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江滨  王世飞  邓建华 《广东医学》2006,27(10):1486-1487
目的探讨改进后鼻腔填塞法治疗后鼻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近8年采用简易后鼻腔填塞法应急处理后鼻腔出血87例,并二期行鼻内镜下微波热凝出血点的临床效果。结果1周内通过1~2次填塞止血67例(77%)。21例因鼻腔狭窄填塞止血失败,通过手术解除狭窄后再行填塞,止血成功。所有病例在填塞止血后均采用鼻内镜下出血点微波热凝,半年观察治愈64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91%。结论在临床应急处理后鼻腔出血的过程中,简易后鼻腔填塞法与传统后鼻孔填塞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痛苦小、安全有效、无并发症的优点,有助二期鼻内镜下准确处理出血点、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传统鼻腔填塞止血很难处理难治性鼻出血,目前主张在鼻内镜下进行各种止血方法,主要有:膨胀海绵结合凡士林纱条复合鼻腔填塞止血;等离子射频治疗;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鼻中隔矫正术加出血侧黏膜划痕术;微波综合治疗;半导体激光治疗;鼻内镜联合双极电凝治疗;介入栓塞治疗;颈外动脉结扎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对鼻腔后部出血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52例鼻腔后部出血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鼻内镜治疗组(26例):在鼻内镜下寻找出血部位或辨明出血方位后,采用微波烧灼或凡士林纱条微填塞止血。常规治疗组(26例):用传统的前后鼻孔填塞止血。结果鼻内镜治疗组26例中,23例1次处理止血成功,2例处理2次止血成功,1例处理3次止血成功。常规治疗组26例中,14例1次填塞止血成功,8例2次填塞止血成功,4例3次填塞止血成功(P〈0.05)。全部病人均治愈。鼻内镜治疗组平均出血量100mL,常规治疗组平均出血量150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5.1d和10.3d(P〈0.01)。结论鼻内镜下治疗鼻腔后部出血具有一次性治愈率高、创伤小、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鼻窦内窥镜下微波热凝治疗鼻腔后部出血的疗效,分析了32例鼻腔后部出血患者行微波热凝治疗的相关资料。结果,32例患者中,出血立即停止者24例,6例患者二次治疗血止,2例无效行后鼻孔填塞,其中仅1例虚脱。鼻窦内窥镜下微波热凝治疗后鼻孔出血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光留寿  崔键 《安徽医学》2009,30(3):327-32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微波凝固治疗鼻腔后段出血的疗效。方法鼻内镜下,配合有选择性鼻甲骨折术、微波凝固治疗鼻腔后段出血40例,并随访3个月以上。结果40例患者中,鼻内镜下微波凝固治疗,成功止血35例;鼻内镜下行凡土林纱条填塞,成功止血5例。所有病例出院后随访3个月,均未见再出血。发现鼻腔轻度粘连1例,予分离后痊愈。结论鼻内镜下微波凝固治疗鼻腔后段出血是一种微创、精确、迅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鼻后部出血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鼻内窥镜直视下行微波凝烫封闭出血点治疗鼻后部出血32例。结果:28例1次止血成功,4例高血压严重鼻出血患者再次出血,血压控制后再次行微波治疗后止血成功。结论:应用鼻内窥镜下微波凝烫止血可有效地控制鼻后部难治性出血,且内窥镜下视野清晰,凝烫操作简便,治疗范围明确,适用于难以填塞的中鼻道和下鼻道后部止血。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鼻窦内窥镜下微波热凝治疗鼻腔后部出血的疗效.分析了32例鼻腔后部出血患者行微波热凝治疗的相关资料.结果,32例患者中,出血立即停止者24例,6例患者二次治疗血止,2例无效行后鼻孔填塞,其中仅一例虚脱.鼻窦内窥镜下微波热凝治疗后鼻孔出血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殷勇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7,21(4):460-460,462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顽固性鼻腔后部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顽固性鼻腔后部出血75例,鼻内窥镜下用双极电凝止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7例获一次性治愈;4例经二次电凝烧灼后填塞而治愈;3例鼻腔血管瘤及1例鼻腔出血性息肉,术后均未再出血,随访6个月~1年未见复发。结论:鼻内窥镜下应用双极电凝治疗顽固性鼻腔后部出血简便、安全、提高了止血的准确性,组织损伤少,痛苦小,见效快,病程短,治愈率高。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鼻腔填塞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难治性鼻出血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分析100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总结难治性鼻出血的治疗策略.结果 51例进行鼻内镜下双/单极电凝止血成功,35例出血部位微创靶向填塞后止血成功,16例因上述2种方法无效,改行介入责任血管超选择栓塞后出血停止.结论 经鼻内镜下出血点电凝、鼻腔出血部位微填塞结合超选择责...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治疗动脉性鼻出血的常用方法及特点。方法:以高频电凝术、微波凝固术或低温射频术、微创填塞法、前后鼻孔填塞法治疗动脉性鼻出血。结果:2004年2月~2007年2月974例患者中,对于前鼻镜或鼻内镜下可见的明确活动性出血点,187例行微波凝固术患者中,止血成功156例,31例止血失败,改用高频电凝术或低温射频术均获成功。对于前鼻镜或鼻内镜下未见明确活动性出血点的患者,行前鼻孔填塞或前后鼻孔联合填塞、微创填塞法均获成功。微波凝固术、高频电凝术、低温射频术后,前后鼻孔填塞5 d后,撤除填塞物均予石蜡油及氟麻滴鼻液交替点鼻,1周后复查,出血点黏膜修复正常。结论:高频电凝术、低温射频术及微创填塞法是治疗动脉性鼻出血的有效办法。嗅裂、筛顶区动脉性鼻出血适宜用局部微创填塞法治疗。因为微波不能有效加热凝固快速流动的血液,微波凝固术不适合治疗活动性动脉出血。  相似文献   

11.
鼻内镜下微波热凝术治疗鼻腔动脉出血30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微波热凝术治疗鼻腔动脉出血与前后鼻腔填(栓)塞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30例鼻腔动脉出血病人均在门诊行鼻内镜下微波热凝止血治疗,分别于术后3d及两周复诊。结果:30例病人无鼻腔再次出血,两周后局部烧灼创面黏膜完全修复,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出血部位隐蔽,止血困难时的鼻内镜下止血方法.方法:对81例鼻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在鼻内镜下传统和改良方法填塞止血,鼻内镜下鼻腔填塞53例,传统组21例,改良组32例.传统组用凡士林纱条或藻酸钙敷料+膨胀海绵填塞鼻腔,改良组前、后鼻孔填小块膨胀海绵,鼻腔填塞藻酸钙敷料.后鼻孔填塞28例,传统组13例,改良组15例.传统组后鼻孔填塞带气囊的导尿管,鼻腔填塞凡士林纱条,改良组后鼻孔填塞改良制作的凡士林碘仿纱球,鼻腔按改良方法填塞凡士林纱条.结果:鼻内镜下鼻腔填塞53例,传统组21例,16例一次成功止血,5例再次出血,改用改良鼻腔填塞方法填塞后出血停止;改良组32例,30例一次成功止血,2例改后鼻孔填塞成功止血.后鼻孔填塞28例,传统组13例,10例一次成功止血,3例改用改良后鼻孔填塞方法填塞后出血停止;改良组15例均一次成功止血.结论:鼻内镜下改良填塞止血对出血部位隐蔽、止血困难的鼻出血是一种经济有效、痛苦较小的技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鼻内镜下经鼻腔蝶腭动脉结扎术与前后鼻孔凡士林纱条填塞对顽固性鼻腔后部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47例因鼻腔凡士林纱条填塞失败的患者纳入研究范围.21例患者采用鼻内镜下经鼻腔蝶腭动脉结扎术,26例不愿手术者继续行凡士林纱条前后鼻孔填塞.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如精神状态、进食状况等,及治愈率、住院时间、血氧饱和度、并发症等方面指标,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鼻内镜下经鼻腔蝶腭动脉结扎术组在精神状态、进食状况、住院时间、血氧饱和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前后鼻孔凡士林纱条填塞组,治愈率达90.5%,且无明显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经鼻腔蝶腭动脉结扎术治疗顽固性鼻腔后部出血是有效和安全的,能同时减少住院时间和避免前后鼻孔填塞的痛苦.  相似文献   

14.
杨培新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2):706-707
目的探讨鼻腔深部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通过鼻内镜下寻找出血点,予微波或明胶海绵填塞治疗鼻腔深部出血。结果 80例中一次性治愈58例,22例术后仍有反复出血,行鼻内镜下再次治疗后治愈。结论鼻内镜下微波和(或)明胶海绵填塞应逐渐成为鼻腔深部出血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鼻内镜下难治性鼻岀血的出血形式,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及患者感受。难治性鼻出血是指鼻腔反复出血,经鼻腔填塞等治疗后不能止血。方法:收治难治性鼻出血患者63例,年龄16~83岁,左侧39例,右侧24例,初诊41例,鼻腔填塞后复诊22例(前后鼻孔填塞17例,前鼻孔填塞5例)。出血点明确52例,嗅裂鼻中隔上部例,中鼻道后端例,下鼻道后顶部例,鼻咽部例,鼻中隔棘突后例,微波热凝止血例,小油纱条填塞例。随访3个月,1次治愈58例,2次治愈5例。结论:在鼻内镜下治疗难治性鼻出血具有视野清楚,容易寻找发现出血部位,止血彻底,复发率低,较鼻腔填塞患者痛苦明显减轻,如果不能发现出血点,不要勉强,以免扩大创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在鼻内镜下明确难治性鼻出血的出血部位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45例鼻腔难治性鼻出血患者在鼻内镜下确定出血部位,予以电凝止血或区域性鼻腔填塞治疗.结果 45例均在鼻内镜下找到出血点,经电凝止血或区域性鼻腔填塞治疗后出血停止.结论 在鼻内镜下能准确找到出血点,对出血部位进行准确电凝或填塞,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血管栓塞术、鼻内镜下止血、鼻腔填塞3种方法治疗老年人鼻腔后段出血的疗效。方法:将鼻腔后段出血的老年患者105例分为3组,分别用血管栓塞术、鼻内镜下止血、鼻腔填塞治疗。观察出血情况,治疗后反应及有无复发。结果:血管栓塞术较其它两种方法止血彻底,患者反应轻,复发率低。结论:血管栓塞术治疗老年人鼻腔后段出血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鼻腔填塞和鼻内镜下止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鼻腔后部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鼻腔后部出血的患者借助鼻内镜下行微波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46例患者借助鼻内镜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其中一次性治疗获得成功且随访无复发的患者有26例,占总患者的56.52%;2次治疗获得成功且随访无复发的患者有16例,占总患者的34.78%;无效患者4例(治疗2次或以上后仍然出血,未见改善),占总患者的8.70%,总有效率为91.30%.结论 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鼻腔后部出血止血效果理想、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40%~52%出血发生在鼻腔前部,而40岁以上中老年人出血多发生在鼻腔后部[1].顽固性鼻出血大多发生在鼻腔后部、顶部,出血量大,出血部位隐蔽,出血点较难寻找.传统的采用前后鼻孔填塞法对顽固性鼻出血治疗较为盲目,患者痛苦大.我科近年来应用鼻内镜引导下双极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楼正才 《浙江实用医学》2007,12(5):359-360,381
目的探讨内镜下不同方式治疗掩蔽部位鼻动脉性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4例掩蔽部位鼻动脉性出血依据出血部位、接诊的出血情况等分别采用内镜下微波、电灼及小块膨胀海绵、明胶海绵、短小碘纺纱条局部微型填塞等不同方式治疗。结果52例采用内镜下微波/或双极电凝电灼等物理疗法的患者,其中36例次经电灼疗法无继续出血(有效率100.00%),27例微波治疗的患者,11例继续出血(有效率59.26%),两组差异明显(P〈0.01);42例鼻腔狭窄、出血部位深在电灼及微波治疗困难的病例分别采用内镜下膨胀海绵、明胶海绵及碘凡纱条机械性微型填塞,其中膨胀海绵及明胶海绵填塞患者分别有6例次(54.55%)、9例次(47.37%)继续出血,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碘凡纱条填塞的患者无继续出血(有效率100.00%),与膨胀海绵组及明胶海绵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1)。结论前鼻镜检查明确出血点困难的掩蔽部位鼻动脉性出血患者可依据出血部位采用内镜下不同方式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