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乳性黄疸对尿、血β2微球蛋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为探讨母乳性黄疸对肾功能的影响,对32例母乳性黄疸患儿尿、血β2-微球蛋白(β2-MG)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显示母乳性黄疸胆红素越高,日龄越小,尿,血β2-MG增高越明显,即对肾脏损害越明显。提示母乳性黄疸患儿的胆红素可同样引起肾损害,且损害程度与胆红素水平成正比,与细胞成熟程度成反比  相似文献   

2.
足月儿高胆红素血症482例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足月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的相关因素以及高胆程度.方法 对2001年7月-2006年7月收治的高胆足月儿482例进行分析.结果 482例高胆患儿中,早发型母乳性黄疸178例(36.9%,其中70.3%为剖宫产),迟发型母乳性黄疸125例(25.9%),ABO血型不合溶血60例(12.5%),围产相关因素54例(11.2%),感染相关因素49例(10.2%),其他16例(3.3%).以溶血者总血清胆红素最高(351.0±188.1)μmol/L.482例高胆患儿中轻、中、重度分别占42.5%、36.3%和21.2%.重度高胆中早发型母乳性黄疸31例(30.4%),ABO溶血20例(19.6%),迟发型母乳性黄疸25例(24.5%).482例中核黄疸4例,1例为严重酸中毒、脱水,3例为ABO溶血.结论 母乳性黄疸为住院足月儿高胆的主要原因,剖宫产可能与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有关;ABO溶血是导致患儿核黄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检测 ,评估高胆红素血症在未发生核黄疸时对脑损害及听力的影响。 方法  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入院后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测定。 结果   49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异常BAEP发生率为 3 7%( 18/ 49例 ) ,表现为各波潜伏期 (PL)及波间潜伏期 (IPL)的延长和听阈值的增高 ,听阈值随胆红素浓度的增高而增高 ,经治疗后黄疸消退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大部分恢复正常。 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可造成听力损害 ,BAEP是检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病因与临床黄疸的观察和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对482例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病因及黄疸监测情况分析。围产因素占病因之首位,新生儿溶血病占第二位,原因不明与母乳性黄疸较前增加,感染因素降至第5位。围产因素和溶血所致高胆出现黄疸早,后者重度黄疸比例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晚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停母乳前后患儿血清及母乳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的变化。方法 选取30例足月晚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停母乳72 h前后两次的患儿血清及母乳,分别检测患儿血清中的总胆红素值、EGF浓度及母乳中的EGF浓度。结果 停母乳72 h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值及EGF浓度较停母乳前显著下降(均P<0.05);而母乳中EGF浓度在停母乳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晚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停母乳前后母乳中EGF浓度无明显变化,而患儿血清中EGF浓度显著下降,其在晚发型母乳性黄疸中的作用及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听觉诱发电位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胞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评估高胆红素血症在未发生核黄疸时对脑损害及听力的影响。方法 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入院后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测定。结果 49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异常BAEP发生率为37%(18/49例),表现为各波潜伏期(PL)及波间潜伏期(IPL)的延长和听阈值的增高,听阈值随胆红素浓度的增高而增高,经治疗后黄疸消退,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大部分恢复正常。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可造成听力损害,BAEP是检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 G71R基因突变对晚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黄疸程度的影响。方法收集晚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56例,用套式PCR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确定UGT1A1 G71R基因型,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胆红素水平。结果UGT1A1 G71R突变纯合子5例,杂合子24例,野生型27例。UGT1A1 G71R等位基因频率为30.36%。UGT1A1 G71R纯合子或杂合子组(n=29)与UGT1A1G71R野生组(n=27)的胆红素水平分别为(237.85±31.92)μmol/L、(214.49±32.48)μmol/L,前者明显高于后者(t=2.7141,P=0.0089)。结论晚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如存在UGT1A1 G71R基因突变,临床上黄疸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8.
3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间接胆红素对脑细胞有毒性作用,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早产儿达257μmol/L,足月儿221μmol/L时可使部分新生儿发生胆红素脑病,出现神经肌肉不协调、耳聋、智能发育障碍,为早期发现胆红素造成的听损害,我们对39例黄疸患儿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 资料与结果 一、临床资料 检测对象系我科住院的39例黄疸患儿,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男28例,女11  相似文献   

9.
β—葡萄糖醛酸苷酸在母乳性黄疸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探讨β-葡萄糖醛酸苷在母乳性黄疸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学比色法对47例母乳性黄疸患儿及60例正常新生儿粪便,血清及其母乳中β-GD活性浓度进行测定,并分析母乳性黄疸患儿β-GD活性浓度与血胆红素浓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母乳性黄疸用光疗有必要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绪文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1):838-838
问 :近 1年来 ,我科对高度疑诊母乳性黄疸的新生儿和小婴儿在停用母乳改用母乳并输液的基础上 ,进行蓝光照射2 4~ 4 8h ,观察退黄效果良好。但进行光疗增加了费用 ,而且光疗时要输液且有副作用。不知对于母乳性黄疸用光疗到底有无必要 ?也不知进行这方面的临床研究有无价值 ?答 :目前将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两种。早发型母乳性黄疸一般生后 3~ 4d出现 ,5~ 7d高峰 ,其出现时间和高峰时间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相似 ,但其胆红素值明显高于后者 ,且黄疸持续时间长 ,迟发性母乳性黄疸出现时间较晚 ,一般在生后 6~ 8d出现 ,黄疸高峰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