与p-Akt信号通路中,VEGF、MMP-9表达差异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采用MTT实验测定Psammaplin A对LS174-T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通过免疫印记法检测Psammaplin A对LS174-T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PTEN和p-Akt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Psammaplin A干预前后LS174-T细胞的VEGF、MMP-9蛋白分泌水平的变化.结论 Psammaplin A能够抑制大肠癌LS174-T细胞的增殖,并且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TEN的表达和抑制Akt的磷酸化有关,并通过调控VEGF、MMP-9的分泌实现LS174-T的增殖抑制及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