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CG自动分析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对ECG主要特征参数的自动分析技术进行了综述。在QRS波检测中,介绍了基本信号处理的方法、基于图象识别的方法以及最近的子波变换、神经网络方法。同时介绍了P波、T波和ST段检测中的主要方法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的心电(ECG)信号去噪网络多通过滤波器滤除噪声,但是通常噪声滤除不彻底,从而造成ECG信号失真。基于此,本研究将目标检测网络用于ECG信号中的噪声检测,首先从MIT-BIT心律不齐数据库中筛选无噪声ECG记录,加入两种来自于MIT-BIH噪声压力测试数据库中的真实噪声,生成4个不同信噪比的含噪信号并构成训练及测试数据集。然后针对ECG信号的特殊性,对YOLOv3网络结构进行修改,设计YOLO-ECG目标检测网络,使用迁移学习策略训练目标检测网络。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网络在ECG信号中噪声检测时的F1值达0.955 8,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3.
独立成份分析是伴随盲信号分离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统计信号处理技术。本文介绍了独立成份分析的基本理论和算法,仿真实验证明了独立成份分析提取独立信号的能力,最后用独立成份分析技术分析了实际的四导联同步心电信号。结果表明独立成份分析可以提取多导联同步心电中的成份甚至是微弱的掩埋在背景中的成份。  相似文献   

4.
体外自动除颤器(AED)是挽救心脏骤停(SCA)患者生命的重要设备。可电击复律心律自动判别算法(SAA)是AED的核心技术。本研究在构建包括8 s的2 024段可电击复律心律(SHR)心电图(ECG)和7 884段不可电击复律心律(NSHR)ECG数据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SAA。首先提取ECG的时域、频域、复杂度相关的32个特征,经筛选得到6个有效特征;之后用支持向量机实现SHR和NSHR自动分类。根据500次按患者随机分组的实验,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的均值±标准差分别为97.62%±0.18%、99.15%±0.04%、98.79%±0.08%。所提出的SAA符合美国心脏病协会对AED中SAA敏感度超过90%,特异性超过95%的要求,可作为AED算法模块进行SHR的自动判别。  相似文献   

5.
对比目前使用EMD或改进EMD方法进行的心电(ECG)信号基线漂移去除算法的实现。本文在详细考察EMD方法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与EMD物理意义高度契合的完全自适应的基线漂移算法,通过计算ECG平均心率周期,与EMD分解产生的IMF分量的“周期”进行对比,分离出不属于ECG信号的低频IMF分量,然后重构其余IMF分量得到去除基线漂移的ECG信号。使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供的MIT-BIH心率失常数据库中的原始ECG对本文提出的基线漂移去除方法进行定性分析。使用ECGSYN(实际ECG波形发生器)产生模拟干净的ECG信号,加入已知的低频信号作为基线漂移噪声,对本文提出的基线漂移去除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6.
车琳琳  宋莉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1,28(1):2411-2413,2417
目的:在心电信号(ECG)的采集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噪声的影响,为了正确进行心电参数测量、波形识别和病情诊断,在低信噪微弱信号检测中必须要进行噪声抑制,提高信噪比.噪声的滤波处理是心电图分析的一个重要步骤.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变换及与分解层次相关的自适应阈值的去噪方法,利用小波包对心电信号进行分解,可以同时对信...  相似文献   

7.
心电信号数据压缩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电数据压缩是心电信号计算机处理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ECG压缩算法一般可分成:直接压缩法、变换压缩法和特征参量提取法。文献「1」是篇重要的ECG压缩技术综述,归纳了ECG压缩原理及在90年代之前的发展状况;本则简要描述九十年代以来有关ECG压缩算法工,主要侧重于周期压缩法,小波变换压缩法和神经网络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神经网络的波型检测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白化匹配滤波器的QRS波检测方法。我们用神经网络白化匹配滤波器来处理ECG信号的低频成分,模拟其非线性及非稳态的特性。处理后的信号中含有ECG中大部分高频成分,让其通过一线性匹配滤波器来检测QRS波及其位置。对于大噪声的ECG信号,在匹配滤波器后加差分滤波,取平方及滑动平均等处理,提高检测正确率。使用这种方法我们对MIT/BIH心电信号数据库中噪声比较大的105号数据进行的处  相似文献   

9.
基于微机的心电信号实时自动分析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介绍了在386微机上研制开发的心电信号实时自动分析系统,着重介绍了QRS复合波的帝时检测算法和心律失常自动分析软件。该系统能实时显示任一导联心电波形,同时显示心率(HR)和早搏(PVC)累积数;能自动识别十余种心律失常并报警;具有ST段分析功能,能实时检测ST段电平和斜率,经用美国MIT心电数据库的部分数据对该系统进行测试,准确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数理统计的角度介绍了应用信号平均方法消除噪声分量的基本原理以及应用于高分辨心电信号的提取, 并根据实际临床的需要研制了一套高分辨心电信号的数据采集系统。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一种具有自适应功能的心电参数计算机自动监测分析系统,本系统在软件设计中提供了多种函数,用户可根据心电信号的具体特征编写参数分析表达式,使心电参数的自动监测和分析更具灵活性和准确性,较好地避免因信号变异和外界干扰引起的分析错误,特别适用于生理、药理、毒理试验中对实验动物心电参数的实时监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引言心肌缺血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平均寿命的增长,心肌缺血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对于心肌缺血的临床检测与诊断,特别是心肌缺血的早期检测与诊断越来越重要。体表心电信号是心肌细胞电活动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心室纤颤和室性心动过速ECG信号的信息熵进行分析。材料与方法:VF和VT数据取自www.physionet.org的MIT数据库。利用一个固定大小的时间窗口,对信号序列进行滑动,同时求出各窗口内的熵,从而得到熵的时间演化图。结果:VT信号熵比VF信号和正常的心电信号的熵更规则一些,可预测性更高。结论:短时窗口熵能够敏感地反映信号的局部变化,VF/VT ECG信号可以通过短时窗口熵来识别。  相似文献   

14.
MIT—BIH心电数据库的开发及用作检测标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对美国MIT-BIH ECG数据库,就提高采样率、心电形态归并及波形注释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开发工作。并提出了检出率的计算方法和作为检测标准的使用方法。这些技术在“七五”攻关项目“心律失常分析仪”的考核中得到了成功地应用。  相似文献   

15.
生物医学弱电信号的检测与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要地论述了包括诱发电位及心电中的弱电位在内的微弱生理信号的特点、意义与国际研究情况,并以脑干诱发电位为背景,着重讨论了微弱生理电信号的检测与处理技术,指出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基于小波变换的膈肌肌电信号降噪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膈肌肌电信号是分析和诊断呼吸疾病最科学及有效的数据之一,该信号往往受到被测对象心电信号的严重干扰.利用小波变换的分析方法,在对原始信号小波分解的基础上,针对各尺度小波系数的特点提出一种新的阈值滤波算法.对来自临床食道电极采集的膈肌肌电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处理前后的时域信号对比以及频域的功率谱分析均表明,心电干扰信号能够被有效地去除,而膈肌肌电信号的信号特征得到较好地保留,为膈肌肌电信号的进一步分析处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经验模式分解(EMD)域内心电(ECG)信号的去噪,通常为基于QRS特征波经验性识别固有模态函数(IMF)分量并重建ECG信号。由于该方法引入个人误差,因此识别不准确。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利用EMD与IMF分量统计特性对ECG信号进行去噪。本方法首先对含噪ECG信号进行EMD分解得到一系列IMF分量,然后利用IMF分量的统计特性识别IMF分量属性,并采用被识别为ECG信号的IMF分量重建ECG信号。该识别方法基于统计学方法,具有统计学和现实物理意义。将本方法应用于真实ECG信号去噪处理中,结果表明,本方法可有效去除ECG信号基线漂移噪声与肌电干扰噪声,去噪效果优于经验法。  相似文献   

18.
19.
限幅技术在临床心电信号记录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心电信息的电生理机制和电压效应理论为基础,探讨如何利用限幅技术实现临床最佳记录效果。经临床试验证明,限幅技术的应用,使得心电生理检查中微弱信号(如希氏束电图中的H波)获得不失真放大,同时被过度放大的信号初始清晰,并有利于波形信号极性确认,而且每导之间互不干扰重叠,此外,在经食管心电生理的记录中,过大的脉冲也因实施了限幅技术而被限制在特定的电平内,不仅明显提高了记录质量,而且也保护了心电记录设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QTD自动测量技术及测量结果与人工测量结果的对比。方法:取得卧、立位的心电信号,CM5导联,采样率300Hz,ADC12位,放大器放大倍数1500倍,用最大值法和阈值法自动测量QTD,人工目测法测量QTD。每例至少测三个心动周期,用相关分析技术检验三者的相关性。结果:三种测量方法中,以最大值法的可靠性最高,重复性最好,对噪声的敏感性小,且不受阀值设置的影响,三者间的两两相关系数为:R(自动峰值测量与人工测量)=0.998353,R(自动峰值测量与自动始末点测量)=0.997849,R(自动始末点测量与人工测量)=0.997532,结论:可用最大值法的自动测量QTD结果,代替起点一终点法测量QTD的结果。讨论:(1)若采用最大值法的自动测量结果,作为肌缺血,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预测和评价指标,必须重新正常值;(2)当前发表的文章,大多为人工测量结果:(3)当前有一些计算自动测量QTD的设备进入临床,但临床多反映可靠性差,可能皆为测量方法可靠性差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