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中药茶芎LigusticumsinenseOliv.cv.Chaxiong的挥发油中分得5个具抗惊活性的苯酞类化合物,经化学和光谱分析鉴定为丁烯基苯酞(Ⅰ)、藁本内酯(Ⅱ)、丁基苯酞(Ⅲ)、新蛇床内酯(Ⅳ)和东川芎内酯(Ⅴ)。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紫外线(UV)-B辐射对当归苯酞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自然光(CK,只用灯罩,不安装灯管)、UV-B辐射T1[7.11 KJ/(m2·d)]、UV-B辐射T2[8.67 KJ/(m2·d)]3个处理,11月初采收当归,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当归药材中阿魏酸松柏酯、欧当归内酯A、洋川芎内酯A、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藁本内酯6种苯酞类成分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在UV-B辐射T2处理下,当归阿魏酸松柏酯、欧当归内酯A、洋川芎内酯A、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藁本内酯含量及总含量均大于CK和UV-B辐射T1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V-B辐射增强有利于当归中苯酞类成分的积累,提示当归在高海拔UV辐射强度大的条件下,有利于高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川芎,历来被誉为治疗头部疾病的圣药,广泛用于头痛、中风等疾病的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川芎的活性成分有以藁本内酯、川芎内酯为主的苯酞类,以川芎嗪为代表的生物碱类,以阿魏酸为代表的有机酸类。其中苯酞类成分与川芎的镇静作用相关,川芎内酯有明显的强心、增加冠脉流量等作用,川芎嗪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脑血栓、偏头痛及脑外伤综合征,阿魏酸已作为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用于临床。因此,本实验在建立藁本内酯、川芎内酯定量基础上,本着中药“多靶点多部位有效部位群”理论,对川芎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1材料与仪器川芎购于四川都江堰市徐渡乡国家GA…  相似文献   

4.
中药茶穹中苯酞类成分的研究简报罗永明,潘家祜,李其生(江西中医学院330006)关键词茶芎,苯酞类,化学成分,药理,构效关系中药茶芎又称抚芎,为伞形科藁本属植物Ligus-ticum,inenseOlivcv,Chaxiong的根茎[1],是“穹"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盐析辅助水蒸气蒸馏法对川芎挥发油提取的影响。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对氯化钠、磷酸氢二钠辅助水蒸气蒸馏法和传统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川芎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同时以丁烯基苯酞和藁本内酯的总含量为指标进行定量比较。结果:水蒸气蒸馏所得挥发油中得到17种化合物,挥发油提取率为0.15%,丁烯基苯酞和藁本内酯的平均总含量为4.09 mg/g;氯化钠辅助水蒸气蒸馏法得到15种化合物,挥发油取率为0.29%,丁烯基苯酞和藁本内酯的平均总含量为4.15 mg/g;磷酸氢二钠辅助水蒸气蒸馏法得到15种化合物,挥发油提取率为0.11%,丁烯基苯酞和藁本内酯的平均总含量为3.31 mg/g。结论:盐析辅助水蒸气蒸馏法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相比,所提川芎挥发油成分差别不大,氯化钠辅助可提高出油率,但对丁烯基苯酞和藁本内酯含量无明显影响;磷酸氢二钠辅助会降低出油率,丁烯基苯酞和藁本内酯含量也稍有降低。  相似文献   

6.
苯酞类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苯酞类成分的研究进展李其生,姚松林(江西省医药技术开发公司南昌330046)关键词苯酞类,结构特性,生物活性,综述苯酞类成分(Phthalides)是指具有苯酞母核结构的一类化合物,又系内酯类化合物。由于这类成分只在少数专著中被零散介绍,因此,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当归药材的指纹图谱,为其品质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5%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0 nm,流速1 ml/min。结果:建立了当归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HPLC-MS鉴定出阿魏酸,洋川芎内酯,川芎内酯A,丁基苯酞,E-藁本内酯,Z-藁本内酯,E-丁烯基酞内酯和Z-丁烯基苯酞共8个化学成分。结论:采用该法可为控制当归药材的内在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川芎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获取川芎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筛选肺癌脑转移的相关靶点;借助Clusterpro-filerR包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及STRING数据库构建川芎“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根据拓扑学参数筛选川芎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核心成分及作用靶点,并将两者进行分子对接;最后,通过川芎处理人肺癌细胞PC9,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对核心靶点进行初步验证。结果 本研究共筛选出(Z)-藁本内酯、丁苯酞、油酸、杨梅酮等48个有效成分;INS、BDNF、FOS、VEGFA、PTGS2、ESR1、MAPK14、PTGS1等49个靶点蛋白;核受体活性、配体激活、转录因子活性等57个生物学功能;Prolactin signaling pathway、Breastcancer、Etrogen signaling pathway等40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杨梅酮、丁苯酞、4-羟基-3丁基苯酞、(Z)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E等成分与BDNF、FOS、PTGS2、MAPK14等7个核心靶点有较强亲和能力。Western blot结果显示,0.1 mol/L和1 mol/L川芎处理肺癌细胞PC9后PI3K的磷酸化水平分别为(86.51±13.09)%、(71.58±5.56)%,AKT的磷酸化水平分别为(87.49±13.09)%、(71.47±13.02)%,VEGF的水平分别为(84.39± 8.95)%、(80.65±10.07)%,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川芎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信号通路和多生物学功能发挥抗肺癌脑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PLC)比较鲜川芎和川芎药材中6种活性成分(川芎嗪、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的含量差异,为该药材的产地加工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75%甲醇超声提取,UPLC测定鲜川芎和川芎药材中6种活性成分,根据样品处理条件计算质量分数并进行比较。流动相为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检测波长为294 nm,柱温30 ℃,进样体积2 μL。结果 经检测,阿魏酸、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为鲜川芎和川芎药材的共有成分,鲜川芎中未检测到洋川芎内酯I及洋川芎内酯H。鲜川芎样品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为阿魏酸0.003 9%、洋川芎内酯A 0.006 4%、藁本内酯0.54%;川芎药材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为阿魏酸0.088%、洋川芎内酯I 0.20%、洋川芎内酯H 0.031%、洋川芎内酯A 0.76%、藁本内酯 1.3%。结论 川芎药材与鲜川芎中化学成分存在差异,推测在川芎的产地加工及贮藏过程中存在成分的转化。  相似文献   

10.
川芎和白芍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川芎和白芍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GC-MS分析,测定挥发油中各成分的相对百分量。结果鉴定成分60个,其中,藁本内酯在川芎及川芎和白芍挥发油中相对含量为42.71%和56.68%。结论藁本内酯为川芎和白芍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遂川产藁本药材气相色谱指纹图谱,对藁本药材规范化种植进行指导。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提取,GC法分析对比10批遂川藁本挥发油化学成分,运用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鉴定。结果10批遂川产西芎藁本药材相似度较高,挥发油中含有苯酞类衍生物和烯丙基苯类衍生物。结论该方法适合于遂川藁本药材质量评价和种植指导。  相似文献   

12.
川芎为伞形科藁本属植物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具有行气活血、祛风止痛之功效,为活血化瘀常用中药。川芎在中医中应用较广,在中成药制剂中也有广泛使用。川芎所含的成分较为复杂,有极性差异很大的各类成分,其挥发油是川芎的主要有效部位,而其中藁本内酯的量最高,是公认的主要有效成分,且有较强的药理作用。对各种川芎药材中藁本内酯的系统测定比较尚未见报道,而以往报道中对藁本内酯的HPLC测定均采用内标法,也未见用外标法测定的报道。  相似文献   

13.
左爱华  王莉  肖红斌 《医学教育探索》2012,43(11):2127-2131
目的 考察影响洋川芎内酯A和洋川芎内酯I稳定性的因素,分离和鉴定其室温自然光照条件下放置2个月后的降解产物,并推测其可能降解途径。方法 半制备HPLC分离制备降解产物,UV、MS和NMR鉴定结构。结果 氧是影响洋川芎内酯A和洋川芎内酯I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室温自然光照2个月后,洋川芎内酯A通过脱氢反应完全转化为丁基苯酞;洋川芎内酯I通过异构化反应部分转化为其同分异构体 (E)-6, 7-反式-双羟基藁本内酯。结论 洋川芎内酯A和洋川芎内酯I要尽量保存在低温、避光和无氧环境中,以保持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理论对接方法对当归苯酞类和萜类成分可能的活性进行虚拟评价。 方法 选取当归苯酞类和萜类11种成分作为配体,选取与疾病相关的靶标晶体结构作为受体,利用 Schrdinger 软件进行对接计算。根据对接得分 G-score 进行分级评价。 结果 当归苯酞类和萜类除具有文献报道的药理作用外,还可能用于肿瘤、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白血病、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对接结果显示当归苯酞类和萜类作用较弱。结论通过虚拟评价得到的结果与实验研究和临床报道一致,当归苯酞类和萜类挥发油成分可能的药效作用需要从实验上进一步证实。计算机辅助药物筛选联合实验技术是一种快速有效的研究中药作用机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川芎药材中丁烯基苯酞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对不同产地川芎中丁烯基苯酞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C18(20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体积比67∶33);流速:1.0 mL/m in;检测波长:230 nm。结果丁烯基苯酞在6.96~69.6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7.79%(RSD=1.7%)。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作川芎药材的质量控制,为不同产地的川芎药材的收购及栽培等提供有效监控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四物汤及其各单味药中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GC-MS分析,GC面积归一法测定挥发油中各成分的相对百分量。结果四物汤及当归、川芎中主要成分均为藁本内酯,白芍中为苯甲醛。结论当归和川芎中的挥发油为四物汤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7.
川芎为中医常用的活血化瘀药,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该文综述了川芎药代动力学方面近年来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川芎主要活性成分生物碱类、有机酸及其酯类、苯酞类化合物药代动力学的相关研究内容,阐明了川芎多个活性成分单独和配伍使用时的药代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8.
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东川芎中的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东川芎中的挥发性成分 .[方法 ]用正己烷萃取东川芎根中的挥发性成分 ,以毛细管气相色谱 /质谱 /计算机法测定其成分 .[结果 ]检出丁基酞内酯 (butylPhthalide)、1α 乙烯基 2 β 己烯 环丙烷 (cydopropane ,1 ethenyl 2 hexenyl ,[1,alpha ,2 ,beta])、苯甲醇 (benzenemethanol)、藁本内酯(ligustilide)、9,12 二烯十八酸甲酯 (9,12 octadecadienoicacid ,methylester)、11,14 二烯二十酸甲酯 (11,14 eicosadienoicacid ,methylester)等 6种挥发性成分 .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一种川芎中阿魏酸及藁本内酯的快速测定方法。方法:以HPLC法测定的样品中阿魏酸及藁本内酯的含量为真实值,运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采集50份川芎样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阿魏酸及藁本内酯含量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所建阿魏酸及藁本内酯校正模型的相关系数(R2)和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分别为0.9833,0.0175和0.9771,0.1550;经外部验证,模型的预测相关系数(r2)和预测均方差(RMSEP)分别为0.9819,0.0095和0.9335,0.1139。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无污染,可用于川芎中阿魏酸和藁本内酯含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目的 首次以藁本内酯纯度和转移率为主要考察指标,探讨应用超临界 CO2 萃取法从当归中提取总苯酞的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和 L9(3)4 正交设计进行试验,考察药材粒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等因素对藁本内酯纯度和转移率的影响,优化最佳提取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色谱条件为 Accurasil C18 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05%磷酸水溶液,柱温30 ℃,检测波长320 nm,体积流量1.0 mL/min。结果 超临界 CO2 萃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0 MPa,萃取温度50 ℃,萃取时间20 min。结论 超临界 CO2 流体工艺萃取的当归总苯酞纯度和转移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