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调查哮喘的控制现状,评价哮喘控制测试(ACT)在哮喘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呼吸科门诊和首次参加“哮喘之家”的哮喘患者共100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哮喘患者发病的病情信息,同时进行ACT。结果调查的哮喘患者以老年和老年前期患者居多(62%);病程长[(13±7)年];合并症多;行肺功能检查者少(36%);治疗不规范,长期持续吸人糖皮质激素者少(9%)。ACT平均分为(15±6)分,仅6%的患者达到了完全控制和良好控制。结论哮喘控制现状不容乐观,哮喘的教育和管理有待加强。ACT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评估哮喘控制的方法,也是一项用以改善哮喘管理质量的新工具,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支气管哮喘的患病情况 ,为哮喘防治奠定基础。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 ,对南海市桂城社区 2 481名 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哮喘的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 确诊老年人哮喘 98例 ,患病率为 3 .95 % (男4.91%、女 2 .92 % ) ,男性高于女性 (P <0 .0 5 ) ;工业区老年人哮喘的患病率高于文化区 (患病率分别为 5 .12 %、3 .2 6% ,P<0 .0 5 ) ;有遗传家族史者 45例 ,占 45 .92 % ;78%的患者发病年龄 >14岁 ;诱发因素前 3位分别是上呼吸道感染、气候变化和刺激性气体 ;合并COPD2 5例 ,占 2 5 .5 1%。 结论 老年人哮喘是不容忽视的疾病 ,需加强对社区哮喘的管理和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哮喘控制测试(ACT)与肺功能检测在职业性哮喘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职业性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进行ACT评分、记录肺功能指标的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用力呼气25%肺活量时流速(PEF25)、用力呼气50%肺活量时流速(PEF50)、用力呼气75%肺活量时流速(PEF75)。[结果]调查哮喘患者36例,急性发作期ACT测试评分<10、10~19、>20分者分别为41.67%、58.33%、0.00%;缓解期分别为0、10.34%、89.66%。哮喘发作期,PEF与PEF25、PEF50、PEF75中度异常率、重度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缓解期,PEF与PEF25、PEF50、PEF75轻度异常者检测值、中度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ACT测试简便易行,可作为门诊筛查职业性哮喘是否控制的检测手段,肺功能检测中的小气道指标是评估哮喘控制程度、指导正确用药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秋冬之交易患呼吸道疾病。其中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轻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闷、咳嗽;典型者表现发作性喘息,发作前常有先兆,如打喷嚏、流涕、胸部发紧;严重者需坐位;哮喘缓解期或不典型哮喘者无明显体征;典型哮喘发作者双肺有弥漫性哮鸣音、呼吸困难;严重者有发绀、颈静脉怒张,需呼吸机辅助呼吸。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学龄期哮喘儿童的病情控制情况及睡眠状况,研究哮喘控制与睡眠紊乱的相关性,以期为哮喘儿童睡眠障碍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小儿内科就诊的200例6~11岁支气管哮喘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哮喘儿童一般情况问卷、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C-ACT)、儿童睡眠紊乱量表(SDSC)。根据C-ACT得分将哮喘患儿分为完全控制组(≥23分,75例)、部分控制组(20~22分,46例)、未控制组(≤19分,79例),对3组哮喘儿童睡眠紊乱情况进行比较,并将SDSC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C-ACT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哮喘儿童的完全控制率为37.5%,部分控制率为23.0%,未控制率为39.5%。完全控制组、部分控制组和未控制组哮喘儿童SDSC总得分分别为34.21±3.60、38.74±2.86、40.09±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857,P<0.001)。睡眠紊乱的检出率分别为未控制组 49.4%、部分控制组40.0%、完全控制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24,P<0.001);哮喘儿童C-ACT得分与SDSC得分呈负相关(r=-0.623,P<0.01)。结论 本地区哮喘儿童的哮喘控制水平欠佳;哮喘儿童睡眠紊乱的检出率较高;完全控制组哮喘儿童睡眠质量明显优于部分控制组和未控制组的患儿,儿科医护人员在对哮喘儿童进行整体治疗时应更加关注哮喘控制状况,通过良好的哮喘控制改善其睡眠状况,从而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学龄期哮喘儿童的病情控制情况及睡眠状况,研究哮喘控制与睡眠紊乱的相关性,以期为哮喘儿童睡眠障碍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小儿内科就诊的200例6~11岁支气管哮喘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哮喘儿童一般情况问卷、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C-ACT)、儿童睡眠紊乱量表(SDSC)。根据C-ACT得分将哮喘患儿分为完全控制组(≥23分,75例)、部分控制组(20~22分,46例)、未控制组(≤19分,79例),对3组哮喘儿童睡眠紊乱情况进行比较,并将SDSC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C-ACT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哮喘儿童的完全控制率为37.5%,部分控制率为23.0%,未控制率为39.5%。完全控制组、部分控制组和未控制组哮喘儿童SDSC总得分分别为34.21±3.60、38.74±2.86、40.09±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857,P<0.001)。睡眠紊乱的检出率分别为未控制组 49.4%、部分控制组40.0%、完全控制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24,P<0.001);哮喘儿童C-ACT得分与SDSC得分呈负相关(r=-0.623,P<0.01)。结论 本地区哮喘儿童的哮喘控制水平欠佳;哮喘儿童睡眠紊乱的检出率较高;完全控制组哮喘儿童睡眠质量明显优于部分控制组和未控制组的患儿,儿科医护人员在对哮喘儿童进行整体治疗时应更加关注哮喘控制状况,通过良好的哮喘控制改善其睡眠状况,从而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舟山海岛地区成人支气管哮喘控制水平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本地区哮喘控制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舟山医院门诊及住院的确诊为成人支气管哮喘的28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面对面问卷调查形式,用哮喘控制测试(ACT)评估患者控制水平,根据ACT评分≥20分将患者设为哮喘控制组(131例),<20分为哮喘未控制组(158例)。问卷内容包括:患者基本资料、临床特征、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情况及ICS用药的依从性,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结果 289例患者中,达到哮喘控制状态131例,哮喘控制率为45.3%,ACT评分为(18.10±6.06)分。哮喘控制组与未控制组比较,居住地、职业、合并症、发病季节、ICS治疗及ICS用药依从性与哮喘控制水平存在明显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BMI、文化程度、病程、吸烟、诱发加重因素(食用海鲜)及遗传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舟山海岛地区成人哮喘患者的控制水平仍未达到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理想目标,应针对影响哮喘控制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本地区哮喘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8.
谢桂珍 《保健医苑》2007,(11):10-11
<正>哮喘发作时,症状不尽相同,多出现咳嗽、喘息、胸闷、呼吸困难,或仅以咳嗽为惟一症状。哮喘发作的诱因很多,伤风感冒、气温骤变、灰尘细菌、特异气味(辣椒、醋酸、油漆等)、动物的毛发和花粉等都可能引起,干燥寒冷的冬季是哮喘的高发期。  相似文献   

9.
哮喘控制测试在哮喘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哮喘的控制现状,评价哮喘控制测试(ACT)在哮喘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抽取呼吸科门诊和首次参加"哮喘之家"的哮喘患者共100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哮喘患者发病的病情信息,同时进行ACT.结果 调查的哮喘患者以老年和老年前期患者居多(62%);病程长[(13±7)年];合并症多;行肺功能检查者少(36%);治疗不规范,长期持续吸入糖皮质激素者少(9%).ACT平均分为(15±6)分,仅6%的患者达到了完全控制和良好控制.结论 哮喘控制现状不容乐观,哮喘的教育和管理有待加强.ACT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评估哮喘控制的方法,也是一项用以改善哮喘管理质量的新工具,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2020年的5月7日是第22个世界哮喘日。据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的我国学者完成的《中国成人哮喘流行状况、风险因素与疾病管理现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4.2%,其中男性患病率4.6%,女性患病率3.7%,患者总人数为4570万。《中国过敏性哮喘诊治指南》(2019年第1版)中介绍,过敏性哮喘的发病率高于非过敏性哮喘。通过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加强全程防控,是控制过敏性哮喘及降低过敏性哮喘疾病负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高分泌型哮喘患儿血清非特异性炎性介质的特点与变化,比较其与典型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高分泌型哮喘、典型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清IL2、IL6、TNFα及IgE水平与小儿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IL2、TNFα升高程度有所不同,二者分别为p<0.05,p<0.01;高分泌型哮喘组与典型哮喘组比较,IgE二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分泌型哮喘与典型哮喘间具有免疫相关性和一定的差异性,酷似肺炎的"高分泌"性的临床特征与免疫相关的差异性有关,检测相关炎性介质可为儿童哮喘早诊断、早干预提供参考;采用GINA方案应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高分泌型哮喘对预防其复发以及阻断向哮喘慢性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支气管哮喘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近几十年来,哮喘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最新的资料表明,全球哮喘患者多达3亿人,我国哮喘患者约有3000万[1]。规范化治疗对控制哮喘并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有重要的作用。我院中西医门诊平均每月就诊者达2万人次,其中哮喘患者占2%。我们对200例门诊缓解期哮喘患者采用本院传统的中医方法治疗,观察不同疗法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哮喘发作持续超过24 h称为哮喘持续状态,我院急救中心1995~2000年成功抢救18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18例中男10例,女8例;年龄45~64岁,平均46.2岁。14岁以下3例,15~29岁7例,30~44岁6例,45岁以上2例。病程3月~28 a。治疗前均有严重发作持续超过24 h,诊断均符合文献哮喘诊断、严重程度分级的标准。有吸烟史者5例,吸烟时间2~32 a,吸烟量每日5~60支。18例患者呼吸频率平均(26±6)次/分,最快达48次/分。哮喘并发高血压2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比较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的肺常规通气功能,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10年5-11月就诊于河北省儿童医院呼吸科门诊,确诊为哮喘或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80例,分为:1)哮喘急性发作组(A组)33例,平均年龄(7.96±2.12)岁;2)哮喘缓解组(B组)27例,平均年龄(7.97±1.91)岁;3)咳嗽变异性哮喘组(C组)20例,平均年龄(8.03±2.18)岁;同时随机选择同期正常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D组),平均年龄(8.58±2.11)岁。测定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用力呼气25%流速(FEF25)、用力呼气50%流速(FEF50)、用力呼气75%流速(FEF75)、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75/25)等7项指标。 结果 A、B、C三组患儿各项肺功能指标均低于D组儿童(B、C组除外PEF、FEF50、FEF75),且A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B和C组; 但B、C两组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肺常规通气功能检测可以评价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气道阻塞程度,对于诊断及病情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婴幼儿哮喘及支气管哮喘的遗传方式, 观察两者的遗传相关性, 为哮喘的三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Falconer回归法估计婴幼儿哮喘与支气管哮喘的遗传度, 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两者的主要危险因素, S-N-K法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婴幼儿哮喘的遗传度为(80.53±7.85)%, 支气管哮喘的遗传度为(78.87±6.99)%, 两者危险因素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遗传因素在哮喘的发生、发展中起主要作用, 其他危险因素起协同作用, 两者具有密切相关性。因此预防婴幼儿哮喘, 可以有效的减少和预防支气管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欧宗兴 《医药与保健》2007,15(11):17-17
支气管哮喘是严重威胁百姓健康的常见呼吸道疾病。据估计,全世界约有3亿哮喘病患者。在我国哮喘患者多达3000万。许多患者自小发病,反复发作,给工作、学习、生活带来很大麻烦。支气管哮喘与高血压、糖尿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祖父母哮喘史与被动吸烟的交互作用对儿童哮喘及哮喘样症状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在辽宁省7个城市各抽取1所小学和2所幼儿园, 对所选学校所有在此居住时间≥2年且与祖父母居住时间≥3年的儿童的祖父母哮喘史、居住环境、被动吸烟等情况及呼吸系统疾病与症状的信息进行收集。采用Glimmix回归模型分析祖父母哮喘史与被动吸烟的交互作用对儿童哮喘及哮喘样症状(持续咳嗽、持续咳痰、喘鸣现患、过敏性鼻炎)的影响。结果 在调查的3 576名儿童中, 年龄为(8.11±2.87)岁, 祖父母有哮喘史的儿童有224名, 祖父母哮喘史率为6.26%;被动吸烟的儿童有970名, 被动吸烟率为27.13%。祖父母有哮喘史的儿童咳嗽、喘鸣现患和哮喘阳性率分别为16.07%(336/224), 14.29%(32/224)和13.39%(30/224), 祖父母无哮喘史的儿童为10.32%(346/3 352), 5.91%(198/3 352)和5.61%(188/3 352), 祖父母有哮喘史儿童发生咳嗽(OR=1.66, 95%CI:1.15~2.42)、喘鸣现患(OR=2.65, 95%CI:1.78~3.96)和哮喘(OR=2.60, 95%CI:1.72~3.93)的危险性较高。祖父母吸烟的儿童咳嗽和咳痰的阳性率分别为14.02%(136/970)和6.19%(60/970), 祖父母吸烟的儿童发生咳嗽(OR=1.56, 95%CI:1.25~1.96)和咳痰(OR=1.57, 95%CI:1.13~2.18)的危险性较高。Glimmi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 祖父母有哮喘史与被动吸烟对儿童哮喘及哮喘样症状存在交互影响:在儿童被动吸烟暴露下, 祖父母有哮喘史的儿童发生咳痰的危险性高于祖父母无哮喘史儿童(P<0.05)。结论 祖父母有哮喘史使被动吸烟的儿童发生哮喘及哮喘样症状的危险性升高。  相似文献   

18.
小儿支气管哮喘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是一种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咳嗽、喘鸣和呼吸困难,并伴有气道高反应、梗阻性呼吸道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哮喘的预防重于治疗,治疗哮喘的目标是控制哮喘而不是控制哮喘的急性发作。因此,哮喘儿童及家长的健康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本文就我科几年来关于哮喘儿童及家长健康教育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医认为哮喘因寒诱发,支气管哮喘慢性缓解期或者非哮喘持续状态时,中医药辨证施治,丸药、膏方等对症治疗固本扶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阶梯式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152例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观察组采用"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方案)给予阶梯式治疗,对照组给予抗炎、解痉和平喘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哮喘发作次数、喘息天数和住院次数及呼气峰流值(PEF值)。[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4%(71/76)高于对照组67.1%(51/76);哮喘发作次数、喘息天数和住院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也明显减少;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观察组治疗后PEF值升高;对照组治疗前后PEF值类似。[结论]对哮喘患者进行阶梯式治疗能够较好地控制支气管哮喘。应加强GINA方案的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