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六味地黄作为一种滋补肾阴的传统复方药物已被使用了几千年,近年来,六味地黄因具有抗癌、提高人体免疫作用[1]而备受关注。虽然它的药效明显,但由于煎煮时间长,味苦,同时较低的溶出率也抑制了六味地黄中成药的发展。纳米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迅速发展对中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受到矿物中药的启示,徐辉碧教授发现药物的药效不仅取决于药物组成,与药物制备时的状态也有关。当药物颗粒达到纳米级别时,药物会呈现出常态时不具有的新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据此提出了纳米中药的概念。目前已有一些纳米药物和专利的报道[2~5],这些研究都表明了…  相似文献   

2.
纳米中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技术与基因、网络并列为21世纪的三大科技革命。纳米技术为中药新药的研制与开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途径。由于中药产生的药理效应不能唯一地归功于该药物特有的化学组成,还与药物的物理状态(如颗粒尺寸等)密切相关。综述纳米中药的发展,阐述了纳米中药的概念、特性,介绍纳米中药的制备技术,另外探讨了纳米中药面临的一些问题,展望了纳米中药制剂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碳纳米管的跨膜转运、生物学效应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材料是指几何尺寸达到纳米级水平且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纳米微粒的小尺寸效应、表面与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使其在声、光、电、磁、力学等物理特性方面呈现许多奇异的物理、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4.
纳米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是中药走向国际化与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中药产生的药效并非仅仅取决于药物的化学成分,还与药物的物理状态(如颗粒大小)有关,当药物处于纳米级时常会呈现新的药效,将纳米技术应用于中药中可拓宽中药的使用范围。介绍了纳米中药的概念,对纳米中药的制备方法、优势和发展方向等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纳米中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设想,为纳米中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纳米材料是指自然存在的、工业副产物及人工设计的,具有一维或多维尺度在1~100 nm之间的粒子或纤维. 纳米颗粒由于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隧道效应及库伦堵塞等效应,会出现既不同于其分子形式,也不同于其宏观形式的物理化学性质,因而在生物体内可表现出其特殊的生物学性质,对生物体的许多系统都会产生影响. 由于纳米粒子的这些特性,使得纳米材料在现代生物医药环境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人们可在矿石开采粉碎、金属焊接、工业生产以及通过吸入机动车排放的尾气而暴露在纳米材料的污染中. 纳米颗粒可通过皮肤、肺或肠道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并沉积在器官内,从而影响其功能. 雄性生殖系统的睾丸具有血睾屏障,精子发生受外界环境干扰相对较小[2]. 然而纳米颗粒由于具有更小的尺度,更易通过血睾屏障,从而影响精子发生[3] ,且尺寸以及比表面积也是影响纳米粒子毒性的最重要因素[4]. 虽然没有确切的机制阐述纳米级粒子及较大的微米级粒子对睾丸细胞的不同影响,但较大尺度的粒子,更倾向于积聚在细胞外而不进入细胞[5].在所有的纳米金属材料中,纳米二氧化钛( 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ales , TNPs )、纳米氧化锌( Zinc oxide nanoparticles ,ZNPs)及纳米银( Silver nanoparticles , Ag-NPs)使用最为广泛,笔者就这3种金属纳米材料对雄性生殖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聚乳酸纳米颗粒载体材料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胶体型载体系统由于具有网状内皮系统靶向性、缓释性及表面可修饰性等特点 ,近年来成为医药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而纳米颗粒 (毫微粒、毫微球、毫微囊 )具有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较高的物理强度、易于表面修饰等特性 ,因此在胶体型载体系统中倍受关注。聚乳酸 (PLA)由于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性 ,可满足胶体型载体系统的主要要求 :易生物降解和消除 ,高的载药量 ,易于制备 ,稳定 ,是目前使用最多的纳米颗粒载体材料[1] [2 ] 。本文就PLA纳米颗粒载体的生物特性及应用研究综述如下。一、PLA纳米颗粒的生物特性1.生物相容…  相似文献   

7.
磁性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功能复合型材料,具有优良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又具有良好的表面可修饰性、特异性、类酶活性、超顺磁性、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等特殊性质,已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器、药物传导以及分析化学样品前处理中。本文简略介绍了磁性纳米材料的特性、分类及制备方法,综述了磁性纳米材料在公共卫生检测的应用,并展望了磁性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纳米技术与纳米中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纳米技术简介1.1 纳米与纳米技术纳米 (nanometer,nm)是一种度量单位 ,1nm =10 - 3μm =10 - 6 mm =10 - 9m。一个纳米相当于十个氢原子并排起来的长度[1] 。目前国际上公认 0 1~10 0nm为纳米尺度空间。也有人把尺寸 10 0~ 10 0 0nm视为亚微米体系 ,尺寸 1~ 10 0nm划分纳米体系 ,而将尺寸 <1nm的粒子称为团簇[2 ] 。团簇是指几个或几百个原子的聚集体 ,它比分子大 ,而比小片的晶体小。[3] 。当物质加工到纳米尺寸 0 1~ 10 0nm时 ,表现出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效应和量子隧道效应[4 ] 。纳米科学技术 (NanoST)是 2 0世纪 80…  相似文献   

9.
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是近年来中药复方研究的重点内容.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对于阐明中药复方的组方原理、作用机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备受关注.自1979年第一篇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报告发表以来[1],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李端[2]、赫梅生[3]等先后将药理效应、药物累积法等引入药物动力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开展.而近10年来,随着高、精、尖分析测试手段的应用,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出现了一个新局面.本文拟根据近10年来国内研究文献,对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纳米科学和技术(Nnnoscalesciences andtehcnolo-gy)是关于物质特性和行为在纳米尺寸范围变化规律的科学和技术。这个范围既包括具有纳米结构的物质的性质变化,也包括纳米结构中显现或形成新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机制。纳米尺寸世界的这些新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为我们提供了创造具有不寻常性质和功能的物质和器件的机遇。因此纳米科学与技术自然也就起着现代生命科学、医疗技术、信息技术及其它高技术领域的物质科学基础作用,因而也就成为当代科学技术的前沿。 当然纳米的内涵不仅指空间尺度,更重要的是建立…  相似文献   

11.
论中药化学发展近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现代中医药的发展,中药化学作为中医药科研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也随之发生了一定变化。中药化学研究涉及3个方面,即以阐明中药自然化学属性和引擎创新药物为目的的中药自然化学,以提升药物创新水平和中药质量控制水平、阐明炮制原理为目的的中药制备化学,以及以阐明药物类药有效物质基础、药物类药动态属性与协同作用特性以及药物动态效应属性及其协同作用特性为目的的中药药物化学。基于前期坚实的研究基础,中药化学的发展应以有效物质基础为核心,融合多学科,着力于开展系统网络药学研究,以全面阐明中药科学内涵,提升中药质量,实现中药质量安全、有效、可控,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中医药的发展,中药化学作为中医药科研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也随之发生了一定变化.中药化学研究涉及3个方面,即以阐明中药自然化学属性和引擎创新药物为目的的中药自然化学,以提升药物创新水平和中药质量控制水平、阐明炮制原理为目的的中药制备化学,以及以阐明药物类药有效物质基础、药物类药动态属性与协同作用特性以及药物动态效应属性及其协同作用特性为目的的中药药物化学.基于前期坚实的研究基础,中药化学的发展应以有效物质基础为核心,融合多学科,着力于开展系统网络药学研究,以全面阐明中药科学内涵,提升中药质量,实现中药质量安全、有效、可控,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3.
激光生物效应及医学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涛  杨继庆 《医学争鸣》2007,28(14):1341-1342
激光作用于生物体会产生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效应,激光正是通过这些效应达到医学基础研究、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本文简介了激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生物效应,概述了激光生物效应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综述中药微乳凝胶剂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方法]查阅近几年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本文从中药微乳凝胶剂的处方设计、成型工艺研究和给药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其给药方式大多为经皮给药和鼻黏膜给药。[结论]微乳凝胶剂具有提高药物溶解度,增加制剂粘附性,提高生物利用度和药物靶向性等优点,为进一步开发应用中药微乳凝胶剂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纳米雄黄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并对其特性进行检测.方法: 采用化学沉淀法先制备纳米级雄黄,薄膜分散-高压均质法制备纳米雄黄脂质体.用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激光粒度分析仪对其进行特性研究,并研究其体外抗肿瘤细胞的能力.结果: 薄膜分散-高压均质法制备的雄黄纳米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02.3 nm,分散性良好,球形或卵球形.能谱仪证实其中含有砷和硫的成分,脂质体的药物包封率为82.78%.体外作用于HepG2肝癌细胞显示其有良好的抑制生长作用.结论: 采用上述方法可以成功制备纳米级别的雄黄脂质体,粒径较小,符合纳米制剂的要求,稳定性良好,药物包封率高,并且具备良好的抗肿瘤细胞的作用.纳米雄黄脂质体是一种新型纳米级剂型,为传统中药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纳米级制造技术简称纳米技术 (nanotechnology) ,是指物理空间在 0 .1~ 10 0nm范围的产品及制造技术。由于物理空间的改变 ,使物质的理化特性及生物学特性等表现出许多优异的性能和全新的功能。科学界利用这一技术能够达到一般方法无法实现的目的。纳米技术领域涉及面十分广泛 ,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在内的所有与材料有关的工程领域都与纳米技术产生交叉与渗透。由于纳米粒子所具有的特殊效应 (比表面积大、表面反应活性高、表面活性中心多、催化效率高、吸附能力强 ) ,使其在催化、磁介质、光吸收、生物医药及新材料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  相似文献   

17.
纳米载药系统是纳米药物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基础之一.作为纳米载药系统的一种,纳米凝胶在药物载体领域的研究倍受关注.纳米凝胶是一种能够在水溶液中分散并具有纳米尺寸的水凝胶颗粒,通常由物理或化学交联的聚合物网络结构所组成.纳米凝胶具有特定的优势,例如优异的药物负载能力、较高的化学结构稳定性以及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作出灵敏的响应性等...  相似文献   

18.
合成脂蛋白是生物药物、化学药物和造影剂等的有效靶向递送载体,它们具有极小的粒径、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合适的半衰期和脂蛋白受体的特异性结合能力,与传统的天然脂蛋白相比,既保留了其原有的生物学特征和功能,又在药物递送方面展现出优良特性。本文介绍了合成脂蛋白作为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合成脂蛋白的制备方法、体内外应用以及脂蛋白作为纳米药物载体应用受限的解决方法,对合成脂蛋白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主要依据现代分析手段诸如IR、LC-MS、NMR等对单一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或建立指纹图谱以及对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化学表征,以及对药物体内代谢成分谱进行表征评价中药质量。本文从质量的本质内涵入手,认为中药质量应该从化学属性和生物属性两个层次评价。提出了以中医药理论为依据,中药的化学表征和药理效应的生物表征相结合的中药质量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20.
纳米氧化锌是粒径在1~100 nm之间的一种氧化锌颗粒,它具有一些特殊的效应,例如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等,这些效应使其呈现出不同于普通氧化锌的优良性能,而被广泛用于橡胶工业、食品加工业、化妆品及医药领域。已有研究报道,纳米氧化锌在细胞水平及动物体内均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但毒性机制尚不清楚。因此,研究纳米氧化锌的生物毒性作用及机制有助于评估纳米氧化锌的生物安全性。本文综述了纳米氧化锌的表征、摄入途径、体内代谢、各系统毒性及机制,旨在为纳米氧化锌的毒性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