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参多糖对小鼠造血干/祖细胞的动员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参多糖(GPS)对小鼠造血干/祖细胞(HSPC)的动员作用,为从植物多糖中寻找造血干细胞动员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WBC、MNC计数、免疫细胞化学、流式细胞术和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检测经GPS动员后外周血WBC、MNC、CD34 细胞和CFU-Mix产率的变化.结果:给小鼠尾静脉注射GPS 2mg/kg后4h外周血WBC、MNC升高达到峰值,为NS组的3倍和3.5倍;外周血中CD34 细胞百分率和CFU-Mix产率分别为0.0079±0.0010和(25.0±9.1)cfu/2×105MNC,显著高于NS组;GPS和G-CSF联合动员时外周血WBC、MNC数量,CD34 细胞百分率和CFU-Mix产率都明显优于单用GPS的效果.结论:人参多糖对小鼠HSPC有一定动员作用,与G-CSF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短程国产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HSC)的动员作用。方法:将两组昆明小鼠分别用大小不同剂量及疗程的国产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皮下注射后,进行外周血WBC计数及粒-巨噬细胞集落(CFU-GM)培养计数。结果:两种方案都可见外周血WBC上升、CFU-GM集落增加,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短程大剂量rhG-CSF能有效地动员小鼠PBHSC。  相似文献   

3.
当归多糖对小鼠造血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Angelica polysaccharides,APS)对小鼠造血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旨在为阐述APS在造血凋控和动员方面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外周血WBC、骨髓单个核细胞(Marraw mononuclear cell,MNC)计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和骨髓Sea-1 细胞率以及骨髓MNC和Sca-1 细胞表面CD49d(VLA-4的a链)、CD44表达情况.结果:1采用4mg/kg APS动员后小鼠外周血的WBC、Sca-1 细胞数明显高于NS组(P<0.01),而骨髓MNC和Sca-1 细胞数却明显低于NS组(P<0.01);2APS组骨髓MNC及Sca-1 细胞表面CD49d表达明显下降(P<0.05);骨髓MNC表面CD44表达阳性率下降(P<0.05),但荧光强度无明显变化;骨髓Sca-1 细胞表面CD44的表达与NS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PS可能通过降低造血细胞表面的某些粘附分子的表达而产生动员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小鼠外周血CD90+细胞的动员作用。方法:3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rhG-CSF组和rhEPO组。rhG-CSF 40μg.kg-1.d-1、rhEPO 250 IU.kg-1.d-1连续皮下注射5 d;对照组连续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每组均于最后一次注射后6 h收集外周血,计数有核细胞(ANC)和单个核细胞(MNC),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ANC中CD90+、CD34+CD90+和CD90+CD34-细胞的比例。结果:应用rhG-CSF和rhEPO动员后,小鼠外周血中ANC和MNC的数量均较对照组增加(P<0.05),但rhG-CSF和rhEPO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rhEPO组外周血ANC中CD90+细胞比例为(56.49±9.06)%,较rhG-CSF组明显增加(P<0.05);而rhG-CSF组和对照组CD90+细胞占ANC的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rhEPO组的CD90+CD34-细胞比例增至(53.5±8.9)%,占CD90+细胞中绝大多数。结论:rhEPO和rhG-CSF均有较强的造血干细胞动员能力,但rhEPO对CD90+细胞的动员作用强于rhG-CSF,提示rhEPO对早期造血干细胞可能具有更强的动员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丹参酮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方案对高龄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丹参酮联合rhG-CSF和单用rhG-CSF动员方案,动员高龄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其中丹参酮联合rhG-CSF组34例,单用rhG-CSF组31例;年龄45~60岁,平均49.6岁。中位体质量61.2kg(49.5~79.0kg)。给予丹参酮注射液(40mL/d)联合rhG-CSF 10μg.kg-1.d-1,或单用rhG-CSF 10μg.kg-1.d-1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动员第5天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检测MNC和CD34+细胞数。采集外周血干细胞于当日输注给患者(预处理结束后24h)。结果丹参酮联合rhG-CSF组中30例供者1次采集充足,4例采集2次,平均采集MNC数6.7(5.9~14.3)×108/kg,CD34+细胞3.9(2.7~8.3)×106/kg;单用rhG-CSF组中22例1次采集充足,9例采集2次及以上,平均采集MNC数5.3(4.6~11.9)×108/kg,CD34+细胞数3.1(2.1~6.7)×106/kg,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后所有患者均达到明显骨髓抑制,丹参酮联合rhG-CSF组供者中性粒细胞恢复到0.5×109/L时间为12.4(10~17)d,血小板(PLT)恢复到20×109/L时间为14.2(13~18)d;单用rhG-CSF组供者中性粒细胞恢复到0.5×109/L时间为12.8(10~18)d,PLT恢复到20×109/L时间为14.8(13~19)d,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参酮联合rhG-CSF动员方案可显著提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高龄健康供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效果,保证移植后造血功能的重建。对于高龄供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动员造血干细胞的方法,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胡晶  冯敏  杨慧  吴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29(23):2236-2239
目的 探讨当归多糖(Angelica polysaccharides,APS)动员的造血干/祖细胞(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HSPC)对造血衰竭小鼠造血功能重建的作用。方法 将APS动员的雄性BALB/c小鼠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静脉输注给受到8.5Gy^60Coγ射线照射的雌性同系受体小鼠;观察受体小鼠外周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的变化及30d存活情况;采用PCR方法鉴定其造血重建的来源。结果 APS组受体小鼠WBC、PLT、HGB、30d存活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NS组(P〈0.05);对APS组存活小鼠进行Y染色体PCR分析,证实雌性受体小鼠重建的造血细胞来自雄性供体。结论 APS动员的小鼠外周血HSPC移植后能够重建造血衰竭小鼠长期造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作用及其对小鼠外周血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粘附分子的影响.方法: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川芎嗪组(50 mg·ks-1·d-1)、rhG-CSF组(250μg·kg-1·d-1)、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dl-7,每日1次,第8天,采用外周血WBC、MNC计数、流式细胞术、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免疫细胞化学等检测各组给药后对外周血WBC、MNC、CD34+细胞、CD49d阳性胞、CFU-GM、CFU-MK、CFU-E的产率及小鼠骨髓基质细胞VCAM-1阳性细胞百分率的影响.结果:川芎嗪组给药第7天外周血WBC、MNC数量达到高峰,分别为给药前的3.2倍和3.9倍;川芎嗪组外周血CD34<+>、CD49d阳性细胞及骨髓基质细胞VCAM-l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0.86±0.42)%、(12.91±2.84)%和(48.47±7.87)%,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川芎嗪组CFU-GM、CFU-MK和CFU-E产率分别为(11.70±3.23)%、(11.20±2.88)%和(24.50±8.io)%,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川芎嗪对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有一定的动员作用,且这一作用可能与其上调小鼠外周血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和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单独、同时或序贯联合应用对小鼠外周血干细胞(PBSC)的动员作用,从而选择最佳的动员方案。方法72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2只。A组皮下注射rhG-CSF 400μg.kg^-1.d^-1;B组皮下注射rhGM-CSF 400μg.kg^-1.d^-1;C组皮下注射rhG-CSF 200μg.kg^-1.d^-1+rhGM-CSF 200μg.kg^-1.d^-1;D组皮下注射rhGM-CSF 400μg.kg^-1.d^-1(前3天)+rhG-CSF 400μg.kg^-1.d^-1(后2天);E组皮下注射rhG-CSF 400μg.kg^-1.d^-1(前3天)+rhGM-CSF 400μg.kg^-1.d^-1(后2天),连续注射5天。对照组连续5天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2 ml。动态观察各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D34+细胞比例、CFU-GM产率的变化。结果rhG-CSF与rhGM-CSF单独或联合使用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D34+细胞、CD34+CD38-细胞和粒-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中,含有rhG-CSF组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D34+细胞产率明显高于单用rhGM-CSF组(P〈0.01);含有rhGM-CSF组的CD34+CD38-细胞产率明显高于单用rhG-CSF组(P〈0.01);rhG-CSF与rhGM-CSF联合组CFU-GM产率高于单用rhG-CSF、rhGM-CSF组(P〈0.05)。结论rhG-CSF联合rhGM-CSF方案可作为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动态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经rhG-CSF动员过程中外周血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PC)中淋巴细胞亚群和CD34 细胞的变化,指导临床选择最佳采集时机。方法:对大剂量化疗(HDC)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的38例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FACS)测定其动员前后外周血及PBPC中的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K、CD19和造血干细胞CD34细胞含量的变化,同时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进行CFU-GM培养来评价干细胞克隆生成能力。结果:动员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细胞含量均低于动员前(P<0.01),而动员后外周血中的CD34细胞含量明显高于动员前(P(0.05)。动员后第5天CD34含量达到最高峰。PBPC中CD4、CD4/CD8明显低于外周血(P<0.005),其他淋巴细胞亚群含量与外周血比较无明显变化。动员后外周血中CD34 细胞明显高于动员后,动员后PBPC中CFU-GM生成明显高于外周血(P<0.05),CD4/CD8比值严重倒置,B细胞恢复较快。结论:大剂量化疗联合rhG-CSF动员会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并明显增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含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和比较当归多糖(Adhesion molecule,APS)2种不同给药方式对放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外周血WBC、RBC、PLT及BMNC计数;流式细胞术检测APS对放射损伤小鼠Sca-1+BMNC粘附分子CD44和CD49d表达、BMNC细胞周期的影响;MTT法测定APS对放射损伤小鼠骨髓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各NS组外周血WBC、RBC、PLT及BMNC计数明显减少,Sea-1+BMNC CD44、CD49d表达、骨髓细胞增殖活性明显下降,BMNC 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各APS预处理组能在更早期促进外周血各系和BMNC数目恢复、更早促进Sca-1+BMNC表面CD44和CD49d的表达下降使放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较同时间点、同等剂量APS治疗组恢复快.各APS预处理组骨髓细胞增殖活性、BMNC G0/G1期细胞比例较同时间点、同等剂量APS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S对放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具有修复作用,初步观察APS预处理组优于APS治疗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兔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作用。方法:30只2628周龄新西兰大白兔,体重为2.528周龄新西兰大白兔,体重为2.53.0kg,随机分三组:银杏叶提取物组(Egb)、G-CSF组、生理盐水组,给药方法为腹腔注射7d,1次/d;给药后23.0kg,随机分三组:银杏叶提取物组(Egb)、G-CSF组、生理盐水组,给药方法为腹腔注射7d,1次/d;给药后28d,采用外周血WBC和MNC计数、造血干细胞体外培养、免疫细胞化学等检测各组外周血WBC、MNC、CD34+细胞、CD49d阳性细胞、CFU-GM、CFU-MK、CFU-E的产率及兔骨髓基质细胞中VCAM-1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Egb组给药第7天外周血WBC、MNC数量达到高峰,分别为给药前的3倍和3.5倍;Egb组CD49d阳性细胞、外周血CD34+及骨髓基质细胞的VCAM-1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9.37±3.01)%、(0.63±0.37)%和(48.13±9.84)%,均高于生理盐水组;其中CFU-GM、CFU-MK和CFU-E产率分别为(12.94±3.03)%、(11.49±2.93)%和(24.52±8.62)%,均高于生理盐水组。结论: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兔骨髓造血细胞有一定的增生作用,同时对外周血干细胞有一定的动员作用,这可能与其上调兔骨髓基质细胞和外周血粘附分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和移植后造血重建的效率,作者从1997年4月至199年6月;进行了22例异基因或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和移植后造血重建方案(HX-97方案)作了系统观察。HX-97方案的主要内容是: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用rhG-CSF300μg/天,皮下注射,共6天,第6剂在干细胞采集有90分钟用;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用大剂量化疗加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小鼠的疗效及其对Th1细胞转录因子T-bet的影响,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在再障治疗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及用药组,用药组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腹腔注射治疗,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对照治疗,治疗第11天观察外周血、骨髓象及T-be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外周血象计数、骨髓造血细胞明显降低,T-bet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用药组小鼠外周血象计数、骨髓造血细胞明显升高,T-bet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能改善贫血症状,降低再障小鼠脾脏组织中转录因子T-bet的表达水平,逆转Th1型反应,调节免疫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与干扰素α(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引起骨髓抑制的特点和差别、对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和两类干预药物的效果。方法 252例CHB患者分别给予Peg-IFN-α或IFN-α治疗48周,比较IFN应用过程中Peg-IFN-α治疗组和IFN-α治疗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和血小板(PLT)的变化及差异;以IFN治疗24周内血细胞计数最低值将患者再分组,比较各亚组干扰素的疗效;比较口服升白细胞药物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干扰素所致Neu减少的疗效。结果 Peg-IFN-α治疗组引起骨髓抑制较IFN-α治疗组常见,两组WBC、PLT减少比率、Neu≤0.75×109/L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109/L>WBC≥2.5×109/L亚组较WBC≥3.6×109/L亚组有更高的HBeAg和HBVDNA阴转率(P<0.05),1.5×109/L>Neu≥0.75×109/L亚组较Neu≥1.5×109/L亚组有较高的HBeAg阴转率(P<0.05);与口服升白细胞药物相比,rhG-CSF对IFN引起的Neu减少疗效快速而短暂,二者升白细胞治疗1周和1月时的Neu计数及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IFN-α引起骨髓抑制较IFN-α更为常见,白细胞下降幅度可一定程度预测IFN的疗效,rhG-CSF用于IFN治疗CHB引起的骨髓抑制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单独或联合腹腔注射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作用。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AMI模型。成活大鼠随机分为4组:心梗对照组(MI)、rhG-CSF组(G)、bFGF组(B)和联合治疗组(GB),造模后24 h开始依次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rhG-CSF、bFGF和rhG-CSF+bFGF。另设假手术组(S),只开胸不造模,不给药。分别计数注射前和注射后1周大鼠外周血白细胞(WBC)和单个核细胞(MNC)百分比,心梗后1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D34+细胞表达,HE染色计数新生毛细血管,心梗后4周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改变,计数毛细血管,测量心功能和梗死面积。结果:G、B、GB组与MI组比较,及GB组与G组或B组相比,外周血WBC计数、MNC百分比、梗死区周围CD34+细胞计数、毛细血管密度升高(P<0.01),梗死面积减小(P<0.01),+dp/dtmax、-dp/dtmax和LVSP增高(P<0.01),LVDP降低(P<0.01)。结论:腹腔注射rhG-CSF可以动员大量心肌样细胞;腹腔注射rhG-CSF或bFGF都可以促进血管侧支循环建立,增加梗死区毛细血管数量,两者都可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脏的收缩功能;联合应用较单独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长期接受极低频电磁辐射的从业人员外周血细胞的变化,并阐明极低频电磁辐射对外周血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某工厂接触电磁辐射的2个车间工人作为暴露组,依据暴露强度的不同,将低水平接触极低频电磁辐射者(123例)作为低暴露组,较高水平接触极低频电磁辐射者(229例)作为高暴露组,选择不接触电磁辐射的行政人员(21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FA-300工频电磁场场强测试仪检测车间(低暴露组与高暴露组)电磁场强度,AWA5610D型积分声级计检测车间噪声强度,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细胞数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暴露组工人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白细胞(WBC)数明显增
加(P<0.05);高暴露组工人MCV、WBC、红细胞压积(Hct)和淋巴细胞(LC)数均明显增加(P<0.05);但高暴露组工人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明显降低(P<0.05)。结论:极低频电磁辐射可能对从业人员外周血细胞的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引起血液系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对环磷酰胺(CTX)化疗后的瓦克癌肉瘤大鼠采用胎肝细胞输注(FLI)观察骨髓造血功能的变化。FLI 组和 CTX+FLI 组骨髓造血细胞的~3H-TdR 掺入量分别高于生理盐水组和 CTX 组(P<0.01和 P<0.05),CTX+FLI 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网织红细胞计数明显高于 CTX 组(P<0.001和 P<0.05)。FLI 具有促进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